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蝌蚪 草書 語文迷 2019-04-16

漢字為什麼不繼續簡化?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聽說過二簡字嗎?就是繼續簡化的漢字,但是後來沒多久被廢棄了。(看問題描述看來題主聽說過,但是二簡字都推不開,就不要說你這更簡化的漢字了)

二簡字,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繼1950年代提出的《漢字簡化方案》後,於1977年12月20日提出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簡化漢字。二簡方案分為兩個表:第一表收錄了248個簡化字,推出後直接實行;第二表收錄了605個簡化字,推出後僅供討論,沒有直接實行。方案推出後飽受爭議,最終於1986年6月24日被廢除。

先上幾份當年的文獻,你能看懂多少: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人民日報》試用二簡字,字形怪異,令讀者困惑。“副總理”改為“付總理”,令人誤解為付姓總理。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在二簡字的加快文字改革思想影響下,錯別字非常嚴重:如圖“產刄反幾反(產量翻幾番)”中,“量”字寫成“刄”、“翻”與“番”寫成“反”。這三字都不是原本的二簡字。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簡化方法看似比較混亂,但與《第一次漢字簡化方案》的簡化方法大致相同,主要有如下幾種:

  1. 形聲造字:

保留原字的形旁,聲旁加以改造,用字形簡單的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如: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用同一方法造出的一簡字如:(一簡字-繁體字)遠-遠,進-進,殲-殲,憂-憂,擾-擾,擁-擁,態-態,適-適,認-認,讓-讓,墳-墳。

2. 會意造字

按照原字所表示的意義改造或新造。如: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同樣使用該方法簡化的一簡字如:(一簡字-繁體字)標-標,時-時,淚-淚,塵-塵。

3. 字形假借

即利用已有的字形簡單的字代替,很多具有相同聲旁的字只保留聲旁。如: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其他的例如:(二簡字-規範簡化字)桔-橘,帳(帳)-賬(賬),咀-嘴,肖-蕭(蕭),閆(閆)-閻(閻),蘭(蘭)-藍(藍)、籃(籃),予-預(預)、豫,欠-歉,令-齡(齡),邦-幫(幫),迂-遇,交-跤,扇-煽、搧,付-副,杆(杆、桿)-稈(稈)、竿,太-泰。其中某些如“桔-橘”、“帳(帳)-賬(賬)”在現在的某些地方仍然通用

用同一方法造出的一簡字如:(一簡字-繁體字)衝-衝,醜-醜,鬥-鬥,只-隻,蘭-蘭,蕩-盪,卜-蔔,僕-僕,樸-樸,幹-幹、乾,谷-穀,後-後,夥-夥,鬆-鬆,面-麵,價-價。

這種方法的一種特殊情況是二簡字表中,一些同形旁聯綿形聲字省去形旁,假借原字獨立成字的聲旁。如多索-哆嗦、科斗-蝌蚪。用同一方法造出的一簡字如:(一簡字-繁體字)崑崙-崑崙

4. 簡省部分

即在不產生歧義的情況下,將原字的一部分省略。如: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用同一方法造出的一簡字如:(一簡字-繁體字)謄-謄,聲-聲,電-電,麼-麼,術[b]-術,復-複、復,醫-醫,掃-掃,飛-飛。

5. 變換部分

即保留原字大略的形狀,進行部分結構的改造。甚至以不相關的符號取代原來的構件,此部分多由草書楷化。例如: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而這種簡化方法飽受批評,如二簡字將“展”簡化為“屍”下加一橫,在當時被形容為“屍橫遍野”。

用同一方法造出的一簡字如:(一簡字-繁體字)貝-貝,難-難,雞-雞,漢-漢,歡-歡,僅-僅,鄧-鄧,鄭-鄭,趙-趙,執-執,學-學。

其實,現在生活裡還保留著不少二簡字:這個停車,我小時候一直以為是錯別字啊!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還有這些常見的幾個: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我再補充一下,當年二簡字的草案: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漢字雜譚:“二簡字”為何廢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