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神祕的中山國

提及兩千多年的戰國時期,人們首先會想到齊楚燕韓趙魏秦等“戰國七雄”。然而在“七雄”之外,戰國時期的中原大地上,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中小國家,中山國就是其中神祕而又獨特的一個,說它神祕,是因為史書中有關中山國的記載非常執之少,說他獨特,是因為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遊牧文化。中山國雖然神祕,但是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卻呢個認識瞭解它,因為隨著一次考古發掘的新發現,戰國中山國的真容慢慢浮現。

帶你走進神祕的中山國

在河北博物院有一個展覽,叫做“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展覽。很多人看完這個展覽之後,會感嘆說河北還有這麼精美的戰國時期的文物。也有人說原來提到河北,我們只知道戰國時期有燕國和趙國,還很少聽說有一箇中山國。因為這個國家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裡被稱作“神祕王國”。我們都知道和別古稱燕趙,但是事實上在戰國時期,現在的河北省區域除了一部分是屬於燕國和趙國以外,還有很大一片區域是屬於中山國的勢力範圍。這片區域包括了現在的河北省中部,太行山麓以東的廣大地區。因為中山國不是周王室分封的所謂“正統”國家,它的歷史又是幾起幾落,所以在史書山關於中山國的記載非常地簡略。

關於這個國家的起源,族屬,姓氏等關鍵性的問題,歷來是眾說紛紜,迷霧重重。那麼,這個神祕的國家是怎麼被發現的呢?事情要從1973年的冬天開始說起,這一年的冬天,在位於現在的石家莊市西北大約三十五公里處的平山縣三汲鄉,要進行大規模的土地平整,所以要到中七汲村西面的兩座雙陵臺上去取土。當地老百姓所稱的所謂“雙陵臺”其實是兩座高大的土丘,當時大約高16米。在決定從雙陵臺取土造田以前,當地政府是向當時的河北省文化局做過報批的,所以當時有考古人員在當地進行了考古調查。考古人員發現,在被農民們挖開的雙陵臺的土層裡面有很多大型建築構件,有筒瓦,板瓦,瓦釘飾等等,尺寸規格都很大。考古人員又聯想到平山縣三汲鄉一帶在以前就曾經出土過戰國時期的玉器和青銅器,所以他們推薦所謂的“雙陵臺”應該是古代大型墓葬上的封土。於是經過向當時的省文化局報批,考古人員在1974年正式進入平山縣三汲鄉開始了考古發掘工作。

帶你走進神祕的中山國

經過考古調查,考古人員發現在平山縣三汲鄉除了規模最大的雙陵臺,還有好幾座古代的大型墓葬,、。他們分別對這幾座墓葬進行了編號,其中雙陵臺分別被編為一號墓和二號墓。為了積累經驗,考古人員決定先對規模比較小的三四五號墓進行發掘,但是當他們打開這幾座墓,卻發現都已經慘遭盜掘。那麼接來下的其他幾座大墓命運又將如何呢?

1975年,考古人員開始對幾座墓中規模比較大的六號墓進行發掘。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重要線索,當地的一位村民告訴負責六號墓發掘的陳應祺先生,說在南七汲村的劉西梅老人家裡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的字誰都不認識。考古人員趕到一看,這塊石頭大約高90釐米,寬50釐米,厚40釐米。這塊石頭是1935年,劉西梅在自己家地裡幹活的時候發現的,因為石頭上有字,就把石頭保存了下來。石頭上有19個清晰的小篆字體,將石頭上文字描摹下來寄給了研究先秦歷史的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兩週以後,李學勤先生回信了,說石頭上的文字非常重要,大概意思是“為國王看守捕魚狩獵園林的大臣公乘得和為國王看守陵墓的舊將曼敬告後世善良顯德的人”,後來考過人員把這塊大石頭命名為“守丘刻石”。這一發現讓考古人員備受鼓舞。

帶你走進神祕的中山國

就在這時候又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意外,一個參加六號墓發掘的民工在六號墓主墓室旁邊的一個平臺上不小心一腳給踩空了,踩下去的地方出現了一個洞。在我國的古代墓葬中,一般來說盛放棺槨的槨室是主墓室,隨葬的金銀財寶往往都放在主墓室當中墓主人屍體的周圍。考古人員順著剛才被踩出的那個洞挖下去,果然在墓室的一側發現了一個放置有珍貴隨葬品的倉庫,接著又在主墓室的另一邊發現了另一個倉庫。庫室和主墓室是互不相連的,這種獨特的墓葬格局在以前的考古發掘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而也正是這種獨特的墓葬格局騙過了歷代狡猾的盜墓賊,讓中山國的文物珍品在兩千多年以後還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

有了六號墓的發覺經驗,一號墓的發掘就變得相當順利了。當一號墓的發覺進行到最後的環節的時候,一個工作人員在一號墓主墓室的一個角落裡面搬動一塊大石頭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塊大銅板。考古人員對這塊大銅板進行了認真的修復和平整,然後驚奇地發現這是一份王陵的建築規劃圖。後來考古人員把這塊銅板命名為“錯金銀銅板兆域圖”。“兆域”在我國古代是指墓地邊界的意思,也代指墓帝。在兆域圖上,用寬窄不同的金片和銀片詳細鑲嵌出了陵園中每座陵墓的位置,尺寸和間距。按照規劃,這座陵園中應該建有五座墓葬,墓葬上面都建有紀念性的建築享堂。這五座享堂分別是中間的王堂,兩邊的兩座王后堂和最兩邊的兩座夫人堂。這個規劃圖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和現在的地圖方向相反,圖的比例是1:500,和現在建築工程規劃藍圖的比例是一模一樣。如果全部建成,這座陵園的規模將是長480米寬240米,但是可惜只建了兩座,中山國就滅亡了。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有比例的建築規劃平面圖。

帶你走進神祕的中山國

考古人員在一號主墓室的四周發現了三個放置珍貴隨葬品的倉庫,隨著一件件珍貴文物的出土,考古人員的心卻一點點繃得越來越緊,因為他們還沒有發現帶有文字的器物。一天負責一墓發掘的劉來成先生在一號墓的西庫做測繪和記錄工作,因為西庫的上面搭有防水防雨水的棚子,所以光線比較暗。但是就在昏暗的光線下,劉先生隱約發現一件大銅壺上面好像有字。經過清理之後,在銅壺上發現了“中山王”幾個字。緊接著,又發現了一個重六十公斤的銅鼎。鼎身是青銅製作的,三條鼎足是鐵製作的。在這個大銅鼎的周圍也刻滿了文字。後來經過統計,在這件大銅鼎上有文字469個,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銘文最長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三件刻有長篇銘文的青銅器被專家們稱為“中山三器”,上面記錄了很多有關中山國的史實,其中有不少是史書上沒有的。

首先“中山三器”上的文字證實了出土這三件器物的這座墓葬是中山國最鼎盛時期的國君厝的墓葬,因為這三件器物上都有中山王厝的字樣。其次,三器上的銘文隆重地記錄了中山國攻打燕國大獲全勝的史實。特別重要的是“中山三器”上銘文提到了“皇祖文武,桓祖成考”,也就是說三器銘文提到了中山國的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幾代國君的名號,填補了史書上的空白。

帶你走進神祕的中山國

關於中山國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