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估計最近“消息靈通”,知道上汽和寧德時代投資了動力電池的合資工廠,所以就在文章裡面“信手拈來”,聲稱人家Ei5的電池是合資工廠生產的。

實際上Ei5的電池來自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是上汽的全資子公司,不是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估計最近“消息靈通”,知道上汽和寧德時代投資了動力電池的合資工廠,所以就在文章裡面“信手拈來”,聲稱人家Ei5的電池是合資工廠生產的。

實際上Ei5的電池來自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是上汽的全資子公司,不是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次,電池包裡明確顯示,電池包含有6個方形模組。Ei5底部底板基本純平,只可能配置VDA高度的模組。

我們把這些模組的各項參數,都取現有行業水平的上限——如果用最新的590mm長的VDA尺寸模組,配合能量密度最高的811電芯,6個這樣的模組,只能裝下不到42度電。

根本不可能實現Ei5裝載的52kWh左右的能量。何況看這圖裡的高寬比例,明顯不是590模組。

名詞釋義

  1. VDA高度:VDA是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他們定義的幾組電芯的尺寸,是現有行業內被用作標準化的電芯/模組尺寸。
  2. 590模組:長度590mm的模組。是現在行業內VDA尺寸模組裡,590mm基本是長度的上限。
  3. 811: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裡除了鎳,還含有鎳鈷錳三個金屬材料。這三個材料的配比約為8比1比1的就是所謂的“811”。高鎳含量可以提升電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會降低熱失控的溫度閥值,需要更好的BMS進行管理,更好的熱管理系統進行匹配。

所以,但凡有點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識,或者見過Ei5這臺車的人,是絕對不會將這個圖看成是Ei5的電池包的。宋老師文章出現的電池包實際上是插電混動榮威eRX5的電池,只有不到13度電。

宋老師,拜託查資料用圖片的時候用一點心好嗎?

其實無論是比亞迪的元EV還是上汽的Ei5,這兩款車無論從銷量還是設計品質都屬於國產純電動車的上乘之作,兩者只能說互有優劣。

除了這篇文章以外,宋楠還經常莫名其妙的打壓除了南方B品牌與北方B品牌以外的同類型競品。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估計最近“消息靈通”,知道上汽和寧德時代投資了動力電池的合資工廠,所以就在文章裡面“信手拈來”,聲稱人家Ei5的電池是合資工廠生產的。

實際上Ei5的電池來自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是上汽的全資子公司,不是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次,電池包裡明確顯示,電池包含有6個方形模組。Ei5底部底板基本純平,只可能配置VDA高度的模組。

我們把這些模組的各項參數,都取現有行業水平的上限——如果用最新的590mm長的VDA尺寸模組,配合能量密度最高的811電芯,6個這樣的模組,只能裝下不到42度電。

根本不可能實現Ei5裝載的52kWh左右的能量。何況看這圖裡的高寬比例,明顯不是590模組。

名詞釋義

  1. VDA高度:VDA是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他們定義的幾組電芯的尺寸,是現有行業內被用作標準化的電芯/模組尺寸。
  2. 590模組:長度590mm的模組。是現在行業內VDA尺寸模組裡,590mm基本是長度的上限。
  3. 811: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裡除了鎳,還含有鎳鈷錳三個金屬材料。這三個材料的配比約為8比1比1的就是所謂的“811”。高鎳含量可以提升電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會降低熱失控的溫度閥值,需要更好的BMS進行管理,更好的熱管理系統進行匹配。

所以,但凡有點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識,或者見過Ei5這臺車的人,是絕對不會將這個圖看成是Ei5的電池包的。宋老師文章出現的電池包實際上是插電混動榮威eRX5的電池,只有不到13度電。

宋老師,拜託查資料用圖片的時候用一點心好嗎?

其實無論是比亞迪的元EV還是上汽的Ei5,這兩款車無論從銷量還是設計品質都屬於國產純電動車的上乘之作,兩者只能說互有優劣。

除了這篇文章以外,宋楠還經常莫名其妙的打壓除了南方B品牌與北方B品牌以外的同類型競品。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估計最近“消息靈通”,知道上汽和寧德時代投資了動力電池的合資工廠,所以就在文章裡面“信手拈來”,聲稱人家Ei5的電池是合資工廠生產的。

實際上Ei5的電池來自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是上汽的全資子公司,不是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次,電池包裡明確顯示,電池包含有6個方形模組。Ei5底部底板基本純平,只可能配置VDA高度的模組。

我們把這些模組的各項參數,都取現有行業水平的上限——如果用最新的590mm長的VDA尺寸模組,配合能量密度最高的811電芯,6個這樣的模組,只能裝下不到42度電。

根本不可能實現Ei5裝載的52kWh左右的能量。何況看這圖裡的高寬比例,明顯不是590模組。

名詞釋義

  1. VDA高度:VDA是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他們定義的幾組電芯的尺寸,是現有行業內被用作標準化的電芯/模組尺寸。
  2. 590模組:長度590mm的模組。是現在行業內VDA尺寸模組裡,590mm基本是長度的上限。
  3. 811: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裡除了鎳,還含有鎳鈷錳三個金屬材料。這三個材料的配比約為8比1比1的就是所謂的“811”。高鎳含量可以提升電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會降低熱失控的溫度閥值,需要更好的BMS進行管理,更好的熱管理系統進行匹配。

所以,但凡有點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識,或者見過Ei5這臺車的人,是絕對不會將這個圖看成是Ei5的電池包的。宋老師文章出現的電池包實際上是插電混動榮威eRX5的電池,只有不到13度電。

宋老師,拜託查資料用圖片的時候用一點心好嗎?

其實無論是比亞迪的元EV還是上汽的Ei5,這兩款車無論從銷量還是設計品質都屬於國產純電動車的上乘之作,兩者只能說互有優劣。

除了這篇文章以外,宋楠還經常莫名其妙的打壓除了南方B品牌與北方B品牌以外的同類型競品。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真是慘不忍睹,心疼這些品牌的工程師們。

對了,宋老師還會偶爾接一些零活,發一兩篇廠家通稿,對某些新上市的車型進行一番讚揚,對於這些“識相”的車企,宋老師還是非常喜愛的。例如以下這篇文章。

宋楠:綜合研判別克VELITE 6電動汽車技術狀態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估計最近“消息靈通”,知道上汽和寧德時代投資了動力電池的合資工廠,所以就在文章裡面“信手拈來”,聲稱人家Ei5的電池是合資工廠生產的。

實際上Ei5的電池來自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是上汽的全資子公司,不是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次,電池包裡明確顯示,電池包含有6個方形模組。Ei5底部底板基本純平,只可能配置VDA高度的模組。

我們把這些模組的各項參數,都取現有行業水平的上限——如果用最新的590mm長的VDA尺寸模組,配合能量密度最高的811電芯,6個這樣的模組,只能裝下不到42度電。

根本不可能實現Ei5裝載的52kWh左右的能量。何況看這圖裡的高寬比例,明顯不是590模組。

名詞釋義

  1. VDA高度:VDA是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他們定義的幾組電芯的尺寸,是現有行業內被用作標準化的電芯/模組尺寸。
  2. 590模組:長度590mm的模組。是現在行業內VDA尺寸模組裡,590mm基本是長度的上限。
  3. 811: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裡除了鎳,還含有鎳鈷錳三個金屬材料。這三個材料的配比約為8比1比1的就是所謂的“811”。高鎳含量可以提升電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會降低熱失控的溫度閥值,需要更好的BMS進行管理,更好的熱管理系統進行匹配。

所以,但凡有點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識,或者見過Ei5這臺車的人,是絕對不會將這個圖看成是Ei5的電池包的。宋老師文章出現的電池包實際上是插電混動榮威eRX5的電池,只有不到13度電。

宋老師,拜託查資料用圖片的時候用一點心好嗎?

其實無論是比亞迪的元EV還是上汽的Ei5,這兩款車無論從銷量還是設計品質都屬於國產純電動車的上乘之作,兩者只能說互有優劣。

除了這篇文章以外,宋楠還經常莫名其妙的打壓除了南方B品牌與北方B品牌以外的同類型競品。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真是慘不忍睹,心疼這些品牌的工程師們。

對了,宋老師還會偶爾接一些零活,發一兩篇廠家通稿,對某些新上市的車型進行一番讚揚,對於這些“識相”的車企,宋老師還是非常喜愛的。例如以下這篇文章。

宋楠:綜合研判別克VELITE 6電動汽車技術狀態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估計最近“消息靈通”,知道上汽和寧德時代投資了動力電池的合資工廠,所以就在文章裡面“信手拈來”,聲稱人家Ei5的電池是合資工廠生產的。

實際上Ei5的電池來自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是上汽的全資子公司,不是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次,電池包裡明確顯示,電池包含有6個方形模組。Ei5底部底板基本純平,只可能配置VDA高度的模組。

我們把這些模組的各項參數,都取現有行業水平的上限——如果用最新的590mm長的VDA尺寸模組,配合能量密度最高的811電芯,6個這樣的模組,只能裝下不到42度電。

根本不可能實現Ei5裝載的52kWh左右的能量。何況看這圖裡的高寬比例,明顯不是590模組。

名詞釋義

  1. VDA高度:VDA是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他們定義的幾組電芯的尺寸,是現有行業內被用作標準化的電芯/模組尺寸。
  2. 590模組:長度590mm的模組。是現在行業內VDA尺寸模組裡,590mm基本是長度的上限。
  3. 811: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裡除了鎳,還含有鎳鈷錳三個金屬材料。這三個材料的配比約為8比1比1的就是所謂的“811”。高鎳含量可以提升電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會降低熱失控的溫度閥值,需要更好的BMS進行管理,更好的熱管理系統進行匹配。

所以,但凡有點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識,或者見過Ei5這臺車的人,是絕對不會將這個圖看成是Ei5的電池包的。宋老師文章出現的電池包實際上是插電混動榮威eRX5的電池,只有不到13度電。

宋老師,拜託查資料用圖片的時候用一點心好嗎?

其實無論是比亞迪的元EV還是上汽的Ei5,這兩款車無論從銷量還是設計品質都屬於國產純電動車的上乘之作,兩者只能說互有優劣。

除了這篇文章以外,宋楠還經常莫名其妙的打壓除了南方B品牌與北方B品牌以外的同類型競品。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真是慘不忍睹,心疼這些品牌的工程師們。

對了,宋老師還會偶爾接一些零活,發一兩篇廠家通稿,對某些新上市的車型進行一番讚揚,對於這些“識相”的車企,宋老師還是非常喜愛的。例如以下這篇文章。

宋楠:綜合研判別克VELITE 6電動汽車技術狀態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對別克VELITE 6的技術狀態非常滿意,尤其對該車的電驅系統佈局與熱管理系統評價甚高,甚至“完全有別於中國市場在售的所有合資與本土品牌生產的電動汽車”。

然而,宋老師@列寧格勒保衛者 ,你知道別克也是上汽的嗎?這款VELETE 6的三電系統與同為上汽體系下的Ei5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已經是業內的共識,為啥到了別克這裡,你的“工業級”熱成像儀就測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呢?

"

奇葩車評人的奇葩故事

“車評人”這個職業,在國內被做成了一個奇葩匯聚的行當,他們一般有兩種謀生方式。

有的人以流量為生。他們可以在自己頭條號或者抖音上介紹汽車,然後把機油、燃油寶和其他商品賣給自己的粉絲,不過近年來似乎這些生意都不太好,也少有人推薦自己代理的這些產品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有的人依附廠家為生。靠著主觀吹捧某些車,暗貶另外一些車,來獲取某些品牌廠家公關的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車託,或者車黑。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實不管怎麼謀生,都是合法的生意,無可指摘。

可是有些“胸無點墨”的車評人,明明自己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卻一定要體現自己的專業,給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

在與整車廠溝通中學到幾個專業術語,便有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進行賣弄。

但是,文章裡又充斥著一知半解與斷章取義,先入為主和雙重標準,將錯誤的觀點和知識傳播給屏幕前千千萬萬的鍵盤俠。

作為把專業當飯碗的工程師,有時候看到這些奇葩車評真是看不下去!

今天的車評人奇葩故事,為大家介紹一個“科學家”車評人——宋楠 @列寧格勒保衛者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的絕招,叫做“研判”。新能源行當但凡發生一些事情,他都要“研判”和“深度解析”一番。真是辣眼睛!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楠經營了若干個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能借到一些試駕車輛。

拿到一臺試駕車之後,他也必定對於熱管理策略要研究一下。

具體的研究手段,就是拿著他的“工業級”熱成像儀照一照,然後東拉西扯隨便說兩句,把前艙的各個零件名字列一遍,再把這個那個零件的溫度報一下,就算完事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l 唐朝的時候,靖安司的徐賓用大案牘術,破解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祕密,大概可以稱為“人腦大數據“。

l 前兩年,大飆車的大冰塊喜歡用遊標卡尺量防撞樑厚度,然後腦補車輛的安全性能,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l 現在,宋老師手裡的設備,從兩百塊錢的遊標卡尺,升級為了3萬塊的“工業級”熱成像儀。拿熱成像儀對著一輛電動車的前艙一照,就能知道這輛車的冷卻策略,就能分辨出不同電動汽車的優缺點和長短板,大概可以稱為“人腦CFD(計算流體動力學)”。

真是大寫的佩服!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在這期前途K50充電測試中,充了23分鐘,電池SOC從66%升至86%,電池最高溫從29℃升至33℃。電池共63kWh,充電電量約12度電,平均充電功率約31kW。

我們來算一算,一般的電池發熱率2%~6%,假設發熱率最高6%,那麼充電期間電池的生熱量為12*6%=2592kJ。電池總重450kg(假設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中高水平——140Wh/kg)。電池的比熱容假設1050J/(kg•℃),電池Δ熱容=1050J/(kg•℃)* 450kg=472500J/(℃)

此期間電池的平均溫升ΔT=生熱量/電池熱容=2592kJ/472.500kJ=5.5℃。

因此,理論上來說,忽略電池對其他所有物質的傳熱(比如冷卻液),電池原本就應該從29℃升高到34.5℃。考慮到溫度採樣的精度,以及圓整等,結合忽略傳至冷卻液等其他部件的熱量。

可以判斷,充了半天電,整個溫控迴路基本沒有工作。

宋老師,你"分析研判"了半天,在"研判"個啥???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紅外熱成像儀的測量精度一般在±2℃左右,測量精度還受量程、材料的表面輻射特性、空氣溼度、溫度等影響,測量校準比較困難。

此外,成像儀只能探測物體表面的溫度,而關鍵的溫度控制對象,是零部件深處的電芯、IGBT等關鍵模塊。

要是用熱成像儀掃一掃就有結果,還要什麼CT、核磁共振?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除了“熱成像儀”大法,宋老師的文章裡,也處處佈滿著他“自我腦補”、“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產物。有一天我們看到宋老師寫的這麼一篇文章,短短2000字不到,粗略一看就有4個槽點

我們一個個看吧。鏈接如下。

宋楠:上汽榮威Ei5 Vs 比亞迪元EV535之電驅動技術篇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1. PDU模塊裡有啥,竟然需要冷卻?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先科普一下,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就是將高壓回路里的不同路線分開或者彙總,用來連接外部的高壓用電器或者快充口,沒有逆變、變壓的功能。

PDU裡面會有一些繼電器和高壓線束。沒有任何負載。

沒有負載,為什麼要冷卻?照這麼說,高壓線束是不是也要冷卻一下?

在宋老師這麼多年“人腦CFD”的工程經歷裡,碰到過需要冷卻的PDU麼,應該發出來讓我們學習學習。

2. 分佈式模塊冷卻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竟然能用眼睛看出來?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再次大寫的佩服。

的確,冷卻水路更復雜,那麼驅動這套水路的壓力和水泵驅動功率就會越大。

但是冷卻有複雜的控制邏輯,宋老師先是預估了水路的複雜程度,再是預估了水路的工作壓力,最後估計了驅動這套水路需要的電機功率。

可能宋老師是“人腦CFD”做多了,對60W的常開功率有一些誤解。實際驅動時候會有佔空比的控制,實際最高功率遠小於這個值。

3. 精進,華域和聯電,你到底分得清楚麼?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文章配圖裡,電機控制器標籤上面明明印著UAES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是聯合電子的意思,聯合電子是上汽和博世的合資公司,是中國汽車界的最牛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知道和精進電動有什麼關係?

另外,榮威Ei5的電驅動總成來自上汽變速器SAGW,電機來自華域電動,電機控制器如同標籤表明,來自聯合電子。這整套驅動總成上,就是沒有一個東西來自於精進。

不知道你在哪裡道聽途說了什麼材料,放在你的文章裡。上汽體系內的同行們估計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要哭了,那麼多工程師風裡來雨裡去的成果,被宋老師的隨口一指,倒成了別人的嫁衣。

4. 給400km里程的純電動轎車,配T型電池?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估計最近“消息靈通”,知道上汽和寧德時代投資了動力電池的合資工廠,所以就在文章裡面“信手拈來”,聲稱人家Ei5的電池是合資工廠生產的。

實際上Ei5的電池來自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是上汽的全資子公司,不是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資公司。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其次,電池包裡明確顯示,電池包含有6個方形模組。Ei5底部底板基本純平,只可能配置VDA高度的模組。

我們把這些模組的各項參數,都取現有行業水平的上限——如果用最新的590mm長的VDA尺寸模組,配合能量密度最高的811電芯,6個這樣的模組,只能裝下不到42度電。

根本不可能實現Ei5裝載的52kWh左右的能量。何況看這圖裡的高寬比例,明顯不是590模組。

名詞釋義

  1. VDA高度:VDA是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他們定義的幾組電芯的尺寸,是現有行業內被用作標準化的電芯/模組尺寸。
  2. 590模組:長度590mm的模組。是現在行業內VDA尺寸模組裡,590mm基本是長度的上限。
  3. 811: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裡除了鎳,還含有鎳鈷錳三個金屬材料。這三個材料的配比約為8比1比1的就是所謂的“811”。高鎳含量可以提升電芯的能量密度,但是也會降低熱失控的溫度閥值,需要更好的BMS進行管理,更好的熱管理系統進行匹配。

所以,但凡有點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識,或者見過Ei5這臺車的人,是絕對不會將這個圖看成是Ei5的電池包的。宋老師文章出現的電池包實際上是插電混動榮威eRX5的電池,只有不到13度電。

宋老師,拜託查資料用圖片的時候用一點心好嗎?

其實無論是比亞迪的元EV還是上汽的Ei5,這兩款車無論從銷量還是設計品質都屬於國產純電動車的上乘之作,兩者只能說互有優劣。

除了這篇文章以外,宋楠還經常莫名其妙的打壓除了南方B品牌與北方B品牌以外的同類型競品。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真是慘不忍睹,心疼這些品牌的工程師們。

對了,宋老師還會偶爾接一些零活,發一兩篇廠家通稿,對某些新上市的車型進行一番讚揚,對於這些“識相”的車企,宋老師還是非常喜愛的。例如以下這篇文章。

宋楠:綜合研判別克VELITE 6電動汽車技術狀態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宋老師對別克VELITE 6的技術狀態非常滿意,尤其對該車的電驅系統佈局與熱管理系統評價甚高,甚至“完全有別於中國市場在售的所有合資與本土品牌生產的電動汽車”。

然而,宋老師@列寧格勒保衛者 ,你知道別克也是上汽的嗎?這款VELETE 6的三電系統與同為上汽體系下的Ei5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已經是業內的共識,為啥到了別克這裡,你的“工業級”熱成像儀就測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呢?

車評界出了個“民間科學家”:熱成像評車,是蠢還是壞?

車評人接商業合作,為自己的甲方打壓競爭對手,發文章吸引讀者,也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像宋楠這樣的“姿勢”水平,實在只能讓人呵呵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