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還有戲嗎?

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創業 信用卡 中國貿易金融網 2017-04-02

來源:九點半的生活

2017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還有戲嗎?

轉戰沙場

曾經火熱的“校園貸”正在退燒,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共有47家校園貸平臺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其中,有28家平臺選擇停業關閉網站,有19家平臺選擇放棄校園貸業務轉戰白領、藍領等工薪階層的貸款業務。

2017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還有戲嗎?

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逐漸退出校園消費這個市場,轉戰藍領市場,他們選擇的服務人群為在校大學生和藍領階層,原因何在?央行無徵信人群

消費金融服務機構主要是銀行信用卡中心、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涉及消費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巨頭、新興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等。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選擇的校學生和藍領,皆為央行無徵信人群,即在央行沒有信貸記錄或者沒有具備參考價值的信用記錄的群體,主要有三大類:● 在校學生 (全國3500萬)● 藍領 (2.7億,其中包含了農村戶籍的務工人員)● 大多數農村戶籍群體(約5.5-6億)

2017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還有戲嗎?

選擇這類群體的原因有二:

1.此用戶群基數大,其消費信貸需求未被充分滿足央行無徵信人群基數大,且不是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的目標客戶;而傳統消費金融公司的線下模式偏重、行業集中度低,使得該群體的消費信貸需求難以被滿足;因而這類創業公司彷彿找到了看似藍海的市場。金融機構在個人信貸領域,按照貸款用戶的質量分為三大層級:分別是Super Prime(優質客戶)、Prime (符合標準客戶)、Sub-Prime(次級客戶);不同層級的客戶,獲批的貸款類型不同,金融機構的風險定價也不同。Super-Prime不是這類創業公司的目標人群,一方面要面臨與銀行信用卡中心的正面交鋒,另一方面該群體中的大多數選擇到期按時還款,這意味著即使銀行信用卡中心也難以從他們身上賺到可觀的利息收入,而往往通過交易環節從線下商戶那裡賺取支付通道的手續費。Prime和Sub-Prime是這類創業公司正在努力滲透的人群,首先它們避開了與銀行的正面競爭,其次這類公司的創始人認為它們的業務模式在獲客、風控方面均優於傳統消費金融公司,有望改造傳統領域。2.該類群體的壞賬率雖然偏高,但可承受的實際利率更高無央行徵信人群,其壞賬率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一方面,這個人群屬性決定了逾期率偏高,以無徵信人群客戶佔比較高的某大型傳統消費金融公司為例,它M3+的逾期率為7-8%;而2015全國消費金融平均不良率為2.85%. 另一方面,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在業務在開展初期,風控模型一般要經過試錯,試錯期間容易遭遇多個欺詐組織的詐騙,導致產生了逾期率的異常值,提高了整體壞賬率水平。該類群體借款渠道有限,負債比例不高;加上他們對年化利率的計算並不敏感(尤其是藍領、農民),他們有意或無意地承擔了25~60%年化利率。這意味著,放貸機構不僅可覆蓋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壞賬率,更可以賺取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息差。彎道超車

中國消費金融領域的創業公司,面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與互聯網巨頭雙重擠壓的競爭環境;然而這些較有威脅的傳統大牌公司,也在暴露弱點,創新公司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有彎道超車的機遇。

2017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還有戲嗎?

北銀消費這家老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今年7月1日被北京銀監局予以150萬行政處罰,中銀消費等其他老牌消金公司也有類似的問題,事件背後暴露的是傳統消金公司對中介的依賴及其風控體系的弱點。今年也有多家媒體爆料花唄套現的產業鏈,京東金融也有類似現象,這背後暴露的是巨頭的風控漏洞。創新公司既要挖掘出差異化的價值客戶群,更需要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在數據積累與挖掘方面實現突破。從國外歷史經驗中可以總結出,消費金融的後來者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在於它們敢於採用與傳統金融機構不一樣的體系篩選客戶,重視數據的積累與挖掘;在建立智能化風控模型時,願意足夠耐心地完成試錯;最終打造出獨特的信用評分體系與風控模型,實現個體差異化貸款利率。不管是20世紀90年代靠數據科技驅動崛起的Capital One,還是近年來新型消費金融公司ZestFinance和Grouplend都有類似特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