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平臺良性退出或轉型!網貸未來:希望幾何?悲觀又幾何?

推動平臺良性退出或轉型!網貸未來:希望幾何?悲觀又幾何?


網貸備案等了一年又一年,到現在還是沒有曙光。特別是在經歷2018年6月網貸暴雷潮後,前途更是一片渺茫。

前有網貸備案試點方案流出,想要衝一把的平臺紛紛增資,後有175號文流出,做好分類處置工作,項目逾期率超10%的列入高風險機構。

網信普惠項目逾期,先鋒系整個金控體系處在風雨飄搖之際,近期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網貸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

會議指出,三季度整治工作將繼續嚴格落實“三降”要求,加大良性退出力度。四季度將逐一對在線運營機構進行分類管理。

另專項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機構納入到監管試點。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說法發生了變化,以前是“備案試點”,而現在變成“監管試點”。

有觀點認為,這種說法是為了淡化公眾對於備案預期。看來,備案從“可望不可即”變成了“遙遙無期”,現在連備案的時間的節點都給不了了。

這也可能與平臺的數量還存一定的關係,換言之,平臺還是太多了,雖然風險在準備降低,但截至今年5月末,還有707家運營的平臺。這個規模還是很龐大的。

會議上透露,截至6月底,已經初步完成430餘家網貸機構合規檢查,相關企業正在進行對標整改。那麼,這就有一個疑問,這430家能有多少家完成備案的呢?更何況那707家呢?

不過,從數量變化來看,整體還是趨於良好的發展。公開資料顯示,現存的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了57%。

另借貸餘額比2018年初下降了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了75%;行業借貸規模、出借人次已連續11個月下降。

那麼,接下來如何發展呢?

從大面上來講,就如前述所提,會議指出,四季度,在合規檢查、接入系統、數據核驗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將逐一對在線運營機構進行分類管理,多措並舉化解風險。

並且嚴禁新增互聯網金融機構,及時處置隨意變更股東或註冊地遷址的機構,引導絕大多數機構通過主動清盤、停業退出或轉型發展等方式實現風險出清。

具體而言,監管的思路就是,不行的就清退,違規的就清理,其他就是轉型。怎麼轉呢?監管也給出了方案。

對於少數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允許並鼓勵其申請改製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換言之,網貸定位又發生了變化,監管試點讓其從金融信息中介,變成了信用中介,而如今又讓網貸搖身一變成為有牌照的信貸公司。

從備案到了牌照,真正能達標的機構又能有幾家呢?實繳資本少則幾億元,且網絡小貸牌照審核早在2017年底就已經停止了,消費金融更是要通過銀監會的批准。

唯一辦法就是通過入股來買牌照,未來牌照的價格又要在原來基礎上高、更高,還要再高。如果牌照拿不到,很可能一部分平臺會向助貸轉,又一監管空白的領域。

未來,監管若是泰山壓頂一般壓過來,恐怕又要想著轉型了。總之,就是悲觀+迷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