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P2P網貸平臺轉型做助貸就“安全”了嗎'

P2P理財 金融 銀行 人生第一份工作 澎湃新聞 2019-09-04
"

從上市互聯網金融機構陸續披露的2019年中期財報可以看出,獲取持牌金融機構資金做助貸業務已經成為了行業內最明顯的趨勢。

自2019年初,監管部門下發《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175號文),要求P2P網貸平臺向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轉型後,發展助貸業務似乎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從已發佈中報的網貸機構數據來看,即使網貸業務不斷壓縮,助貸板塊的爆發仍然讓平臺獲取了巨大收益。

然而,網貸機構轉型助貸真的如此順利嗎?

“網貸與助貸是兩種不同經營邏輯”,在香港上市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維信金科(2003.HK)CEO廖世宏在接受採訪時說道,為什麼P2P這幾年發展得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出借人的錢存進來的時候,網貸平臺會有動力也有壓力盡快把錢借出去,如果借不出去,出借人的錢會流向其他平臺,很多平臺會為保住市場規模和頭部地位瘋狂將存款貸出。同時,對出借端來說只要不暴雷,網貸平臺就可以到期剛性兌付。

但助貸資金來自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在金融機構的監控下。一旦資產質量惡化,即使承諾兜風險,金融機構也會選擇撤資。

對於助貸業務可能存在的監管風險,嘉銀金科研究院的研究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資金方面,一些金融機構,如城商行或者民營銀行,可能會藉助助貸業務突破區域限制,存在合規問題。同時,在助貸業務過程中,持牌金融機構普遍要求助貸機構提供兜底或者增信,將助貸業務變成一項固定收益業務,令金融機構可能在其開展業務過程中,淡化自身的風控,實質風控外包給了助貸機構,反而提升了整體行業的風險。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政策風險,即助貸機構是否需要相關資質,這對於助貸業務的開展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影響。

“監管並不希望銀行一直存在這種風險外包的模式,所以要求銀行主動管理”,一位頭部助貸平臺的業務人員認為,監管目前可能有兩個思路,一是要看到銀行的主動管理的能力,即使接入助貸也不能盲目批發資金;二是不希望助貸機構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出現信貸膨脹。長遠來講,助貸在中國還是非常有機會的行業,無論是兜風險還是不兜風險的。按照現在中國的監管體系,由於金融機構沒有分層,相當長一段時間是需要增信的,不然一些客戶就做不了,但不做也不是監管的思路,不做普惠金融就難以開展。

“其實我們也是很希望有良好的頭部平臺可以順利轉型的,從整個行業來講,如果P2P市場出現崩潰的情況,對我們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廖世宏認為,助貸業務會長期存在,只是最終量會有多少不能確定,我們更期待看到,有部分頭部網貸平臺能順利從P2P模式轉成助貸模式,未來大家在同一條線上公平競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