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行業將是未來金融行業的老大!超越信貸和保險'

"
"
催收行業將是未來金融行業的老大!超越信貸和保險

在中國,人們每想到催收行業,你的眼前總是會浮現出一幅“香港電影式”的畫面:幾個赤膊的紋身大漢,在你門前潑紅油漆,凶神惡煞地追著你要你還錢。

總而言之,你的心裡可能會有一種感官:low。

做催收的人,大概也能感受到這種慢慢的偏見。催收真的是一個那麼low的行業嗎?這可能只是在中國的一些偏見。在美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鏈條,非常的完善,從催收、到不良資產的定價、再到不良資產的交易,都有相應的企業處理;同時行業分工高度細化。

比如,大多數做催收行業的人可能都是西裝革履的,他們會根據債務人的信用評分,給他們分層。

第一層,這層的債務人,很有可能只是忘了,催收公司往往非常小心,生怕打擾到你,只會給你發郵件、發短信,提醒你還錢。第二層,會開始打電話提醒。到了第三層,才會開始瞭解具體情況,問你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是否遇到了什麼事情一時手頭緊,可能會根據你的情況跟你減免一部分本金與利息,同時給你提供一些更高利息的專門產品,恢復你的流動性,幫你渡過這個難關。

中外催收行業的這種不同,可能跟中國個人消費貸款行業發展較晚有關。

被忽略的風控屏障

在以前,中國的“個人借貸”,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從前,上世界八九十年代,金融機構的主體是銀行,很多銀行甚至只有對公業務;後來股份制銀行為了與大銀行抗衡,開始了零售銀行業務,到了2005-2008年,信用卡開始大規模興起,中國銀行業似乎終於發現,原來有大量客戶沒有得到服務。此時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開始建立。

然而,就算有了零售銀行、信用卡和房貸業務,中國仍然存在大規模的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沒有被金融體系覆蓋。隨著互聯網的興起,2013年迎來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針對中小微貸的創業公司風氣雲湧。“有人做數據、有人做信用評分、有人做流量,前面的都被VC投了一輪,只有催收沒有”。

然而,這個行業的邏輯是,前面只要放貸了,後面肯定會有逾期。何況正值風口上的互聯網金融,湧入之人魚龍混雜,更是讓行業的資產質量進一步降低,不良資產的規模就越來越大。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後面的服務一直沒有提升。”

明明是風險管理最後一道屏障的催收,在前面的獲客、風控都已經被互聯網升級了一大圈之後,催收還沒有被“升級”。此前的催收,就像一個被忽略的風口。

催收行業一直非常傳統,被忽略一是因為偏見,二是因為這是一個非標準化的個性服務,很難一下被革新。此外,不良資產的處置,包括不良資產估值和風險定價的專業機構,在中國都非常缺乏。比如,中國的ABS,採用的也不是精準地對資產定價的方式,而是以大公司的信用做背書,就算拿出來買賣的也只是頭部的優質資產。

平臺如何幫行業升級?

大概是在去年,這個風險管理的關口終於被VC盯上。

不良資產領域區域性的中小公司多,上游的需求方也很多,是一個有機會產生平臺公司的市場,從去年開始,這個賽道的公司開始獲得了資本的關注。

隨著催收行業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在媒體上經常能聽到暴力催收,甚至是裸條這樣的催收方式。這跟催收行業的整體從業素質也許有關,但也跟行業特點有關,而平臺公司的出現,也許可以幫助這個行業升級。

首先是解決信息不對稱,提高行業透明度。

P2P、小貸以及消費金融的債務,通常零散、數量多、總數大,上游的貸款機構和下游的催收公司,也都呈現出分散的特點。通常大的催收公司,傾向於跟銀行合作,對於新興的金融機構來說,他們並不知道哪些催收公司好,也不知道怎麼找到合適的催收公司。

在平臺上,催收公司以往的回款情況,都會記錄在案,針對不同資產的回款表現,也都寫得一清二楚,回款率和費率,就非常透明。

其次是提高回款率和工作效率。

中國的不少催收公司,對債務人的處理“簡單粗暴”,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缺少數據加工的能力。“他們沒有信用評分能力,沒有分析你是最近遇到手頭緊,還是真的不想還錢。”這也就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用戶體驗。

催收平臺就可以切入數據加工和信用評分這個環節。上游金融機構直接把案子(委單)委託給平臺,平臺可以先做數據修復,通過技術手段找回某些失聯客戶的聯繫方式,再按照費率、賬齡、金融產品、債務人特徵等去分案,分成不同的標的,打上不同的標籤。比如,把相同債務人的貸款,一般會派單給同一個催收公司,以節省催收時間。

然後,根據標的的特徵,去匹配不同的下游公司。不同的催收公司,對不同資產的處理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可能會有“你適合催M1、他適合催M2”的情況,平臺可能根據優勢去分發,只能提高17%的回款率。

下設任務的同時,平臺還會針對不同賬齡,設置期限和KPI,時刻監控完成的情況,如果完成情況不太好,系統會提醒說完成情況不好,甚至是改派給其他公司。如果催收公司使用大錘資產的催收系統,平臺還能檢測到使用人力情況等更多數據,也許還能推測到回款率不低的原因。

未來催收行業的形象會扭轉。平臺甚至還有加速行業優勝劣汰,提升行業質量的作用。

正如前所言,此前因為很多消費金融公司不知道下游催收公司的情況,也不知道哪家做得好,行業透明瞭之後,資質不好或者表現差的公司,就會被淘汰掉。

就拿暴力催收來說,正規的上游公司是不希望出現類似情況的,

可能有90%的公司都是規規矩矩,只有10%是害群之馬。隨著中國互聯網金融徵信體系的完善、催收和個人破產相關法律方面的完善,中國的催收行業的分工也會越來越細化,這就意味著更專業和規範。欠債的弱勢群體也會享受到有尊嚴的服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