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成為日本“失去二十年”的轉折點?

經濟 日本汽車 外匯 匯率 投資 小白讀財經 2018-12-01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訂歷史上著名的廣場協議。而這一協議,也被後人稱為日本“失去二十年”的轉折點。

廣場協議都說了些啥?

廣場協議是在美國經濟陷入滯脹,而日本經濟飛速發展,日本貨“浪”遍全球的背景下誕生的,因此廣場協議的內容主要包括:

1、遏制通脹。上世紀70年代,正值中東石油危機期間,同時期美國的GDP增長率從0.2%一度下降到負值以下,而CPI增長達11%。

2、擴大內需、貿易開放,資本自由化。1960-1979年,日本的出口佔日本 GDP 總量都在 9%以上,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的基礎上,經濟還在不斷增長。而這卻大大擠壓了日本貿易伙伴,尤其是美國的消費內需和市場份額。那時候美國工人甚至會當街打砸日本汽車,稱其搶了他們的飯碗。

3、匯率彈性化,即美元貶值。這主要是出於貿易國逆差的考慮。日本對外貿易順差從1981年的20048億日元擴大到1985年的108707億日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美國的。到1985年,日本對美出口額佔比高達37%,美國當然不高興了,所以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緩解逆差。

另外,廣場協議中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和法國也達成了不少共識,其中包括:縮減公共開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內需和民間投資;推動金融和資本自由化以及匯率彈性化,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等。

為什麼讓日本失去了20年?

在廣場協議簽訂前的幾十年裡,日美兩國就已經在紡織品、鋼鐵、彩電、汽車、半導體和電信行業發生過許多貿易糾紛,美國也多次向日本發起毛衣戰。不過最終都以日本妥協收場,比如出口限制、自願擴大進口、開放市場等。不過,這並不是說日本被美國“蹂躪”,所以才失去了20年。究其原因,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

1、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大幅升值,打擊了日本的出口。而當時日本的出口帶動經濟增長高達14.72%%,為了不讓經濟增長引擎熄火,日本央行採取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進行刺激,短時間內連續下調貼現率和利率。而這又導致了股市和樓市的泡沫。為了防止泡沫破裂,又開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

廣場協議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成為日本“失去二十年”的轉折點?

這麼一鬆一緊,貼現率和利率都走成了V字型,經濟肯定吃不消,資產泡沫崩潰也就自然而然了。

就好比當下國內的去槓桿,如果一下子央行加息,或者任其暴跌清理資金槓桿,任其P2P和債務暴雷的話,我想我們並不會比日本的下場好多少。

2、在資產泡沫期間,日本的銀行和企業交叉持股,金融產品層層嵌套,利益關係錯綜複雜,使得風險並沒有減少,而是層層轉嫁。因此最終在泡沫破滅時也摔得很慘。反觀國內,我們的銀行、資管也同樣有資金空轉,金融產品嵌套等問題,好在監管層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也將這些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2、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這失去的20年,其實是“很正常的”。為什麼?因為在資產泡沫破滅後的90年代,日本已經完成了戰後復興和崛起的任務。在1991年,日本人均GDP已超過美國,達2.87萬美元,處於高等發達國家行列。經濟體量大了,之後的經濟增速放緩、老齡化、消費慾望降低等現象其實每一個國家都存在,很正常。

廣場協議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成為日本“失去二十年”的轉折點?

如今國內的經濟增速雖然還保持在6%以上,但相比之前已經放緩不少,年均增長10幾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如果這麼說的話,難道國內也要失去幾十年嗎?不一定,主要還是看自己能否找對路。況且現如今日本經濟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差。

4、80年代的日本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所以大家都在拼命生產然後賺外匯。而後由於廣場協議,出口失去了優勢,這就導致大量產能過剩,因而使得在協議簽訂後的幾年裡,物價同比都在跌,直到日本央行放水後物價才慢慢回升。最後泡沫破滅後,這麼多商品沒有買,企業倒閉,工人下崗...

國內的話,前幾年的經濟格局和日本幾乎如出一轍,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現在,一直都是在消化過剩產能,樓市、基建等等。不過目前國內的經濟潛力依然還有,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不至於到過剩產能完全消化不了而拖累經濟的地步。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