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房價暴漲的根源,回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高房價的必然'

"

歷史上住房國情問題

"

歷史上住房國情問題

你所不知道房價暴漲的根源,回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高房價的必然

望樓興嘆

由於我國底子薄,攤子大,解放後的幾十年裡,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都集中到了經濟建設中去,導致居民住房條件極其困難。從1956年到1986年30年間,全國所有城市僅蓋了7億平米住宅,摺合1400萬套,平均每年只有47萬套,也就是說在全國範圍內,我們每年只能解決100多萬人的居住問題。

1978年,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3.6平米,城鎮地區47.5%的家庭是缺房戶。當時,上海近一半的家庭住房沒有廚房和廁所,只能靠手拎馬桶解決,只能用公共過道作為廚房。

為了解決住房問題,整個80年代,高層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多次住房改革試點,效果都不理想,始終沒有突破福利分房的制度。

直到1998年7月3日國發23號文《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的問世,從根本上打破了陳舊住房制度的禁錮。《通知》要求: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

根據這個房改制度和當時的收入分配體系測算,我國70%的中低收入家庭是購買經濟適用住房,10%的最低收入家庭由政府或單位提供廉租住房,20%的高收入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的商品住房。

這個98房改制度,在現在看來,仍然是那麼的科學、合理、無懈可擊,完全就是當代版本的“房住不炒”。不知道是我們抄襲了古人,還是古人早已預見到了今日的絕境!

當時這個制度的設計,是參考了很多發達國家的政策後製定出來的,完全符合我國的國情和國際經驗,這其中就包括新加坡。

2017年,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高達90.9%。82%的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國人住在開發商建設的私人住宅裡。組屋類型多元,中低收入和夾心層都可以選擇不同價位的組屋,最高價不到私人住宅的1/3,組屋的房價收入比常年維持在5.5左右,也就是普通工薪階層,工作5.5年就可以買到屬於自己的房產。而新加坡的私人住宅房價收入比約為21,也遠遠低於香港47、北京44和上海44,居民購房壓力比較小。

1998-2017年,新加坡的名義房價僅上漲了41.1%,而我國一線城市上漲超過了2000%,二線城市上漲也達到了1000%。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98房改的初衷就是現實版的新加坡模式,公正、合理、極其的完善。只是後來我們才發現,前進的方向正好相反,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

歷史的轉折 是政策的失誤還是當時的需要?那就不得而知了

"

歷史上住房國情問題

你所不知道房價暴漲的根源,回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高房價的必然

望樓興嘆

由於我國底子薄,攤子大,解放後的幾十年裡,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都集中到了經濟建設中去,導致居民住房條件極其困難。從1956年到1986年30年間,全國所有城市僅蓋了7億平米住宅,摺合1400萬套,平均每年只有47萬套,也就是說在全國範圍內,我們每年只能解決100多萬人的居住問題。

1978年,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3.6平米,城鎮地區47.5%的家庭是缺房戶。當時,上海近一半的家庭住房沒有廚房和廁所,只能靠手拎馬桶解決,只能用公共過道作為廚房。

為了解決住房問題,整個80年代,高層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多次住房改革試點,效果都不理想,始終沒有突破福利分房的制度。

直到1998年7月3日國發23號文《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的問世,從根本上打破了陳舊住房制度的禁錮。《通知》要求: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

根據這個房改制度和當時的收入分配體系測算,我國70%的中低收入家庭是購買經濟適用住房,10%的最低收入家庭由政府或單位提供廉租住房,20%的高收入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的商品住房。

這個98房改制度,在現在看來,仍然是那麼的科學、合理、無懈可擊,完全就是當代版本的“房住不炒”。不知道是我們抄襲了古人,還是古人早已預見到了今日的絕境!

當時這個制度的設計,是參考了很多發達國家的政策後製定出來的,完全符合我國的國情和國際經驗,這其中就包括新加坡。

2017年,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高達90.9%。82%的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國人住在開發商建設的私人住宅裡。組屋類型多元,中低收入和夾心層都可以選擇不同價位的組屋,最高價不到私人住宅的1/3,組屋的房價收入比常年維持在5.5左右,也就是普通工薪階層,工作5.5年就可以買到屬於自己的房產。而新加坡的私人住宅房價收入比約為21,也遠遠低於香港47、北京44和上海44,居民購房壓力比較小。

1998-2017年,新加坡的名義房價僅上漲了41.1%,而我國一線城市上漲超過了2000%,二線城市上漲也達到了1000%。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98房改的初衷就是現實版的新加坡模式,公正、合理、極其的完善。只是後來我們才發現,前進的方向正好相反,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

歷史的轉折 是政策的失誤還是當時的需要?那就不得而知了

你所不知道房價暴漲的根源,回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高房價的必然

房子的供需失衡

"

歷史上住房國情問題

你所不知道房價暴漲的根源,回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高房價的必然

望樓興嘆

由於我國底子薄,攤子大,解放後的幾十年裡,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都集中到了經濟建設中去,導致居民住房條件極其困難。從1956年到1986年30年間,全國所有城市僅蓋了7億平米住宅,摺合1400萬套,平均每年只有47萬套,也就是說在全國範圍內,我們每年只能解決100多萬人的居住問題。

1978年,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3.6平米,城鎮地區47.5%的家庭是缺房戶。當時,上海近一半的家庭住房沒有廚房和廁所,只能靠手拎馬桶解決,只能用公共過道作為廚房。

為了解決住房問題,整個80年代,高層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多次住房改革試點,效果都不理想,始終沒有突破福利分房的制度。

直到1998年7月3日國發23號文《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的問世,從根本上打破了陳舊住房制度的禁錮。《通知》要求: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

根據這個房改制度和當時的收入分配體系測算,我國70%的中低收入家庭是購買經濟適用住房,10%的最低收入家庭由政府或單位提供廉租住房,20%的高收入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的商品住房。

這個98房改制度,在現在看來,仍然是那麼的科學、合理、無懈可擊,完全就是當代版本的“房住不炒”。不知道是我們抄襲了古人,還是古人早已預見到了今日的絕境!

當時這個制度的設計,是參考了很多發達國家的政策後製定出來的,完全符合我國的國情和國際經驗,這其中就包括新加坡。

2017年,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高達90.9%。82%的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國人住在開發商建設的私人住宅裡。組屋類型多元,中低收入和夾心層都可以選擇不同價位的組屋,最高價不到私人住宅的1/3,組屋的房價收入比常年維持在5.5左右,也就是普通工薪階層,工作5.5年就可以買到屬於自己的房產。而新加坡的私人住宅房價收入比約為21,也遠遠低於香港47、北京44和上海44,居民購房壓力比較小。

1998-2017年,新加坡的名義房價僅上漲了41.1%,而我國一線城市上漲超過了2000%,二線城市上漲也達到了1000%。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98房改的初衷就是現實版的新加坡模式,公正、合理、極其的完善。只是後來我們才發現,前進的方向正好相反,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

歷史的轉折 是政策的失誤還是當時的需要?那就不得而知了

你所不知道房價暴漲的根源,回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高房價的必然

房子的供需失衡

你所不知道房價暴漲的根源,回看歷史也許你會發現高房價的必然

公租房 廉租房嚴重不足


“當時相關部門的初衷是,經濟適用房能夠覆蓋城市人口的70%以上。然而,直到2008年10年過去了,結果是大約只有5%的人享受到了經適房的政策。保障性住房長期的缺失,導致沒有享受到經適房政策的剩餘65%的中低收入者,只能把目光投向商品房市場,從而形成了商品房市場中的所謂剛性需求,導致商品房價格快速上漲。”曾任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建設部科技司司長的聶梅生曾無奈的回憶。

經適房的缺失,商品房價格的暴漲,全民炒房意識的覺醒,這一切的轉折點就發生在2003年!

2003年8月12日,國發18號文《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一、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力措施。二、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逐步實現多數家庭購買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發展,提高其在市場供應中的比例。搞活住房二級市場,鼓勵居民換購住房。

18號文中,最高層首次開創性的將房地產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把發展商品房市場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完全可以認為,2003年是中國房地產業的里程碑、暴發年。從此,中國房地產就像是注射了興奮劑,亢奮、猖獗,瘋狂的擴張,就像是脫韁的野馬,勇往直前,一騎絕塵。

根據18號文的原則,經適房的供應轉變成了商品房供應,原本70%的家庭入住經適房,卻變成了90%的家庭購買開發商定價的商品房。經適房的消失,商品房的壯大,把絕大多數工薪階層雙手奉送到了開發商的餐盤之上。

98年23號文出臺5年之後,03年18號文來了一次180度的大轉折。這次轉折,對於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穩定社會大局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對於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無疑是一大挫折。

為了配合18號文的貫徹落實,2002年5月9日,國土部簽發11號文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要求從2002年7月1日起,所有經營性開發的項目用地都必須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方式進行公開交易。政府成為住宅用地供應的唯一主體,從此,土地財政掀開大幕,昂首闊步的走上歷史舞臺!

任志強曾介紹說:“2003年以前,土地供應大概是每年平均30%到40%的增長,並且逐年遞增。但是該文件的發佈直接導致了土地供應量的下降,其中有十幾個月的土地新增供應量只有5%左右,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所以從2004年到2006年年底的時候,土地市場供給嚴重不足,導致房價開始上漲,因為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匹配關係已經被打破了”。

中國未來房價走勢將何去何從呢?靜等大神分析

臨沂的廉租房 經適房 又佔比多少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