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北上廣深依舊是“人才高地”

雖然核心一二線城市基本都出臺了較為“誘人”的人才落戶政策,但不同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還是不盡相同,我們從宜業宜居兩個維度出發,分為就業容量、收入情況、房價水平、經濟實力、基建投資、醫療資源、學習培訓、運動健康、餐飲消費等9個方面,具體來看,

(一)宜業:東南沿海城市崗位需求量較大,互聯網行業高等人才購房基本無壓力

宜業能力主要考量的是人才能否“安居”,這與城市就業容量、收入水平、房價水平密切相關,此外高等人才也會綜合考量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因而我們選取了經濟實力,基礎設施投資等硬性指標綜合分析。

1、就業容量:穗、寧、杭崗位需求量較大,東南、中部核心二線青睞“高等人才”

城市就業容量的大小關乎其吸納外來人口的能力,而高等人才招聘崗位數則直接決定了其人才新政的效果,因而我們選取了各城市新增就業人數、城鎮失業率以及互聯網、金融等高新科技產業提供的崗位數來綜合考量各城市的就業環境。

(1)穗、寧、杭就業環境向好,新增就業人數較多而失業率偏低

從新增就業規模來看,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南京6城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均突破了30萬人,這些城市基本都是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沿海城市,外來人口眾多,就業容量也相對較大;而從城鎮登記失業率來看,洛陽、北京名列前茅,分別達到了3.96%和3.90%,超出了全國3.8%的平均水平,而發達的東南沿海城市諸如廣州、寧波、南京、蘇州、常州、杭州城鎮登記失業率均相對較低,這其中值得關注的當屬廣州、南京和杭州,新增就業人數較多而登記失業率則相對較少,說明本地人口吸納能力相對較強,當前尚存在一定的就業需求等待外來人口湧入。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北上廣深依舊是“人才高地”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

(2)一線及杭州、南京、武漢、成都等核心二線青睞“高等人才”

此外,我們還通過第三方招聘網站統計了31個典型城市的對於“高等人才”的需求量,聚焦在金融和互聯網行業,不同城市存在顯著差異,大體存在如下幾點特徵:

首先,一線城市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四個城市對於這幾類人才的需求量遙遙領先,單城市崗位量基本都維持在2.5萬個以上,這點也與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大體匹配。

其次,對於高科技人才需求量較大的第二梯隊為杭州、南京、武漢、成都,杭州、南京地處發達的長三角區域,近幾年伴隨著核心二線城市經濟發展提速,對於人才的需求量可謂與日俱增,加之上海嚴苛調控的“擠出效應”,一拉一推間也加速了高等人才在城市間的流動。而武漢、成都作為中部核心城市,基本都面臨“省內獨大”的尷尬境況,從經濟實力、產業結構到人口基數對周邊城市都是全面碾壓,區域發展相對不平衡,這也導致了這兩個城市對高等人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蘇州、西安、長沙、合肥尚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對這三類行業人才的招聘崗位數維持在3000-6000個,這些城市或多或少都處於經濟和產業轉型階段,新區新城的建設勢必還將需要更多的專項人才,未來發展潛力十足。而其餘城市或因城鎮化發展進程較慢、或因信息披露不全、或因產業結構差異等問題對金融、互聯網行業招聘崗位數相對較少。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北上廣深依舊是“人才高地”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

2、收入情況:東南沿海城市顯著高於中西部,多數城市互聯網行業工資遙遙領先

城市收入情況也是客觀決定人才流向的重要指標之一,各區域因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往往存在著較大的“收入差”,因而發達城市往往聚集了較多的外來務工人口,可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高科技人才逐步擺脫了地域限制,即便地處欠發達區域,整體薪資水平依舊維持區域高位。

(1)東南沿海核心一二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高於中西部(略)

(2)互聯網行業工資偏高,寧波、常州等城市公務員薪資可達1萬元/月

此外,我們也通過第三方招聘網站統計了31個典型城市的“高等人才”工資水平,仍然聚焦在公務員、金融和互聯網行業,刨除了單一偏高或偏低數據的影響,選取中位數值進行橫向對比,大體也可看出以下兩點:

一是城市層面來看,一方面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珠海、蘇州、成都、廣州等城市高科技人才的招聘工資中位數都已突破1萬元/月,以長、珠三角沿海城市居多;另一方面中西部城市諸如武漢、長沙、西安、鄭州緊隨其後,工資中位數在0.9萬元/月。

二是分行業來看,近9成城市的計算機/互聯網/通信/電子行業工資待遇都是遙遙領先,屬於三類行業之最,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寧波、常州、昆明、太原、南寧的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也不容小覷,中為數基本都達到了1萬元/月左右,諸如上海、寧波、常州屬於長三角相對發達的片區,經濟實力帶動了地方公職人員薪資的穩步提升,而昆明、太原、南寧等地主要是受到了產業發展的侷限,互聯網、金融行業工資水平都不算太高。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北上廣深依舊是“人才高地”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

3、房價水平:除北上深廈外,房價收入比均低於8年,高等人才購房能力較強

城市房價水平直接關乎外來人口的置業問題,也是人才擇城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得不說,高科技人才不僅享受了各地優惠的購房補貼,且在支付能力層面也顯著高於城市的其他購房群體,中長期來看,除房價趨高的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對於高新人才購房基本無門檻。

(1)深圳、廈門、北京購房難度較大,房價收入比超15年(本節有刪節)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北上廣深依舊是“人才高地”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

(2)高等人才購房無壓力,寧波、常州等城市公務員購買力較強(本節有刪節)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北上廣深依舊是“人才高地”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

4、經濟實力:一線城市GDP佔比高達12%,常州、珠海等人均GDP排名靠前(略)

5、基建投資:東、中部核心城市投資額領先,武漢、鄭州等地均投資額較大(略)

(二)宜居:東南沿海健身、娛樂配套豐富,受人口基數影響醫療、教育資源緊張(略)

1、醫療資源:鄭州、石家莊、太原、昆明等城市人均醫療資源相對豐富(略)

2、學習培訓:鄭州等中西部高考壓力較大城市人均教育資源偏多(略)

3、運動健康:一線城市因人口素質、消費水平等因素,健身機構數量領先(略)

4、餐飲消費:北京、上海、南京人均餐飲消費均超50元,東南沿海次之(略)

(三)留人能力評估:一線及武漢、成都吸引力較大,杭、寧、蘇等城市留人能力次之

究竟在這一輪的“搶人大戰”中,哪些城市對於高等人才吸引力較大,留人能力最強呢,我們綜合考量了就業容量、收入情況、房價水平、經濟實力、基建投資、醫療、教育、運動、餐飲配套數量等多重指標,給出瞭如下結論:

第一梯隊是經濟較為發達的一線城市北上廣和中部核心二線城市成都、武漢,除北上廣因房價過高,購房壓力相對較大之外,其他城市在宜居宜業各項考評指標的評級均在3星-4星,無明顯短板。這些城市在經濟發展、基建投資和配套設施方面均具備顯著優勢,北上廣深自不必說,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人口淨流入,武漢、成都作為中部大省的省會城市,“省內獨大”的地位也促使其在基建投資、配套設施方面的資金傾斜比重較大,中長期發展前景較好。

第二梯隊以東南沿海和中部的核心二線城市為主,諸如深圳、杭州、西安、南京、鄭州、蘇州、天津、長沙、寧波、合肥等,這些城市各項指標的表現基本位於中上水平,宜居宜業能力的9個方面評估至少存在2-3項短板,西安、鄭州、蘇州、天津、長沙、寧波、合肥在高等人才的就業容量方面明顯不足,產業結構有待升級,就業容量制約了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湧入。而西安、南京、鄭州、蘇州、長沙、寧波、合肥在運動健身的配套數量上也較為緊張,居住舒適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第三梯隊主要集中在一些長、珠三角區域的三四線和中部欠發達城市,諸如南昌、常州、福州、洛陽、廈門、珠海、呼和浩特等,這類城市除房價水平偏低,人才購房壓力相對較小外,其他指標表現均不佔優,主要是受到了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制約,整體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即便出臺較為優惠的落戶新政,短期效果也不會太大。

第四梯隊則是留人能力相對較弱的一些城市,以蕪湖、海口、江門為典型代表,這些城市因城鎮化進程較慢,與發達地區尚有差距,除房價較為“親民”外,其他方面基本都處於弱勢地位,整體對人才的吸引力較為有限。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北上廣深依舊是“人才高地”

各城市留人能力大PK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