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運河|尋訪千年運河文化:“活”在當下,流向未來

“最江蘇”導讀

悠然流過千載的大運河及其燦爛文明,不只是留存於博物館、歷史遺蹟、人們回憶中,而將更加鮮亮地“活”在當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能量。

大運河貫穿南北5大水系,流經8個省市——這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湧淌2500年,廣袤土地、億萬民眾得以滋潤、繁衍,一座座城鎮因之崛起、繁榮。

這一世界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2014年,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人類世界共同的財富與榮光。

運河之波,映照歷史星空

大運河始鑿於公元前486年。《左傳》如是描述:“吳城邗,溝通江淮。”吳王夫差下令修建邗溝,欲以水路溝通江淮,爭霸中原。這位雄心勃勃的君王沒有想到,當時開掘的一條人工溝渠,日後竟發展成為世界奇蹟之一,源遠流長,澤被千秋。

隋煬帝楊廣登基的第一年,就急切地提出修建大運河計劃:通濟運河,由洛陽東下山陽(淮安);邗溝運河,由山陽南下江都。及至元世祖忽必烈,他以超凡氣魄,用十餘年時間開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實現了南北大運河的全線貫通。

聚焦大運河|尋訪千年運河文化:“活”在當下,流向未來

京杭大運河

南方,運河與白玉長堤路、臨河古戲臺、烏篷小畫船連接一起。緣因運河,揚州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國際港口城市。波斯等國商賈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揚州,運來異域的香料、珍寶,帶走中國的陶瓷、絲綢、茶葉等。

北方,運河是一首張揚生命質感的船伕號子。激昂豪邁的運河號子“回放”著當年運河古道白帆蔽日、船歌悠悠的繁榮盛景。對通州人來說,大運河是命根,養育了通州人民。

“正是大運河的貫通,讓北京從一個地方城市開始向全國政治中心演變。”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講述大運河對北京的重要意義。大運河以積極的、主動的、開拓的姿態,極大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

萬艘龍舸,承載千年文明

運河所經之處,皆有故事與風俗。從昔日運河上千帆競發、舟楫如織的恢弘盛景,到現今沿岸百姓枕河而居、臨河浣衣的美妙意境……大運河的開通,大大豐富了運河流域文化的內容,使運河文化成為獨一無二的“活”的、流動的文化遺產。

聚焦大運河|尋訪千年運河文化:“活”在當下,流向未來

烏篷船行駛在浙東古運河紹興段

中國禪宗四大叢林中的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揚州高旻寺,都坐落於古運河畔。古運河旁的塔影與鐘聲,對於南來北往的旅人來說,也是長途跋涉的座標和心靈希冀。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遺產項目。當前大運河保護、開發和利用面臨著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的嚴重挑戰。沿岸城鎮是依託運河發展起來,大運河的保護和沿線城鎮發展應建立互動關係。

聚焦大運河|尋訪千年運河文化:“活”在當下,流向未來

古鎮運河景觀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近年來,運河沿岸社區民眾、學生團體紛紛發出保護大運河倡議書。對中華民族這一重要文化象徵的保護,漸成全民自覺行動。

雲帆高掛,起航新徵程

大運河以其特有的鎮定與從容,無聲影響著流域百姓的生活方式,塑造出流經之地的文化性格。在全球化、現代化的今天,這種生活生產模式在大運河河畔還能仍然存在。

大運河之水孕育的文明智慧,代代傳承,在今日仍然顯示著強大生命力。沿著大運河自南向北而去,杭州的彩燈匠人們扎出一盞盞彩燈,裝點著運河邊的元宵燈會;河北吳橋人走出運河,將古老的雜技藝術傳播各地,揚名世界。

聚焦大運河|尋訪千年運河文化:“活”在當下,流向未來

山東臺兒莊古運河上的端午節龍舟大賽

大運河作為線型文化遺產,宛如一條文化玉帶,串聯起沿岸無數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催生了各地特色鮮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它凝聚著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悠然流過千載的大運河及其燦爛文明,不只是留存於博物館、歷史遺蹟、人們回憶中,而將更加鮮亮地“活”在當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能量。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信息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