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聖外王是怎樣煉成的08(連載)'

寂寞空庭春欲晚 大眾汽車 擺渡天堂 2019-08-20
"

"寫作的主要目的是分享日常修身心得、體會、人生感悟,我信奉生命的意義在於參透生命,內容有不恰當、錯誤的地方還請留言指出、討論以明得失,同時願廣結四海志趣相投的朋友共襄紅塵。"

"

"寫作的主要目的是分享日常修身心得、體會、人生感悟,我信奉生命的意義在於參透生命,內容有不恰當、錯誤的地方還請留言指出、討論以明得失,同時願廣結四海志趣相投的朋友共襄紅塵。"

內聖外王是怎樣煉成的08(連載)

人的得失價值體系可以說是老天給我們的,是人在生存過程中思想、行動結合的產物,他是我們自己的上帝。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向著太陽的一面光鮮、華麗,另一面卻骯髒、惡毒,還讓我們活生生的輪迴其中。而人生觀、世界觀就好比上帝寫的總結,指引著我們的遠方。上帝穩穩妥妥地住在我們心裡,指揮著我們的行動,很少人去懷疑上帝是否有問題,更別說打倒上帝了……。

當我們在得失價值體系競爭失敗後,很容易因畏避競爭而甘於平常,但只要活著,人性總會在某個時刻充滿力量跳出來大殺四方。其實上天從來都是仁慈的,他讓我們停下來有時間去思考這牢籠的真相,而我們總是祈求他再給一次戰鬥的機會!

無心於事,無事於心”這是禪宗描述得道的境界,人的七情六慾是人的天性,因七情六慾產生的情緒也是必然,只要活著就會有,逃不掉,要清楚明白這個事實。那些遠離人群、逃避世事、自認為尋得了離苦得樂的境界,不過是飛禽走獸自瀆罷了,不能接受世事的實際考驗,都是華而不實的,也肯定毫無意義的。

人的行為習慣、情緒是人內心價值體系的產物,對於事而言,當下沒有這些習慣、情緒去幹預事,那麼事就是他本來的樣子,見山就是山,即無心於事。這樣完成了一件事,立即反思對於事有沒有盡最大能力去行,查漏補缺,也要深刻認識事不可控的部分是天命,要心安理得的接受,這樣一件事就是完滿無缺的,這才是無事於心正確的理解。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習慣、情緒不干預事,事不製造習慣、情緒。所以功夫就在惟一上,如曾國潘的一書不盡、斷不看新書一個道理。當下心中有所情緒,第一時間找到情緒產生的根源,把沒有完滿的事立即處理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情緒。

很多人所理解的控制情緒只是一時的治標,控制是由得失系統而來,壓抑情緒只能讓情緒產生積累,這是人壓力感產生的原因,內心情緒累積越多、壓力感越大,當壓力到達一定程度,人會想辦法釋放壓力,這是人沉迷各種娛樂、刺激的事的主要原因。

娛樂帶來的快樂只能一時遺忘壓力,並不能真的消除壓力,當快樂消退,壓力立馬恢復,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直至傾覆。人的思維若不能跳出這個價值系統,就看不到事實真相,一但站在這個價值系統之外,所有的事都可以論到根源。

知道苦瓜苦還要吃 ,那是快樂的苦,不知苦而吃苦,就會痛苦,關健在於這個知上。當人從事上找到了探索的樂趣,就會不斷的探索、不斷地思考、不斷的前進,人生成就也只不過是自然的積累而已。子曰:盡人事以聽天命。這裡天命可以理解為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能知道將來會有什麼樣的遭遇,盡人事後成為平常人也好、淪為乞丐也好,那都是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是聽,安安靜靜等著就行了,幻想和期望都是不切實際的。而得失價值系統下,一定要樹立榜樣,人的行為才有目標和動力。思想的高度決定了我們的信仰,信什麼就表明在什麼之下。經過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當自己成為了自己的信仰,那麼就達到了天、地、人的境界,那是終身之樂的人間天堂。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想把一些基本知識梳理一下,讓“內聖外王”有一個清晰的邊界,知道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再製定實際行動規劃,就會少走彎路。畢竟生命有限,我們又處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生活被碎片化的信息層層包裹。有趣、有味、有道理的信息被翻來覆去包裝了又包裝,不知不覺就佔用了我們大部分時間、精力、生命。互聯、互通時代讓我們通過大眾的力量可以快速獲得得失價值體系下的成功,但更多的人只能成為“大眾”之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沙粒,托起別人幸福的一隻手……。

若一個正常人看了我寫的文章之後,還不能對生命有所感悟和自我認識。那就請你再仔細看一遍,因為生命不重來,天堂也不在紅塵之外,活著就要有活人該有的樣子。寫到此處我想起了一首寫《寂寞》的詩:樹林裡面所有的鳥都是灰色的,其中有一隻鳥,也是灰色的!!寂寞不是我們和別人不一樣,而恰恰是太一樣,所以才寂寞。寂寞不是因為和別人有相同的顏色,而是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