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下調全年銷量預期 車企戰略收縮'

"

來源:中國汽車報

車市下行、國六切換、補貼退坡、“洗牌”加劇……今年上半年,國內車市可謂是揹負重重壓力,產銷數據延續了去年以來的下滑態勢。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汽車累計產量1213.2萬輛,同比下降13.7%;累計銷量1232.3萬輛,同比下降12.4%;其中,同期乘用車累計產量997.8萬輛,同比下降15.8%;累計銷量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

產銷下行幅度均保持兩位數,重壓之下,車企怎麼辦?痛定思痛,部分車企開始下調下半年銷量目標。這樣的做法,是心存恐懼還是更加務實呢?“車市下行,同時因為車型品種結構上的差異較大,自主品牌面臨著比合資品牌更大的市場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國內車企調整年度銷量目標應該是一個比較理智的選擇。”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下調目標 自我減壓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車市寒霜年餘不散,持續下行重壓不減,車企只有下調全年銷量目標。這看似詩一般的惆悵,顯露的卻是內心的剛強。

“縮量之戰”打響,出人意料的是,頭部企業率先“斷臂求生”。自主品牌銷量位居前列的長城汽車揮淚削減全年目標13萬輛。“基於宏觀經濟形勢及上半年汽車行業發展情況,為保持長城汽車整體銷售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長城汽車將2019年度的銷量目標調整為107萬輛。”7月20日,長城汽車發佈2019年銷量目標調整公告,將年度目標從年初的120萬輛下調了約10.8%。下調全年目標後,長城汽車上半年的銷量完成率達到46.2%,比原定銷量120萬輛的完成率41.1%提高了5.1個百分點。

利潤減少,銷量下調,縱觀國內車企,“縮量”正在成為最新一波的“流行色”。吉利汽車的情況與長城汽車也相去不遠,將全年目標一刀斬落15萬輛,顯示出極大的決心。“本集團2019年上半年總銷量低於預期,加之今年剩餘時間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持續不確定性,決定將原定151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下降10%至136萬輛。”此前的7月8日,吉利汽車在公告中聲稱,因國內汽車市場整體效益下跌超出預期,吉利將主動減少經銷商總庫存,故而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吉利汽車下調目標後,上半年的銷量完成率為47.9%,比原定銷量151萬輛的完成率43.2%提高了4.7個百分點。今年1~6月,吉利汽車銷量達65.17萬輛,成功衛冕2019年上半年國內自主品牌銷量冠軍。但細看吉利汽車的銷量,仍然持續下跌,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與去年的75萬輛同比下降15%。

“今年的汽車市場形勢非常嚴峻,我們要先活下來,活下來永遠是第一位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上汽集團新任總裁王曉秋的感嘆,令人感慨。此次,曾在2018年國內車企中保持盈利之首的上汽集團,也到了“揮淚斬馬謖”的時刻,近日宣佈削減全年目標56萬輛,將原定的710萬輛調減至654萬輛,下調幅度約8%。目標下調後,上汽集團上半年的銷量完成率達到45%,比原定銷量710萬輛的完成率41.4%提高了3.6個百分點。

此外,還有不少國內車企已經或正著手調減全年銷量目標。這是因為,按照國內車市規律,上半年銷量完成率達到45%才是均衡線,不及均衡線將難以完成全年銷量目標。上述幾家企業下調幅度都在10%左右,下調後的上半年銷量完成率均達到或超過45%,壓力有所減輕。

成熟務實 注重實效

產銷平衡,一直是車企的希望,也是市場健康運行的標誌,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企業製造業利潤同比下降4.1%,其中汽車製造業作為中國製造業的支柱產業,其利潤總額大幅縮水是製造業利潤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對嚴峻的形勢,調減今年的銷售目標,成為當下車企的自我選擇。“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雖然表面看,車企下調全年銷量目標方式相近,但由於各家車企的實際情況不同,所以其利潤減少的具體原因也有所不同。

“以價換量”代價巨大,在這方面,較為典型的是長城汽車。上半年,長城汽車多次降價促銷,在銷量居高不下的同時,利潤卻有所降低,“內傷”較為嚴重。在長城汽車同時公佈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長城汽車雖然以15.3億元的淨利潤遠遠領先自主品牌車企,但同比減少了58.6%,依然陷入了業績下降的困境。按照銷量和對應業績數據估算,2019年長城汽車平均售價降至8.38萬元/輛,同比降幅為18.8%,單車盈利僅2500元,同比降幅達三分之二。銷量下滑,利潤自然會隨之減少。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就是這樣的情況。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旗下重要子公司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等均處下滑狀態;已公佈的一季度財報顯示,上汽集團2019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82.5億元,同比下滑15%。對於下半年的經營佈局,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要實現穩中求進。

利潤最大化,是每個車企的夢想,但在十分骨感的現實下,只有忍痛割愛,壓減全年銷量目標,才不至於使利潤降得一塌糊塗。其實,還有一些車企在年初就已經降低了自己的目標,體現出更加成熟、務實之風。

其中,東風汽車、北汽集團在今年年初就已經下調了銷售目標。記者瞭解到,東風集團今年年初公佈的經營目標,已經比最初的預算有所減少,公佈的2019年全年銷量目標為400萬輛,相比2018年銷量目標下調50萬輛。北汽集團的情況也十分相似,在年初就提出今年銷量目標為245萬輛,相比2018年下調45萬輛。

還有的車企更加註重實際,有的沒有貿然公佈全年銷量目標,也有的還沒有公佈調整目標,這是否屬於“跟著感覺走”尚不得而知。如一汽集團就沒有公佈全年的銷量目標,目前其上半年整體銷量為159.4萬輛,同比下滑6.9%。而廣汽集團今年銷量增幅目標為8%,但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下滑1.7%,是否調整全年目標值得期待。

以退為進 重振信心

“儘管車市壓力重重,但在某種程度上,車企下調銷量目標並不是一件壞事。”崔東樹認為,這一方面有利於車企調整節奏,不會被市場的壓力壓垮,另一方面也有利於緩解車市寒冬之下車企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再就是倒逼車企加快轉型,提高水平,以退為進重振信心,有利於車企更好的發展。

近日,中汽協公開表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汽車市場已連續12個月下滑,雖然行業整體降幅有所收窄,但全年銷售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同時國五、國六標準切換,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因素,消費者觀望情緒比較明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仍有較大壓力。由此,預計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將再次出現同比負增長,且下滑幅度高於2018年。

為此,中汽協下調了年初對2019年汽車銷量的預判。經過重新評估,中汽協預計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為2668萬輛左右,同比下滑5%,而之前的預判是28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也由此前預測的160萬下調至150萬輛。

“不論銷量上漲還是下降,車企都應當始終以品質增長為先,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品牌形象,不再盲目擴大銷量,制定激進的銷量目標。”崔東樹表示,在車市的激烈競爭中放低姿態,以勇氣和膽識直面問題,這樣的行為才是成熟的,只有目光看得比別人更長遠,追求健康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笑到最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