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另外,就算是這臺品相已經算是上乘的S-Type,在座椅和門把手這類經常摩擦的地方,皮革的表面也還是會有非常醜的磨損痕跡。雖然也算是正常磨損,但我似乎總覺得它的質量應該還可以更好。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另外,就算是這臺品相已經算是上乘的S-Type,在座椅和門把手這類經常摩擦的地方,皮革的表面也還是會有非常醜的磨損痕跡。雖然也算是正常磨損,但我似乎總覺得它的質量應該還可以更好。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起初我會以為,像這種車齡超過十年的老捷豹,肯定渾身都是病,甚至比奧迪還差。但這輛車卻讓我感到驚喜,或者說這輛車給了我一種錯覺?

因為,你絕對想不到這樣的景色是來自一臺上了年紀的老捷豹的機艙: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另外,就算是這臺品相已經算是上乘的S-Type,在座椅和門把手這類經常摩擦的地方,皮革的表面也還是會有非常醜的磨損痕跡。雖然也算是正常磨損,但我似乎總覺得它的質量應該還可以更好。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起初我會以為,像這種車齡超過十年的老捷豹,肯定渾身都是病,甚至比奧迪還差。但這輛車卻讓我感到驚喜,或者說這輛車給了我一種錯覺?

因為,你絕對想不到這樣的景色是來自一臺上了年紀的老捷豹的機艙: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另外,就算是這臺品相已經算是上乘的S-Type,在座椅和門把手這類經常摩擦的地方,皮革的表面也還是會有非常醜的磨損痕跡。雖然也算是正常磨損,但我似乎總覺得它的質量應該還可以更好。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起初我會以為,像這種車齡超過十年的老捷豹,肯定渾身都是病,甚至比奧迪還差。但這輛車卻讓我感到驚喜,或者說這輛車給了我一種錯覺?

因為,你絕對想不到這樣的景色是來自一臺上了年紀的老捷豹的機艙: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另外,就算是這臺品相已經算是上乘的S-Type,在座椅和門把手這類經常摩擦的地方,皮革的表面也還是會有非常醜的磨損痕跡。雖然也算是正常磨損,但我似乎總覺得它的質量應該還可以更好。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起初我會以為,像這種車齡超過十年的老捷豹,肯定渾身都是病,甚至比奧迪還差。但這輛車卻讓我感到驚喜,或者說這輛車給了我一種錯覺?

因為,你絕對想不到這樣的景色是來自一臺上了年紀的老捷豹的機艙: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另外,就算是這臺品相已經算是上乘的S-Type,在座椅和門把手這類經常摩擦的地方,皮革的表面也還是會有非常醜的磨損痕跡。雖然也算是正常磨損,但我似乎總覺得它的質量應該還可以更好。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起初我會以為,像這種車齡超過十年的老捷豹,肯定渾身都是病,甚至比奧迪還差。但這輛車卻讓我感到驚喜,或者說這輛車給了我一種錯覺?

因為,你絕對想不到這樣的景色是來自一臺上了年紀的老捷豹的機艙: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很遺憾,我見到的捷豹跟網友們見到的捷豹並不太一樣,所以關於這臺車我們自然也就少了很多話題。既然沒什麼故障可以讓我們分析研究,我只好跟朋友一起,把它開到路上溜溜。


"

時間倒退十年,如果你手裡攥著七十萬,你會買一輛什麼車?

買一輛捷安特,然後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房,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但或許有些有錢任性並且在北京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人會做出一些其它的選擇,比如:

買一輛捷豹(香港人會稱之為:雞架...餓了餓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2007年款捷豹S-Type,含稅價70萬整。

關於當年一擲千金用七十萬鉅款買下它的那位土豪的近況,我無從得知;我能看得到的是,我的一位像我一樣窮的朋友,如今成為了這輛豪車新的主人(朋友多就是好,讓我可以有各種機會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車)。

這臺車現在的市場行情價從七八萬塊錢到十二三萬不等(差價這麼大,當然看成色啦),十年多一點的車齡讓它的價值只剩下新車時的百分之十幾。豪華車的“豪”是有時效性的,無論是圈內口碑較差的路虎捷豹沃爾沃還是最值錢的奔馳寶馬凌志,當它們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不再“新”、變成了人盡皆知的“老款”車時,其市場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換言之,當豪華車失去了收割路人驚歎的目光這項最重要的功能時,它作為豪華車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然而對我我等窮逼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開始之前,不如我先為不瞭解捷豹的同學普及一些基礎的概念。和奔馳、寶馬一樣,捷豹的轎車系列也是分為B/C/D三個級別的,分別與奔馳的C/E/S級、寶馬的3/5/7系競爭。

B級:X-Type,後來演變為XE;

C級:S-Type,後來演變為XF;

D級:XJ,這個沒改名,一直都叫XJ。

曾經我以為S-Type是史上最醜的捷豹,但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張醜臉是在向1963年款的同名車型致敬。S-Type無論從前臉還是車身線條看上去,都跟四十年前的那輛也叫S-Type的車頗為相似。在看到1963款S-Type的長相之後,新S-Type在我心中瞬間降格成捷豹第二醜的車型了(S-Type的前臉我用表情包就可以畫出來:**O**,大家看看像不像?)。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1963年捷豹S-Type,就這張臉有啥好致敬的?捷豹又不是沒有好看的車,比如:E-Type)

當S-Type第一次在伯明翰車展亮相的時候(已經快到千禧年了,並不是古代了)幾乎所有的外媒都認為,新S-Type能把古典元素如此恰當的融入一臺現代化的轎車裡,簡直是天才之作,S-Type簡直美的不可方物並且一定會成為一代經典!

看來充值這種現象在90年代的歐美車媒中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非常普遍。

但,在吹捧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

船長James May是這麼評價S-Type的:“in 15 or 20 years time we'll look at the S-Type, and we'll think 'That's really awful.(再過個15或者20年你再看S-Type你會覺得這輛車噁心到家了)”;而大猩猩Jeremy Clarkson的看法居然和老梅頭出乎意料的一致:“I think the S-type is basically like Beaujolais nouveau - awful when it came out and then just gets steadily worse as time passes.(我覺得S-Type基本就像是薄酒萊葡萄酒,一出廠就很難喝了,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變得越來越噁心)”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大猩猩和船長說的話,我表示100%認同。

畢竟當時馬上就要進入21世紀,那個時候的奧迪已經能造出和現在幾乎相差無幾的車了,比如下圖的圓屁股A6;而捷豹對於汽車的審美水平,大概還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而從市場銷量來看,捷豹也很顯然把這副復古牌玩兒脫了。而在剛剛步入千禧年的時代,其他友商更是像開了掛一樣推出各種到現在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汽車。就在S-Type剛剛上市沒多久的時候,奔馳就有了W211;而寶馬也推出了一代經典E60;至於奧迪,圓屁股的C5 A6,則火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國內的車評人,一般在談到英國車(尤其捷豹)的時候,必談那高貴的血統:“你看S-Type一眼望去就充滿了英倫氣息,高貴的皇家血統,開起來四平八穩這就是英國車的感覺...”等等等等,各種胡話就上來了。

往任何一輛車上堆疊諸如此類的詞彙,是車評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兒。國內的車評人,凡是談到英國車必談血統、談到法國車必說人性化和設計感(就是對糟糕的質量閉口不談)、談到德國車就是厚重高級、日本車就一定可靠耐用經濟划算,諸如此類的彩虹屁一放就是一串。

但其實,這輛S-Type是一輛不折不扣的100%美國車。所以正確的吹法應該是:“捷豹S-Type油耗大、車身重、技術落後、做工粗糙...!@#$%^&*()”(媒體同行們還有什麼關於美國車的標準吹法,歡迎補充)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逗,掛著五菱車標的國產神車其實有一顆美國心;而掛著美國別克、雪佛蘭車標的,往往都是那些歐洲二線品牌和已故棒子車的換標車;所以這輛有著純正“英國血統”的捷豹其實是一輛美國車,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彼時的捷豹,還是福特下屬的子公司。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捷豹都是英國利蘭汽車公司(已故)旗下的子公司。1984年,捷豹終於宣佈獨立,但獨立後的捷豹發現失去了爸爸它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在1989年,福特斥資40億,成為了捷豹新的父親。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為了少投錢、多回本,所以當時捷豹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在福特車的基礎上開發的。但就算福特如此精打細算,捷豹也始終在虧損,沒有為福特賺過一分錢。終於在2008年福特撐不住了,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的白菜價打包賣給了塔塔。

捷豹這麼多年可以說始終是寄人籬下的,既沒錢也沒骨氣的捷豹還偏偏得裝出一副高冷的貴族樣子,也真是太為難它了。私以為,在顛沛流離中集各家所長東拼西湊出來的車,沒有靈魂。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S-Type的設計工程始於1995年,這是福特收購捷豹後的第一個作品。

為了減小研發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所以福特當時選擇了讓捷豹使用自己家的DEW平臺,與同期的林肯LS(一輛巨失敗的車,國內好像沒見過)共享平臺、發動機甚至車體零件。所以,在S-Type英倫風的外形下,你能看到的是和林肯LS百分之九十相似的發動機艙,以及一臺來自福特的Duratec 3.0 V6發動機。

而它所搭載的DEW平臺,在後來也成為了福特歷史上最少車用的平臺。誕生於這個平臺的車子只有四款:福特雷鳥、林肯LS、S-Type以及後來的XF。福特旗下很多車(包括現在大家能看到的Mustang)也都曾經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但最後全都轉投了其他平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林肯LS的發動機艙,注意觀察細節)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的發動機艙)

這臺福特Duratec V6發動機和同期的福特金牛座、蒙迪歐甚至美版的馬自達6都頗有淵源,是福特旗下各品牌應用相當廣泛的一臺發動機。捷豹S-Type上配置的是Duratec 30的高功率版本,有244匹馬力,在那個年代並不強調運動的中大型豪華車上已經算是很充沛的動力。

在駕駛S-Type時,一腳油門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源源不斷的、慵懶而堅決的扭矩”。“Lazy but determined torque”是很多外媒特別喜歡用來形容大排量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句話,在駕駛S-Type時除了這四個單詞我實在沒有找出更貼切的詞彙能夠描述這種感受。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並且,這臺車搭載的六速自動變速箱也是相當平順,這種順滑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和皇冠上的那臺愛信6AT有一拼。只是開習慣了日本車的我對於這臺車的擋杆操作實在是不熟悉,不看著擋杆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掛到了幾擋。不過說來,這也是捷豹的一大特色。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雖然車子有勁兒又平順,但這臺車的油耗卻實在令人訝異,甚至壓抑。這輛完全健康並且堪稱極品成色的S-Type,雖然它的官方標稱油耗只有10.8L,但實測下來卻居然高達百公里16升的油耗,這...

至少我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才沒得豪車開。嗯,應該是這樣的。和這車相比,凌志LS430的V8簡直抬不起頭來,實在太對不起“大排量”這個詞了。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這臺車的車廂內充滿著古代的豪華氣息。整臺車的內飾被光滑的木質和皮質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內飾的設計已經非常老氣,但它的質感卻仍然不輸現在的那些豪華車。並且這輛車的內飾保存的真是極好,畢竟捷豹的質量...你懂的。雖然它本質上是一臺福特,但正因為它是在捷豹的伯明翰工廠生產的,所以內飾偶爾有開膠的現象也不奇怪,對吧?

去試駕這臺車之前我是激動的,因為我之前從來沒開過老捷豹車。但上了這臺車我的心情卻異常焦躁。我拿到車鑰匙時是下午兩點,此時這輛車已經在陽光下晒了一整個上午。坐進車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否則頭上出的汗都要淌到腚溝裡去了!但是,在和車主進行友好的通話之後,我得知這輛車的空調特麼的沒有製冷劑了。

... ...

好吧,對於一輛老車來說,靠充兩瓶製冷劑就能解決的事兒就不叫事兒了。所以我決定打開窗戶跑。但我望著這個界面找了兩分鐘,也沒找到關掉空調的按鍵在哪;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除了空調按鈕,電動後視鏡摺疊的按鈕我也是沒有找到的。後視鏡不打開,這讓人怎麼開車?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不得已,我只能又跟車主進行了一次友好的通話。原來這臺車的後視鏡電動摺疊沒有專門的按鈕,而是要通過按後視鏡上下左右調節的下方向鍵來展開或縮回後視鏡。

S-Type的座椅是它的一大亮點,形狀舒適並且調節角度多、調節範圍超廣。當然我對於座椅的誇讚僅限於前排座椅,因為後排座椅的空間...我們看圖說話: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另外,就算是這臺品相已經算是上乘的S-Type,在座椅和門把手這類經常摩擦的地方,皮革的表面也還是會有非常醜的磨損痕跡。雖然也算是正常磨損,但我似乎總覺得它的質量應該還可以更好。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起初我會以為,像這種車齡超過十年的老捷豹,肯定渾身都是病,甚至比奧迪還差。但這輛車卻讓我感到驚喜,或者說這輛車給了我一種錯覺?

因為,你絕對想不到這樣的景色是來自一臺上了年紀的老捷豹的機艙: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很遺憾,我見到的捷豹跟網友們見到的捷豹並不太一樣,所以關於這臺車我們自然也就少了很多話題。既然沒什麼故障可以讓我們分析研究,我只好跟朋友一起,把它開到路上溜溜。


捷豹S-Type:流淌著美國血液的“美洲豹”


開著這臺車,我跟朋友一路的話題就是:這臺車在2019年,還能裝逼嗎?

路上看見一臺雅閣,我琢磨“它會比雅閣更裝逼嗎?”

看見一臺思域,我琢磨“跟思域哪個能裝逼?”

看見個卡羅拉雙擎,我覺得我肯定看起來比它牛逼吧?

... ...

好像都行,又好像都不太行。

講真,我是不喜歡歐洲車、美國車的,我也不喜歡如此穩重、老成的車型。所以我並不能站在買家的角度去分析我會買它的種種原因。以前我經常在試一臺車之後就愛上一臺車,試一臺愛一臺,試一臺愛一臺,我現在還依稀記著我愛過QX30,愛過E90,還愛過...太多了簡直數不過來。

但今天這臺S-Type,我真的愛不起來。

但又或許覺得,可能對於一位歐洲車(美國車)的收藏愛好者來說,十來萬的價格買一臺S-Type也許會是性價比很高的一件收藏品?

微信訂閱號:東哥車研所

新浪微博、知乎專欄、懂車帝、汽車之家同步更新

合作聯繫微信:lotustrials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