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飄飄落水泊(二)

翻開歷史的前頁,那些過去的歲月又重新走來,那些和藹的笑容會使你微笑,也有猙獰的醜臉讓你義憤填膺!為祖先前輩的極度貧困而震撼,為仗義疏財、保家衛國而鼓舞!歷史不容忘記,她塑造了前輩們,孕育了我們年青的後來者,我們是歷史的產物,也是歷史文化的傳遞者!

《空褡子》

“空褡子”,是村裡一薛姓村民的外號。在清代,村裡設有拳屋,聘請師傅教年經人習武健身,護村衛家,參加科舉考試。“空褡子”酷愛習武,力大如牛,拳腳功夫過人。他心地善良,不爭名利,常年揹著一個“空褡子”(長方形口袋,兩端各有一個袋子。可搭在肩上)闖蕩江瑚,過著清貧的日子,故人稱“空褡子”。“空褡子”雖武功過人,但從不輕易與人交手。對於目空一切、狂妄自傲的人,“空褡子”總要給他一些教訓。

有一年。膠州城有一個自稱“教師爺”的人,在眾人面前吹鬍子瞪眼,號稱“打遍膠州無敵手,拳腳功夫蓋山東”。這時,“空褡子”正好路過。他將褡子一放,向前深施一禮,只說了一聲“請”。便與“教師爺”打了起來。不幾個回合,“數師爺”便被“空褡子”一腳踢倒在地。“教師行”面寫紅耳赤地爬起來,轉身溜了,惹得圍觀者一陣好笑。“空褡子”的過人武功,由此廣傳開來。他到了老年也沒回鄉,傳說病故於南方。

柳花飄飄落水泊(二)

《薛繼仁》

薛繼仁,排行老二,人稱二掌櫃。民國初,薛繼仁三兄弟在原柳花泊村開辦商號“懷珠堂”。薛繼仁經營農工商業,精打細算,收入連年遞增。20世紀20年代,他已是當地一個頗有名氣的大財主,有土地3頃,房屋50餘間。他除經營火油、棉紗、火柴等日用品外,還在青島開辦魯膠鐵廠,僱工200餘人,1931年,其家中失火,財產受損。薛繼仁帶領家族中的部分人,隨後遷往紅石崖。他們治家有道,經營有方,收入不斷增加。僅房產一項,在紅石崖諸行業中就名列前茅。“懷珠堂”的堂號,聞名膠州。留在原柳花泊村的薛繼仁的後人中,有幾個為富不仁、欺壓百姓。1945年解放後,這些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在紅石崖的薛繼仁家人,後遷往黑龍江定居。

柳花飄飄落水泊(二)

《大刀會》

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土匪猖獗。當局徵收的苛捐雜稅,一增再增,致使民不聊生。1927年,附近村紛紛成立農民抗暴組織“大刀會”。原柳花泊村的薛風樹、薛興正、薛金祥等10餘人,參加了該組織。大刀會抗繳稅捐,打擊土匪。後來,他們逐漸把矛頭指向地方政府和鹽務所。1927年農曆九月初十,他們參加了大刀會攻打王臺的戰鬥。後來,在當局的威脅利誘下,大刀會解散。薛風樹等人不甘心就此罷休,又加入了外村的“紅槍會”。紅槍會時常進山剿匪,歷時一年之久,給小珠山一帶的土匪以沉重打擊,保衛了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柳花飄飄落水泊(二)

《土匪成患》

村民薛風陽,生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20世紀30年代,他與南辛安村的馮啟進、港頭陳村的陳寶庫、窩洛子村的薛永寶三匪首一起,盤據在小珠山上。他們四處打劫、綁票。如受害人不能按時交錢,他們就會撕票,或放火燒房。薛風陽一夥土匪,造成多戶人家傾家蕩產。人們被迫紛紛離家躲藏,甚至遠走外鄉。薛風陽作惡多端,自知無好下場,後攜家眷逃到東北。後來,薛風陽死於煙臺。

村民薛儀太,字雲龍,排行老七,又稱薛小七,綽號毛子七,生於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他自幼不務正業,當過土匪,曾被監禁,但仍惡習不改。1938年,他勾結兩個外鄉人,趁黑夜竄到北頭於家(現於家村)搶劫,被巡邏的游擊隊薛嗣昌(窩洛子村人)部抓獲。薛嗣昌本打算把他們一併處死,又聽說薛小七有一手好槍法,膽量過人,便把他留了下來。後來,薛嗣昌把他安排給小隊長薛德田任班副。

1939年,薛嗣昌投靠了日寇。薛小七另拉起小股隊伍,一年後發展到200餘人。1940年春,薛小七投靠了日寇。其部被改編為膠州自衛第四團,團部駐原柳花泊村,薛小七當上了漢奸團長。當時,膠州第五區(辛安一帶)已有薛嗣昌自衛團駐紮,故當地人把薛小七團誤

稱為二團。薛小七團在原柳花泊村周圍建起崗樓多處,修築了東、西2座炮墩、1座二層炮樓和10餘間營房。

1942年冬的一個晚上,駐膠縣三區的游擊隊韓福德部,夜襲薛小七團。雙方在村裡村外展開激戰,持續約三個小時,各有傷亡。黎明時,韓部撤走。

1940-1943年,薛小七團駐原柳花泊村其間,對村民們來說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期。薛小七團內部的小頭目勾心鬥角,相互爭權奪利,常發生內訌,把村民們攪得不得安寧。1943年,薛小七在去青島貴州路日寇軍官住所時被人暗殺。其部,後被窩洛子村的薛安彩拉走。

《日寇侵略》

1940年農曆正月初三,一股日寇竄到原柳花泊村,搶劫財物,姦汙婦女,無惡不作。村民薛增利被日寇用刀砍斷大腿,整個村子被折騰得雞犬不寧。到天黑時,日寇才用牲口馱著搶掠的東西離去。

《解放前後》

1945年解放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村民們成立了農救會、兒童團等組織,開始鬥地主、打惡霸、分土地。1947年,進行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村民們迅速掀起了農業大生產運動。

柳花飄飄落水泊(二)

解放戰爭時期,村裡的青壯年紛紛參軍參戰,出夫支前。從1947年4月25日出第一批擔架夫支援孟良固戰役開始,到1949年6月,村裡共出夫近20批,400多人次。出夫時間,長則6個月,短則10多天。婦女們則在家做軍鞋,碾軍糧,支授前線。

薛善恩(1927-1951年),中共黨員,1946年加人解放軍,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1951年在朝鮮魯洞裡戰役中犧牲,曾榮立過三等功。薛順發(1924-1949年),中共黨員,1946年加入解放軍,1949年在浙江省梅山犧牲。薛增珍(1917-1949年),1946年加入解放軍,1949年在青島因公犧牲。

原柳花泊村較大,地理位置優越。20世紀60年代前,一度是縣、區、鄉、公社等機關的駐地。1946年春,辛安分區委、區公所進駐原柳花泊村。同年9月,中共膠南縣委、縣人民政府由王臺遷到原柳花泊村。縣委駐在村南街西頭原偽團長薛小七駐兵處,縣政府駐在村東頭路北原“懷珠堂”商號內。1947年10月,該機構遷駐王戈莊(現屬膠南市)。1958年3月,膠南縣北莊鄉機關駐在原柳花泊村,轄原柳花泊、窩洛子、宋家塋、花林、草夼、殷家臺等46個村。同年9月,辛安鄉與北莊鄉合併,在原柳花泊村成立了五星人民公社,轄附近84個村。公社機關,駐在村中街圈場北側和影房等處。1960年,公社機關遷駐辛安。

《教育文藝等事業》

原柳花泊村向來重視文化教育。清代,村中設有私塾1處。1921年,私塾發展到2處,分別設在村東、西部,學生不足30人。1937年,開辦學堂1處,有學生18人,教授國語、算術、公民、修身等課程。1943年村中始設公立小學,有2個班,學生50名。1945年解放初,學校上課斷斷續續。1946年,村裡成立識字班,開展冬學教育。這時,女青年都起上了名字(舊時,女青年大部分只有乳名),與男青年平等,每日早晨到識字班學習文化。參加學習的青年,編成男、女兩個班,都稱“識字班”。1947年,男青年多參軍參戰、出夫支前、站崗放哨,很少有人繼續學習。只有女青年,照常到識字班學習。因而,“識字班”便成了未婚女青年的代名詞。當時,有這樣一首歌謠:過了秋天快把冬學辦呀,參加識字班呀。識字把書念呀,學政治學文化大家齊動員呀。人不識字象個瞎漢呀,瞪著兩個眼呀,什麼也看不見呀,十塊錢當五元可憐不可憐呀。

柳花飄飄落水泊(二)

建國後,村裡辦起了初級小學。1951年春,小學設立了高級班,發展為完全小學。1952年後,學生不斷增加,小學逐步擴大。附近木廠ロ、阿陀(以上兩村同獨垛子、劉家莊村的學生,於1953年人阿陀完小學習)、大夼、大橋等村的五、六年級學生,均到柳花泊完全小學就讀。1958年後,柳花泊完全小學改稱五星人民公社中心小學。20世紀60年代,該小學有教學班7個,學生近300名。1962年,原柳花泊村分村搬遷後,學校設在柳東村,1968年,成立了柳花泊聯辦中學。後來,該中學發展為柳花泊中心中學、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中學。

村民們熱愛文藝,特別是民間傳統戲曲。1946年,村民薛風溫組織了一個由15人組成的小劇團,利用業餘時間,排演了《雙生趕船》等傳統戲和自編自演的《打倒美蔣》等小節目,在附近村莊巡迴演出,深受群眾歡迎。1948年,劇團停辦。1953年,村民薛見雲組織了由25人組成的茂腔劇團,排演了現代劇《魏隆敏忘本回頭》,以及一些快板、歌舞、小演唱等節目,於春節期間活動在周邊村莊,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1960年,茂腔劇團停辦。

原柳花泊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20世紀50年代前,人們開展生產時,須走彎彎曲曲、上溝下崖的羊腸小道。只有東去辛安、西去北莊的路較寬,可推小車行走。1958年,解放軍修築了一條簡易公路,由前二溝(今屬膠南市王臺鎮)越北莊嶺,經原柳花泊村,西至木廠口村。20世紀60年代,自王臺經原柳花泊村、南辛安、於家河,至靈山衛、薛家島的公路建成。交通逐漸便利。

原柳花泊村的芋頭種植歷史悠久。出產的芋頭又圓又大,肉細潔白,面多滑膩,可煮、熬、燒或烤,味香可口,營養豐富,為村裡的主要特產。

柳花飄飄落水泊(二)

'

村民們素有打井種菜的傳統。20世紀60年代,全村約有水井100餘眼。水井水質甘甜,所澆灌的蔬菜品質優良。尤其是韭菜,葉片寬厚多汁,家家都喜歡栽種。小珠山水庫建成後,很多菜園被淹沒,韭菜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而人們種植的大姜,又成為柳花泊的特產之一。

小珠山水庫,位於小珠山北,喜鵲山東,1960年建成,庫容量2880萬立方米。1962年,原柳花泊村因位於小珠山水庫庫區,進行移民搬遷,被分為柳東、柳西、柳北、柳東山、柳南山五個行政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