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開平之碉樓!

江門 開平市 建築 廣東 長沙 石樓 龍勝 苗族 瑤族 新昌 澳門 肇慶蜂享科技小濤 2019-05-23

開平,明置開平縣,因縣治在開平屯而得名。隸屬於廣東省江門市管轄,地處五邑僑鄉中部,總面積約1659平方公里,人口約68萬(2004年統計),下轄2個街道和13個鎮,共有2個市集貿區,分別為三埠及長沙兩條街道,面積約108平方公里,人口約21萬。

因原開平縣三埠鎮被潭江分割為長沙、新昌和荻海三個區域,與武漢三鎮有相似之處,故有"小武漢"之稱。開平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華僑及香港、澳門、臺灣胞,約有75萬人,均分佈在68個國家和地區。

開平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藝術之鄉、廣東省首個縣級國家園林城市,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江門開平之碉樓!

開平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面。總面積1659平方千米。總人口69萬人(2010年)。由江門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駐長沙街道長沙光華路1號。郵編:529300,代碼:440783,區號:0750,拼音:kāi pínɡ shì。開平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國家園林城市、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江門開平之碉樓!

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佔全市總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其餘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依族、滿族、瑤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1]

開平人的主要語言為開平語(屬四邑話的類別),多數人能聽懂和使用廣東話。另外,開平內部各地方言差異亦頗大,例如開平內大沙、馬崗、龍勝等地的口音,說開平話的人也未必能聽清楚。赤坎是開平方言的代表地區。[2]

開平市是全國著名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共75萬人,分佈在世界上67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廣大旅居海外鄉親熱心支持家鄉建設,興辦教育、衛生、慈善公益、文化和福利等公益事業,為家鄉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江門開平之碉樓!

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築材料來分,可以分為四種:石樓、夯土樓、磚樓、混凝土樓。

石樓主要分佈在低山丘陵地區,在當地又稱為“壘石樓”。牆體有的由加工規則的石材砌築而成,有的則是把天然石塊自由壘放,石塊之間填土粘接。目前開平現存石樓10座,佔碉樓總數的0.5﹪。

夯土樓分佈在丘陵地帶,以赤水鎮、龍勝鎮為多。當地多將此種碉樓稱為“泥樓”或“黃泥樓”。雖經幾十年風雨浸蝕,仍十分堅固。現存100座,佔碉樓總數的5.5﹪。

磚樓主要分佈在丘陵和平原地區,所用的磚有三種:一是明朝土法燒製的紅磚,

二是清朝和民國時期當地燒製的青磚,三是近代的紅磚。用早期土法燒製的紅磚砌築的碉樓,目前開平已很少見,迎龍樓早期所建部分,是極其珍貴的遺存。青磚碉樓包括內泥外青磚、內水泥外青磚和青磚砌築3種。少部分碉樓用近代的紅磚建造,在紅磚外面抹一層水泥。目前開平現存磚樓近249座,佔碉樓總數的13.6﹪。

江門開平之碉樓!

混凝土樓主要分佈在平原丘陵地區,又稱“石屎樓”或“石米樓”,多建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華僑吸取世界各國建築不同特點設計建造的,造型最能體現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整座碉樓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國進口,當時稱為“紅毛泥”)、砂、石子和鋼材建成,極為堅固耐用。由於當時的建築材料靠國外進口,造價較高,為節省材料,有的碉樓內面的樓層用木閣做成。目前開平現存混凝土樓1474座,在開平碉樓中數量最多。

按使用功能,開平碉樓可以分為眾樓、居樓、更樓三種類型:

眾樓建在村後,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戶人家集資共同興建,每戶分房一間,為臨時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閉、簡單,外部的裝飾少,防衛性強。在三類碉樓中,眾樓出現最早,現存473座,約佔開平碉樓的26。居樓也多建在村後,由富有人家獨資建造,它很好地結合了碉樓的防衛和居住兩大功能,樓體高大,空間較為開敞,生活設施比較完善,起居方便。居樓的造型比較多樣,美觀大方,外部裝飾性強,在滿足防禦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建築的形式美,往往成為村落的標誌。居樓數量最多,現存1149座,在開平碉樓中約佔62%。

江門開平之碉樓!

更樓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崗、河岸,高聳挺立,視野開闊,多配有探照燈和報警器,便於提前發現匪情,向各村預警,是周邊村落聯防需要的產物。更樓出現時間最晚,現存221座,約佔開平碉樓的12%。

摺疊

開平赤坎影視城

近年來,中國第一僑鄉開平的碉樓,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極具民國風情,吸引越來越多的導演前來考察,開平影視城形成規模,前前後後共有80多部電影、電視劇以此作為主景地。

《東山飄雨西關晴》的“廣州城”、《讓子彈飛》裡的“鵝城”,《一代宗師》裡的“金樓”——這些,其實都是鏡頭裡的開平碉樓。這三部電影,也在不同的時期對“活化”開平碉樓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江門開平之碉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