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江采蘋 木蘭溪 建築 唐玄宗 微莆田 2017-04-26

東郊河江東村段河道位於木蘭溪下游入海口處,是南北洋平原重要排洪通道之一,長近五公里,主要包括祁境項目區和江東項目區,為荔城區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項目,總投資5000多萬元。整治項目除河道清淤疏浚、新建堤防護岸、岸坡護綠外,還在沿岸有空間的河段進行綠化並佈置園路、花池以及特色坐凳等,為沿岸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閒空間。

梅妃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由於此次整治的河道中包括“梅妃亭”及“梅妃湖”,“梅妃亭”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梅妃故里”配套景觀,為進一步提升“梅妃故里”文化內涵,積極發展旅遊產業,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該區還特別針對“梅妃亭”做了景觀提升設計,包括將梅妃亭內的過橋進行懸空及梅妃湖周邊的親水平臺、沿河兩岸的水上棧道設計等,再現江南水鄉美景。

梅妃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在木蘭溪下游寧海橋東畔,有兩塊天然大石頭,上面分別刻有“梅妃故里”、“壺蘭梅魂”四個紅體大字,兩塊大石頭隨著江水的漲退而時隱時現。在石頭旁,矗立著一尊白色的梅妃石雕像,高大威儀。梅妃身戴披風、手捧鮮花,神態安祥,深情凝望著寧海橋方向……梅妃原名江采蘋,本是黃石鎮江東村裡的一位牧鵝姑娘。她聰明賢淑,九歲即通詩書,擅長文學。唐玄宗開元年間,16 歲的她被選入宮,深得玄宗寵愛,被封為妃子。江采蘋心地善良,扶貧濟困,深得民心。她酷愛梅花,深慕梅之高潔,在居處周圍遍植梅樹,每當梅花盛開時,江采蘋常在梅林中賞梅作賦,因而被稱為“梅妃”。

梅妃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走進江東村村口,但見一塊天然大青石矗立路邊,上書“江東梅影”四個黃體大字。大青石後是一片水塘,名曰“南塘”,南塘方圓百畝,平坦寬闊,清澈如玉。一座後人為紀念梅妃而建的“梅亭”坐落在南塘之上。“梅亭”大門口兩旁蹲守兩尊石獅,張牙舞爪、氣勢威武。大門上方懸掛一塊青石匾,上題“梅亭”二字。大門兩側刻有“南塘明月寧海朝陽十里水鄉皆為本,浦口鐘靈江東毓秀千秋人物盡風流”的對聯。跨進大門,是一庭院,亭臺樓閣、小池假山、廊橋壁畫等盡入眼簾,美不勝收。小院正後方即是一座三層高的“梅亭”,亭子飛簷翹角,雄偉氣派。亭前兩條青石飛龍怒目相視、夭矯生動。登上“梅亭”,極目遠眺,十里水鄉盡收眼底。

梅妃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離開“梅亭”,往村裡走數百米,就到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浦口宮。浦口宮是江氏族人為紀念梅妃而建,始建於唐至德元年,宋、明、清先後重修,現存建築為清嘉慶十三年(公元 1808)重修的。浦口宮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 1200 平方米,仿照古代宮殿對稱式構造,由平埕、殿門、過廳、正殿、後殿、東西廊房等組成,保持清代宮字建築風格,結構嚴謹,典麗精緻。

梅妃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宮殿大門上高懸著精雕細琢的九龍八鳳御賜“浦口宮”直匾,大門兩側掛有一副對聯:“浦柳臨風甘向人天付出綠,江梅浴日難得枝葉不貪紅。”門前抱鼓石雙龍戲珠和鳳穿牡丹石刻浮雕活靈活現。浦口宮集“古”“大”“美”於一體,被譽為“莆陽第一宮”,也是研究明清閩東南建築藝術、雕刻藝術的實物依據。

梅妃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步入宮殿大門,殿堂威嚴雄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門樓兩邊抬樑上精刻“皇圖鞏固,帝道遐昌”八個大字楷書。所有柱礎、垂蓮、雀替、駝峰、護棚及木石件皆雕刻精細,尤其是神龕護棚的金漆木雕,油漆技術高超,雕刻工藝精湛,各種花鳥人物故事形象生動,呼之欲出,為莆田金漆雕刻的代表作。東西廓門上還有清代名家精繪的莆田二十四景水墨畫,宮殿左側牆壁上尚存有清嘉慶《重修浦口宮記》等數塊石碑,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浦口宮正殿祀梅妃像,儀容端莊、栩栩如生;左邊是梅妃弟弟江采芹即江國舅的塑像; 後殿祀玄天上帝。在浦口宮大門正對面的文化牆上,還鑲有清代書法大師伊秉綬題寫的“貞烈垂芳”、現代大文豪郭沫若題寫的“梅妃生裡”等碑刻。

在浦口宮右邊,配套建有一座飛雲廟,是祀莆仙戲祖師雷海青的廟宇。據傳梅妃入宮時,唐玄宗賜一班梨園帶回莆田,以示恩圖,這班梨園後發展為南戲活化石莆仙戲。後人為了緬懷梅妃和雷海青對莆仙戲來源的貢獻,特修此廟加以紀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