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為大式磚木結構、單簷歇山頂,它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簡稱,雖不及先天殿那般氣勢磅礴,卻也極精緻、端莊、大氣......

特別是殿前院落中的古柏,鬱鬱蔥蔥的充滿生機和力量......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為大式磚木結構、單簷歇山頂,它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簡稱,雖不及先天殿那般氣勢磅礴,卻也極精緻、端莊、大氣......

特別是殿前院落中的古柏,鬱鬱蔥蔥的充滿生機和力量......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為大式磚木結構、單簷歇山頂,它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簡稱,雖不及先天殿那般氣勢磅礴,卻也極精緻、端莊、大氣......

特別是殿前院落中的古柏,鬱鬱蔥蔥的充滿生機和力量......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見易廳

太極殿與伏羲城北城牆之間,是伏羲廟的後院,又稱第四院。明嘉靖二年(1523)所建,院內有易亭、水池、橋亭、花木,這裡安靜清幽,成為內景優美的園林......

現在這裡是伏羲學院、博物館所在地,後門出廟即是一條大路......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為大式磚木結構、單簷歇山頂,它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簡稱,雖不及先天殿那般氣勢磅礴,卻也極精緻、端莊、大氣......

特別是殿前院落中的古柏,鬱鬱蔥蔥的充滿生機和力量......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見易廳

太極殿與伏羲城北城牆之間,是伏羲廟的後院,又稱第四院。明嘉靖二年(1523)所建,院內有易亭、水池、橋亭、花木,這裡安靜清幽,成為內景優美的園林......

現在這裡是伏羲學院、博物館所在地,後門出廟即是一條大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為大式磚木結構、單簷歇山頂,它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簡稱,雖不及先天殿那般氣勢磅礴,卻也極精緻、端莊、大氣......

特別是殿前院落中的古柏,鬱鬱蔥蔥的充滿生機和力量......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見易廳

太極殿與伏羲城北城牆之間,是伏羲廟的後院,又稱第四院。明嘉靖二年(1523)所建,院內有易亭、水池、橋亭、花木,這裡安靜清幽,成為內景優美的園林......

現在這裡是伏羲學院、博物館所在地,後門出廟即是一條大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言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與地方經濟、旅遊、文化、生態的緊密結合,打造媒體與旅遊的跨界融合,2018年“一帶一路最美驛站”年度頒獎典禮在成都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舉行,天水伏羲廟獲“一帶一路最美驛站”文化底蘊獎!因為這則新聞,天水伏羲廟又一次勾起了我對它的無限嚮往……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也早已知道:祭祀伏羲氏的遺俗,源自秦代,之後歷朝歷代得以延續。如今甘肅天水“太昊伏羲祭奠”,早已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動,名聞遐邇、享譽海內外......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若再來仔細瞭解伏羲生平,去拜謁伏羲廟已經變得勢在必行。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瞭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生平及傳說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的身世傳說充滿了神祕色彩。據史料記載,伏羲的出生地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羲皇故里”美譽的天水是伏羲出生地的傳說最讓人信服......

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上文所述的”天水伏羲廟公祭大典”就在這一日舉辦......

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史籍中還稱庖犧、太昊,伏犧,為“三皇”之首。相傳上古時代,伏羲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去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

伏羲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成婚,並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來他又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並且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並譜寫了樂曲。綜上所述,伏羲簡直無所不能!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天水伏羲廟的“一畫開天”,即伏羲開天,也就是盤古開天。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實則就是伏羲立道......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有文字記載的有關伏羲氏的傳說,屬司馬貞《三皇本紀》最為貼切,《三皇本紀》雲:“太吳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以網罟教漁,故曰伏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伏羲廟概況

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天水伏羲廟也堪稱華夏第一廟,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歷史上常說的"三皇"為伏羲、神農、軒轅,伏羲為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現如今,伏羲廟主要建築依次分佈在天水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廟門前有戲樓、戲樓前是寬闊的伏羲廣場,戲樓後,矗立著三座呈品字佈局的古牌坊,然後是莊重大氣的宮門,隨後依次為儀門、先天殿、太極殿、見易亭、鐘樓、鼓樓、來鶴軒、朝房、樂善院、忠義祠等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另外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極為引人注目,它們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每一棵歷經千年歲月的側柏都見證著伏羲廟的恢弘曆史,它們也堪稱伏羲廟內活著的化石,每一棵都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代對“三皇”特別推崇。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修建“三皇”廟,特定的日子裡共同祭祀。明成化19年(公元1483年),時任秦州知州的傅鼐受河南淮陽恢復伏羲祭祀的啟發,在卦台山西邊的秦州城裡建造了太昊宮,時至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倡導、以及民間士紳支持,又新建造了門坊,並正式榜題太昊宮,至此,伏羲廟宇前身已經初具規模......

時至嘉靖十年,秦州知州李鋐又一次開始主持全面重修伏羲廟。傳說當年寺廟重新修建後,有白鶴飛來棲息伏羲廟古柏之上。在當時,白鶴飛臨預示著祥瑞之兆,因此傳為佳話。因為這個傳說,官民又在先天殿西側修建了來鶴亭,以納吉祥之意......

據《重修伏羲廟記》記述,當時建築的佈局大致為:建築群四進四院,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門,題匾“與天地準”。大門前有牌坊一座,榜書“太昊宮”,牌坊臺基下當街處置兩牌坊,東面榜書“繼天立極”,西面榜書“開物成務”。入大門就是第一院落,有儀門和第二院落相界,匾題“文祖”。如儀門為第二院落,大殿雄踞其後,榜書“先天”,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三院落,有寢殿,榜書“太極”,東西兩側各有朝房一列。殿後為第四院落,有見易亭,亭前有池,池上架亭,構成了伏羲廟後面的園林建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清順治十年,伏羲廟迎來了第三次大修。這次重新修建由時任秦州知州的姚時採主持。據康熙《秦州志·廟壇》記載,當時修建大門3間,儀門3間,先天殿7間、太極殿5間。《秦州志·廟壇》中寫到:“是廟也,臺殿崔嵬,棟宇宏麗,又植柏樹數十株,周以崇垣。北負天靖山,南帶藉水而揖南山,東約魯谷水,西引赤峪,實為隴西勝概,天水聖域雲。”......

到了同治年間,伏羲廟內的所有建築物屋頂都改用琉璃瓦鋪設。光緒三年(公元1879年),秦州發生了大地震,伏羲廟破損慘重。直到光緒九年間,又一次重修伏羲廟,據《重修伏羲廟記》所述:“重門聳矗,綽楔對峙,金碧丹艧,照耀通衢”。如今我們遊覽所見的伏羲廟內的所有古建築,都是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遺存......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1993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伏羲廟為中心,修建較大規模的伏羲城。臨街而建的伏羲廟,四進四出,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終於又達到了光緒九年重修之後的規模......

跟我走進伏羲廟

那天,我沿著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遇到了好幾個大牌坊,直到繼續前行,在伏羲城裡望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才知道,伏羲廟真的到了......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

我們率先見到了這座牌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牌坊為三間四柱三樓形制,建於明嘉靖元年,匾額字跡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所題,剛勁有力,氣度不凡......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開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績,“開天”為開天闢地之意,伏羲創造了八卦,從此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闡明天地萬物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生死倫理法則,同時歌頌了伏羲帶領終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據說這是天水地區唯一的明代木質牌坊,亦是中國古代牌坊中的精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與天地準”是牌坊的另一匾額,是明代書法家、天水秦州人胡瓚宗題寫,這個四字出自《周易·繫辭傳上》,原句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其中,“準”為等同之意,表達伏羲所闡述的道理,包絡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兩側簷柱上,依然是胡纘宗撰聯,“立極同天德合乾坤百王儀則,開物成務道傳今古萬世文宗”,既頌揚了伏羲的偉大功績,也表達了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伏羲的無限景仰......

東邊的“繼天立極”坊與西邊的“開物成務”坊,形制與“開天明道”基本相同,只是建造時間稍晚,也極具曠世風采......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宮門

走進大門牌坊,即入宮門。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宮門,五堂開間均為開門,這在其他任何廟宇、宮殿、城門都難以見得的,其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懸掛"太昊宮"匾。“太昊”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之意......

伏羲廟正門主體部分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廟門屋頂至今完整無損。廟門正脊兩端的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脊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廟門正脊的飾品構件質樸典雅、玲斑剔透,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儀門

前儀後殿,儀門上書“伏羲廟”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雲:“大化首推羲皇啟,萬象迴歸一畫開”。“伏羲廟”為書法家楚圖南題寫的匾額......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

走進中院,便進入了伏羲廟的中心地帶,這裡有先天殿、朝房、碑廊、鐘鼓亭和因傳說而建的來鶴軒。其前儀後殿,左右廡廊的構建形制,圍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這裡是香客信徒祭祖祈願的主要場所,伏羲大典多在這裡舉行......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我們在前文中有介紹說過:傳說前後院內原有古柏64棵,是按照伏羲八卦太極推演的64個方向栽植,現尚存37株。這些古柏少則七八百年、多著已千年,它們成為伏羲廟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珍貴文物了,我們觸摸到它,一不小心就是觸摸千年的歷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先天殿

從儀門內側進入,方磚鋪就的三條甬道,正對著先天殿月臺。殿前“陛石神道”以示“俗人”不能沿中路上月臺,我們凡夫俗子只得規規矩矩從兩側行進......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就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先天殿。將伏羲廟主殿命名為“先天殿”就是為了彰顯伏羲始創八卦的歷史功績,突出伏羲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為了讓後人世世代代緬懷、敬仰、崇奉這位遠古聖人......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前簷墊栱板、斗栱、平板枋上的雕刻、彩繪,取材廣泛,有伏羲八卦、神獸瑞草、八寶博古、天宮仙境。其中的鏤空雕刻“百鳥朝鳳紋”、“蝙蝠花卉紋”、“繡球形葵花帶艾葉紋”、“團形二龍戲珠紋”,均都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而平面淺浮雕與弧面高浮雕相結合的“神鹿宿松覓音”、“仙鶴松下望月”,寓意人們對祥和安寧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伏羲的懷念與尊崇,也表現出伏羲期望子孫萬代福祿壽禧、萬壽無疆的含義......

大殿正面上簷,懸有紅底金字“先天殿”匾額。下簷明間處,懸掛趙孟頫題“一畫開天”。東面懸掛有“開天立極”藍底金字匾。西面懸掛有“道啟鴻蒙”匾。簷柱上,三幅抱柱瓦面楹聯,字斟句酌,對仗精工:“八卦成圖,華夏仰勝地;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間推象數先天探始,欲訪龍圖後世問津”、“桑梓千秋崇聖祀,衣冠萬國拜神州”......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進入大殿我就沒有再拍攝,我們見得“卦列先天乾坤立極生奇偶,理涵太極水火移宮用坎離”。在神龕裡,端坐著明代彩塑伏羲氏聖像,像高3米,身裹桑葉,體高魁梧,手託八卦盤,神采奕奕、氣宇軒昂......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整座先天大殿,古樸端莊,既有北方建築之宏偉壯觀,又有精雕細刻的南國風韻,稱其為明代宮廷式單體建築中難得的上品恰如其分......

鐘鼓樓

在先天殿的前方,東西兩側分列著朝房,碑廊和鐘鼓樓,構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形制。朝房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文武官員上朝之前,先在這裡進行休息準備,文官居西朝房,武館居東朝房。鐘樓在面朝大殿的右手邊,我也輕輕撫摸和觸碰了它,沒想到鐘聲清脆悅耳......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鼓樓在大殿的左手邊......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

自先天殿東西兩側甬道再往北,過了月牙門,便是後宮了。這裡的建築,依前殿後寢慣例而建,主要有太極殿和東西配殿......

“太極殿”匾額為沙孟海先生題寫,這裡依然供奉著伏羲的塑像,只是規模較先天殿小了很多,此殿又稱“退殿”、“寢殿”,根據“前朝後寢”的慣例而建,象徵伏羲生活起居之所,與前方先天殿相呼應......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太極殿為大式磚木結構、單簷歇山頂,它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簡稱,雖不及先天殿那般氣勢磅礴,卻也極精緻、端莊、大氣......

特別是殿前院落中的古柏,鬱鬱蔥蔥的充滿生機和力量......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見易廳

太極殿與伏羲城北城牆之間,是伏羲廟的後院,又稱第四院。明嘉靖二年(1523)所建,院內有易亭、水池、橋亭、花木,這裡安靜清幽,成為內景優美的園林......

現在這裡是伏羲學院、博物館所在地,後門出廟即是一條大路......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里,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會

在天水,民間相傳正月十六是伏羲誕辰,按照傳統,人們要到伏羲廟“朝人宗”,這便是伏羲廟廟會,天水伏羲廟廟會隆重而盛大......

正月十六日那一天,伏羲廟院子裡古側柏樹幹上,棵棵都貼滿了紅紙人兒,風一吹,嘩啦啦作響,意味著祝福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而發出福音......

祝福天水伏羲廟

終於拜謁了期盼多年的伏羲廟,伏羲廟是中華兒女緬懷和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神聖殿堂。伏羲古廟,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承,承載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發展歷程,祝願伏羲廟風華絕代,萬世永存......

文章參考了大量的史實資料,希望能夠通過該篇軟文,讓讀者對伏羲古廟及歷史傳說有所瞭解,如能如我所盼,將倍感欣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