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戰鬥機傳奇'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戰鬥機首飛後,進氣道就改成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非常適合超音速飛行。我國殲-8II戰鬥機就是採用的兩側進氣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也標誌我國在進氣道上的又一次創新。

殲-10的全身大量的使用了複合材料,包括機頭設備兩側、鴨翼、垂直尾翼、發動機尾噴口等地方,極大減輕了重量,進一步提高了飛機的強度。首批次殲10使用了俄製的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了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比AL-31FN擁有更大的推力。殲10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裝備了脈衝多普勒雷達,可以在視距外進行多目標攻擊能力,其最大航程為3900公里(帶3個副油箱),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也有1250公里。

殲-10後期的型號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FC-20等。

殲-10A:

是早期的量產機型,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並且再次基礎上研製了一款殲-10AH,加強了抗高鹽高溼以及部分新型航電供海軍航空兵使用,並於2014年停產。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戰鬥機首飛後,進氣道就改成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非常適合超音速飛行。我國殲-8II戰鬥機就是採用的兩側進氣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也標誌我國在進氣道上的又一次創新。

殲-10的全身大量的使用了複合材料,包括機頭設備兩側、鴨翼、垂直尾翼、發動機尾噴口等地方,極大減輕了重量,進一步提高了飛機的強度。首批次殲10使用了俄製的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了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比AL-31FN擁有更大的推力。殲10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裝備了脈衝多普勒雷達,可以在視距外進行多目標攻擊能力,其最大航程為3900公里(帶3個副油箱),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也有1250公里。

殲-10後期的型號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FC-20等。

殲-10A:

是早期的量產機型,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並且再次基礎上研製了一款殲-10AH,加強了抗高鹽高溼以及部分新型航電供海軍航空兵使用,並於2014年停產。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s雙座教練機

殲-10S:

殲-10S為殲-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作為教練外,也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也可以用於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戰鬥機首飛後,進氣道就改成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非常適合超音速飛行。我國殲-8II戰鬥機就是採用的兩側進氣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也標誌我國在進氣道上的又一次創新。

殲-10的全身大量的使用了複合材料,包括機頭設備兩側、鴨翼、垂直尾翼、發動機尾噴口等地方,極大減輕了重量,進一步提高了飛機的強度。首批次殲10使用了俄製的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了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比AL-31FN擁有更大的推力。殲10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裝備了脈衝多普勒雷達,可以在視距外進行多目標攻擊能力,其最大航程為3900公里(帶3個副油箱),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也有1250公里。

殲-10後期的型號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FC-20等。

殲-10A:

是早期的量產機型,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並且再次基礎上研製了一款殲-10AH,加強了抗高鹽高溼以及部分新型航電供海軍航空兵使用,並於2014年停產。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s雙座教練機

殲-10S:

殲-10S為殲-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作為教練外,也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也可以用於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B下圖為殲-10A

殲-10B:

殲-10B相對殲-10A的改進如下:

第一:殲-10B相對於殲-10A雷達罩修形,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部裝備紅外搜索及追蹤系統及激光測距儀;

第二:垂尾做了切尖處理。

第三:腹鰭做了切尖處理。

第四: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並且使用了與梟龍戰機相同的DSI進氣道;使用DSI進氣道也使飛機在重量上有所減輕;並且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於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提高了機動性和隱身性能。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戰鬥機首飛後,進氣道就改成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非常適合超音速飛行。我國殲-8II戰鬥機就是採用的兩側進氣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也標誌我國在進氣道上的又一次創新。

殲-10的全身大量的使用了複合材料,包括機頭設備兩側、鴨翼、垂直尾翼、發動機尾噴口等地方,極大減輕了重量,進一步提高了飛機的強度。首批次殲10使用了俄製的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了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比AL-31FN擁有更大的推力。殲10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裝備了脈衝多普勒雷達,可以在視距外進行多目標攻擊能力,其最大航程為3900公里(帶3個副油箱),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也有1250公里。

殲-10後期的型號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FC-20等。

殲-10A:

是早期的量產機型,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並且再次基礎上研製了一款殲-10AH,加強了抗高鹽高溼以及部分新型航電供海軍航空兵使用,並於2014年停產。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s雙座教練機

殲-10S:

殲-10S為殲-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作為教練外,也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也可以用於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B下圖為殲-10A

殲-10B:

殲-10B相對殲-10A的改進如下:

第一:殲-10B相對於殲-10A雷達罩修形,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部裝備紅外搜索及追蹤系統及激光測距儀;

第二:垂尾做了切尖處理。

第三:腹鰭做了切尖處理。

第四: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並且使用了與梟龍戰機相同的DSI進氣道;使用DSI進氣道也使飛機在重量上有所減輕;並且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於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提高了機動性和隱身性能。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C下圖為殲-10B

殲-10C:

殲-10C是基於殲-10A第四個衍生型號,換裝了新型號的相控陣列雷達,外形與殲-10B類似調整部分材質增強了部分隱身能力,同時在機背、垂直尾翼等增加天線。尾部的彈道迫近裝置被取消,在航電設備及武器系統方面有較大提升,起降能力及多用途性能都有大幅改進。配上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以執行縱深地面/海上目標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具備全天候條件下空空作戰和空面打擊能力。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戰鬥機首飛後,進氣道就改成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非常適合超音速飛行。我國殲-8II戰鬥機就是採用的兩側進氣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也標誌我國在進氣道上的又一次創新。

殲-10的全身大量的使用了複合材料,包括機頭設備兩側、鴨翼、垂直尾翼、發動機尾噴口等地方,極大減輕了重量,進一步提高了飛機的強度。首批次殲10使用了俄製的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了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比AL-31FN擁有更大的推力。殲10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裝備了脈衝多普勒雷達,可以在視距外進行多目標攻擊能力,其最大航程為3900公里(帶3個副油箱),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也有1250公里。

殲-10後期的型號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FC-20等。

殲-10A:

是早期的量產機型,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並且再次基礎上研製了一款殲-10AH,加強了抗高鹽高溼以及部分新型航電供海軍航空兵使用,並於2014年停產。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s雙座教練機

殲-10S:

殲-10S為殲-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作為教練外,也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也可以用於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B下圖為殲-10A

殲-10B:

殲-10B相對殲-10A的改進如下:

第一:殲-10B相對於殲-10A雷達罩修形,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部裝備紅外搜索及追蹤系統及激光測距儀;

第二:垂尾做了切尖處理。

第三:腹鰭做了切尖處理。

第四: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並且使用了與梟龍戰機相同的DSI進氣道;使用DSI進氣道也使飛機在重量上有所減輕;並且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於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提高了機動性和隱身性能。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C下圖為殲-10B

殲-10C:

殲-10C是基於殲-10A第四個衍生型號,換裝了新型號的相控陣列雷達,外形與殲-10B類似調整部分材質增強了部分隱身能力,同時在機背、垂直尾翼等增加天線。尾部的彈道迫近裝置被取消,在航電設備及武器系統方面有較大提升,起降能力及多用途性能都有大幅改進。配上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以執行縱深地面/海上目標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具備全天候條件下空空作戰和空面打擊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新加坡航展展出的FC-20

FC-20為殲-10的外銷型:

2016年新加坡航展上曾出現過殲10A的模型,其後機垂直尾翼上印有FC-20字樣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戰鬥機首飛後,進氣道就改成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非常適合超音速飛行。我國殲-8II戰鬥機就是採用的兩側進氣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也標誌我國在進氣道上的又一次創新。

殲-10的全身大量的使用了複合材料,包括機頭設備兩側、鴨翼、垂直尾翼、發動機尾噴口等地方,極大減輕了重量,進一步提高了飛機的強度。首批次殲10使用了俄製的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了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比AL-31FN擁有更大的推力。殲10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裝備了脈衝多普勒雷達,可以在視距外進行多目標攻擊能力,其最大航程為3900公里(帶3個副油箱),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也有1250公里。

殲-10後期的型號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FC-20等。

殲-10A:

是早期的量產機型,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並且再次基礎上研製了一款殲-10AH,加強了抗高鹽高溼以及部分新型航電供海軍航空兵使用,並於2014年停產。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s雙座教練機

殲-10S:

殲-10S為殲-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作為教練外,也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也可以用於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B下圖為殲-10A

殲-10B:

殲-10B相對殲-10A的改進如下:

第一:殲-10B相對於殲-10A雷達罩修形,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部裝備紅外搜索及追蹤系統及激光測距儀;

第二:垂尾做了切尖處理。

第三:腹鰭做了切尖處理。

第四: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並且使用了與梟龍戰機相同的DSI進氣道;使用DSI進氣道也使飛機在重量上有所減輕;並且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於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提高了機動性和隱身性能。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C下圖為殲-10B

殲-10C:

殲-10C是基於殲-10A第四個衍生型號,換裝了新型號的相控陣列雷達,外形與殲-10B類似調整部分材質增強了部分隱身能力,同時在機背、垂直尾翼等增加天線。尾部的彈道迫近裝置被取消,在航電設備及武器系統方面有較大提升,起降能力及多用途性能都有大幅改進。配上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以執行縱深地面/海上目標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具備全天候條件下空空作戰和空面打擊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新加坡航展展出的FC-20

FC-20為殲-10的外銷型:

2016年新加坡航展上曾出現過殲10A的模型,其後機垂直尾翼上印有FC-20字樣

殲-10戰鬥機傳奇

珠海航展做眼鏡蛇機動的殲-10B

殲-10B 矢量推力驗證機:

殲-10B矢量推力驗證機為殲-10B加裝中國國產矢量發動機及向量噴嘴的改型。2018年曾在珠海航展進行公開飛行表演,讓人振奮,一時間成為比殲20還要火的網紅,其意義重大標誌著我國推力矢量發動機逐漸走向成熟,在表演期間殲-10B展示了高難度的眼鏡蛇機動以及落葉飄等飛行動作。

"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3月首架殲-10成功首飛,殲-10是一款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其氣動佈局與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歐洲的陣風一樣的三角翼結構,但是殲-10採用的是一款更為先進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比普通的三角翼更有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前翼產生脫體渦流對主翼形成有利的干擾,延緩主翼附面層的分離,減少了飛機的迎角阻力,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超音速飛行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採用了矩形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是一款自主創新的進氣道方式,標誌著我國在進氣道研製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殲-10最早使用的是皮托管式進氣道,這款進氣道類似於美國的F-16戰鬥機和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該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未來空戰都需要超音速超機動空戰,但是這款進氣道在超音速時進氣效率直接下降,並不符合設計要求。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A

殲-10戰鬥機首飛後,進氣道就改成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非常適合超音速飛行。我國殲-8II戰鬥機就是採用的兩側進氣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這也標誌我國在進氣道上的又一次創新。

殲-10的全身大量的使用了複合材料,包括機頭設備兩側、鴨翼、垂直尾翼、發動機尾噴口等地方,極大減輕了重量,進一步提高了飛機的強度。首批次殲10使用了俄製的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了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比AL-31FN擁有更大的推力。殲10擁有先進的電子設備,裝備了脈衝多普勒雷達,可以在視距外進行多目標攻擊能力,其最大航程為3900公里(帶3個副油箱),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也有1250公里。

殲-10後期的型號有殲-10A、殲-10S、殲-10B、殲-10C、FC-20等。

殲-10A:

是早期的量產機型,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並且再次基礎上研製了一款殲-10AH,加強了抗高鹽高溼以及部分新型航電供海軍航空兵使用,並於2014年停產。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s雙座教練機

殲-10S:

殲-10S為殲-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作為教練外,也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也可以用於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B下圖為殲-10A

殲-10B:

殲-10B相對殲-10A的改進如下:

第一:殲-10B相對於殲-10A雷達罩修形,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部裝備紅外搜索及追蹤系統及激光測距儀;

第二:垂尾做了切尖處理。

第三:腹鰭做了切尖處理。

第四: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並且使用了與梟龍戰機相同的DSI進氣道;使用DSI進氣道也使飛機在重量上有所減輕;並且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於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提高了機動性和隱身性能。

殲-10戰鬥機傳奇

上圖為殲-10C下圖為殲-10B

殲-10C:

殲-10C是基於殲-10A第四個衍生型號,換裝了新型號的相控陣列雷達,外形與殲-10B類似調整部分材質增強了部分隱身能力,同時在機背、垂直尾翼等增加天線。尾部的彈道迫近裝置被取消,在航電設備及武器系統方面有較大提升,起降能力及多用途性能都有大幅改進。配上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以執行縱深地面/海上目標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具備全天候條件下空空作戰和空面打擊能力。

殲-10戰鬥機傳奇

新加坡航展展出的FC-20

FC-20為殲-10的外銷型:

2016年新加坡航展上曾出現過殲10A的模型,其後機垂直尾翼上印有FC-20字樣

殲-10戰鬥機傳奇

珠海航展做眼鏡蛇機動的殲-10B

殲-10B 矢量推力驗證機:

殲-10B矢量推力驗證機為殲-10B加裝中國國產矢量發動機及向量噴嘴的改型。2018年曾在珠海航展進行公開飛行表演,讓人振奮,一時間成為比殲20還要火的網紅,其意義重大標誌著我國推力矢量發動機逐漸走向成熟,在表演期間殲-10B展示了高難度的眼鏡蛇機動以及落葉飄等飛行動作。

殲-10戰鬥機傳奇

殲-10C

總之最新型號的殲-10C基本達到了4代半機的水平,其可能使用了KJ-7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升級版本,這款雷達具有遠距離探測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隱身探測能力,並且使用了殲-20所使用的的機艙輻射控制和機載雷達隱身技術,再加上繼承自殲-10B的DSI進氣道,極大增強了殲-10C的空戰能力和隱身能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