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黃帝內經 素問 生氣通天論》有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意思就是說經常吃辛辣刺激等味道比較重的食物,還有油炸、煎炒等油膩的食物容易導致溼熱內蘊,使人容易患上疔瘡之類的疾病。《溫熱論》中亦記載了:“有酒客裡熱素盛,外溼入裡,裡溼為合。在陽之軀,胃溼恆多;在陰之體,脾溼亦並少,然其化熱則一。”可見,在古時候我們就已經認識到溼熱這個病症,對它有了一定的瞭解。

中醫認為,溼熱屬於六淫風、寒、暑、溼、燥、火(熱)中的兩邪互相糾纏而產生的疾病,主要指溼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具體表現為頭重肢困,胸悶脘痞,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噁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等,特別是在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溼潤,溼邪容易滋生,使人更容易受到溼熱的困擾。臨床上用於主要用清熱利溼的方法來治療溼熱症,而具有清熱利溼的中成藥有很多種,下面來看一下它們的區別:

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葛根芩連丸

葛根芩連丸由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四味組成,為深棕褐色至類黑色的濃縮水丸;氣微,味苦,具有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溼止瀉的作用,主要用於溼熱蘊結所致的洩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惡風、頭痛身痛。每次口服3袋,小兒一次1袋,一曰3次,或遵醫囑。

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龍膽瀉肝丸

龍膽瀉肝丸由龍膽、柴胡、黃芩、梔子、澤瀉、木通、鹽車前子、酒當歸、地黃、炙甘草十味組成,為暗黃色的水丸,味苦,具有淸肝膽,利溼熱的作用,主要用於肝膽溼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耳腫疼痛,脅痛口苦,尿赤澀痛,溼熱帶下。每次口服3-6g,一日2次,注意孕婦慎用。

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茵梔黃口服液

茵梔黃口服液由茵陳提取物、梔子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和金銀花提取物四味組成,為棕紅色液體,味甜、微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溼退黃的作用,主要用於肝膽溼熱所致的黃疸,症見面目悉黃、胸脅脹痛、噁心嘔吐、小便黃赤,急、慢性肝炎等。每次口服10mL,一日3次,服藥期間忌酒及辛辣之品。

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葛根芩連丸

葛根芩連丸由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四味組成,為深棕褐色至類黑色的濃縮水丸;氣微,味苦,具有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溼止瀉的作用,主要用於溼熱蘊結所致的洩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惡風、頭痛身痛。每次口服3袋,小兒一次1袋,一曰3次,或遵醫囑。

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二妙丸

二妙丸由蒼朮、黃柏兩味組成,為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澀,具有燥溼清熱的作用,主要用於溼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溼癢等,每次口服6-9g,— 日2次。

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梔芩清熱合劑

梔芩清熱合劑由梔子、黃芩、連翹、淡竹葉、甘草、薄荷油六味組成,為棕褐色的液體;氣芳香,味苦,具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作用,主要用於三焦熱毒熾盛,發熱頭痛,口渴,尿赤等。每次口服10-20mL,— 日2 次。

溼熱患者應該選擇怎樣的中成藥?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苦蔘片

苦蔘片由苦蔘組成,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棕黃,味苦,具有清熱燥溼,殺蟲的作用,主要用於溼熱蘊蓄下焦所致之痢疾,腸炎,熱淋及陰腫陰癢,溼疹,溼瘡等。每次口服4-6片,一日3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