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 農村 散文 作家鄭旭東 2019-09-17
"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的皮不能直接扒,必須用水漚。黃麻收割後,要找一個離村子遠一點的大坑來漚,漚麻的味道相當難聞。漚麻是把黃麻全部泡在水中,為了防止水的浮力將麻漂起,上面要用重物或者土壓上。根據當地氣溫,一般漚十天或者半個月就漚好了。漚好的黃麻晒乾後麻皮就和麻桿有了縫隙,這個時候便可以手工扒麻皮。

麻皮到成為繩子還有兩道工序。首先是紡麻經,做納鞋底的麻經,用牛骨頭做的撥楞錘紡。打粗繩子的麻經必須用紡車子紡。紡麻經人有的是用左手向左繞圈,右手續麻紡出來的麻經稱為左撇經,用右手向右繞圈,左手續麻放出來的叫正撇經。生產隊的時候,要求紡車打徑子的人必須一致,否則,合成繩子的時候就合不到一塊去。經車子紡滿後,要纏繞成大的經團,備合成繩子用。麻經的粗細根據所需麻繩種類決定,所需麻繩粗,麻經就紡粗的,所需的麻繩細麻經就要紡的細。

麻經紡好後,最後一道工序,把麻經合一起成為繩子。合成麻繩的工具由成型架,成型拉車、合股用的木瓜支和粗細不同的絞線板組成。打繩開始,根據要打的繩的長短粗細確定麻線股數多少和距離長短。一般需要三到四個人來完成,這頭搖動繩架上的各股經子,那邊拉動成型車,在麻經中間放上合股的木瓜支,兩頭配合、轉動、加勁,麻繩經在擰力拉動下,木瓜支前進,麻繩便打成了。生產隊用的有九股麻經,六股麻經,三股麻經合成的一根繩子。

農村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繩子的用量已經減少,打麻繩的手藝已經基本失傳。我寫這篇文章,為了不忘卻過去農民的手工勞動,讓青年人懂得,中華民族充滿智慧和力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的皮不能直接扒,必須用水漚。黃麻收割後,要找一個離村子遠一點的大坑來漚,漚麻的味道相當難聞。漚麻是把黃麻全部泡在水中,為了防止水的浮力將麻漂起,上面要用重物或者土壓上。根據當地氣溫,一般漚十天或者半個月就漚好了。漚好的黃麻晒乾後麻皮就和麻桿有了縫隙,這個時候便可以手工扒麻皮。

麻皮到成為繩子還有兩道工序。首先是紡麻經,做納鞋底的麻經,用牛骨頭做的撥楞錘紡。打粗繩子的麻經必須用紡車子紡。紡麻經人有的是用左手向左繞圈,右手續麻紡出來的麻經稱為左撇經,用右手向右繞圈,左手續麻放出來的叫正撇經。生產隊的時候,要求紡車打徑子的人必須一致,否則,合成繩子的時候就合不到一塊去。經車子紡滿後,要纏繞成大的經團,備合成繩子用。麻經的粗細根據所需麻繩種類決定,所需麻繩粗,麻經就紡粗的,所需的麻繩細麻經就要紡的細。

麻經紡好後,最後一道工序,把麻經合一起成為繩子。合成麻繩的工具由成型架,成型拉車、合股用的木瓜支和粗細不同的絞線板組成。打繩開始,根據要打的繩的長短粗細確定麻線股數多少和距離長短。一般需要三到四個人來完成,這頭搖動繩架上的各股經子,那邊拉動成型車,在麻經中間放上合股的木瓜支,兩頭配合、轉動、加勁,麻繩經在擰力拉動下,木瓜支前進,麻繩便打成了。生產隊用的有九股麻經,六股麻經,三股麻經合成的一根繩子。

農村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繩子的用量已經減少,打麻繩的手藝已經基本失傳。我寫這篇文章,為了不忘卻過去農民的手工勞動,讓青年人懂得,中華民族充滿智慧和力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的皮不能直接扒,必須用水漚。黃麻收割後,要找一個離村子遠一點的大坑來漚,漚麻的味道相當難聞。漚麻是把黃麻全部泡在水中,為了防止水的浮力將麻漂起,上面要用重物或者土壓上。根據當地氣溫,一般漚十天或者半個月就漚好了。漚好的黃麻晒乾後麻皮就和麻桿有了縫隙,這個時候便可以手工扒麻皮。

麻皮到成為繩子還有兩道工序。首先是紡麻經,做納鞋底的麻經,用牛骨頭做的撥楞錘紡。打粗繩子的麻經必須用紡車子紡。紡麻經人有的是用左手向左繞圈,右手續麻紡出來的麻經稱為左撇經,用右手向右繞圈,左手續麻放出來的叫正撇經。生產隊的時候,要求紡車打徑子的人必須一致,否則,合成繩子的時候就合不到一塊去。經車子紡滿後,要纏繞成大的經團,備合成繩子用。麻經的粗細根據所需麻繩種類決定,所需麻繩粗,麻經就紡粗的,所需的麻繩細麻經就要紡的細。

麻經紡好後,最後一道工序,把麻經合一起成為繩子。合成麻繩的工具由成型架,成型拉車、合股用的木瓜支和粗細不同的絞線板組成。打繩開始,根據要打的繩的長短粗細確定麻線股數多少和距離長短。一般需要三到四個人來完成,這頭搖動繩架上的各股經子,那邊拉動成型車,在麻經中間放上合股的木瓜支,兩頭配合、轉動、加勁,麻繩經在擰力拉動下,木瓜支前進,麻繩便打成了。生產隊用的有九股麻經,六股麻經,三股麻經合成的一根繩子。

農村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繩子的用量已經減少,打麻繩的手藝已經基本失傳。我寫這篇文章,為了不忘卻過去農民的手工勞動,讓青年人懂得,中華民族充滿智慧和力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的皮不能直接扒,必須用水漚。黃麻收割後,要找一個離村子遠一點的大坑來漚,漚麻的味道相當難聞。漚麻是把黃麻全部泡在水中,為了防止水的浮力將麻漂起,上面要用重物或者土壓上。根據當地氣溫,一般漚十天或者半個月就漚好了。漚好的黃麻晒乾後麻皮就和麻桿有了縫隙,這個時候便可以手工扒麻皮。

麻皮到成為繩子還有兩道工序。首先是紡麻經,做納鞋底的麻經,用牛骨頭做的撥楞錘紡。打粗繩子的麻經必須用紡車子紡。紡麻經人有的是用左手向左繞圈,右手續麻紡出來的麻經稱為左撇經,用右手向右繞圈,左手續麻放出來的叫正撇經。生產隊的時候,要求紡車打徑子的人必須一致,否則,合成繩子的時候就合不到一塊去。經車子紡滿後,要纏繞成大的經團,備合成繩子用。麻經的粗細根據所需麻繩種類決定,所需麻繩粗,麻經就紡粗的,所需的麻繩細麻經就要紡的細。

麻經紡好後,最後一道工序,把麻經合一起成為繩子。合成麻繩的工具由成型架,成型拉車、合股用的木瓜支和粗細不同的絞線板組成。打繩開始,根據要打的繩的長短粗細確定麻線股數多少和距離長短。一般需要三到四個人來完成,這頭搖動繩架上的各股經子,那邊拉動成型車,在麻經中間放上合股的木瓜支,兩頭配合、轉動、加勁,麻繩經在擰力拉動下,木瓜支前進,麻繩便打成了。生產隊用的有九股麻經,六股麻經,三股麻經合成的一根繩子。

農村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繩子的用量已經減少,打麻繩的手藝已經基本失傳。我寫這篇文章,為了不忘卻過去農民的手工勞動,讓青年人懂得,中華民族充滿智慧和力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的皮不能直接扒,必須用水漚。黃麻收割後,要找一個離村子遠一點的大坑來漚,漚麻的味道相當難聞。漚麻是把黃麻全部泡在水中,為了防止水的浮力將麻漂起,上面要用重物或者土壓上。根據當地氣溫,一般漚十天或者半個月就漚好了。漚好的黃麻晒乾後麻皮就和麻桿有了縫隙,這個時候便可以手工扒麻皮。

麻皮到成為繩子還有兩道工序。首先是紡麻經,做納鞋底的麻經,用牛骨頭做的撥楞錘紡。打粗繩子的麻經必須用紡車子紡。紡麻經人有的是用左手向左繞圈,右手續麻紡出來的麻經稱為左撇經,用右手向右繞圈,左手續麻放出來的叫正撇經。生產隊的時候,要求紡車打徑子的人必須一致,否則,合成繩子的時候就合不到一塊去。經車子紡滿後,要纏繞成大的經團,備合成繩子用。麻經的粗細根據所需麻繩種類決定,所需麻繩粗,麻經就紡粗的,所需的麻繩細麻經就要紡的細。

麻經紡好後,最後一道工序,把麻經合一起成為繩子。合成麻繩的工具由成型架,成型拉車、合股用的木瓜支和粗細不同的絞線板組成。打繩開始,根據要打的繩的長短粗細確定麻線股數多少和距離長短。一般需要三到四個人來完成,這頭搖動繩架上的各股經子,那邊拉動成型車,在麻經中間放上合股的木瓜支,兩頭配合、轉動、加勁,麻繩經在擰力拉動下,木瓜支前進,麻繩便打成了。生產隊用的有九股麻經,六股麻經,三股麻經合成的一根繩子。

農村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繩子的用量已經減少,打麻繩的手藝已經基本失傳。我寫這篇文章,為了不忘卻過去農民的手工勞動,讓青年人懂得,中華民族充滿智慧和力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的皮不能直接扒,必須用水漚。黃麻收割後,要找一個離村子遠一點的大坑來漚,漚麻的味道相當難聞。漚麻是把黃麻全部泡在水中,為了防止水的浮力將麻漂起,上面要用重物或者土壓上。根據當地氣溫,一般漚十天或者半個月就漚好了。漚好的黃麻晒乾後麻皮就和麻桿有了縫隙,這個時候便可以手工扒麻皮。

麻皮到成為繩子還有兩道工序。首先是紡麻經,做納鞋底的麻經,用牛骨頭做的撥楞錘紡。打粗繩子的麻經必須用紡車子紡。紡麻經人有的是用左手向左繞圈,右手續麻紡出來的麻經稱為左撇經,用右手向右繞圈,左手續麻放出來的叫正撇經。生產隊的時候,要求紡車打徑子的人必須一致,否則,合成繩子的時候就合不到一塊去。經車子紡滿後,要纏繞成大的經團,備合成繩子用。麻經的粗細根據所需麻繩種類決定,所需麻繩粗,麻經就紡粗的,所需的麻繩細麻經就要紡的細。

麻經紡好後,最後一道工序,把麻經合一起成為繩子。合成麻繩的工具由成型架,成型拉車、合股用的木瓜支和粗細不同的絞線板組成。打繩開始,根據要打的繩的長短粗細確定麻線股數多少和距離長短。一般需要三到四個人來完成,這頭搖動繩架上的各股經子,那邊拉動成型車,在麻經中間放上合股的木瓜支,兩頭配合、轉動、加勁,麻繩經在擰力拉動下,木瓜支前進,麻繩便打成了。生產隊用的有九股麻經,六股麻經,三股麻經合成的一根繩子。

農村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繩子的用量已經減少,打麻繩的手藝已經基本失傳。我寫這篇文章,為了不忘卻過去農民的手工勞動,讓青年人懂得,中華民族充滿智慧和力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在農村,用麻做的繩子用途非常廣泛。生產勞動中,生產隊的車馬套是繩做的,馬車拉莊稼的大粗繩子也是麻紡成的。在家庭生活中,繩子無處不在,撿柴從山上往家背,拴豬牽狗,也包括晾衣服的繩子。細繩子納鞋底,粗繩子當井繩。時代發展到了今天,人們生產生活也離不開繩子,只不過是越來越多的尼龍繩代替了麻繩。

過去,農村中使用的麻繩都是自己手工打成的。這個“打”在農村用的非常廣泛:打柴火,打場,打更,打撲克,甚至連離婚都用打“字”,叫做“打罷刀”。約定俗成,說打麻繩,大家都明白,換一個詞,可能還糊塗了呢。

打麻繩,需要的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兩種,一直是火麻,也叫“花麻”,這種麻種在田間地頭,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可以防止牲畜進地禍害莊稼,同時,還可以扒皮紡麻繩用於做鞋納鞋底,它結的籽可以做“麻籽豆腐”,非常好吃。由於,這種麻產麻皮量小,生產隊都種一種叫黃麻的麻,黃麻,長的非常高,標標溜直,產麻率非常高,扒去麻皮後,剩下的麻桿是最好的燒柴。老百姓有一句歇後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說的是人遇見狼,拿麻桿去打狼,麻桿太脆,打不跑狼,自己也非常害怕。同時,狼也不知道麻桿什麼武器,它也害怕。還有一句形容瘦人說:“你瘦的像麻桿似的”,說的就是這種麻。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黃麻的皮不能直接扒,必須用水漚。黃麻收割後,要找一個離村子遠一點的大坑來漚,漚麻的味道相當難聞。漚麻是把黃麻全部泡在水中,為了防止水的浮力將麻漂起,上面要用重物或者土壓上。根據當地氣溫,一般漚十天或者半個月就漚好了。漚好的黃麻晒乾後麻皮就和麻桿有了縫隙,這個時候便可以手工扒麻皮。

麻皮到成為繩子還有兩道工序。首先是紡麻經,做納鞋底的麻經,用牛骨頭做的撥楞錘紡。打粗繩子的麻經必須用紡車子紡。紡麻經人有的是用左手向左繞圈,右手續麻紡出來的麻經稱為左撇經,用右手向右繞圈,左手續麻放出來的叫正撇經。生產隊的時候,要求紡車打徑子的人必須一致,否則,合成繩子的時候就合不到一塊去。經車子紡滿後,要纏繞成大的經團,備合成繩子用。麻經的粗細根據所需麻繩種類決定,所需麻繩粗,麻經就紡粗的,所需的麻繩細麻經就要紡的細。

麻經紡好後,最後一道工序,把麻經合一起成為繩子。合成麻繩的工具由成型架,成型拉車、合股用的木瓜支和粗細不同的絞線板組成。打繩開始,根據要打的繩的長短粗細確定麻線股數多少和距離長短。一般需要三到四個人來完成,這頭搖動繩架上的各股經子,那邊拉動成型車,在麻經中間放上合股的木瓜支,兩頭配合、轉動、加勁,麻繩經在擰力拉動下,木瓜支前進,麻繩便打成了。生產隊用的有九股麻經,六股麻經,三股麻經合成的一根繩子。

農村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繩子的用量已經減少,打麻繩的手藝已經基本失傳。我寫這篇文章,為了不忘卻過去農民的手工勞動,讓青年人懂得,中華民族充滿智慧和力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立於世界不敗之林。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鄉村散文:莊稼院裡“打麻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