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圖:百度百科)


孫子本來是齊國人,他爺爺、父親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守邊大將。家學的薰陶之下,孫子從小就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等孫子長大了準備子承父業的時候,不料齊國內亂。他一甩手就瀟灑地到吳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隱居去了,潛心研究兵法,撰寫了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後來經吳國大臣伍子胥引薦,任吳國大將。據說吳王闔閭接見他時,怕他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調集了180名宮女,交給他實戰練兵。耿直的孫武為嚴肅軍紀,斬吳王兩位寵姬以正軍法,於是有了流傳已久孫武練兵的故事。

孫武殺了自己兩個心愛的寵姬,吳王闔閭還不計前嫌封他為吳國大將,因為吳王是個有夢想的人。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為了爭霸,戰爭不斷,夾雜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備受欺凌,稍不小心就被兼併了。而吳國,東南蠻夷的一個小國,挨著強大的楚國,沒少受欺負。吳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崛起!打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與周天子對話!他相信孫武就是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人!

吳王的人生目標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但現實怎樣?先看圖。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圖:百度百科)


孫子本來是齊國人,他爺爺、父親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守邊大將。家學的薰陶之下,孫子從小就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等孫子長大了準備子承父業的時候,不料齊國內亂。他一甩手就瀟灑地到吳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隱居去了,潛心研究兵法,撰寫了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後來經吳國大臣伍子胥引薦,任吳國大將。據說吳王闔閭接見他時,怕他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調集了180名宮女,交給他實戰練兵。耿直的孫武為嚴肅軍紀,斬吳王兩位寵姬以正軍法,於是有了流傳已久孫武練兵的故事。

孫武殺了自己兩個心愛的寵姬,吳王闔閭還不計前嫌封他為吳國大將,因為吳王是個有夢想的人。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為了爭霸,戰爭不斷,夾雜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備受欺凌,稍不小心就被兼併了。而吳國,東南蠻夷的一個小國,挨著強大的楚國,沒少受欺負。吳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崛起!打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與周天子對話!他相信孫武就是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人!

吳王的人生目標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但現實怎樣?先看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春秋後期諸侯國(圖:百度貼吧)


先說楚國,上一任春秋霸主——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輝煌雖然不再,但所有國家中,楚國疆土最大,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00萬人口,是個好戰的強國。再看吳國,楚國下面的小屬國之一,在如今的江浙地區,人口和領土無確切記載,反正跟楚國比差遠了。雙方軍事實力懸殊,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吳楚之前爆發過幾次小打小鬧的拉鋸戰,誰也沒佔到便宜。

自從孫武出山掌權後,原本不堪一擊的吳國軍隊,戰鬥力瞬間爆表,達到鼎盛。為了幫吳王完成打敗楚國,爭奪霸主的終極戰略目標,孫武展開了一系列謀劃:

首先剷除國內反叛勢力,提升自身實力。但兩者實力差距大,不能硬拼。只能靜觀楚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發現楚國被孤立,快速機動,派軍迂迴奇襲,直奔楚國都城——郢都。到了郢都城下,楚王準備拼死血戰堅守城池。結果孫子查勘地形後,直接向城裡攔江引水。無奈之下,楚王趕緊棄城而逃。吳國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楚國都城。

可憐的楚王只能流亡他鄉,據說楚國大臣申包胥到秦國哭了七天七夜才搬來救兵。同時,孫武也明白孤軍在楚國不是長久之計,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剛好申包胥跟他談退兵的條件,孫武就順水推舟,以勝利者的姿態撤退。

從出兵到撤兵一路下來,五戰五勝。吳國聲名大振,一躍成為春秋末期的強國,吳王闔閭也完成了他的霸主夢!(參見《荀子·王霸》中“春秋五霸”之說)

縱觀孫子助力吳王圓夢的整個過程,戰略核心包括三要素:調查分析,指導方針以及連貫性活動。明確雙方實力對比後,通過制定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後直擊敵人的劣勢,必定攻無不克!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圖:百度百科)


孫子本來是齊國人,他爺爺、父親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守邊大將。家學的薰陶之下,孫子從小就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等孫子長大了準備子承父業的時候,不料齊國內亂。他一甩手就瀟灑地到吳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隱居去了,潛心研究兵法,撰寫了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後來經吳國大臣伍子胥引薦,任吳國大將。據說吳王闔閭接見他時,怕他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調集了180名宮女,交給他實戰練兵。耿直的孫武為嚴肅軍紀,斬吳王兩位寵姬以正軍法,於是有了流傳已久孫武練兵的故事。

孫武殺了自己兩個心愛的寵姬,吳王闔閭還不計前嫌封他為吳國大將,因為吳王是個有夢想的人。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為了爭霸,戰爭不斷,夾雜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備受欺凌,稍不小心就被兼併了。而吳國,東南蠻夷的一個小國,挨著強大的楚國,沒少受欺負。吳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崛起!打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與周天子對話!他相信孫武就是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人!

吳王的人生目標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但現實怎樣?先看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春秋後期諸侯國(圖:百度貼吧)


先說楚國,上一任春秋霸主——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輝煌雖然不再,但所有國家中,楚國疆土最大,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00萬人口,是個好戰的強國。再看吳國,楚國下面的小屬國之一,在如今的江浙地區,人口和領土無確切記載,反正跟楚國比差遠了。雙方軍事實力懸殊,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吳楚之前爆發過幾次小打小鬧的拉鋸戰,誰也沒佔到便宜。

自從孫武出山掌權後,原本不堪一擊的吳國軍隊,戰鬥力瞬間爆表,達到鼎盛。為了幫吳王完成打敗楚國,爭奪霸主的終極戰略目標,孫武展開了一系列謀劃:

首先剷除國內反叛勢力,提升自身實力。但兩者實力差距大,不能硬拼。只能靜觀楚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發現楚國被孤立,快速機動,派軍迂迴奇襲,直奔楚國都城——郢都。到了郢都城下,楚王準備拼死血戰堅守城池。結果孫子查勘地形後,直接向城裡攔江引水。無奈之下,楚王趕緊棄城而逃。吳國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楚國都城。

可憐的楚王只能流亡他鄉,據說楚國大臣申包胥到秦國哭了七天七夜才搬來救兵。同時,孫武也明白孤軍在楚國不是長久之計,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剛好申包胥跟他談退兵的條件,孫武就順水推舟,以勝利者的姿態撤退。

從出兵到撤兵一路下來,五戰五勝。吳國聲名大振,一躍成為春秋末期的強國,吳王闔閭也完成了他的霸主夢!(參見《荀子·王霸》中“春秋五霸”之說)

縱觀孫子助力吳王圓夢的整個過程,戰略核心包括三要素:調查分析,指導方針以及連貫性活動。明確雙方實力對比後,通過制定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後直擊敵人的劣勢,必定攻無不克!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兵法


相比於孫子並不傳奇的人生,他的思想結晶《孫子兵法》不僅在春秋諸子百家中獨成一派,更流傳千年,被歷代軍事、政治家奉為圭臬,直到如今仍被眾多學界、商界成功人士潛心研究,成為案頭必備。

《孫子兵法》雖然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但核心的戰略觀卻是“慎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身武將世家,孫子明白戰爭的殘酷,因此對戰爭心存敬畏,力求“上善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未戰先勝,不戰而勝才是王道。表面看似風輕雲淡,實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才是大戰略,才是兵者最高級的境界。

功夫從來在詩外,真正的戰爭不是走上戰場那一刻,而是從最初確定對手,制定戰略的那一刻,勝負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

漢尼拔:一人虐整個羅馬


大約在秦末項羽橫掃秦軍的時候,地中海沿岸,來自北非小國迦太基的將軍,也正率領一支由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士兵組成的缺吃少穿、裝備不良的雜牌軍,在古羅馬境內肆虐,逼得羅馬帝國幾乎陷入奔潰的邊緣。他就是迦太基將軍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拿破崙並稱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同時被西方人尊為“戰略之父”。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圖:百度百科)


孫子本來是齊國人,他爺爺、父親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守邊大將。家學的薰陶之下,孫子從小就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等孫子長大了準備子承父業的時候,不料齊國內亂。他一甩手就瀟灑地到吳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隱居去了,潛心研究兵法,撰寫了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後來經吳國大臣伍子胥引薦,任吳國大將。據說吳王闔閭接見他時,怕他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調集了180名宮女,交給他實戰練兵。耿直的孫武為嚴肅軍紀,斬吳王兩位寵姬以正軍法,於是有了流傳已久孫武練兵的故事。

孫武殺了自己兩個心愛的寵姬,吳王闔閭還不計前嫌封他為吳國大將,因為吳王是個有夢想的人。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為了爭霸,戰爭不斷,夾雜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備受欺凌,稍不小心就被兼併了。而吳國,東南蠻夷的一個小國,挨著強大的楚國,沒少受欺負。吳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崛起!打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與周天子對話!他相信孫武就是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人!

吳王的人生目標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但現實怎樣?先看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春秋後期諸侯國(圖:百度貼吧)


先說楚國,上一任春秋霸主——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輝煌雖然不再,但所有國家中,楚國疆土最大,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00萬人口,是個好戰的強國。再看吳國,楚國下面的小屬國之一,在如今的江浙地區,人口和領土無確切記載,反正跟楚國比差遠了。雙方軍事實力懸殊,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吳楚之前爆發過幾次小打小鬧的拉鋸戰,誰也沒佔到便宜。

自從孫武出山掌權後,原本不堪一擊的吳國軍隊,戰鬥力瞬間爆表,達到鼎盛。為了幫吳王完成打敗楚國,爭奪霸主的終極戰略目標,孫武展開了一系列謀劃:

首先剷除國內反叛勢力,提升自身實力。但兩者實力差距大,不能硬拼。只能靜觀楚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發現楚國被孤立,快速機動,派軍迂迴奇襲,直奔楚國都城——郢都。到了郢都城下,楚王準備拼死血戰堅守城池。結果孫子查勘地形後,直接向城裡攔江引水。無奈之下,楚王趕緊棄城而逃。吳國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楚國都城。

可憐的楚王只能流亡他鄉,據說楚國大臣申包胥到秦國哭了七天七夜才搬來救兵。同時,孫武也明白孤軍在楚國不是長久之計,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剛好申包胥跟他談退兵的條件,孫武就順水推舟,以勝利者的姿態撤退。

從出兵到撤兵一路下來,五戰五勝。吳國聲名大振,一躍成為春秋末期的強國,吳王闔閭也完成了他的霸主夢!(參見《荀子·王霸》中“春秋五霸”之說)

縱觀孫子助力吳王圓夢的整個過程,戰略核心包括三要素:調查分析,指導方針以及連貫性活動。明確雙方實力對比後,通過制定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後直擊敵人的劣勢,必定攻無不克!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兵法


相比於孫子並不傳奇的人生,他的思想結晶《孫子兵法》不僅在春秋諸子百家中獨成一派,更流傳千年,被歷代軍事、政治家奉為圭臬,直到如今仍被眾多學界、商界成功人士潛心研究,成為案頭必備。

《孫子兵法》雖然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但核心的戰略觀卻是“慎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身武將世家,孫子明白戰爭的殘酷,因此對戰爭心存敬畏,力求“上善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未戰先勝,不戰而勝才是王道。表面看似風輕雲淡,實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才是大戰略,才是兵者最高級的境界。

功夫從來在詩外,真正的戰爭不是走上戰場那一刻,而是從最初確定對手,制定戰略的那一刻,勝負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

漢尼拔:一人虐整個羅馬


大約在秦末項羽橫掃秦軍的時候,地中海沿岸,來自北非小國迦太基的將軍,也正率領一支由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士兵組成的缺吃少穿、裝備不良的雜牌軍,在古羅馬境內肆虐,逼得羅馬帝國幾乎陷入奔潰的邊緣。他就是迦太基將軍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拿破崙並稱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同時被西方人尊為“戰略之父”。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漢尼拔(圖:BBC)


漢尼拔生活的迦太基城是地中海西岸一個城邦,為了同羅馬爭奪地中海的霸權,雙方展開了長達百年的布匿戰爭。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戰敗,割地賠款求平安。當時漢尼拔才9歲,已經跟著父親在戰場上闖蕩,飽經戰爭洗禮。23年後,長大的漢尼拔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滅掉羅馬!

矛盾逐漸被激化,戰爭一觸即發。戰前,羅馬擁有絕對優勢和自信:羅馬軍團戰鬥力強,地中海及周邊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羅馬元老院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派出兩支遠征軍,一路奔赴西班牙拖住漢尼拔,另一路從海上直搗迦太基,分而殲之,完美!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圖:百度百科)


孫子本來是齊國人,他爺爺、父親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守邊大將。家學的薰陶之下,孫子從小就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等孫子長大了準備子承父業的時候,不料齊國內亂。他一甩手就瀟灑地到吳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隱居去了,潛心研究兵法,撰寫了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後來經吳國大臣伍子胥引薦,任吳國大將。據說吳王闔閭接見他時,怕他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調集了180名宮女,交給他實戰練兵。耿直的孫武為嚴肅軍紀,斬吳王兩位寵姬以正軍法,於是有了流傳已久孫武練兵的故事。

孫武殺了自己兩個心愛的寵姬,吳王闔閭還不計前嫌封他為吳國大將,因為吳王是個有夢想的人。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為了爭霸,戰爭不斷,夾雜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備受欺凌,稍不小心就被兼併了。而吳國,東南蠻夷的一個小國,挨著強大的楚國,沒少受欺負。吳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崛起!打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與周天子對話!他相信孫武就是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人!

吳王的人生目標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但現實怎樣?先看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春秋後期諸侯國(圖:百度貼吧)


先說楚國,上一任春秋霸主——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輝煌雖然不再,但所有國家中,楚國疆土最大,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00萬人口,是個好戰的強國。再看吳國,楚國下面的小屬國之一,在如今的江浙地區,人口和領土無確切記載,反正跟楚國比差遠了。雙方軍事實力懸殊,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吳楚之前爆發過幾次小打小鬧的拉鋸戰,誰也沒佔到便宜。

自從孫武出山掌權後,原本不堪一擊的吳國軍隊,戰鬥力瞬間爆表,達到鼎盛。為了幫吳王完成打敗楚國,爭奪霸主的終極戰略目標,孫武展開了一系列謀劃:

首先剷除國內反叛勢力,提升自身實力。但兩者實力差距大,不能硬拼。只能靜觀楚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發現楚國被孤立,快速機動,派軍迂迴奇襲,直奔楚國都城——郢都。到了郢都城下,楚王準備拼死血戰堅守城池。結果孫子查勘地形後,直接向城裡攔江引水。無奈之下,楚王趕緊棄城而逃。吳國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楚國都城。

可憐的楚王只能流亡他鄉,據說楚國大臣申包胥到秦國哭了七天七夜才搬來救兵。同時,孫武也明白孤軍在楚國不是長久之計,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剛好申包胥跟他談退兵的條件,孫武就順水推舟,以勝利者的姿態撤退。

從出兵到撤兵一路下來,五戰五勝。吳國聲名大振,一躍成為春秋末期的強國,吳王闔閭也完成了他的霸主夢!(參見《荀子·王霸》中“春秋五霸”之說)

縱觀孫子助力吳王圓夢的整個過程,戰略核心包括三要素:調查分析,指導方針以及連貫性活動。明確雙方實力對比後,通過制定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後直擊敵人的劣勢,必定攻無不克!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兵法


相比於孫子並不傳奇的人生,他的思想結晶《孫子兵法》不僅在春秋諸子百家中獨成一派,更流傳千年,被歷代軍事、政治家奉為圭臬,直到如今仍被眾多學界、商界成功人士潛心研究,成為案頭必備。

《孫子兵法》雖然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但核心的戰略觀卻是“慎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身武將世家,孫子明白戰爭的殘酷,因此對戰爭心存敬畏,力求“上善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未戰先勝,不戰而勝才是王道。表面看似風輕雲淡,實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才是大戰略,才是兵者最高級的境界。

功夫從來在詩外,真正的戰爭不是走上戰場那一刻,而是從最初確定對手,制定戰略的那一刻,勝負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

漢尼拔:一人虐整個羅馬


大約在秦末項羽橫掃秦軍的時候,地中海沿岸,來自北非小國迦太基的將軍,也正率領一支由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士兵組成的缺吃少穿、裝備不良的雜牌軍,在古羅馬境內肆虐,逼得羅馬帝國幾乎陷入奔潰的邊緣。他就是迦太基將軍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拿破崙並稱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同時被西方人尊為“戰略之父”。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漢尼拔(圖:BBC)


漢尼拔生活的迦太基城是地中海西岸一個城邦,為了同羅馬爭奪地中海的霸權,雙方展開了長達百年的布匿戰爭。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戰敗,割地賠款求平安。當時漢尼拔才9歲,已經跟著父親在戰場上闖蕩,飽經戰爭洗禮。23年後,長大的漢尼拔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滅掉羅馬!

矛盾逐漸被激化,戰爭一觸即發。戰前,羅馬擁有絕對優勢和自信:羅馬軍團戰鬥力強,地中海及周邊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羅馬元老院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派出兩支遠征軍,一路奔赴西班牙拖住漢尼拔,另一路從海上直搗迦太基,分而殲之,完美!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布匿戰爭形勢圖(圖:百度百科)


迦太基的情形則不太妙,出海無門,主將和主力部隊還遠在西班牙。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主帥漢尼拔聽到羅馬進軍的消息,竟然一路往北跑。羅馬人很不解:還沒打就逃跑?

等到羅馬重兵集結在海上,雄心勃勃準備蕩平迦太基的時候,國內傳來消息:漢尼拔已經殺入羅馬境內!

當時羅馬人怎麼也不敢相信:漢尼拔居然在深秋時節,率領近10萬士兵用33天時間翻越終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代價是10萬士兵只剩下了2萬多人。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圖:百度百科)


孫子本來是齊國人,他爺爺、父親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守邊大將。家學的薰陶之下,孫子從小就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等孫子長大了準備子承父業的時候,不料齊國內亂。他一甩手就瀟灑地到吳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隱居去了,潛心研究兵法,撰寫了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後來經吳國大臣伍子胥引薦,任吳國大將。據說吳王闔閭接見他時,怕他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調集了180名宮女,交給他實戰練兵。耿直的孫武為嚴肅軍紀,斬吳王兩位寵姬以正軍法,於是有了流傳已久孫武練兵的故事。

孫武殺了自己兩個心愛的寵姬,吳王闔閭還不計前嫌封他為吳國大將,因為吳王是個有夢想的人。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為了爭霸,戰爭不斷,夾雜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備受欺凌,稍不小心就被兼併了。而吳國,東南蠻夷的一個小國,挨著強大的楚國,沒少受欺負。吳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崛起!打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與周天子對話!他相信孫武就是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人!

吳王的人生目標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但現實怎樣?先看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春秋後期諸侯國(圖:百度貼吧)


先說楚國,上一任春秋霸主——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輝煌雖然不再,但所有國家中,楚國疆土最大,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00萬人口,是個好戰的強國。再看吳國,楚國下面的小屬國之一,在如今的江浙地區,人口和領土無確切記載,反正跟楚國比差遠了。雙方軍事實力懸殊,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吳楚之前爆發過幾次小打小鬧的拉鋸戰,誰也沒佔到便宜。

自從孫武出山掌權後,原本不堪一擊的吳國軍隊,戰鬥力瞬間爆表,達到鼎盛。為了幫吳王完成打敗楚國,爭奪霸主的終極戰略目標,孫武展開了一系列謀劃:

首先剷除國內反叛勢力,提升自身實力。但兩者實力差距大,不能硬拼。只能靜觀楚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發現楚國被孤立,快速機動,派軍迂迴奇襲,直奔楚國都城——郢都。到了郢都城下,楚王準備拼死血戰堅守城池。結果孫子查勘地形後,直接向城裡攔江引水。無奈之下,楚王趕緊棄城而逃。吳國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楚國都城。

可憐的楚王只能流亡他鄉,據說楚國大臣申包胥到秦國哭了七天七夜才搬來救兵。同時,孫武也明白孤軍在楚國不是長久之計,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剛好申包胥跟他談退兵的條件,孫武就順水推舟,以勝利者的姿態撤退。

從出兵到撤兵一路下來,五戰五勝。吳國聲名大振,一躍成為春秋末期的強國,吳王闔閭也完成了他的霸主夢!(參見《荀子·王霸》中“春秋五霸”之說)

縱觀孫子助力吳王圓夢的整個過程,戰略核心包括三要素:調查分析,指導方針以及連貫性活動。明確雙方實力對比後,通過制定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後直擊敵人的劣勢,必定攻無不克!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兵法


相比於孫子並不傳奇的人生,他的思想結晶《孫子兵法》不僅在春秋諸子百家中獨成一派,更流傳千年,被歷代軍事、政治家奉為圭臬,直到如今仍被眾多學界、商界成功人士潛心研究,成為案頭必備。

《孫子兵法》雖然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但核心的戰略觀卻是“慎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身武將世家,孫子明白戰爭的殘酷,因此對戰爭心存敬畏,力求“上善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未戰先勝,不戰而勝才是王道。表面看似風輕雲淡,實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才是大戰略,才是兵者最高級的境界。

功夫從來在詩外,真正的戰爭不是走上戰場那一刻,而是從最初確定對手,制定戰略的那一刻,勝負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

漢尼拔:一人虐整個羅馬


大約在秦末項羽橫掃秦軍的時候,地中海沿岸,來自北非小國迦太基的將軍,也正率領一支由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士兵組成的缺吃少穿、裝備不良的雜牌軍,在古羅馬境內肆虐,逼得羅馬帝國幾乎陷入奔潰的邊緣。他就是迦太基將軍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拿破崙並稱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同時被西方人尊為“戰略之父”。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漢尼拔(圖:BBC)


漢尼拔生活的迦太基城是地中海西岸一個城邦,為了同羅馬爭奪地中海的霸權,雙方展開了長達百年的布匿戰爭。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戰敗,割地賠款求平安。當時漢尼拔才9歲,已經跟著父親在戰場上闖蕩,飽經戰爭洗禮。23年後,長大的漢尼拔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滅掉羅馬!

矛盾逐漸被激化,戰爭一觸即發。戰前,羅馬擁有絕對優勢和自信:羅馬軍團戰鬥力強,地中海及周邊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羅馬元老院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派出兩支遠征軍,一路奔赴西班牙拖住漢尼拔,另一路從海上直搗迦太基,分而殲之,完美!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布匿戰爭形勢圖(圖:百度百科)


迦太基的情形則不太妙,出海無門,主將和主力部隊還遠在西班牙。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主帥漢尼拔聽到羅馬進軍的消息,竟然一路往北跑。羅馬人很不解:還沒打就逃跑?

等到羅馬重兵集結在海上,雄心勃勃準備蕩平迦太基的時候,國內傳來消息:漢尼拔已經殺入羅馬境內!

當時羅馬人怎麼也不敢相信:漢尼拔居然在深秋時節,率領近10萬士兵用33天時間翻越終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代價是10萬士兵只剩下了2萬多人。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漢尼拔進軍路線(圖:百度百科)


但正是以2萬精幹力量為核心,漢尼拔一路南下,用一支臨時招聚的雜牌軍將羅馬軍團打得落花流水。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讚不絕口:“那位偉大的漢尼拔居然能夠從這樣五光十色的各民族裡組成了大軍,幾乎毀了羅馬。他在孤立無援的情形下,居然在意大利駐足十六年。”漢尼拔通過大膽的謀略,直接將戰火燒到羅馬境內,16年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徹底扭轉戰局,把握戰爭的主動權。

從戰略角度看,漢尼拔的目標很明確:滅掉羅馬。制定有效戰術的前提是他已經同羅馬打了十幾年的仗,非常清楚龐大的羅馬錶象下面的虛實以及羅馬軍團的招式,因此招招都不走常規。只有深入敵人境內才能最大程度打擊敵人;沒有援軍,就邊打邊徵兵。差點以一人之力改寫歷史!


結語


看過了古代中西戰略家的玩法,戰略到底是什麼?

戰略是有野心有夢想,並渴望付諸實踐;

戰略是深入調查分析,透過現象把握本質;

戰略是發現關鍵問題,集中力量去解決它;

戰略是找到核心優勢,綜合各種資源無限放大它!

"

作者:張莉媛 智綱智庫廣州中心

戰略,看似遙遠空洞,但卻匯聚了頂級的智慧和無限的能量。在戰略誕生之初,中西方戰略源頭的地方,古代的戰略家是怎麼玩的呢?


追溯“戰略”一詞的來源,中西方都非常一致指向了軍事領域。在中國,“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在西方,“戰略”最初指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以及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

這是巧合嗎?肯定不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雖然地域、人種、制度以及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但深受戰爭之苦,時刻遭受戰爭威脅是相同的。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戰爭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也令人談虎色變。因此,軍事防禦和戰爭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城市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順其自然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智慧。

尋根問底,中西方軍事戰略家,都是怎麼玩戰略的?又有什麼異同呢?


孫子:最不想打仗的戰略家


中國歷史上的戰略家,首推孫武,即後世尊稱的孫子。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譽為“兵家至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圖:百度百科)


孫子本來是齊國人,他爺爺、父親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守邊大將。家學的薰陶之下,孫子從小就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等孫子長大了準備子承父業的時候,不料齊國內亂。他一甩手就瀟灑地到吳國的青山綠水之間隱居去了,潛心研究兵法,撰寫了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後來經吳國大臣伍子胥引薦,任吳國大將。據說吳王闔閭接見他時,怕他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調集了180名宮女,交給他實戰練兵。耿直的孫武為嚴肅軍紀,斬吳王兩位寵姬以正軍法,於是有了流傳已久孫武練兵的故事。

孫武殺了自己兩個心愛的寵姬,吳王闔閭還不計前嫌封他為吳國大將,因為吳王是個有夢想的人。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為了爭霸,戰爭不斷,夾雜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備受欺凌,稍不小心就被兼併了。而吳國,東南蠻夷的一個小國,挨著強大的楚國,沒少受欺負。吳王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崛起!打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與周天子對話!他相信孫武就是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人!

吳王的人生目標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但現實怎樣?先看圖。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春秋後期諸侯國(圖:百度貼吧)


先說楚國,上一任春秋霸主——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輝煌雖然不再,但所有國家中,楚國疆土最大,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00萬人口,是個好戰的強國。再看吳國,楚國下面的小屬國之一,在如今的江浙地區,人口和領土無確切記載,反正跟楚國比差遠了。雙方軍事實力懸殊,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吳楚之前爆發過幾次小打小鬧的拉鋸戰,誰也沒佔到便宜。

自從孫武出山掌權後,原本不堪一擊的吳國軍隊,戰鬥力瞬間爆表,達到鼎盛。為了幫吳王完成打敗楚國,爭奪霸主的終極戰略目標,孫武展開了一系列謀劃:

首先剷除國內反叛勢力,提升自身實力。但兩者實力差距大,不能硬拼。只能靜觀楚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發現楚國被孤立,快速機動,派軍迂迴奇襲,直奔楚國都城——郢都。到了郢都城下,楚王準備拼死血戰堅守城池。結果孫子查勘地形後,直接向城裡攔江引水。無奈之下,楚王趕緊棄城而逃。吳國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楚國都城。

可憐的楚王只能流亡他鄉,據說楚國大臣申包胥到秦國哭了七天七夜才搬來救兵。同時,孫武也明白孤軍在楚國不是長久之計,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剛好申包胥跟他談退兵的條件,孫武就順水推舟,以勝利者的姿態撤退。

從出兵到撤兵一路下來,五戰五勝。吳國聲名大振,一躍成為春秋末期的強國,吳王闔閭也完成了他的霸主夢!(參見《荀子·王霸》中“春秋五霸”之說)

縱觀孫子助力吳王圓夢的整個過程,戰略核心包括三要素:調查分析,指導方針以及連貫性活動。明確雙方實力對比後,通過制定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後直擊敵人的劣勢,必定攻無不克!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孫子兵法


相比於孫子並不傳奇的人生,他的思想結晶《孫子兵法》不僅在春秋諸子百家中獨成一派,更流傳千年,被歷代軍事、政治家奉為圭臬,直到如今仍被眾多學界、商界成功人士潛心研究,成為案頭必備。

《孫子兵法》雖然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但核心的戰略觀卻是“慎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身武將世家,孫子明白戰爭的殘酷,因此對戰爭心存敬畏,力求“上善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未戰先勝,不戰而勝才是王道。表面看似風輕雲淡,實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才是大戰略,才是兵者最高級的境界。

功夫從來在詩外,真正的戰爭不是走上戰場那一刻,而是從最初確定對手,制定戰略的那一刻,勝負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

漢尼拔:一人虐整個羅馬


大約在秦末項羽橫掃秦軍的時候,地中海沿岸,來自北非小國迦太基的將軍,也正率領一支由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士兵組成的缺吃少穿、裝備不良的雜牌軍,在古羅馬境內肆虐,逼得羅馬帝國幾乎陷入奔潰的邊緣。他就是迦太基將軍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拿破崙並稱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同時被西方人尊為“戰略之父”。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漢尼拔(圖:BBC)


漢尼拔生活的迦太基城是地中海西岸一個城邦,為了同羅馬爭奪地中海的霸權,雙方展開了長達百年的布匿戰爭。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戰敗,割地賠款求平安。當時漢尼拔才9歲,已經跟著父親在戰場上闖蕩,飽經戰爭洗禮。23年後,長大的漢尼拔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滅掉羅馬!

矛盾逐漸被激化,戰爭一觸即發。戰前,羅馬擁有絕對優勢和自信:羅馬軍團戰鬥力強,地中海及周邊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羅馬元老院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派出兩支遠征軍,一路奔赴西班牙拖住漢尼拔,另一路從海上直搗迦太基,分而殲之,完美!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布匿戰爭形勢圖(圖:百度百科)


迦太基的情形則不太妙,出海無門,主將和主力部隊還遠在西班牙。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主帥漢尼拔聽到羅馬進軍的消息,竟然一路往北跑。羅馬人很不解:還沒打就逃跑?

等到羅馬重兵集結在海上,雄心勃勃準備蕩平迦太基的時候,國內傳來消息:漢尼拔已經殺入羅馬境內!

當時羅馬人怎麼也不敢相信:漢尼拔居然在深秋時節,率領近10萬士兵用33天時間翻越終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代價是10萬士兵只剩下了2萬多人。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漢尼拔進軍路線(圖:百度百科)


但正是以2萬精幹力量為核心,漢尼拔一路南下,用一支臨時招聚的雜牌軍將羅馬軍團打得落花流水。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讚不絕口:“那位偉大的漢尼拔居然能夠從這樣五光十色的各民族裡組成了大軍,幾乎毀了羅馬。他在孤立無援的情形下,居然在意大利駐足十六年。”漢尼拔通過大膽的謀略,直接將戰火燒到羅馬境內,16年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徹底扭轉戰局,把握戰爭的主動權。

從戰略角度看,漢尼拔的目標很明確:滅掉羅馬。制定有效戰術的前提是他已經同羅馬打了十幾年的仗,非常清楚龐大的羅馬錶象下面的虛實以及羅馬軍團的招式,因此招招都不走常規。只有深入敵人境內才能最大程度打擊敵人;沒有援軍,就邊打邊徵兵。差點以一人之力改寫歷史!


結語


看過了古代中西戰略家的玩法,戰略到底是什麼?

戰略是有野心有夢想,並渴望付諸實踐;

戰略是深入調查分析,透過現象把握本質;

戰略是發現關鍵問題,集中力量去解決它;

戰略是找到核心優勢,綜合各種資源無限放大它!

中國兵聖和西方戰略之父,是怎麼玩戰略的?

▲戰略聚焦(圖:視覺中國)


智綱智庫作為一家中國本土戰略諮詢機構,一向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好的戰略思想庫。創始人王志綱老師經常說到三個比喻:“催化劑、引爆劑”、“預警飛機”和“不明飛行物”,詮釋了工作室的創新和預見能力。

美國戰略家理查德·魯梅爾特《好戰略,壞戰略》中也說:好戰略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篩選各種現成的方案之後做出的決定。很多時候,制定戰略就像是設計一臺高性能的飛行器,而不是決定要買哪一輛剷車或者建造多大規模的新工廠。

王老師和理查德的說法雖然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好的戰略都是站在一定高度,統籌全局後運用創造性手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問題之中修修補補。就像中國兵聖孫子和西方戰略之父漢尼拔,在面臨問題時,先謀定而後動。確定戰略目標時,已經在腦海中將所有的利害得失考慮了無數遍,最終創造性的設計戰術,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古往今來,悠悠千年,無論社會怎樣發展,優秀的思想總是相通的。關於戰略,你get到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