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廣深再牽手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廣深CP”互動“劇情”又有新進展。9月5日,深圳市委書記、市長率黨政代表團赴廣州考察學習,並簽署了兩城之間的《廣州市深圳市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對於廣州、深圳這兩座雙子星城市來說,每有互動必有大事發生,而這一次不僅互動還簽署了框架協議,讓兩座城市的優勢互補“項目化”。

實際上,這是繼2013年以後,廣深時隔六年再牽手合作簽訂框架協議,更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這兩份重磅文件的助推下,兩座雙子星城市打開了更多的合作想象空間。

《意見》公佈後不到20

深圳前往廣州攜手合作

8月18日,中央有關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公佈。

8月26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強調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廣東、深圳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要舉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隨後,廣州市委召開會議時強調,廣州要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可以看到的是,建設先行示範區不僅僅是深圳的大事,更是廣東省全省的大事。距離《意見》公佈還不到20天時間,深圳除了加緊研究如何進一步落實《意見》以外,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由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市長陳如桂率深圳黨政代表團,來到廣州“老大哥”的“家裡”學習考察、簽署協議。

深圳黨政代表團一行,在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廣州市長溫國輝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南沙新區和自貿區南沙片區開發建設、無人駕駛產業發展、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沙科研基地建設發展等情況。

對比上一次王偉中、陳如桂到廣州的考察行程,和此次的主題完全不一樣。2018年2月23日,在春節節後返工的第二天,王偉中、陳如桂率隊來到廣州,考察的多是廣州城市規劃的經典案例,去了二沙島藝術公園、海心沙公園、花城廣場、海珠溼地、TIT創意園等地,並登上環球貿易中心和廣州塔,俯瞰廣州新貌,仔細瞭解廣州城市規劃及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規劃建設情況。而這一次,行程的重點則放在了科創上。

廣深兩座城市一把手談合作:

互為補充,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在此次會見時,王偉中先是對廣州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表示感謝。他說,廣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國際化程度高,在城市規劃管理、教育醫療發展等方面一直都是深圳學習的標杆和榜樣。

而深圳當前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堅持用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方法,奮力推動《意見》精神在深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此基礎上,王偉中表示,廣州、深圳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核心引擎,同樣承擔著為全國全省發展做貢獻的重要使命。希望兩市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為契機,在以往良好合作基礎上,繼續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全方位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強化雙核驅動作用,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為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為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碩輔則說,廣州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與深圳開展全方位相互支持和合作發展,學習借鑑深圳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改革、自貿區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在全力支持深圳發展中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促進兩市協同發展、雙核驅動,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全國全省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從這一番表態中,可以看到“廣深互動”的良性關係。深圳要學習廣州的歷史文化底子厚、國際化程度高、城市規劃管理經驗足、教育醫療發展水平高,而廣州亦需要借鑑深圳在經濟、科創、產業、營商環境等方面做出的探索,在支持深圳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推動老城煥發新活力。一個是千年商都,另一個是科創旗幟,兩座城市都各有所長,理應相互“取長補短”。

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廣州科教可彌補深圳基礎研究領域短板

會面是指出相互如何合作,而《框架協議》就是具體落實可以在哪些方面合作。會面後,溫國輝、陳如桂還分別代表廣深兩座城市的市政府,簽署了《廣州市深圳市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兩市將在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共同引領“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等領域合作。

首先是“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意見》中指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對於深圳一直積極爭取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意見》中給出的明確答覆讓深圳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如何建設、如何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中發力,深圳還需要考慮深圳科技創新仍存在高端頂尖人才緊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重大創新平臺缺乏等問題和薄弱環節。而廣州作為“科教重鎮”,有著大量具有國際知名度和科創研發能力的高校,兩者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既符合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規劃,也彌補了深圳基礎研究領域的短板,讓《意見》中的規劃能夠更快實現。

有了合作的基礎,還要看合作的便捷度,那麼交通就是繞不開的關鍵問題。因此此次簽署的框架協議中,第二個重點領域的合作就是“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在《規劃綱要》中就有寫道:加快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而有關廣深“交通樞紐”的規劃,也是涉及到“海陸空”三方面的,包括: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推進贛州至深圳、廣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羅定等鐵路項目建設等等。在《規劃綱要》的設想下,廣深兩地今年以來都在“海陸空”的交通建設下有了全新進展。

雙城互補走向國際化,頻頻互動將打開全新局面

另一個設想來自於“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意見》中對於深圳的規劃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其中又包括:“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積極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可以看到的是,深圳在5G、數字貨幣、數字經濟等領域確實走在了全國前列,但如何發揮好市場的作用,如何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如何進一步走向國際化,“千年商都”廣州的經驗和力量也不可小覷。

近些年,廣州選取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及新能源、生產性服務業共六大產業,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明顯,和廣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兩座城市的優勢互補,將會助推廣深走向更加國際化的道路。

廣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同樣承擔著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而兩座城市之間近年來也是交往頻次增多。光是2018年,廣深的一把手就相互訪問達到三次,其中深圳到廣州一次,廣州來深圳兩次,2018年8月9日,張碩輔到廣州就任市委書記不到一個月,就到深圳考察改革開放創新,城市建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

相信這一次,在《框架協議》的深層次合作下,“廣深CP”還將打開全新的局面。

廣深近年來互動:

2013年6月,廣州一把手帶隊來深圳考察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立兩市“優勢互補、分工合作、資源共享、共同推進”的合作原則,並建立協作工作機制。

2014年12月,時任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市長陳建華率領廣州市黨政代表團赴深圳考察交流,任學鋒表示,希望兩市在加強產業鏈對接、交通互聯互通、公共資源共建共享。

2018年2月23日,農曆大年初八,上班的第一天,王偉中、陳如桂率深圳市黨政代表團一行赴廣州,學習考察城市規劃建設、城市管理、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2018年4月19日,時任廣州市委書記的任學鋒、市長溫國輝來訪深圳,重點考察深圳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城市治理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2018年8月9日,張碩輔書記到廣州就任不到一個月,就到深圳考察改革開放創新,城市建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

2019年9月5日,王偉中、陳如桂率深圳市黨政代表團赴廣州市學習考察,兩地簽署《廣州市 深圳市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採寫:南都記者 傅靜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