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名故事:湯店滄桑'

"

湯店 , 又名湯家店,原址在現肥西縣桃花工業園,原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湖社區。

湯店歷史悠久,隋唐時期 , 合肥是廬州(廬江郡)治所,湯店地處廬州轄區的交通要道,其北距合肥老城約30裡,東距巢湖約15裡,南距舒城約110裡,西距六安約150裡。據傳廬州府一湯姓人氏看到商機,在此落腳搭棚賣茶水,隨著南來北往的客商和物資運輸增多,湯氏又將茶棚改為湯家客棧。唐朝時,每隔30裡左右設一驛,配有驛馬、驛船等專門的交通工具,湯店地處交通要衝,官員和商旅往來頻繁,一度設立驛站,為湯店驛。南宋時期,廬州成為江淮地區抗金重鎮和輸送抗金物資的集散地,湯店人口越來越多,逐漸形成集鎮。

"

湯店 , 又名湯家店,原址在現肥西縣桃花工業園,原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湖社區。

湯店歷史悠久,隋唐時期 , 合肥是廬州(廬江郡)治所,湯店地處廬州轄區的交通要道,其北距合肥老城約30裡,東距巢湖約15裡,南距舒城約110裡,西距六安約150裡。據傳廬州府一湯姓人氏看到商機,在此落腳搭棚賣茶水,隨著南來北往的客商和物資運輸增多,湯氏又將茶棚改為湯家客棧。唐朝時,每隔30裡左右設一驛,配有驛馬、驛船等專門的交通工具,湯店地處交通要衝,官員和商旅往來頻繁,一度設立驛站,為湯店驛。南宋時期,廬州成為江淮地區抗金重鎮和輸送抗金物資的集散地,湯店人口越來越多,逐漸形成集鎮。

合肥地名故事:湯店滄桑

明、清時期,湯店集鎮已成規模,南、北長兩裡多,東、西寬近一里,主街寬一丈八尺,巷道寬六尺,街道路面用青石鋪設,兩側高中間低以利排水。在歷代鄉紳的組織帶領下,眾商家出資出力,集鎮建起土城牆、門樓、護城溝等安全防護設施。土城有東、西、南、北四門,南、北門主要供居民出入,門樓高約一丈八,設閘門;東、西門主要供商賈出入,門樓兩丈多高,建有樓垛、射孔、大門對開。

湯店人重商,鼎盛時期有茶樓十數家,還有錢莊、米行、客棧等商行,也有煙管、賭場等,幾乎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時人稱之為“小南京”。湯店人還崇文尚武,集鎮設有學堂、戲堂和武館,社會安定時,各家各戶湊份子唱大戲。動亂年代則設有二十人的鄉勇護鎮保家。湯店還有正月十五送菩薩下河的風俗,每年這一天四鄉八里的龍燈隊、高蹺隊齊聚湯店,中午家家開伙,不管熟不熟,人們坐下來就吃。下午由青、壯年男子抬著從土地廟請出的“王靈官”菩薩,供奉著豬、牛、羊三牲,一路敲敲打打前往西邊5裡的兩板河。菩薩下水越深,預示年景越好,收成越豐厚。這一風俗延續到新中國建立後。

湯店因地理位置優越而興,又因商業繁盛而名,但在清末和民國期間,終因戰亂而衰敗。咸豐四年(1854年)一月四日,太平軍攻克廬州,次年十一月十日,廬州覆被清軍攻陷,太平軍退守三河,途徑湯店搶掠大戶和商鋪。1937年12月,崗墩宋灣共產黨員趙幹臣在中派河組建肥南抗日遊擊隊,湯店商會捐助錢款和藥材。1938年5月,日軍侵佔合肥,6月侵佔煙墩集、上派河等地,因漢奸告密,湯店遭日寇燒殺搶掠。1939年6月,日軍在煙墩修建炮樓,此後多次對湯店進行掃蕩。1947年,巢湖水匪偷襲湯店,在匪首王大麻子帶領下,搶劫商戶、居民,活活燒死甲長鬍志齋。

1949年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遣隊到達湯店,湯店從此獲得新生,當晚解放軍官兵300多人住在湯店,百姓紛紛提供食物和衣、被。1950年4月至1955年11月,湯店是肥西縣人民政府湯店鄉的鄉治所在。此後,湯店作為一個行政村,隸屬肥西縣四十井鄉。1992年,四十井鄉併入煙墩鄉。2002年,湯店村土地由肥西桃花工業園徵用,湯店村民集中安置在臥雲小區。2006年區劃調整,煙墩鄉劃歸合肥市包河區。2011年8月,湯店村從包河區劃歸合肥經開區,2012年改為湯店居民委員會,屬臨湖社區。來源:合肥經開區社區管理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