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李廣難封”一點也不冤?

漢朝 李廣 西漢 中國歷史 女神精讀歷史 女神精讀歷史 2017-09-04

西漢名將李廣歷文、景、武三朝,一生征戰七十多場,箭法神準,勇冠三軍,被稱為“飛將軍”,是中國歷史上名聲很大的一位武將。但就是這樣一個屢經磨難,戰功卓著的名將卻始終未能封爵,世人因此惋惜不已,紛紛替李廣不平喊冤,唐代詩人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自此以後“李廣難封”更成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的代名詞。

為什麼說“李廣難封”一點也不冤?

《史記》、《漢書》記載,僅漢武帝一朝就有26人因軍功被封侯,就連衛青襁褓中的兒子都封了侯,而一世英名、千古流芳的李廣卻未能封侯,其中原因何在呢?李廣難封到底冤不冤?

為什麼說“李廣難封”一點也不冤?

袁騰飛老師在總結李廣難封的原因時說李廣運氣不好,總是遇不到欣賞他的領導(皇帝):漢文帝喜老不喜少(此時李廣尚年少),漢景帝喜文不喜武(李廣為武將),漢武帝喜少不喜老(那時李廣已老)。這樣看來,李廣確實是生不逢時,憋屈至極。千百年來,無數人總結了李廣未能封侯的原因:性格因素、治軍不嚴、殺降不仁......但是筆者以為,李廣未封的主要原因還是他確實未到達封侯的標準,並不冤枉。

為什麼說“李廣難封”一點也不冤?

西漢封侯標準有以下幾點:1、捕斬敵軍重要首領:如王、相、將軍、閼氏等;2、斬敵千級以上;3、在戰鬥中為奪取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4、父親在戰鬥中做出重大貢獻,兒子可以獲封侯。所以說衛青兒子身在襁褓得以封侯,是沾了父親戰功赫赫的光;而霍去病17歲獲封冠軍侯,更是因其一戰成名,僅首戰就斬敵2028人,還多次俘虜匈奴的王、相、將軍。所以說他們獲封都是符合西漢的封侯標準的,而非是倚仗外戚的身份和漢武帝的偏愛。再以李廣的平生戰績對照此標準:李廣在文景兩朝主要負責的是對匈的防守工作,而武帝時的五次主動出擊戰中卻以三次未遇敵和二次覆沒告終。縱觀李廣在七十餘戰中的表現,雖然是英勇無雙,對敵人有極大的震懾作用,但均是殲敵不夠,也未能俘獲敵方重要首領,甚至還有不少敗績,沒有封侯達到資格。

為什麼說“李廣難封”一點也不冤?

總的來說,李廣是一位傑出的將才而非帥才,衝鋒陷陣,帶兵殺敵的能力不容置疑,但缺乏大局觀和運籌帷幄的戰略眼光,不能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獨當一面。作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飛將軍李廣值得被後世喜愛和讚頌,不過,他未能封侯雖有遺憾但並不冤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