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01


現在的中國人,從青少年到中老年,患焦慮症的越來越多,對成績的焦慮,對工作的焦慮,對金錢的焦慮,對婚姻的焦慮,對教育的焦慮,對養老的焦慮,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生階段。

總而言之,就是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擔心。

相比於亞洲人,歐美人也好,拉美人也罷,甚至於包括生活不如我們的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他們對於未來都是充滿著熱情和樂觀的期待。

對於當下生活的不滿和焦慮較之於我們,要樂觀很多。

"

PART 01


現在的中國人,從青少年到中老年,患焦慮症的越來越多,對成績的焦慮,對工作的焦慮,對金錢的焦慮,對婚姻的焦慮,對教育的焦慮,對養老的焦慮,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生階段。

總而言之,就是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擔心。

相比於亞洲人,歐美人也好,拉美人也罷,甚至於包括生活不如我們的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他們對於未來都是充滿著熱情和樂觀的期待。

對於當下生活的不滿和焦慮較之於我們,要樂觀很多。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2


從文明的起源來看,華夏文明乃至整個東亞文明並不比歐洲要晚,肇始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文化可以說和歐洲的希臘文明以及阿拉伯世界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並駕齊驅在世界文明的早期。

在歐洲進入羅馬帝國時期,中國也在秦漢大一統之下,進入了第一個帝國繁盛期。

而當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在進入中世紀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歐洲都是宗教文化的黑暗下潛行,而以中國唐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則進入到一個繁盛時期。

那時候的長安人可遠沒有羅馬人那麼焦慮和惶恐。

但是隨著文藝復興的進步,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包括美國自然而然地過度到了資本主義時代。那時候的東亞還處在封建帝國窒息的空氣之下苟延殘喘。

以鴉片戰爭和黑船來襲為代表,中國人和日本人最先被裹挾進工業革命的大潮之中。整個東亞國家的工業革命進程幾乎都是在追趕歐美工業文明之下跑步入場的。

為了在最快時間內追上歐美國家,中日韓三國幾乎都是在國家意志為主導的前提下,進入了自己的工業革命。

中國的早期的洋務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時在蘇聯援助下的工業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後的製造業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明治維新,戰後製造業的發展,韓國的漢江奇蹟,無一不是在對現代工業文明焦慮的驅使下追趕完成。

在歐美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時候,東亞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終於完成了在全球產業鏈上製造業的佈局。

"

PART 01


現在的中國人,從青少年到中老年,患焦慮症的越來越多,對成績的焦慮,對工作的焦慮,對金錢的焦慮,對婚姻的焦慮,對教育的焦慮,對養老的焦慮,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生階段。

總而言之,就是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擔心。

相比於亞洲人,歐美人也好,拉美人也罷,甚至於包括生活不如我們的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他們對於未來都是充滿著熱情和樂觀的期待。

對於當下生活的不滿和焦慮較之於我們,要樂觀很多。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2


從文明的起源來看,華夏文明乃至整個東亞文明並不比歐洲要晚,肇始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文化可以說和歐洲的希臘文明以及阿拉伯世界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並駕齊驅在世界文明的早期。

在歐洲進入羅馬帝國時期,中國也在秦漢大一統之下,進入了第一個帝國繁盛期。

而當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在進入中世紀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歐洲都是宗教文化的黑暗下潛行,而以中國唐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則進入到一個繁盛時期。

那時候的長安人可遠沒有羅馬人那麼焦慮和惶恐。

但是隨著文藝復興的進步,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包括美國自然而然地過度到了資本主義時代。那時候的東亞還處在封建帝國窒息的空氣之下苟延殘喘。

以鴉片戰爭和黑船來襲為代表,中國人和日本人最先被裹挾進工業革命的大潮之中。整個東亞國家的工業革命進程幾乎都是在追趕歐美工業文明之下跑步入場的。

為了在最快時間內追上歐美國家,中日韓三國幾乎都是在國家意志為主導的前提下,進入了自己的工業革命。

中國的早期的洋務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時在蘇聯援助下的工業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後的製造業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明治維新,戰後製造業的發展,韓國的漢江奇蹟,無一不是在對現代工業文明焦慮的驅使下追趕完成。

在歐美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時候,東亞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終於完成了在全球產業鏈上製造業的佈局。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3


只有國家意志集中金錢和資源辦工業還不夠,沒有專業化的製造業人才是萬萬行不通的。

在歐洲舶來品普魯士教育和傳統東亞儒家文化的雙重結合下,激烈的東亞高考教育選拔人才制度隨著工業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變得越來越殘酷。

經過多年儒家文化的教育,東亞人民的服從性和統一性在一代又一代耳濡目染的薰陶下變得自然而和諧,肇始於對威廉國王統治下普魯士子民的服從性讓普魯士的教育體系和東亞的文化可謂無縫連接。

即使互聯網信息化革命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普魯士教育體系為基石的高考制度仍然大行其道。不僅為東亞的製造業崛起輸送了大量合格並且優秀的人才,也為東亞的製造業冠絕全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與此同時,也扼殺了東亞文明的創造性和多樣性。讓其在同美國的追趕中始終被拉下一個身位。

"

PART 01


現在的中國人,從青少年到中老年,患焦慮症的越來越多,對成績的焦慮,對工作的焦慮,對金錢的焦慮,對婚姻的焦慮,對教育的焦慮,對養老的焦慮,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生階段。

總而言之,就是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擔心。

相比於亞洲人,歐美人也好,拉美人也罷,甚至於包括生活不如我們的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他們對於未來都是充滿著熱情和樂觀的期待。

對於當下生活的不滿和焦慮較之於我們,要樂觀很多。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2


從文明的起源來看,華夏文明乃至整個東亞文明並不比歐洲要晚,肇始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文化可以說和歐洲的希臘文明以及阿拉伯世界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並駕齊驅在世界文明的早期。

在歐洲進入羅馬帝國時期,中國也在秦漢大一統之下,進入了第一個帝國繁盛期。

而當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在進入中世紀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歐洲都是宗教文化的黑暗下潛行,而以中國唐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則進入到一個繁盛時期。

那時候的長安人可遠沒有羅馬人那麼焦慮和惶恐。

但是隨著文藝復興的進步,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包括美國自然而然地過度到了資本主義時代。那時候的東亞還處在封建帝國窒息的空氣之下苟延殘喘。

以鴉片戰爭和黑船來襲為代表,中國人和日本人最先被裹挾進工業革命的大潮之中。整個東亞國家的工業革命進程幾乎都是在追趕歐美工業文明之下跑步入場的。

為了在最快時間內追上歐美國家,中日韓三國幾乎都是在國家意志為主導的前提下,進入了自己的工業革命。

中國的早期的洋務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時在蘇聯援助下的工業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後的製造業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明治維新,戰後製造業的發展,韓國的漢江奇蹟,無一不是在對現代工業文明焦慮的驅使下追趕完成。

在歐美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時候,東亞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終於完成了在全球產業鏈上製造業的佈局。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3


只有國家意志集中金錢和資源辦工業還不夠,沒有專業化的製造業人才是萬萬行不通的。

在歐洲舶來品普魯士教育和傳統東亞儒家文化的雙重結合下,激烈的東亞高考教育選拔人才制度隨著工業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變得越來越殘酷。

經過多年儒家文化的教育,東亞人民的服從性和統一性在一代又一代耳濡目染的薰陶下變得自然而和諧,肇始於對威廉國王統治下普魯士子民的服從性讓普魯士的教育體系和東亞的文化可謂無縫連接。

即使互聯網信息化革命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普魯士教育體系為基石的高考制度仍然大行其道。不僅為東亞的製造業崛起輸送了大量合格並且優秀的人才,也為東亞的製造業冠絕全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與此同時,也扼殺了東亞文明的創造性和多樣性。讓其在同美國的追趕中始終被拉下一個身位。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4


經濟學家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讓東亞的製造業佔盡了全球的優勢,為了保證優勢地位,他們不得不繼續使用普魯士的教育體系為本國的製造業優勢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

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學生為了分數犧牲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泯滅了自己創新力的萌芽,壓抑自己的天性和個性,只為了現實的分數和將來更優越的工資收入和社會地位。

韓國人口少,壓力較之中日兩國,更加嚴重,如果不能進首爾,高麗,延世這三所SKY大學,將來進入大商社獲得高收入的機會幾乎為零,不能進入三星等大商社,就業和階層躍遷的難度就會非常大。所以這種焦慮從小就開始誕生。

"

PART 01


現在的中國人,從青少年到中老年,患焦慮症的越來越多,對成績的焦慮,對工作的焦慮,對金錢的焦慮,對婚姻的焦慮,對教育的焦慮,對養老的焦慮,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生階段。

總而言之,就是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擔心。

相比於亞洲人,歐美人也好,拉美人也罷,甚至於包括生活不如我們的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他們對於未來都是充滿著熱情和樂觀的期待。

對於當下生活的不滿和焦慮較之於我們,要樂觀很多。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2


從文明的起源來看,華夏文明乃至整個東亞文明並不比歐洲要晚,肇始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文化可以說和歐洲的希臘文明以及阿拉伯世界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並駕齊驅在世界文明的早期。

在歐洲進入羅馬帝國時期,中國也在秦漢大一統之下,進入了第一個帝國繁盛期。

而當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在進入中世紀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歐洲都是宗教文化的黑暗下潛行,而以中國唐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則進入到一個繁盛時期。

那時候的長安人可遠沒有羅馬人那麼焦慮和惶恐。

但是隨著文藝復興的進步,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包括美國自然而然地過度到了資本主義時代。那時候的東亞還處在封建帝國窒息的空氣之下苟延殘喘。

以鴉片戰爭和黑船來襲為代表,中國人和日本人最先被裹挾進工業革命的大潮之中。整個東亞國家的工業革命進程幾乎都是在追趕歐美工業文明之下跑步入場的。

為了在最快時間內追上歐美國家,中日韓三國幾乎都是在國家意志為主導的前提下,進入了自己的工業革命。

中國的早期的洋務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時在蘇聯援助下的工業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後的製造業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明治維新,戰後製造業的發展,韓國的漢江奇蹟,無一不是在對現代工業文明焦慮的驅使下追趕完成。

在歐美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時候,東亞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終於完成了在全球產業鏈上製造業的佈局。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3


只有國家意志集中金錢和資源辦工業還不夠,沒有專業化的製造業人才是萬萬行不通的。

在歐洲舶來品普魯士教育和傳統東亞儒家文化的雙重結合下,激烈的東亞高考教育選拔人才制度隨著工業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變得越來越殘酷。

經過多年儒家文化的教育,東亞人民的服從性和統一性在一代又一代耳濡目染的薰陶下變得自然而和諧,肇始於對威廉國王統治下普魯士子民的服從性讓普魯士的教育體系和東亞的文化可謂無縫連接。

即使互聯網信息化革命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普魯士教育體系為基石的高考制度仍然大行其道。不僅為東亞的製造業崛起輸送了大量合格並且優秀的人才,也為東亞的製造業冠絕全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與此同時,也扼殺了東亞文明的創造性和多樣性。讓其在同美國的追趕中始終被拉下一個身位。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4


經濟學家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讓東亞的製造業佔盡了全球的優勢,為了保證優勢地位,他們不得不繼續使用普魯士的教育體系為本國的製造業優勢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

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學生為了分數犧牲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泯滅了自己創新力的萌芽,壓抑自己的天性和個性,只為了現實的分數和將來更優越的工資收入和社會地位。

韓國人口少,壓力較之中日兩國,更加嚴重,如果不能進首爾,高麗,延世這三所SKY大學,將來進入大商社獲得高收入的機會幾乎為零,不能進入三星等大商社,就業和階層躍遷的難度就會非常大。所以這種焦慮從小就開始誕生。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5


有限土地下的稠密人口更是加劇了這種競爭的焦慮。

和歐美地廣人稀啊相比,東亞國家普遍人口密度較高。

東京都市圈聚集了三千多萬人口,幾乎佔了日本人口的四分之一,首爾一千多萬的人口也佔了韓國人口的一半,而北京上海二千多萬的人口,廣州深圳一千多萬的人口幾乎囊括了全國的精英人才。

與歐美一百多萬的中型城市人口相比,中國的二線城市人口也基本都在一千萬上下的範圍。

人口的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不僅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同時也一步步推高了土地的價格。東京,香港,北京,上海,深圳,首爾這些東亞明星城市的房價普遍都高於歐美的一線城市紐約,倫敦和巴黎。

居大不易,為了能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收入,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去一線大城市發展,但是高企的房價也推高了生活的成本,唯有倍加努力,抓住機會,才能在一線城市留有立足之地。

即使憑藉自己的努力能夠留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一波又一波尋夢年輕人的到來,未來的競爭只會加劇而不會減少,無形中催生了我們的壓力。

為了成績我們考進了大城市,費勁努力留了下來,還要面對婚姻的壓力,教育的壓力,後輩競爭的壓力,還有將來老了之後養老的壓力。在壓力之下,焦慮一天就沒有消失過。

"

PART 01


現在的中國人,從青少年到中老年,患焦慮症的越來越多,對成績的焦慮,對工作的焦慮,對金錢的焦慮,對婚姻的焦慮,對教育的焦慮,對養老的焦慮,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生階段。

總而言之,就是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擔心。

相比於亞洲人,歐美人也好,拉美人也罷,甚至於包括生活不如我們的阿拉伯人和非洲人,他們對於未來都是充滿著熱情和樂觀的期待。

對於當下生活的不滿和焦慮較之於我們,要樂觀很多。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2


從文明的起源來看,華夏文明乃至整個東亞文明並不比歐洲要晚,肇始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文化可以說和歐洲的希臘文明以及阿拉伯世界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並駕齊驅在世界文明的早期。

在歐洲進入羅馬帝國時期,中國也在秦漢大一統之下,進入了第一個帝國繁盛期。

而當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在進入中世紀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歐洲都是宗教文化的黑暗下潛行,而以中國唐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則進入到一個繁盛時期。

那時候的長安人可遠沒有羅馬人那麼焦慮和惶恐。

但是隨著文藝復興的進步,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包括美國自然而然地過度到了資本主義時代。那時候的東亞還處在封建帝國窒息的空氣之下苟延殘喘。

以鴉片戰爭和黑船來襲為代表,中國人和日本人最先被裹挾進工業革命的大潮之中。整個東亞國家的工業革命進程幾乎都是在追趕歐美工業文明之下跑步入場的。

為了在最快時間內追上歐美國家,中日韓三國幾乎都是在國家意志為主導的前提下,進入了自己的工業革命。

中國的早期的洋務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時在蘇聯援助下的工業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後的製造業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明治維新,戰後製造業的發展,韓國的漢江奇蹟,無一不是在對現代工業文明焦慮的驅使下追趕完成。

在歐美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時候,東亞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終於完成了在全球產業鏈上製造業的佈局。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3


只有國家意志集中金錢和資源辦工業還不夠,沒有專業化的製造業人才是萬萬行不通的。

在歐洲舶來品普魯士教育和傳統東亞儒家文化的雙重結合下,激烈的東亞高考教育選拔人才制度隨著工業化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變得越來越殘酷。

經過多年儒家文化的教育,東亞人民的服從性和統一性在一代又一代耳濡目染的薰陶下變得自然而和諧,肇始於對威廉國王統治下普魯士子民的服從性讓普魯士的教育體系和東亞的文化可謂無縫連接。

即使互聯網信息化革命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普魯士教育體系為基石的高考制度仍然大行其道。不僅為東亞的製造業崛起輸送了大量合格並且優秀的人才,也為東亞的製造業冠絕全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與此同時,也扼殺了東亞文明的創造性和多樣性。讓其在同美國的追趕中始終被拉下一個身位。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4


經濟學家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讓東亞的製造業佔盡了全球的優勢,為了保證優勢地位,他們不得不繼續使用普魯士的教育體系為本國的製造業優勢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

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學生為了分數犧牲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泯滅了自己創新力的萌芽,壓抑自己的天性和個性,只為了現實的分數和將來更優越的工資收入和社會地位。

韓國人口少,壓力較之中日兩國,更加嚴重,如果不能進首爾,高麗,延世這三所SKY大學,將來進入大商社獲得高收入的機會幾乎為零,不能進入三星等大商社,就業和階層躍遷的難度就會非常大。所以這種焦慮從小就開始誕生。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5


有限土地下的稠密人口更是加劇了這種競爭的焦慮。

和歐美地廣人稀啊相比,東亞國家普遍人口密度較高。

東京都市圈聚集了三千多萬人口,幾乎佔了日本人口的四分之一,首爾一千多萬的人口也佔了韓國人口的一半,而北京上海二千多萬的人口,廣州深圳一千多萬的人口幾乎囊括了全國的精英人才。

與歐美一百多萬的中型城市人口相比,中國的二線城市人口也基本都在一千萬上下的範圍。

人口的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不僅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同時也一步步推高了土地的價格。東京,香港,北京,上海,深圳,首爾這些東亞明星城市的房價普遍都高於歐美的一線城市紐約,倫敦和巴黎。

居大不易,為了能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收入,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去一線大城市發展,但是高企的房價也推高了生活的成本,唯有倍加努力,抓住機會,才能在一線城市留有立足之地。

即使憑藉自己的努力能夠留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一波又一波尋夢年輕人的到來,未來的競爭只會加劇而不會減少,無形中催生了我們的壓力。

為了成績我們考進了大城市,費勁努力留了下來,還要面對婚姻的壓力,教育的壓力,後輩競爭的壓力,還有將來老了之後養老的壓力。在壓力之下,焦慮一天就沒有消失過。

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PART 06


林語堂曾經在他《生活的藝術》的書中寫道,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的美國人,形色匆匆過,每個人都在忙著生計和賺錢,沒有人願意真正慢下來去品味人生,他懷念在中國的生活,中國的生活就相對比較悠閒,一壺茶,一瓶酒就能閒聊一天的時間,能夠真正慢下來去享受生活”。


但是林語堂老先生再也沒想到,半個世紀之後,他筆下的中國人變成了美國人,美國人變成了中國人。

美國人更願意慢下來實現自我,享受生活,而中國人生活雖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再也回不到過去那種一壺茶泡一天的生活了。

從出生開始,我們的焦慮就伴隨著終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