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哈佛大學 知乎 體育 讀書 睡眠 精讀君 2019-09-13
"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2天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上千條回答,引起了很多圍觀。


高讚的回答,我看了幾十個,每個人的回答重點不盡相同,資源、方式、甚至運氣等等。


但是,仔細看這些回答,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持續行動。


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無論來自什麼樣的地區、學校、家庭,都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努力不難,難的是一直努力。


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他說:


“如果你想去清華北大,你應該從高一就一直努力,如果高三才開始,已經遲了。”


他表示,真正考上清北的,都是多年努力的積累,沒有一個是靠著高三起早貪黑,最後逆襲考上的。


不由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記錄了哈佛學霸John Fish一天的生活。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2天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上千條回答,引起了很多圍觀。


高讚的回答,我看了幾十個,每個人的回答重點不盡相同,資源、方式、甚至運氣等等。


但是,仔細看這些回答,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持續行動。


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無論來自什麼樣的地區、學校、家庭,都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努力不難,難的是一直努力。


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他說:


“如果你想去清華北大,你應該從高一就一直努力,如果高三才開始,已經遲了。”


他表示,真正考上清北的,都是多年努力的積累,沒有一個是靠著高三起早貪黑,最後逆襲考上的。


不由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記錄了哈佛學霸John Fish一天的生活。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在這個視頻的剛開始,小哥寫下了每天上課之前都會做的事:今日計劃。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2天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上千條回答,引起了很多圍觀。


高讚的回答,我看了幾十個,每個人的回答重點不盡相同,資源、方式、甚至運氣等等。


但是,仔細看這些回答,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持續行動。


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無論來自什麼樣的地區、學校、家庭,都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努力不難,難的是一直努力。


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他說:


“如果你想去清華北大,你應該從高一就一直努力,如果高三才開始,已經遲了。”


他表示,真正考上清北的,都是多年努力的積累,沒有一個是靠著高三起早貪黑,最後逆襲考上的。


不由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記錄了哈佛學霸John Fish一天的生活。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在這個視頻的剛開始,小哥寫下了每天上課之前都會做的事:今日計劃。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計劃就是列出了每個時間節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幾點起床,幾點上課,幾點完成作業到幾點睡覺,每一個時間點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2天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上千條回答,引起了很多圍觀。


高讚的回答,我看了幾十個,每個人的回答重點不盡相同,資源、方式、甚至運氣等等。


但是,仔細看這些回答,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持續行動。


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無論來自什麼樣的地區、學校、家庭,都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努力不難,難的是一直努力。


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他說:


“如果你想去清華北大,你應該從高一就一直努力,如果高三才開始,已經遲了。”


他表示,真正考上清北的,都是多年努力的積累,沒有一個是靠著高三起早貪黑,最後逆襲考上的。


不由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記錄了哈佛學霸John Fish一天的生活。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在這個視頻的剛開始,小哥寫下了每天上課之前都會做的事:今日計劃。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計劃就是列出了每個時間節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幾點起床,幾點上課,幾點完成作業到幾點睡覺,每一個時間點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然後我們就看到小哥在接下來的一天內,嚴格執行這份計劃。


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計劃上,偶爾有放鬆的時候,他選的放鬆方式還是與學習有關: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2天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上千條回答,引起了很多圍觀。


高讚的回答,我看了幾十個,每個人的回答重點不盡相同,資源、方式、甚至運氣等等。


但是,仔細看這些回答,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持續行動。


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無論來自什麼樣的地區、學校、家庭,都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努力不難,難的是一直努力。


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他說:


“如果你想去清華北大,你應該從高一就一直努力,如果高三才開始,已經遲了。”


他表示,真正考上清北的,都是多年努力的積累,沒有一個是靠著高三起早貪黑,最後逆襲考上的。


不由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記錄了哈佛學霸John Fish一天的生活。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在這個視頻的剛開始,小哥寫下了每天上課之前都會做的事:今日計劃。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計劃就是列出了每個時間節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幾點起床,幾點上課,幾點完成作業到幾點睡覺,每一個時間點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然後我們就看到小哥在接下來的一天內,嚴格執行這份計劃。


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計劃上,偶爾有放鬆的時候,他選的放鬆方式還是與學習有關: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看完這位哈佛學霸的一天,只想說,原來學霸和普通人的差距,其實不在智商,而在於高度的自律和行動力。


小哥的這一天看似簡單:設定計劃,按計劃執行。其實很不簡單。


要知道,這不是他為拍視頻特意表演的一天,他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


反觀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常態,多少人明知方向正確,卻仍然只有“3分鐘熱度”、“三天打漁,兩天晒網”。


對大部分人來說,努力有時是臨時抱佛腳的通宵讀書,有時是三分鐘熱度的拼命,有時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真正能做到幾年如一日持續行動的人,實則鳳毛菱角。


02


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246:成功漏斗模型中,精讀君解釋了為什麼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


第一步:要看到硬趨勢,否則,最多隻能在場外當觀眾。第二步:擁有對應領域所需的才幹能力,有資格去競爭。第三步:堅持以提升綜合競爭力,最後把握住某個機遇。


在這三步中刷掉最多人的就是第三步:堅持,也就是持續行動。


不可否認的是,成功存在很多條件,比如運氣、機遇,但這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我們唯一可控的因素,就是自己的持續行動力。


可以說,持續行動時長,才真正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那麼,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怎樣做,才能提升自己的持續行動水平?


1、行為模式化


即,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點),並認真執行。


這一點,可以說是開啟一個人持續行動的捷徑。


因為比起每天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採取行動,重複已化為模式的行動會更容易。


當你把自己的行為模式化之後,就能讓自己能持續且穩定地做事情。


比如,很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習慣馬上檢查電子郵件,如果不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同樣地,每天都在早晨6點起床的人,就算到了假日也會在6點自動醒來。


如果新的習慣已經養成的話,你就會在無意識中作出相應的動作。


通過行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個時間做某件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的話,那你就成功地培養了這個習慣。


通過行為模式化,你通常可以獲得兩種效果。


①培養節奏感


相同時間、相同地點開始做相同的事,利用這樣的方式把固定的節奏滲透到身體裡,就可以順利在無意識中開始行動。


②不容易忘記


如果做事太隨機的話,就會因“不小心忘記”而導致行動中斷。


但一旦你建立了固定的行動節奏,身體就能適應“不做不行”的狀態。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2天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上千條回答,引起了很多圍觀。


高讚的回答,我看了幾十個,每個人的回答重點不盡相同,資源、方式、甚至運氣等等。


但是,仔細看這些回答,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持續行動。


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無論來自什麼樣的地區、學校、家庭,都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努力不難,難的是一直努力。


一位匿名答主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他說:


“如果你想去清華北大,你應該從高一就一直努力,如果高三才開始,已經遲了。”


他表示,真正考上清北的,都是多年努力的積累,沒有一個是靠著高三起早貪黑,最後逆襲考上的。


不由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記錄了哈佛學霸John Fish一天的生活。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在這個視頻的剛開始,小哥寫下了每天上課之前都會做的事:今日計劃。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計劃就是列出了每個時間節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幾點起床,幾點上課,幾點完成作業到幾點睡覺,每一個時間點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然後我們就看到小哥在接下來的一天內,嚴格執行這份計劃。


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計劃上,偶爾有放鬆的時候,他選的放鬆方式還是與學習有關: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看完這位哈佛學霸的一天,只想說,原來學霸和普通人的差距,其實不在智商,而在於高度的自律和行動力。


小哥的這一天看似簡單:設定計劃,按計劃執行。其實很不簡單。


要知道,這不是他為拍視頻特意表演的一天,他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


反觀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常態,多少人明知方向正確,卻仍然只有“3分鐘熱度”、“三天打漁,兩天晒網”。


對大部分人來說,努力有時是臨時抱佛腳的通宵讀書,有時是三分鐘熱度的拼命,有時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真正能做到幾年如一日持續行動的人,實則鳳毛菱角。


02


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246:成功漏斗模型中,精讀君解釋了為什麼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


第一步:要看到硬趨勢,否則,最多隻能在場外當觀眾。第二步:擁有對應領域所需的才幹能力,有資格去競爭。第三步:堅持以提升綜合競爭力,最後把握住某個機遇。


在這三步中刷掉最多人的就是第三步:堅持,也就是持續行動。


不可否認的是,成功存在很多條件,比如運氣、機遇,但這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我們唯一可控的因素,就是自己的持續行動力。


可以說,持續行動時長,才真正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那麼,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怎樣做,才能提升自己的持續行動水平?


1、行為模式化


即,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點),並認真執行。


這一點,可以說是開啟一個人持續行動的捷徑。


因為比起每天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採取行動,重複已化為模式的行動會更容易。


當你把自己的行為模式化之後,就能讓自己能持續且穩定地做事情。


比如,很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習慣馬上檢查電子郵件,如果不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同樣地,每天都在早晨6點起床的人,就算到了假日也會在6點自動醒來。


如果新的習慣已經養成的話,你就會在無意識中作出相應的動作。


通過行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個時間做某件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的話,那你就成功地培養了這個習慣。


通過行為模式化,你通常可以獲得兩種效果。


①培養節奏感


相同時間、相同地點開始做相同的事,利用這樣的方式把固定的節奏滲透到身體裡,就可以順利在無意識中開始行動。


②不容易忘記


如果做事太隨機的話,就會因“不小心忘記”而導致行動中斷。


但一旦你建立了固定的行動節奏,身體就能適應“不做不行”的狀態。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才發現:這件事,比聰明更重要


03


2、目標細分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大目標細分一個個可量化、可立刻執行的目標。


可以說,再遠大的目標,如果不能細分成小目標,就很難實現。


《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曾經下定決心要鍛鍊好身體,於是設定了每天鍛鍊30分鐘的目標。


但是,每天30分鐘的運動,他完成得很辛苦,於是本能地產生抵抗心理。


他不想輕易放棄,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沒鬥過自己的意志力。


於是,他苦思冥想了一個方法,把每天鍛鍊30分鐘的目標,改成“只做一次俯臥撐”的小目標。


實踐時,為了一次俯臥撐也需要做一些熱身動作,做完一次後,蓋斯的大腦卻開始有了“慾望”——再做幾次也沒關係。


於是,他在自己接受的範圍內,先5次,然後10次,一天天地慢慢積累次數。


結果,蓋斯在某一天竟然連續鍛鍊了20多分鐘,而不覺得難以忍受。


事實上,每個人的大腦天生都是抗拒改變的,假設你設定的是一個很大的目標,突然給生活來了一個大改變,那通常很難實現。


就如作家Scalers所說:


做好一件事,是所有成長進步的原點。很多人會被慾望綁架,同時開始做幾件事,但是能力卻不夠,最後滿盤皆輸,全部放棄。對於開始持續行動的人,先全力以赴,用所有的資源,把一件事情持續做好,做到足夠長的時間,就足以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


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的目標,我們都要學會把它拆解小。


比如,你想減肥,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減重幾十斤的目標,你可以從減少宵夜,少吃一份零食這樣的小目標開始。


總之,要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時間拉長,把目標細化成,細分到你心甘情願去做為止。


當你能把細小的目標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就可以養成習慣,最終實現大目標。


04


在知乎看回答的時候,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每條回答中,都能看到人評論說: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都不是普通人,他們本身就比較聰明。


但是有個答主直言,他進大學後就發現:


周圍的大部分同學並沒有展現出特別出彩的智力,照樣會對高數題目苦惱,也會有不懂。高中理科難度還遠遠沒有到拼智力的程度。


這一幕,就如肖邦曾說:我每天努力練琴十幾個小時,最終世人用天才兩個字總結我所有的汗水。


很多人喜歡把別人的成績,歸因於天分,但這其實抹殺了他人付出的努力,也是對自我的一種放棄。


畢業多年,我們會看到很多厲害的同齡人,然後感慨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好大。


但細想一下,大家的時間都差不多,差距之所以越來越大,有時和當下無關,而和過去有關。


在過往的時間裡,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去學習、成長,最後通過持續的行動,才換來了如今的遙遙領先。


但我們也不必為此氣餒,因為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長跑。


只要持續行動,做一個有韌性的人,把時間拉得再長一些,你就能超越更多。


和你共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