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我們想象中,西式的教育應該是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培養社會精英的私立學校規矩多得嚇人,宿舍晚上10點熄燈,早上7點起床,學生每晚9點必須要上交手機,否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沒有精力。

此外,學生必須要穿著統一發放的校服,女生不允許濃妝豔抹、不可以戴耳墜、不可以散開頭髮、頭髮不可以染成奇怪的顏色、不可以穿短褲。

反倒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怎麼管他們。學生打架了,老師只是拉到辦公室裡問兩句,而不是實施真正的處罰措施;下午三點就放學,弄得平時五點才下課的私立學校學生不知道該幹嘛去。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我們想象中,西式的教育應該是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培養社會精英的私立學校規矩多得嚇人,宿舍晚上10點熄燈,早上7點起床,學生每晚9點必須要上交手機,否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沒有精力。

此外,學生必須要穿著統一發放的校服,女生不允許濃妝豔抹、不可以戴耳墜、不可以散開頭髮、頭髮不可以染成奇怪的顏色、不可以穿短褲。

反倒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怎麼管他們。學生打架了,老師只是拉到辦公室裡問兩句,而不是實施真正的處罰措施;下午三點就放學,弄得平時五點才下課的私立學校學生不知道該幹嘛去。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然而,在這種公立學校中學習的孩子們一接觸到私立學校的學習氛圍,並沒有被嚴厲的校規嚇住,反而迫切地想要留下。

來自公立學校的Brett說:“我好想留在這個學校上學。”

Brett的家庭條件一般,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苦讀,以後就無法養家餬口。

但是公立學校沒有人督促孩子學習,它們與私立學校的差別不在於師資,而在於氛圍,那裡的學習氛圍和私校嚴謹的學風簡直是雲泥之別。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我們想象中,西式的教育應該是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培養社會精英的私立學校規矩多得嚇人,宿舍晚上10點熄燈,早上7點起床,學生每晚9點必須要上交手機,否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沒有精力。

此外,學生必須要穿著統一發放的校服,女生不允許濃妝豔抹、不可以戴耳墜、不可以散開頭髮、頭髮不可以染成奇怪的顏色、不可以穿短褲。

反倒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怎麼管他們。學生打架了,老師只是拉到辦公室裡問兩句,而不是實施真正的處罰措施;下午三點就放學,弄得平時五點才下課的私立學校學生不知道該幹嘛去。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然而,在這種公立學校中學習的孩子們一接觸到私立學校的學習氛圍,並沒有被嚴厲的校規嚇住,反而迫切地想要留下。

來自公立學校的Brett說:“我好想留在這個學校上學。”

Brett的家庭條件一般,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苦讀,以後就無法養家餬口。

但是公立學校沒有人督促孩子學習,它們與私立學校的差別不在於師資,而在於氛圍,那裡的學習氛圍和私校嚴謹的學風簡直是雲泥之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Brett明白,自己一旦回去就又會陷入那種庸庸碌碌、不知未來路在何方的狀態。

我們為什麼必須強迫孩子?

只有最清醒的孩子,才會像Brett一樣,寧願不要能夠隨時和同學聊天的課堂和三點鐘放學的悠閒生活,也要留在管理嚴格的私立學校。

因為“快樂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在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所著的《不平等的童年》中,揭露了快樂教育的真相:

“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放養’)。”

工人階層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教養孩子,才只能無奈採取讓孩子自由生長的方式,但凡是稍微有點理智的精英階層,都實行的是嚴厲的管教制度。

在美國,只有為社會底層人民開辦的公立學校才會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老師不會強求孩子弄懂某個知識,每天帶著小孩做做遊戲,開開心心的,

因為他們培養的是最終只能進入社會底層、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自然也就不需要刻苦學習。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我們想象中,西式的教育應該是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培養社會精英的私立學校規矩多得嚇人,宿舍晚上10點熄燈,早上7點起床,學生每晚9點必須要上交手機,否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沒有精力。

此外,學生必須要穿著統一發放的校服,女生不允許濃妝豔抹、不可以戴耳墜、不可以散開頭髮、頭髮不可以染成奇怪的顏色、不可以穿短褲。

反倒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怎麼管他們。學生打架了,老師只是拉到辦公室裡問兩句,而不是實施真正的處罰措施;下午三點就放學,弄得平時五點才下課的私立學校學生不知道該幹嘛去。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然而,在這種公立學校中學習的孩子們一接觸到私立學校的學習氛圍,並沒有被嚴厲的校規嚇住,反而迫切地想要留下。

來自公立學校的Brett說:“我好想留在這個學校上學。”

Brett的家庭條件一般,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苦讀,以後就無法養家餬口。

但是公立學校沒有人督促孩子學習,它們與私立學校的差別不在於師資,而在於氛圍,那裡的學習氛圍和私校嚴謹的學風簡直是雲泥之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Brett明白,自己一旦回去就又會陷入那種庸庸碌碌、不知未來路在何方的狀態。

我們為什麼必須強迫孩子?

只有最清醒的孩子,才會像Brett一樣,寧願不要能夠隨時和同學聊天的課堂和三點鐘放學的悠閒生活,也要留在管理嚴格的私立學校。

因為“快樂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在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所著的《不平等的童年》中,揭露了快樂教育的真相:

“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放養’)。”

工人階層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教養孩子,才只能無奈採取讓孩子自由生長的方式,但凡是稍微有點理智的精英階層,都實行的是嚴厲的管教制度。

在美國,只有為社會底層人民開辦的公立學校才會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老師不會強求孩子弄懂某個知識,每天帶著小孩做做遊戲,開開心心的,

因為他們培養的是最終只能進入社會底層、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自然也就不需要刻苦學習。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兩年前,美國華裔作家朱賁蘭寫了一本叫做《小戰士:一個美國男孩、一所中國學校和全球競爭》的書,

在書中,這位從小接受美式教育的媽媽講述了把自己的兒子Rainey送進中國公立幼兒園的故事,

在中國的幼兒園,這位美國媽媽見識到了中國幼兒園老師的權威,

Rainey從小不愛吃雞蛋,朱賁蘭一直沒有辦法讓他老老實實把雞蛋吃下去,然而有一天兒子回家,告訴媽媽老師給他強行餵了雞蛋:他把雞蛋吐了出來,然後老師又塞回他嘴裡,這樣兩個回合下來,Rainey鬥不過老師,只好把雞蛋嚥了下去。

朱賁蘭為此感到驚訝,並親自去和幼兒園老師交涉:

“在美國人,一般不強迫孩子吃東西。”

“那你們怎麼做呢?”老師反問。

“我們說雞蛋有營養,會讓你有健康的骨骼和明亮的眼睛。我們會鼓勵孩子去選擇吃雞蛋,我們會相信他們的選擇。”

“然後呢?選了嗎?”

“呃……不是每次都選。”朱賁蘭還記得兒子上次反抗吃飯把牙都摔裂了一顆。

“他需要吃雞蛋,他需要其中的營養,不吃也得吃!”老師說道。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我們想象中,西式的教育應該是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培養社會精英的私立學校規矩多得嚇人,宿舍晚上10點熄燈,早上7點起床,學生每晚9點必須要上交手機,否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沒有精力。

此外,學生必須要穿著統一發放的校服,女生不允許濃妝豔抹、不可以戴耳墜、不可以散開頭髮、頭髮不可以染成奇怪的顏色、不可以穿短褲。

反倒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怎麼管他們。學生打架了,老師只是拉到辦公室裡問兩句,而不是實施真正的處罰措施;下午三點就放學,弄得平時五點才下課的私立學校學生不知道該幹嘛去。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然而,在這種公立學校中學習的孩子們一接觸到私立學校的學習氛圍,並沒有被嚴厲的校規嚇住,反而迫切地想要留下。

來自公立學校的Brett說:“我好想留在這個學校上學。”

Brett的家庭條件一般,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苦讀,以後就無法養家餬口。

但是公立學校沒有人督促孩子學習,它們與私立學校的差別不在於師資,而在於氛圍,那裡的學習氛圍和私校嚴謹的學風簡直是雲泥之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Brett明白,自己一旦回去就又會陷入那種庸庸碌碌、不知未來路在何方的狀態。

我們為什麼必須強迫孩子?

只有最清醒的孩子,才會像Brett一樣,寧願不要能夠隨時和同學聊天的課堂和三點鐘放學的悠閒生活,也要留在管理嚴格的私立學校。

因為“快樂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在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所著的《不平等的童年》中,揭露了快樂教育的真相:

“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放養’)。”

工人階層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教養孩子,才只能無奈採取讓孩子自由生長的方式,但凡是稍微有點理智的精英階層,都實行的是嚴厲的管教制度。

在美國,只有為社會底層人民開辦的公立學校才會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老師不會強求孩子弄懂某個知識,每天帶著小孩做做遊戲,開開心心的,

因為他們培養的是最終只能進入社會底層、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自然也就不需要刻苦學習。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兩年前,美國華裔作家朱賁蘭寫了一本叫做《小戰士:一個美國男孩、一所中國學校和全球競爭》的書,

在書中,這位從小接受美式教育的媽媽講述了把自己的兒子Rainey送進中國公立幼兒園的故事,

在中國的幼兒園,這位美國媽媽見識到了中國幼兒園老師的權威,

Rainey從小不愛吃雞蛋,朱賁蘭一直沒有辦法讓他老老實實把雞蛋吃下去,然而有一天兒子回家,告訴媽媽老師給他強行餵了雞蛋:他把雞蛋吐了出來,然後老師又塞回他嘴裡,這樣兩個回合下來,Rainey鬥不過老師,只好把雞蛋嚥了下去。

朱賁蘭為此感到驚訝,並親自去和幼兒園老師交涉:

“在美國人,一般不強迫孩子吃東西。”

“那你們怎麼做呢?”老師反問。

“我們說雞蛋有營養,會讓你有健康的骨骼和明亮的眼睛。我們會鼓勵孩子去選擇吃雞蛋,我們會相信他們的選擇。”

“然後呢?選了嗎?”

“呃……不是每次都選。”朱賁蘭還記得兒子上次反抗吃飯把牙都摔裂了一顆。

“他需要吃雞蛋,他需要其中的營養,不吃也得吃!”老師說道。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中國的教育就是這樣,這讓朱賁蘭感到無可奈何,但漸漸地,令她驚奇的轉變發生了:

每天早上他會主動地和老師打招呼——老師早!會按時做數學練習;

可以自己準備好書包,把英語、語文和數學書,還有自己削好的鉛筆整整齊齊地放進包裡;

他開始擔心遲到,也擔心作業完不成讓老師失望... 對師長和規則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紮根。

更神奇的是,他已經能自願吃雞蛋了!

於是,美國媽媽開始重新審視這種“強迫式”的中式教育,也許它真的有某種優勢?

不可否認,中國傳統的教育的確有很多弊病,它毫不溫情的淘汰制度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它以集體為整體的管理制度讓孩子沒有自己的特色,它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

但是,中式教育用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教給孩子規矩的傳統,卻是值得我們推崇的。

正如朱賁蘭在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也很難聽進去家長苦口婆心的大道理,

孩子就像樹一樣,只有剪掉了多餘的枝椏才能茁壯成長,如果任由他們自己發展,他們只會選擇讓自己開心的道路,而那條道路往往不是通往成功的。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我們想象中,西式的教育應該是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培養社會精英的私立學校規矩多得嚇人,宿舍晚上10點熄燈,早上7點起床,學生每晚9點必須要上交手機,否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沒有精力。

此外,學生必須要穿著統一發放的校服,女生不允許濃妝豔抹、不可以戴耳墜、不可以散開頭髮、頭髮不可以染成奇怪的顏色、不可以穿短褲。

反倒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怎麼管他們。學生打架了,老師只是拉到辦公室裡問兩句,而不是實施真正的處罰措施;下午三點就放學,弄得平時五點才下課的私立學校學生不知道該幹嘛去。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然而,在這種公立學校中學習的孩子們一接觸到私立學校的學習氛圍,並沒有被嚴厲的校規嚇住,反而迫切地想要留下。

來自公立學校的Brett說:“我好想留在這個學校上學。”

Brett的家庭條件一般,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苦讀,以後就無法養家餬口。

但是公立學校沒有人督促孩子學習,它們與私立學校的差別不在於師資,而在於氛圍,那裡的學習氛圍和私校嚴謹的學風簡直是雲泥之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Brett明白,自己一旦回去就又會陷入那種庸庸碌碌、不知未來路在何方的狀態。

我們為什麼必須強迫孩子?

只有最清醒的孩子,才會像Brett一樣,寧願不要能夠隨時和同學聊天的課堂和三點鐘放學的悠閒生活,也要留在管理嚴格的私立學校。

因為“快樂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在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所著的《不平等的童年》中,揭露了快樂教育的真相:

“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放養’)。”

工人階層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教養孩子,才只能無奈採取讓孩子自由生長的方式,但凡是稍微有點理智的精英階層,都實行的是嚴厲的管教制度。

在美國,只有為社會底層人民開辦的公立學校才會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老師不會強求孩子弄懂某個知識,每天帶著小孩做做遊戲,開開心心的,

因為他們培養的是最終只能進入社會底層、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自然也就不需要刻苦學習。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兩年前,美國華裔作家朱賁蘭寫了一本叫做《小戰士:一個美國男孩、一所中國學校和全球競爭》的書,

在書中,這位從小接受美式教育的媽媽講述了把自己的兒子Rainey送進中國公立幼兒園的故事,

在中國的幼兒園,這位美國媽媽見識到了中國幼兒園老師的權威,

Rainey從小不愛吃雞蛋,朱賁蘭一直沒有辦法讓他老老實實把雞蛋吃下去,然而有一天兒子回家,告訴媽媽老師給他強行餵了雞蛋:他把雞蛋吐了出來,然後老師又塞回他嘴裡,這樣兩個回合下來,Rainey鬥不過老師,只好把雞蛋嚥了下去。

朱賁蘭為此感到驚訝,並親自去和幼兒園老師交涉:

“在美國人,一般不強迫孩子吃東西。”

“那你們怎麼做呢?”老師反問。

“我們說雞蛋有營養,會讓你有健康的骨骼和明亮的眼睛。我們會鼓勵孩子去選擇吃雞蛋,我們會相信他們的選擇。”

“然後呢?選了嗎?”

“呃……不是每次都選。”朱賁蘭還記得兒子上次反抗吃飯把牙都摔裂了一顆。

“他需要吃雞蛋,他需要其中的營養,不吃也得吃!”老師說道。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中國的教育就是這樣,這讓朱賁蘭感到無可奈何,但漸漸地,令她驚奇的轉變發生了:

每天早上他會主動地和老師打招呼——老師早!會按時做數學練習;

可以自己準備好書包,把英語、語文和數學書,還有自己削好的鉛筆整整齊齊地放進包裡;

他開始擔心遲到,也擔心作業完不成讓老師失望... 對師長和規則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紮根。

更神奇的是,他已經能自願吃雞蛋了!

於是,美國媽媽開始重新審視這種“強迫式”的中式教育,也許它真的有某種優勢?

不可否認,中國傳統的教育的確有很多弊病,它毫不溫情的淘汰制度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它以集體為整體的管理制度讓孩子沒有自己的特色,它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

但是,中式教育用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教給孩子規矩的傳統,卻是值得我們推崇的。

正如朱賁蘭在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也很難聽進去家長苦口婆心的大道理,

孩子就像樹一樣,只有剪掉了多餘的枝椏才能茁壯成長,如果任由他們自己發展,他們只會選擇讓自己開心的道路,而那條道路往往不是通往成功的。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虎媽”沒有錯,中國的老師沒有錯,被唾棄的中式教育也沒有錯,

聰明的家長,早就知道自己應該逼著孩子讀書了。

更多深度原創,請關注:

"

近年來,中國的父母對於傳統的“中式教育”越來越反感,

這種中式教育代表的是紀律、服從、秩序、集體主義和唯分數論

與之相對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快樂教育”理念,

認為孩子應該自由解放,不能做一個只會讀書的考試機器,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這種理念的洗腦下,

中國父母開始認為中式教育會抹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進而效仿西方的這種“快樂教育”。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有些家長根本不瞭解快樂教育的本質,就把它用在自己家孩子的身上,

以為這樣就能教出國外精英家庭孩子那種學習、運動、才藝樣樣行的牛娃,

——拜託,這怎麼可能呢?

中式教育吊打英國娃

2015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

這部片子記錄了一個有趣的實驗: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所中學實施為期四周的中國式教學。

四周之後, “中式實驗班”的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都會參加一場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舉行的考試,看看哪種教育方式下出來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五名中國老師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班級,班級的規模比一般英國學校要大很多,這體現了中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些學生在實驗期間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

從來沒受過這種苦的英國學生懵逼了:原來中國的學生這麼累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每週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儘管大多數學生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課堂上的學習主要是記筆記,老師講課的速度也很快。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同時,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活脫脫就是一個把一箇中國本土的班級給搬到了英國!

很快,受不了的英國學生就開始反抗。他們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大聲唱歌,還質問老師“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是應該教我們怎麼找工作之類的嗎”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面對這些沒法溝通的小惡魔,中國老師被他們氣哭過,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治他們的方法:

讓英國校長出面進行調解;帶著學生們包餃子、開班會;再不行,就祭出中國老師的法寶:請家長!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最終,這幫搗蛋鬼終於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聽課,還開始在課後主動討論題目,一改以前的熊樣,學習氛圍欣欣向榮。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四周很快過去,英國學校的學生們參加了考試,當考試結果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實行中式教育的班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三個考試科目中的分數都比對照組要高出8~15分,中式教育在英國學校大獲全勝!

被罵慘的中式教育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這部紀錄片剛在中國播出的時候,收穫的卻是一片罵聲,

許多網友都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陰影下長大的,看到後有種本能的排斥,

他們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教育,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卻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了中式教育的優點,

他們說:我寧願在中國的學校上學,雖然他們管得嚴,但至少我能學到東西。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曾幾何時,美國華裔蔡美兒在寫出《虎媽戰歌》的時候,遭受過比這更嚴厲的批判,

她在書中自述說,自己對兩個女兒的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她們每門功課的成績必須都拿A,每天必須練琴不能中斷,不能和朋友聚會,不能晚回家;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後,許多人罵她“變態”、“奇葩”,說天底下沒有比她更狠心的媽媽,甚至斷言她的兩個女兒心理絕對不健康,以後說不定會自殺。

但事實證明,“虎媽”的教育非常成功,七年過去了,她的兩個女兒非但沒有自殺,反而一個比一個優秀:

大女兒Sophia考上了哈佛的本科,從哈佛畢業後又考進了耶魯法學院,今年剛從耶魯畢業,同時還是美國陸軍二級中尉;

同樣在今年,小女兒Lulu也從哈佛大學的藝術歷史系畢業,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別人問起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時,Sophia說自己的媽媽是一位能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母親:

“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你,虎媽。”

妹妹Lulu也表示自己現在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教育方式,還說自己將來一定也是一名“虎媽”,因為做一個要求高的父母不總是壞事。

為自己“正名”的中式教育

看到以上兩個例子,許多家長又動搖了:

我們所批判的中式教育,效果居然這麼好嗎?

其實,如果讓家長在“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優秀”中選擇,大概所有家長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太多,他們知道童年的輕鬆快樂只是一時的,而優秀才是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少受點苦的本質,

如果自由散養最終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所有家長都會寧願當個“壞人”,讓孩子痛苦一點,多學一點。

而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越是好的教育,越不會讓孩子感到自由。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我們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起了中式的教學方式。

奧巴馬在2016年的演說中對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大加讚賞,他說:

“美國的公立學校一直令世界羨慕,但是近年來,全世界似乎都在趕超我們,中國產出的工程師人數是我們的8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明天就會被超越。”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為世界的進步和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且綜合素質也在一步步得到國際的承認。

在全球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項目中,中國學生一直表現不俗,在2015年的最新測試中獲得了數學全球第6,科學全球第10,閱讀全球第27的成績,三項指標都高於全球平均分。

而在英國,真正的精英階層教育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已經展現了中式教育的某些特點。

英國的另一部教育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中,三名來自英國貴族私立學校沃敏斯特中學的學生和三名來自貝姆羅茲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為期七天的交換,互相到對方的學校中去上學。

在英國,私立學校培養著社會上層7%的精英人士,而且這些精英人士也會把下一代送入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就近分配進去的,這些學生中不乏敘利亞、伊朗的難民,甚至有人剛入學時連英語都說不明白。

這部紀錄片詳細地為觀眾展示了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在我們想象中,西式的教育應該是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玩耍,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培養社會精英的私立學校規矩多得嚇人,宿舍晚上10點熄燈,早上7點起床,學生每晚9點必須要上交手機,否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沒有精力。

此外,學生必須要穿著統一發放的校服,女生不允許濃妝豔抹、不可以戴耳墜、不可以散開頭髮、頭髮不可以染成奇怪的顏色、不可以穿短褲。

反倒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怎麼管他們。學生打架了,老師只是拉到辦公室裡問兩句,而不是實施真正的處罰措施;下午三點就放學,弄得平時五點才下課的私立學校學生不知道該幹嘛去。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然而,在這種公立學校中學習的孩子們一接觸到私立學校的學習氛圍,並沒有被嚴厲的校規嚇住,反而迫切地想要留下。

來自公立學校的Brett說:“我好想留在這個學校上學。”

Brett的家庭條件一般,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苦讀,以後就無法養家餬口。

但是公立學校沒有人督促孩子學習,它們與私立學校的差別不在於師資,而在於氛圍,那裡的學習氛圍和私校嚴謹的學風簡直是雲泥之別。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Brett明白,自己一旦回去就又會陷入那種庸庸碌碌、不知未來路在何方的狀態。

我們為什麼必須強迫孩子?

只有最清醒的孩子,才會像Brett一樣,寧願不要能夠隨時和同學聊天的課堂和三點鐘放學的悠閒生活,也要留在管理嚴格的私立學校。

因為“快樂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在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所著的《不平等的童年》中,揭露了快樂教育的真相:

“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放養’)。”

工人階層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教養孩子,才只能無奈採取讓孩子自由生長的方式,但凡是稍微有點理智的精英階層,都實行的是嚴厲的管教制度。

在美國,只有為社會底層人民開辦的公立學校才會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老師不會強求孩子弄懂某個知識,每天帶著小孩做做遊戲,開開心心的,

因為他們培養的是最終只能進入社會底層、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自然也就不需要刻苦學習。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兩年前,美國華裔作家朱賁蘭寫了一本叫做《小戰士:一個美國男孩、一所中國學校和全球競爭》的書,

在書中,這位從小接受美式教育的媽媽講述了把自己的兒子Rainey送進中國公立幼兒園的故事,

在中國的幼兒園,這位美國媽媽見識到了中國幼兒園老師的權威,

Rainey從小不愛吃雞蛋,朱賁蘭一直沒有辦法讓他老老實實把雞蛋吃下去,然而有一天兒子回家,告訴媽媽老師給他強行餵了雞蛋:他把雞蛋吐了出來,然後老師又塞回他嘴裡,這樣兩個回合下來,Rainey鬥不過老師,只好把雞蛋嚥了下去。

朱賁蘭為此感到驚訝,並親自去和幼兒園老師交涉:

“在美國人,一般不強迫孩子吃東西。”

“那你們怎麼做呢?”老師反問。

“我們說雞蛋有營養,會讓你有健康的骨骼和明亮的眼睛。我們會鼓勵孩子去選擇吃雞蛋,我們會相信他們的選擇。”

“然後呢?選了嗎?”

“呃……不是每次都選。”朱賁蘭還記得兒子上次反抗吃飯把牙都摔裂了一顆。

“他需要吃雞蛋,他需要其中的營養,不吃也得吃!”老師說道。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中國的教育就是這樣,這讓朱賁蘭感到無可奈何,但漸漸地,令她驚奇的轉變發生了:

每天早上他會主動地和老師打招呼——老師早!會按時做數學練習;

可以自己準備好書包,把英語、語文和數學書,還有自己削好的鉛筆整整齊齊地放進包裡;

他開始擔心遲到,也擔心作業完不成讓老師失望... 對師長和規則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紮根。

更神奇的是,他已經能自願吃雞蛋了!

於是,美國媽媽開始重新審視這種“強迫式”的中式教育,也許它真的有某種優勢?

不可否認,中國傳統的教育的確有很多弊病,它毫不溫情的淘汰制度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它以集體為整體的管理制度讓孩子沒有自己的特色,它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

但是,中式教育用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教給孩子規矩的傳統,卻是值得我們推崇的。

正如朱賁蘭在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也很難聽進去家長苦口婆心的大道理,

孩子就像樹一樣,只有剪掉了多餘的枝椏才能茁壯成長,如果任由他們自己發展,他們只會選擇讓自己開心的道路,而那條道路往往不是通往成功的。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虎媽”沒有錯,中國的老師沒有錯,被唾棄的中式教育也沒有錯,

聰明的家長,早就知道自己應該逼著孩子讀書了。

更多深度原創,請關注: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明白了: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掉入快樂教育陷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