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市場“期中考”

文/《新產經》 路彤

2017年已過半,中國電影市場上半年“成績”如何,是時候交出一份“成績單”了。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初步統計,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半年票房為271.75億元,同比2016年同期的245.94億元,增長10.49%;城市觀影人次為7.81億,相比去年同期的7.23億,增長7.92%;放映場次4473萬場,同比增長近29%。

綜合以上數據,今年上半年較2016年同期穩中有升,但細細一看,雖然放映場次和觀影人數都 有所增長,票房增幅卻並沒有太大提升。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國產電影缺少優秀的作品。

中國電影市場“期中考”

檔期影響

記者梳理髮現,2017上半年共上映影片221部,比去年同期多36部,其中國產片169部,同期增長17.36%;進口片52部,同期增長26.83%。雖然國產片數量遠高於進口片,但票房數據卻呈現反比,進口片以167.15億元的票房,佔了整體票房的61.50%,國產影片票房為104.60億元,僅佔總票房的38.49%,佔比不到4成,進口片票房遠超國產影片。

具體來看,票房收入前十名的電影分別是《速度與激情8》、《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摔跤吧!爸爸》、《加勒比海盜5》、《金剛:骷髏島》、《變形金剛5》、《生化危機6》、

《極 限特工:終極迴歸》、《乘風 破浪》,其中,僅有3部國產片。

之所以國產片和進口片會出現這樣的差距,中研普華研究員許俊龍告訴記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產片較為傾向於檔期內扎堆上映。

事實上,國產片在上映時間上一直有著特定“習慣”。正如許俊龍所言,國產大片喜歡在春節檔、情人節檔、五一檔這樣的檔期內公映,平時的檔期多是一些國產中小片。

從全年的局勢來看,“每年下半年才是國產大片扎堆上映的階段,下半年有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這幾個檔 期 就佔據了三個月以 上的 時光。國產大片檔期內扎堆,以及在一年當中側重下半年,這些上映的習慣讓上半年國產片的成績單不是那麼搶眼。”許俊龍繼續指出。

國產片與進口片之間的差距,也鞭策著中國電影人創作出更多叫好的作品。有分析人士說道,國產片與進口片在同一市場競爭,才能讓國內從業者意識到作品的差距和市場的殘酷,促使中國電影人激發潛力。

微影數據研究院高級數據分析師武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扶持國產影片的大趨勢不會變,只是進口片的份額可能會再度放開,從長遠來看,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市場放開後,國產片可能會有一段陣痛期,但這是國產電影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非理性繁榮”降溫

從2012年起,中國年度票房增幅分別是49%、36%、28%、31%,而2016年的漲幅卻暴跌至3%。

從上述數據不難發現,在過去幾年中,中國電影產業確實創下了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的紀錄。但在許俊龍看來,近幾年來中國電影實則呈現出了野蠻的生長態勢,表面繁榮的背後實則是泡沫化的生態。2016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廣電總局相繼出手調整行業亂象,給電影的“非理性繁榮”降 溫,使之迴歸到真實增長的水平線。

許俊龍指出,之前電影產業增長太快,吸引了眾多想賺快錢的資本湧入。野蠻資本的湧入捧高了演員身價,增加了製作成本,也形成了極差的行業氛圍和不公平的市場競爭。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高速增長的數字背後其實埋下了很多隱患,比如過於追求大明星、大IP,卻忽視了好劇本的打磨。甚至有人利用電影在資本市場進行投機。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在其文章中表示,“靠炒作、靠營銷似乎再也不能讓一部藝術質量平平的影片‘騙取’觀眾的信任。質量之外的元素,對於電影市場的影響大大降低了。”

對於內地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國產電影缺少優秀的作品。

中國電影家協會祕書長饒曙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春節檔、賀歲檔等幾個較成熟的檔期,我們已經找到了與觀眾有效溝通的方法,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檔期,我們仍在摸索和觀眾溝通的方式。尋找優質合適的檔期固然關鍵,但最根本最可靠的還是要有過硬的影片質量。”

從票房來看,觀眾也需迴歸理性,他們需要影片有好的情節,能打動人們心靈的故事,希望能從電影裡得到情感共鳴。因此電影工作者們不妨靜下心來反思究竟什麼樣的作品才能贏得觀眾的心,贏得票房。之前依靠炒作、宣傳來製造噱頭,或者靠IP、明星、豪華特效,雖然對票房起了一些作用,但影響力正在逐步消退。像《攻殼機動隊》、《變形金剛5》,儘管特效炫目、明星陣容強大,但從一些影評網站的評價情況來看,中國觀眾並沒有給予很高評價,有分析人士指出其中原因在於內容的不足。

反觀沒有專業演員,沒有劇本的藝術電影《岡仁波齊》,上映24天,累計票房突破9167萬,直逼億元大關,並搶佔各大社交媒體,成為今年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之一。有分析認為,《岡仁波齊》之所以能夠突圍,正是因為人們在影片中找到了現代人最缺乏的心靈關懷。

電影在本質上還是以內容為王,《岡仁波齊》的成功也恰好說明了這一點。中國電影人要有信心守衛住文化陣地和“主場優勢”。

對此,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電影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不僅包含商業片,還要包含文藝片,一個類型豐富的電影市場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而國內電影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商業化現象過於嚴重,同質化的電影太多,而事實上觀眾更喜歡一些新類型的影片。

對於中國電影怎樣度過陣痛期,許俊龍建議,第一,強化影片主題的美學化處理,加強中國電影美學傳統的傳承和開發;第二,調集我國電影劇本創作的最強陣容予以攻關,吸納優秀作家參加劇本創作,為我國電影產業持續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劇本。全力改善電影劇本創作這一目前我國電影發展的“短板”,這是我國電影軟實力迅速提升的關鍵;第三,積極吸收和借鑑各民族優秀文化,瞭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將“文化折扣”變為文化優勢。學習和借鑑各民族優秀文化,從而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而文化產業評論 創始人 朱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未來國產電影的出路在互聯網,如果未來視頻大規模爆發,人人都可以編輯拍攝短視頻,這將培養出很多潛在的院線電影人才,從而產出更多的優質內容。國產電影內容質量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爬坡過程,需要人才環境機制等各方面一起進步。

朱嘉還表示,不管是短視頻,還是網絡電影和網劇,某種程度上都是院線電影的初級階段,院線電影大製作、大投入,有優質的內容,才能與好萊塢抗衡。

此外,朱嘉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還要利用好互聯網,利用互聯網與院線進行線上線下聯動,探索新的宣發、製作、玩法、模式,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空間。

下半年的電影市場,仍然值得期待。8月,《建軍大業》、《戰狼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理罪》、《十萬個冷笑話2》等一大批國產大片將集體亮相。還有成龍主演的動作片《英倫對決》和《機器之血》、馮小剛的《芳華》以及陳凱歌的《妖貓傳》等人氣導演的作品。

期待下半年國產影片迎來市場份額的逆襲和整體口碑的翻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