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

""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鬼谷子:人際交往3條潛規則 看不懂吃大虧

人際交往是人類社會中最簡單又最複雜的行為。說它簡單——除了啞巴和嬰兒,人人都會說話;說它複雜——真正會溝通的人卻沒有幾個。

法家大師韓非子甚至專門寫出一篇《說難》來感嘆人際交往的複雜不易,成為千古名篇。

我們首先來做道選擇題:請問人際交往,與人溝通中,哪一個環節最重要?

A、溝通前,B、溝通中,C、溝通後。

你的選擇是什麼呢?我想很多人都會選擇B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鬼谷子所傳授給我們的至寶---人際交往中的三條潛規則。只要掌握了正確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充分的準備,必定能事半功倍,達到想要的結果。

揣其思量,以求其變(揣情術)

韓非子道:凡夫說之難也,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意思是說:人際溝通中最難的地方不是口才不好,而是在於溝通前是否能瞭解所諫說的對象的心理,怎樣用我的言論,針對他的心理去說服他。

戰國時期法家重要創始人物之一申不害,原是鄭國京邑人,曾為鄭國小吏,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他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

公元前353年,魏國又起兵伐趙,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韓昭侯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詢問申不害,應如何應對。申不害擔心自己的意見萬一不合國君心意,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惹火燒身,便回答說:這是國家大事,讓我考慮成熟再答覆您吧!

隨後,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韓國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自己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於是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果然十分高興,即聽從申不害意見,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迫使魏軍回師自救,從而解了趙國之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鬼谷子認為“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即耳聰、智明、辭奇,三者概括了論說時的關鍵所在,也是《權篇》的核心思想。耳朵靈敏,從對方的言辭中捕捉到有利信息。頭腦聰明,才能迅速思考問題,敏捷作出反應,出於主動地位。言辭要奇詭多變,不可呆板貧乏。善於循循善誘,逐步深入,用不同的話論說一個主題。三者做好了,就能做論辯遊說時立於不敗之地。

謹言慎行,鋒芒不露(度權術)

說話一門我們需要終生學習的藝術。有的人說話如行雲流水、滔滔不絕,有的人卻口舌木訥、羞於啟齒;有的人說話字字珠璣,使人愉悅;有的人說話卻字字傷人,令人生厭。要講究一些技巧,懂一點潛規則。否則輕則失掉朋友,重則可能自毀前程。

三國時期曹操軍營中有一位叫楊修的文官,沒太大的本事就是喜歡賣弄小聰明。曹操出兵漢中,軍隊面臨諸多不利,一時進退兩難。這天晚上,廚子端來一盆燉雞。部將夏侯侼前來請示口令,曹操看到雞肋,隨口說:“雞肋。”在軍隊做文官的楊修聽到這個口令,便叫兵卒收拾行裝,並自作聰明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看來丞相要撤兵了。”曹操聞訊大怒,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把楊修處死。楊修自作聰明,恃才傲物,鋒芒畢露,結果犯了曹操的大忌,故而遭到殺害。

因此,不說廢話、不犯忌諱,全在於能否收斂自己。謹言慎行才能減少過錯,鋒芒不露才能避免遭嫉。一旦遭嫉,就容易結怨,也容易被人誣陷。流言蜚語多了,“是”可以說成“非”,“白”可以說成黑。

鬼谷子在《權篇》中說:“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這段話主旨意思就是古人說話注意談話的對象和把握論說的深淺。

善於權衡,因人施言(量能術)

鬼谷子的兩個徒弟蘇秦、張儀是戰國時最有名的縱橫家,他們遊說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了解了各方面的形勢,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也善於運用此道。

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意思是問,聽見了應該做的事,馬上去做嗎?孔子答:“家裡若有父兄在,得去問問他們。”過了幾天,冉又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孔子回答:“應該馬上去做。”

對同一個問題,孔子的回答截然相反,弟子公西華感到奇怪,他問為什麼,孔子說:“子路爭強好勝,性情急躁,得約束他,讓他凡事謹慎。冉遇事畏縮不前,要鼓勵他,叫他看準了立即去辦。”孔子注意到了弟子們不同的性格特點,故能因人施言。

人際交往中的三條潛規則

聽了以上所講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明白了人際交往說話的潛規則了,事實證明說話做事是要講套路的,套路不是萬能的,不懂套路是萬萬不能的,鬼谷子就道出了說話的潛規則,他說:度權、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一個人想要學會做事,學會說話就必須要講究三個方法:度權、量能、揣情,明白說話做事潛規則的人,才會不迷路、不迷茫。

度權術:就是量權信息,打探對方的實際情況,進而計算雙方的長短輕重。鬼谷子說: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如果不能周密切實地審時度勢,權衡輕重,就不會知道雙方的強弱情況。正所謂:權之所以知輕重。

量能術:就是估量能力。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鬼谷子說: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意思是說,說話之前要學會估量對方的智慧,度量對方的才幹,估計對方的氣勢,通過度量一個人的能力,進而進行說服。如果不瞭解一個人的長短,又如何說服呢?正所謂:量之所以知長短。

揣情術:就是揣測情報。一切謀劃都是建立在情報的基礎上,所以鬼谷子說:得其情,乃制其術。只有獲得準確的情報信息,才能制定有效的謀略。鬼谷子又說: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本也。即便是再聰明的人,如果不會用揣情術,就不能瞭解對方隱藏的信息,因為這是謀劃說服的根本。

現在明白了嗎?其實每一個縱橫家在說服前,其實都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否則就根本無法制定謀略,設計說辭,自然也就辦不成事,這是我們每個人要學會是說話做事的潛規則:

有些話想好再說,搞明白再說。說話之道,心可以直,口不能快。心直是好事,口快卻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