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01詩人之家,天才兒童


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顧工也是當時頗具名氣的詩人,而且在解放軍文工團任職。顧城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備受寵愛。

顧城在詩歌上驚人的天賦很大程度上遺傳於他的父親。由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了。

顧城從小就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級強,看過的書他幾乎都能夠背下來。不僅如此,顧城在詩歌上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

顧城5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等到他8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出了生命中第一首意義上的詩——《楊樹》

那個時候的他對於詩歌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愛。

每當顧城寫出來一首詩時,他會歡呼雀躍地跑到父親跟前,大聲說:“爸爸,爸爸,我又寫出了一首詩”。

而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會坐在小兒子身邊,慢慢聽他朗誦,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詩歌裡面的故事。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01詩人之家,天才兒童


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顧工也是當時頗具名氣的詩人,而且在解放軍文工團任職。顧城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備受寵愛。

顧城在詩歌上驚人的天賦很大程度上遺傳於他的父親。由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了。

顧城從小就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級強,看過的書他幾乎都能夠背下來。不僅如此,顧城在詩歌上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

顧城5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等到他8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出了生命中第一首意義上的詩——《楊樹》

那個時候的他對於詩歌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愛。

每當顧城寫出來一首詩時,他會歡呼雀躍地跑到父親跟前,大聲說:“爸爸,爸爸,我又寫出了一首詩”。

而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會坐在小兒子身邊,慢慢聽他朗誦,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詩歌裡面的故事。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小就是“天才兒童”,聰穎可愛,他的詩歌開創了一代學派的先河,被稱為朦朧詩的教主

對於顧城在詩學上的成就我們不能全部歸結於他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這樣的“詩人之家”的確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實很多小孩子出生時都具有一定的天賦,就像一棵樹一樣,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後來取得巨大成就,跟小的時候所成長的環境也脫不了關係。

顧城的父親是詩人,他從小便跟著著父親吟詩論道,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這就跟胎教一樣,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

02不愛熱鬧,喜歡自閉


小時候的顧城性格是極其怪異的,他特別喜歡獨處,而且十分不愛講話。

顧城的姐姐顧鄉回憶說,顧城上幼兒園時常常會蹲在大樹下看螞蟻,一看就是大半天。

顧城平時少言寡語卻十分喜歡講故事,有一回他給同學講《三國演義》還得了個“故事大王”的綽號。許是小顧城故事講得太好了,不少同學都十分喜歡聽顧城講故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顧城卻表現出了極其矛盾的一面:他很喜歡講故事,但是當小朋友們將他圍在中間的時候,他感到渾身不自在。

他十分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可是他又十分想要表達自己。

在這種渴望表達卻又害怕跟人交流的掙扎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作為他唯一的聽眾。

要是姐姐沒空聽他講的時候,他就會一個人躲在屋子裡,對著牆講一天。他這種性子使得他變得越來越孤僻,也更加不喜歡與人交流。

放到現在他的這種行為肯定會被當成自閉症處理,可是很可惜,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沒有意識到。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01詩人之家,天才兒童


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顧工也是當時頗具名氣的詩人,而且在解放軍文工團任職。顧城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備受寵愛。

顧城在詩歌上驚人的天賦很大程度上遺傳於他的父親。由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了。

顧城從小就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級強,看過的書他幾乎都能夠背下來。不僅如此,顧城在詩歌上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

顧城5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等到他8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出了生命中第一首意義上的詩——《楊樹》

那個時候的他對於詩歌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愛。

每當顧城寫出來一首詩時,他會歡呼雀躍地跑到父親跟前,大聲說:“爸爸,爸爸,我又寫出了一首詩”。

而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會坐在小兒子身邊,慢慢聽他朗誦,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詩歌裡面的故事。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小就是“天才兒童”,聰穎可愛,他的詩歌開創了一代學派的先河,被稱為朦朧詩的教主

對於顧城在詩學上的成就我們不能全部歸結於他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這樣的“詩人之家”的確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實很多小孩子出生時都具有一定的天賦,就像一棵樹一樣,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後來取得巨大成就,跟小的時候所成長的環境也脫不了關係。

顧城的父親是詩人,他從小便跟著著父親吟詩論道,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這就跟胎教一樣,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

02不愛熱鬧,喜歡自閉


小時候的顧城性格是極其怪異的,他特別喜歡獨處,而且十分不愛講話。

顧城的姐姐顧鄉回憶說,顧城上幼兒園時常常會蹲在大樹下看螞蟻,一看就是大半天。

顧城平時少言寡語卻十分喜歡講故事,有一回他給同學講《三國演義》還得了個“故事大王”的綽號。許是小顧城故事講得太好了,不少同學都十分喜歡聽顧城講故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顧城卻表現出了極其矛盾的一面:他很喜歡講故事,但是當小朋友們將他圍在中間的時候,他感到渾身不自在。

他十分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可是他又十分想要表達自己。

在這種渴望表達卻又害怕跟人交流的掙扎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作為他唯一的聽眾。

要是姐姐沒空聽他講的時候,他就會一個人躲在屋子裡,對著牆講一天。他這種性子使得他變得越來越孤僻,也更加不喜歡與人交流。

放到現在他的這種行為肯定會被當成自閉症處理,可是很可惜,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沒有意識到。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沒有朋友。

當然,或許他也並不需要朋友。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書,寫東西,畫畫。

這種性格在他長大後也深深影響了他,他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不懂得人際關係。

他完全將自己封鎖在了他自己的世界裡,別人進不去,他自己也不願意出來。

人生下來是什麼都不會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不光是學習知識、技能,還要學習處世之道。

但是對於顧城來說,他幾乎沒有學習過“處世之道”。因為他討厭跟人交流,也害怕跟很多人待在一起,所以他選擇了一個人獨處。

而正是獨處使得他失去了與人交流、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他在人際關係面前手足無措,顧城的這種情況就是社交能力差的表現。

而他的這種社交能力差也導致他長大後沒有什麼朋友,據顧城當時的友人回憶說,其實顧城根本沒有什麼朋友。他跟人交流只談論詩歌,除此之外他也很不懂得與人相處。

獨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有的時候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特別是一個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孩子來說,獨處就是一種慢性毒藥

這種毒藥會在他的身體裡慢慢積累下來,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爆發。小時候的顧城人身體裡就埋下了這樣的一顆炸彈,而這顆炸彈也在後來他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有的小孩子很不愛與人交流,他們害怕、膽怯這個世界,這都是正常的情況。

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式把他們帶出孤僻的世界,他們就會慢慢懂得如何交際。

相反,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任由他們一直獨處下去,他們長大以後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就像顧城一樣,剛開始他也是願意跟小朋友玩的,只是有些討厭這種感覺。

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在這個時候及時幫助他克服這種恐懼,說不定我們的大詩人也會變得不一樣了。

03沉溺母愛,永遠長不大


顧城就像一個小孩子,他的詩裡面全部是童真。而顧城本人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換句話說:他拒絕長大。

不僅如此,顧城對於女性有一種深深的依戀,而這一切都跟他的童年脫不了關係。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01詩人之家,天才兒童


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顧工也是當時頗具名氣的詩人,而且在解放軍文工團任職。顧城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備受寵愛。

顧城在詩歌上驚人的天賦很大程度上遺傳於他的父親。由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了。

顧城從小就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級強,看過的書他幾乎都能夠背下來。不僅如此,顧城在詩歌上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

顧城5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等到他8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出了生命中第一首意義上的詩——《楊樹》

那個時候的他對於詩歌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愛。

每當顧城寫出來一首詩時,他會歡呼雀躍地跑到父親跟前,大聲說:“爸爸,爸爸,我又寫出了一首詩”。

而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會坐在小兒子身邊,慢慢聽他朗誦,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詩歌裡面的故事。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小就是“天才兒童”,聰穎可愛,他的詩歌開創了一代學派的先河,被稱為朦朧詩的教主

對於顧城在詩學上的成就我們不能全部歸結於他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這樣的“詩人之家”的確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實很多小孩子出生時都具有一定的天賦,就像一棵樹一樣,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後來取得巨大成就,跟小的時候所成長的環境也脫不了關係。

顧城的父親是詩人,他從小便跟著著父親吟詩論道,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這就跟胎教一樣,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

02不愛熱鬧,喜歡自閉


小時候的顧城性格是極其怪異的,他特別喜歡獨處,而且十分不愛講話。

顧城的姐姐顧鄉回憶說,顧城上幼兒園時常常會蹲在大樹下看螞蟻,一看就是大半天。

顧城平時少言寡語卻十分喜歡講故事,有一回他給同學講《三國演義》還得了個“故事大王”的綽號。許是小顧城故事講得太好了,不少同學都十分喜歡聽顧城講故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顧城卻表現出了極其矛盾的一面:他很喜歡講故事,但是當小朋友們將他圍在中間的時候,他感到渾身不自在。

他十分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可是他又十分想要表達自己。

在這種渴望表達卻又害怕跟人交流的掙扎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作為他唯一的聽眾。

要是姐姐沒空聽他講的時候,他就會一個人躲在屋子裡,對著牆講一天。他這種性子使得他變得越來越孤僻,也更加不喜歡與人交流。

放到現在他的這種行為肯定會被當成自閉症處理,可是很可惜,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沒有意識到。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沒有朋友。

當然,或許他也並不需要朋友。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書,寫東西,畫畫。

這種性格在他長大後也深深影響了他,他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不懂得人際關係。

他完全將自己封鎖在了他自己的世界裡,別人進不去,他自己也不願意出來。

人生下來是什麼都不會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不光是學習知識、技能,還要學習處世之道。

但是對於顧城來說,他幾乎沒有學習過“處世之道”。因為他討厭跟人交流,也害怕跟很多人待在一起,所以他選擇了一個人獨處。

而正是獨處使得他失去了與人交流、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他在人際關係面前手足無措,顧城的這種情況就是社交能力差的表現。

而他的這種社交能力差也導致他長大後沒有什麼朋友,據顧城當時的友人回憶說,其實顧城根本沒有什麼朋友。他跟人交流只談論詩歌,除此之外他也很不懂得與人相處。

獨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有的時候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特別是一個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孩子來說,獨處就是一種慢性毒藥

這種毒藥會在他的身體裡慢慢積累下來,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爆發。小時候的顧城人身體裡就埋下了這樣的一顆炸彈,而這顆炸彈也在後來他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有的小孩子很不愛與人交流,他們害怕、膽怯這個世界,這都是正常的情況。

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式把他們帶出孤僻的世界,他們就會慢慢懂得如何交際。

相反,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任由他們一直獨處下去,他們長大以後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就像顧城一樣,剛開始他也是願意跟小朋友玩的,只是有些討厭這種感覺。

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在這個時候及時幫助他克服這種恐懼,說不定我們的大詩人也會變得不一樣了。

03沉溺母愛,永遠長不大


顧城就像一個小孩子,他的詩裡面全部是童真。而顧城本人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換句話說:他拒絕長大。

不僅如此,顧城對於女性有一種深深的依戀,而這一切都跟他的童年脫不了關係。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生活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詩人,母親也是特別寵愛他。顧城的母親顧城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什麼要求都滿足他。

顧城的姐姐曾回憶,小時候的顧城不願意去上學時,都會抓住媽媽的手大哭大鬧。媽媽每次看到這樣的顧城心就會特別軟,雖然知道不去上學對孩子不好,但是還是會縱容他。

顧城用這樣的方式得到過很多額外的東西,所以一旦他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時就會找媽媽哭鬧。

顧城的這種行為在他長大後也沒有改變。

據顧城的一個友人回憶,有一次他們一起去逛街,顧城挑中了一頂帽子。顧城拿著這頂帽子愛不釋手,過了一會他們準備走的時候,顧城突然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像個孩子一樣。他的朋友將帽子買下顧城才恢復如常。

而他的這些朋友對於顧城的這種行為也見怪不怪了,因為顧城每次都會這樣。

顧城的母親不僅十分縱容他,在生活上對他也是十分“照顧”。據顧城生前好友王燕生介紹,顧城的母親對顧城太照顧了。

顧城長大後一個人在外時,他的母親會時不時地打電話給王燕生,託他照顧顧城,而那個時候的顧城已經24歲了。

周圍的人對於顧城母親這樣的行為也是唏噓,因為正是她這樣的不放手使得顧城越發地依戀母親。

到了後來,他甚至將這種對母親的依戀延續到了伴侶身上。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01詩人之家,天才兒童


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顧工也是當時頗具名氣的詩人,而且在解放軍文工團任職。顧城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備受寵愛。

顧城在詩歌上驚人的天賦很大程度上遺傳於他的父親。由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了。

顧城從小就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級強,看過的書他幾乎都能夠背下來。不僅如此,顧城在詩歌上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

顧城5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等到他8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出了生命中第一首意義上的詩——《楊樹》

那個時候的他對於詩歌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愛。

每當顧城寫出來一首詩時,他會歡呼雀躍地跑到父親跟前,大聲說:“爸爸,爸爸,我又寫出了一首詩”。

而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會坐在小兒子身邊,慢慢聽他朗誦,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詩歌裡面的故事。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小就是“天才兒童”,聰穎可愛,他的詩歌開創了一代學派的先河,被稱為朦朧詩的教主

對於顧城在詩學上的成就我們不能全部歸結於他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這樣的“詩人之家”的確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實很多小孩子出生時都具有一定的天賦,就像一棵樹一樣,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後來取得巨大成就,跟小的時候所成長的環境也脫不了關係。

顧城的父親是詩人,他從小便跟著著父親吟詩論道,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這就跟胎教一樣,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

02不愛熱鬧,喜歡自閉


小時候的顧城性格是極其怪異的,他特別喜歡獨處,而且十分不愛講話。

顧城的姐姐顧鄉回憶說,顧城上幼兒園時常常會蹲在大樹下看螞蟻,一看就是大半天。

顧城平時少言寡語卻十分喜歡講故事,有一回他給同學講《三國演義》還得了個“故事大王”的綽號。許是小顧城故事講得太好了,不少同學都十分喜歡聽顧城講故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顧城卻表現出了極其矛盾的一面:他很喜歡講故事,但是當小朋友們將他圍在中間的時候,他感到渾身不自在。

他十分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可是他又十分想要表達自己。

在這種渴望表達卻又害怕跟人交流的掙扎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作為他唯一的聽眾。

要是姐姐沒空聽他講的時候,他就會一個人躲在屋子裡,對著牆講一天。他這種性子使得他變得越來越孤僻,也更加不喜歡與人交流。

放到現在他的這種行為肯定會被當成自閉症處理,可是很可惜,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沒有意識到。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沒有朋友。

當然,或許他也並不需要朋友。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書,寫東西,畫畫。

這種性格在他長大後也深深影響了他,他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不懂得人際關係。

他完全將自己封鎖在了他自己的世界裡,別人進不去,他自己也不願意出來。

人生下來是什麼都不會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不光是學習知識、技能,還要學習處世之道。

但是對於顧城來說,他幾乎沒有學習過“處世之道”。因為他討厭跟人交流,也害怕跟很多人待在一起,所以他選擇了一個人獨處。

而正是獨處使得他失去了與人交流、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他在人際關係面前手足無措,顧城的這種情況就是社交能力差的表現。

而他的這種社交能力差也導致他長大後沒有什麼朋友,據顧城當時的友人回憶說,其實顧城根本沒有什麼朋友。他跟人交流只談論詩歌,除此之外他也很不懂得與人相處。

獨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有的時候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特別是一個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孩子來說,獨處就是一種慢性毒藥

這種毒藥會在他的身體裡慢慢積累下來,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爆發。小時候的顧城人身體裡就埋下了這樣的一顆炸彈,而這顆炸彈也在後來他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有的小孩子很不愛與人交流,他們害怕、膽怯這個世界,這都是正常的情況。

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式把他們帶出孤僻的世界,他們就會慢慢懂得如何交際。

相反,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任由他們一直獨處下去,他們長大以後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就像顧城一樣,剛開始他也是願意跟小朋友玩的,只是有些討厭這種感覺。

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在這個時候及時幫助他克服這種恐懼,說不定我們的大詩人也會變得不一樣了。

03沉溺母愛,永遠長不大


顧城就像一個小孩子,他的詩裡面全部是童真。而顧城本人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換句話說:他拒絕長大。

不僅如此,顧城對於女性有一種深深的依戀,而這一切都跟他的童年脫不了關係。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生活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詩人,母親也是特別寵愛他。顧城的母親顧城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什麼要求都滿足他。

顧城的姐姐曾回憶,小時候的顧城不願意去上學時,都會抓住媽媽的手大哭大鬧。媽媽每次看到這樣的顧城心就會特別軟,雖然知道不去上學對孩子不好,但是還是會縱容他。

顧城用這樣的方式得到過很多額外的東西,所以一旦他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時就會找媽媽哭鬧。

顧城的這種行為在他長大後也沒有改變。

據顧城的一個友人回憶,有一次他們一起去逛街,顧城挑中了一頂帽子。顧城拿著這頂帽子愛不釋手,過了一會他們準備走的時候,顧城突然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像個孩子一樣。他的朋友將帽子買下顧城才恢復如常。

而他的這些朋友對於顧城的這種行為也見怪不怪了,因為顧城每次都會這樣。

顧城的母親不僅十分縱容他,在生活上對他也是十分“照顧”。據顧城生前好友王燕生介紹,顧城的母親對顧城太照顧了。

顧城長大後一個人在外時,他的母親會時不時地打電話給王燕生,託他照顧顧城,而那個時候的顧城已經24歲了。

周圍的人對於顧城母親這樣的行為也是唏噓,因為正是她這樣的不放手使得顧城越發地依戀母親。

到了後來,他甚至將這種對母親的依戀延續到了伴侶身上。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的妻子謝燁在嫁給顧城後就代替了他母親的角色。顧城在生活上幾乎無法自理,很多事情都得謝燁來做。

顧城不會使用電腦,所以每次都得謝燁在一旁幫助他將詩稿變成鉛字。不僅如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得謝燁來操心。

顧城這種對於女性的依戀發展到了後來變成為了一種病態,他越發地害怕失去這種愛。

當他的小兒子出生時,他的這種恐懼加深了。他害怕兒子會分走自己的愛,所以一直跟妻子要求將孩子送走,而且常常會和兒子搶東西吃。

顧城的這些行為在人們看來都是匪夷所思的,他就像一個孩子,還是一個特別任性的孩子。他不允許別人搶走他的愛,同時他也認為別人應該愛他。

顧城夫婦在新西蘭時,顧城由於思戀自己的情人英兒,強烈要求妻子將其接來同住。謝燁被顧城鬧得沒有辦法,所以將英兒接了過來。

一個妻子,一個情人,這兩者怎麼都不可能相容。但是在顧城的眼裡,這兩者是可以和諧相處的,並且她們都應該愛他。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01詩人之家,天才兒童


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顧工也是當時頗具名氣的詩人,而且在解放軍文工團任職。顧城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備受寵愛。

顧城在詩歌上驚人的天賦很大程度上遺傳於他的父親。由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了。

顧城從小就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級強,看過的書他幾乎都能夠背下來。不僅如此,顧城在詩歌上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

顧城5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等到他8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出了生命中第一首意義上的詩——《楊樹》

那個時候的他對於詩歌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愛。

每當顧城寫出來一首詩時,他會歡呼雀躍地跑到父親跟前,大聲說:“爸爸,爸爸,我又寫出了一首詩”。

而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會坐在小兒子身邊,慢慢聽他朗誦,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詩歌裡面的故事。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小就是“天才兒童”,聰穎可愛,他的詩歌開創了一代學派的先河,被稱為朦朧詩的教主

對於顧城在詩學上的成就我們不能全部歸結於他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這樣的“詩人之家”的確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實很多小孩子出生時都具有一定的天賦,就像一棵樹一樣,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後來取得巨大成就,跟小的時候所成長的環境也脫不了關係。

顧城的父親是詩人,他從小便跟著著父親吟詩論道,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這就跟胎教一樣,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

02不愛熱鬧,喜歡自閉


小時候的顧城性格是極其怪異的,他特別喜歡獨處,而且十分不愛講話。

顧城的姐姐顧鄉回憶說,顧城上幼兒園時常常會蹲在大樹下看螞蟻,一看就是大半天。

顧城平時少言寡語卻十分喜歡講故事,有一回他給同學講《三國演義》還得了個“故事大王”的綽號。許是小顧城故事講得太好了,不少同學都十分喜歡聽顧城講故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顧城卻表現出了極其矛盾的一面:他很喜歡講故事,但是當小朋友們將他圍在中間的時候,他感到渾身不自在。

他十分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可是他又十分想要表達自己。

在這種渴望表達卻又害怕跟人交流的掙扎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作為他唯一的聽眾。

要是姐姐沒空聽他講的時候,他就會一個人躲在屋子裡,對著牆講一天。他這種性子使得他變得越來越孤僻,也更加不喜歡與人交流。

放到現在他的這種行為肯定會被當成自閉症處理,可是很可惜,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沒有意識到。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沒有朋友。

當然,或許他也並不需要朋友。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書,寫東西,畫畫。

這種性格在他長大後也深深影響了他,他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不懂得人際關係。

他完全將自己封鎖在了他自己的世界裡,別人進不去,他自己也不願意出來。

人生下來是什麼都不會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不光是學習知識、技能,還要學習處世之道。

但是對於顧城來說,他幾乎沒有學習過“處世之道”。因為他討厭跟人交流,也害怕跟很多人待在一起,所以他選擇了一個人獨處。

而正是獨處使得他失去了與人交流、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他在人際關係面前手足無措,顧城的這種情況就是社交能力差的表現。

而他的這種社交能力差也導致他長大後沒有什麼朋友,據顧城當時的友人回憶說,其實顧城根本沒有什麼朋友。他跟人交流只談論詩歌,除此之外他也很不懂得與人相處。

獨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有的時候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特別是一個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孩子來說,獨處就是一種慢性毒藥

這種毒藥會在他的身體裡慢慢積累下來,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爆發。小時候的顧城人身體裡就埋下了這樣的一顆炸彈,而這顆炸彈也在後來他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有的小孩子很不愛與人交流,他們害怕、膽怯這個世界,這都是正常的情況。

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式把他們帶出孤僻的世界,他們就會慢慢懂得如何交際。

相反,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任由他們一直獨處下去,他們長大以後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就像顧城一樣,剛開始他也是願意跟小朋友玩的,只是有些討厭這種感覺。

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在這個時候及時幫助他克服這種恐懼,說不定我們的大詩人也會變得不一樣了。

03沉溺母愛,永遠長不大


顧城就像一個小孩子,他的詩裡面全部是童真。而顧城本人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換句話說:他拒絕長大。

不僅如此,顧城對於女性有一種深深的依戀,而這一切都跟他的童年脫不了關係。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生活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詩人,母親也是特別寵愛他。顧城的母親顧城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什麼要求都滿足他。

顧城的姐姐曾回憶,小時候的顧城不願意去上學時,都會抓住媽媽的手大哭大鬧。媽媽每次看到這樣的顧城心就會特別軟,雖然知道不去上學對孩子不好,但是還是會縱容他。

顧城用這樣的方式得到過很多額外的東西,所以一旦他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時就會找媽媽哭鬧。

顧城的這種行為在他長大後也沒有改變。

據顧城的一個友人回憶,有一次他們一起去逛街,顧城挑中了一頂帽子。顧城拿著這頂帽子愛不釋手,過了一會他們準備走的時候,顧城突然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像個孩子一樣。他的朋友將帽子買下顧城才恢復如常。

而他的這些朋友對於顧城的這種行為也見怪不怪了,因為顧城每次都會這樣。

顧城的母親不僅十分縱容他,在生活上對他也是十分“照顧”。據顧城生前好友王燕生介紹,顧城的母親對顧城太照顧了。

顧城長大後一個人在外時,他的母親會時不時地打電話給王燕生,託他照顧顧城,而那個時候的顧城已經24歲了。

周圍的人對於顧城母親這樣的行為也是唏噓,因為正是她這樣的不放手使得顧城越發地依戀母親。

到了後來,他甚至將這種對母親的依戀延續到了伴侶身上。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的妻子謝燁在嫁給顧城後就代替了他母親的角色。顧城在生活上幾乎無法自理,很多事情都得謝燁來做。

顧城不會使用電腦,所以每次都得謝燁在一旁幫助他將詩稿變成鉛字。不僅如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得謝燁來操心。

顧城這種對於女性的依戀發展到了後來變成為了一種病態,他越發地害怕失去這種愛。

當他的小兒子出生時,他的這種恐懼加深了。他害怕兒子會分走自己的愛,所以一直跟妻子要求將孩子送走,而且常常會和兒子搶東西吃。

顧城的這些行為在人們看來都是匪夷所思的,他就像一個孩子,還是一個特別任性的孩子。他不允許別人搶走他的愛,同時他也認為別人應該愛他。

顧城夫婦在新西蘭時,顧城由於思戀自己的情人英兒,強烈要求妻子將其接來同住。謝燁被顧城鬧得沒有辦法,所以將英兒接了過來。

一個妻子,一個情人,這兩者怎麼都不可能相容。但是在顧城的眼裡,這兩者是可以和諧相處的,並且她們都應該愛他。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樣的三人關係維持了幾個月,英兒和謝燁之間也爆發了戰爭。但是顧城還是像個孩子一樣,活在他的童話世界裡。

後來英兒出走,謝燁也對顧城死心。

顧城沉迷在情人的背叛裡無法自拔,將一切都歸結於妻子。他們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大,後來顧城終於殺了謝燁,而他自己也選擇了自殺。

"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可是你知道嗎?

寫出這句話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殺人犯”——他用斧頭砍死了妻子,用上吊的方式了結自己。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與北島、舒婷等齊名,代表作有《一代人》《黑眼睛》等。

1988年隱居新西蘭,1993年10月8日在激流島因婚變用斧頭砍死妻子謝燁,然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享年37歲。

顧城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他單純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他執拗得像個變態。而他這些奇怪行為的背後,隱藏的都是童年揮之不去的記憶。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01詩人之家,天才兒童


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顧工也是當時頗具名氣的詩人,而且在解放軍文工團任職。顧城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備受寵愛。

顧城在詩歌上驚人的天賦很大程度上遺傳於他的父親。由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書寫字了。

顧城從小就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級強,看過的書他幾乎都能夠背下來。不僅如此,顧城在詩歌上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和才華。

顧城5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等到他8歲的時候已經創作出了生命中第一首意義上的詩——《楊樹》

那個時候的他對於詩歌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愛。

每當顧城寫出來一首詩時,他會歡呼雀躍地跑到父親跟前,大聲說:“爸爸,爸爸,我又寫出了一首詩”。

而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就會坐在小兒子身邊,慢慢聽他朗誦,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詩歌裡面的故事。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小就是“天才兒童”,聰穎可愛,他的詩歌開創了一代學派的先河,被稱為朦朧詩的教主

對於顧城在詩學上的成就我們不能全部歸結於他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這樣的“詩人之家”的確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實很多小孩子出生時都具有一定的天賦,就像一棵樹一樣,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在後來取得巨大成就,跟小的時候所成長的環境也脫不了關係。

顧城的父親是詩人,他從小便跟著著父親吟詩論道,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學會了。這就跟胎教一樣,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

02不愛熱鬧,喜歡自閉


小時候的顧城性格是極其怪異的,他特別喜歡獨處,而且十分不愛講話。

顧城的姐姐顧鄉回憶說,顧城上幼兒園時常常會蹲在大樹下看螞蟻,一看就是大半天。

顧城平時少言寡語卻十分喜歡講故事,有一回他給同學講《三國演義》還得了個“故事大王”的綽號。許是小顧城故事講得太好了,不少同學都十分喜歡聽顧城講故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顧城卻表現出了極其矛盾的一面:他很喜歡講故事,但是當小朋友們將他圍在中間的時候,他感到渾身不自在。

他十分討厭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可是他又十分想要表達自己。

在這種渴望表達卻又害怕跟人交流的掙扎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作為他唯一的聽眾。

要是姐姐沒空聽他講的時候,他就會一個人躲在屋子裡,對著牆講一天。他這種性子使得他變得越來越孤僻,也更加不喜歡與人交流。

放到現在他的這種行為肯定會被當成自閉症處理,可是很可惜,那個時候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沒有意識到。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沒有朋友。

當然,或許他也並不需要朋友。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書,寫東西,畫畫。

這種性格在他長大後也深深影響了他,他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不懂得人際關係。

他完全將自己封鎖在了他自己的世界裡,別人進不去,他自己也不願意出來。

人生下來是什麼都不會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不光是學習知識、技能,還要學習處世之道。

但是對於顧城來說,他幾乎沒有學習過“處世之道”。因為他討厭跟人交流,也害怕跟很多人待在一起,所以他選擇了一個人獨處。

而正是獨處使得他失去了與人交流、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他在人際關係面前手足無措,顧城的這種情況就是社交能力差的表現。

而他的這種社交能力差也導致他長大後沒有什麼朋友,據顧城當時的友人回憶說,其實顧城根本沒有什麼朋友。他跟人交流只談論詩歌,除此之外他也很不懂得與人相處。

獨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有的時候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特別是一個處於成長關鍵期的孩子來說,獨處就是一種慢性毒藥

這種毒藥會在他的身體裡慢慢積累下來,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爆發。小時候的顧城人身體裡就埋下了這樣的一顆炸彈,而這顆炸彈也在後來他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有的小孩子很不愛與人交流,他們害怕、膽怯這個世界,這都是正常的情況。

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式把他們帶出孤僻的世界,他們就會慢慢懂得如何交際。

相反,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任由他們一直獨處下去,他們長大以後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就像顧城一樣,剛開始他也是願意跟小朋友玩的,只是有些討厭這種感覺。

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在這個時候及時幫助他克服這種恐懼,說不定我們的大詩人也會變得不一樣了。

03沉溺母愛,永遠長不大


顧城就像一個小孩子,他的詩裡面全部是童真。而顧城本人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換句話說:他拒絕長大。

不僅如此,顧城對於女性有一種深深的依戀,而這一切都跟他的童年脫不了關係。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生活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詩人,母親也是特別寵愛他。顧城的母親顧城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什麼要求都滿足他。

顧城的姐姐曾回憶,小時候的顧城不願意去上學時,都會抓住媽媽的手大哭大鬧。媽媽每次看到這樣的顧城心就會特別軟,雖然知道不去上學對孩子不好,但是還是會縱容他。

顧城用這樣的方式得到過很多額外的東西,所以一旦他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時就會找媽媽哭鬧。

顧城的這種行為在他長大後也沒有改變。

據顧城的一個友人回憶,有一次他們一起去逛街,顧城挑中了一頂帽子。顧城拿著這頂帽子愛不釋手,過了一會他們準備走的時候,顧城突然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像個孩子一樣。他的朋友將帽子買下顧城才恢復如常。

而他的這些朋友對於顧城的這種行為也見怪不怪了,因為顧城每次都會這樣。

顧城的母親不僅十分縱容他,在生活上對他也是十分“照顧”。據顧城生前好友王燕生介紹,顧城的母親對顧城太照顧了。

顧城長大後一個人在外時,他的母親會時不時地打電話給王燕生,託他照顧顧城,而那個時候的顧城已經24歲了。

周圍的人對於顧城母親這樣的行為也是唏噓,因為正是她這樣的不放手使得顧城越發地依戀母親。

到了後來,他甚至將這種對母親的依戀延續到了伴侶身上。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的妻子謝燁在嫁給顧城後就代替了他母親的角色。顧城在生活上幾乎無法自理,很多事情都得謝燁來做。

顧城不會使用電腦,所以每次都得謝燁在一旁幫助他將詩稿變成鉛字。不僅如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得謝燁來操心。

顧城這種對於女性的依戀發展到了後來變成為了一種病態,他越發地害怕失去這種愛。

當他的小兒子出生時,他的這種恐懼加深了。他害怕兒子會分走自己的愛,所以一直跟妻子要求將孩子送走,而且常常會和兒子搶東西吃。

顧城的這些行為在人們看來都是匪夷所思的,他就像一個孩子,還是一個特別任性的孩子。他不允許別人搶走他的愛,同時他也認為別人應該愛他。

顧城夫婦在新西蘭時,顧城由於思戀自己的情人英兒,強烈要求妻子將其接來同住。謝燁被顧城鬧得沒有辦法,所以將英兒接了過來。

一個妻子,一個情人,這兩者怎麼都不可能相容。但是在顧城的眼裡,這兩者是可以和諧相處的,並且她們都應該愛他。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這樣的三人關係維持了幾個月,英兒和謝燁之間也爆發了戰爭。但是顧城還是像個孩子一樣,活在他的童話世界裡。

後來英兒出走,謝燁也對顧城死心。

顧城沉迷在情人的背叛裡無法自拔,將一切都歸結於妻子。他們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大,後來顧城終於殺了謝燁,而他自己也選擇了自殺。

大人還像個孩子一樣單純,是錯還是對?

顧城是大詩人,他的詩乾淨純粹,他對於生命對於自然有一種獨特的感悟。

他也是一個孩子,一個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孩子。

顧城是一個殺人犯,單憑他砍死妻子和自縊的行為我們就可以足以將他放在道德的高度上進行譴責!

顧城是矛盾的,到底是什麼讓他如此呢?

雖然後來的遭遇使得他變成一個怪物,但是最終引起這場悲劇的還是他的孤僻和無法長大。

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他無法懂得與人相處,也不知道怎麼活下去。他不得不依賴於自己的母親、妻子,而他母親、妻子的愛使得他更加變本加厲、肆意妄為。

他就是這樣一個任性的孩子,他的任性成就了他的詩歌,但是他的任性也毀掉了他的家庭。

我們常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大人可以寫寫畫畫。而我們書寫的內容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有的孩子會因為害怕這個世界不願意走出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慢慢帶出來。

就像顧城一樣,如果我們無法帶他們走出孩子的世界,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