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舊時的鹽步戲院,如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許多街坊仍然記得當年在這裡集體觀影的記憶~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舊時的鹽步戲院,如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許多街坊仍然記得當年在這裡集體觀影的記憶~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過節

那時,臨近春節,人們會騎著綁滿桃花的摩托,駛向還未禁摩的廣州,在花市裡吆喝叫賣。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舊時的鹽步戲院,如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許多街坊仍然記得當年在這裡集體觀影的記憶~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過節

那時,臨近春節,人們會騎著綁滿桃花的摩托,駛向還未禁摩的廣州,在花市裡吆喝叫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春節當然少不了醒獅會,不管過去多少年,兒時的記憶總是歷歷在目……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舊時的鹽步戲院,如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許多街坊仍然記得當年在這裡集體觀影的記憶~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過節

那時,臨近春節,人們會騎著綁滿桃花的摩托,駛向還未禁摩的廣州,在花市裡吆喝叫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春節當然少不了醒獅會,不管過去多少年,兒時的記憶總是歷歷在目……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無龍舟,不端午——其實這句話老早就有啦!當年的黃岐龍舟賽,熱鬧震撼不輸現在哦~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舊時的鹽步戲院,如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許多街坊仍然記得當年在這裡集體觀影的記憶~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過節

那時,臨近春節,人們會騎著綁滿桃花的摩托,駛向還未禁摩的廣州,在花市裡吆喝叫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春節當然少不了醒獅會,不管過去多少年,兒時的記憶總是歷歷在目……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無龍舟,不端午——其實這句話老早就有啦!當年的黃岐龍舟賽,熱鬧震撼不輸現在哦~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龍舟賽過後,總是少不了傳遞著團聚歡樂的龍舟飯!

"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舊時的鹽步戲院,如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許多街坊仍然記得當年在這裡集體觀影的記憶~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過節

那時,臨近春節,人們會騎著綁滿桃花的摩托,駛向還未禁摩的廣州,在花市裡吆喝叫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春節當然少不了醒獅會,不管過去多少年,兒時的記憶總是歷歷在目……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無龍舟,不端午——其實這句話老早就有啦!當年的黃岐龍舟賽,熱鬧震撼不輸現在哦~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龍舟賽過後,總是少不了傳遞著團聚歡樂的龍舟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街坊而言,

過去的時光

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而對一座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數十年前,

大瀝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今天,瀝仔帶大家

一起來看看街坊們珍藏的老照片吧~

鹽步江心村居民黎燦英先生如今已屆耄耋之年,70年前,在廣州開照相館的他,經常會回到鹽步到處採風。路過三眼橋火車站的時候,黎燦英正好拍下了火車經過的情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三眼橋站位於鹽步,是廣茂鐵路線上的一座四等站,早在1903年就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公路建設的完善和汽車客運業的發展,三眼橋站才逐漸式微。不少老鹽步,一定還記得當年火車經過時的汽笛聲吧~

1947年春節,鹽步江心村喜慶熱鬧。適逢江心村黎氏大宗祠落成,村裡請了醒獅隊回來採青祝賀。住在村口的黎燦英也來湊熱鬧,還用相機記錄了珍貴的瞬間↓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如今這張照片已被裱起來,放在了新的黎氏大宗祠裡。

家住鹽步的羅倩玲女士,則展示了40年前的鹽步風貌。據她回憶,1980年,她定居香港多年的舅舅回鄉探親。她和哥哥化身“小導遊”,和父母一起,帶舅舅逛鹽步直街和河岸,感受家鄉的變化。

羅倩玲與父母在鹽步大湧河岸合影↓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與哥哥在鹽步中學玩耍,那時的鹽步中學,操場只是由簡單的水泥和泥地組成↓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們身後的就是鹽步新橋。鹽步新橋舊稱煙滸橋,是省佛通衢的一部分。1970年,鹽步鎮政府將建成53年的木橋拆掉,改建為能通汽車的水泥橋,橋寬約10米,載重量限25噸。照片中的就是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羅倩玲在鹽步新橋上拍照留念↓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時至今日,翻看舊照,羅倩玲不由得感慨:直街不直,時光未老,情懷依舊……

曾經,我們這樣出行

80年代人來車往的廣雲路,那時候,摩托與單車是不少街坊出行的主要方式~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同樣繁華的廣佛路,私家車還沒盛行的時候,許多人出遠門坐的都是長途客車……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鹽步大道鐵路閘口,有火車來時,一切車輛也只能按燈停下,有街坊在這裡被堵過嗎?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1970年建成的鹽步新橋,俯瞰是這個模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的黃岐渡口,當年船渡還是海北三鄉與黃岐城區的唯一交通方式,直到1992年,黃岐大橋通車,海北三鄉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娛樂

唱歌跳舞去哪好?當然是大瀝僑廳!這裡曾是大瀝當之無愧的地標之一~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大家樂舞臺,當時的廣場卡拉OK是全南海最為著名的,晚晚爆場!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舊時的鹽步戲院,如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許多街坊仍然記得當年在這裡集體觀影的記憶~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曾經,我們這樣過節

那時,臨近春節,人們會騎著綁滿桃花的摩托,駛向還未禁摩的廣州,在花市裡吆喝叫賣。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春節當然少不了醒獅會,不管過去多少年,兒時的記憶總是歷歷在目……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無龍舟,不端午——其實這句話老早就有啦!當年的黃岐龍舟賽,熱鬧震撼不輸現在哦~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龍舟賽過後,總是少不了傳遞著團聚歡樂的龍舟飯!

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原來幾十年前,大瀝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這些老照片,有沒有勾起

你對大瀝舊時光的點滴回憶?

為更全面地展示大瀝的發展歷程,大瀝城市發展成果展展廳在伯奇照相館內設置了主題老照片展示牆,並擬向轄區幹部、職工、企業、居民朋友們徵集相關老照片!

徵集主題

“瀝”的青春裡,有我(關鍵字:青春)

徵集方式

發送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主題請註明“大瀝城市發展成果展老照片徵集”)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大瀝鎮宣傳文體辦

承辦單位:大瀝鎮城市發展成果展運營工作組

作品要求

1、上世紀(2000年之前)您個人、父母親、家人、朋友在大瀝度過兒童節,或者在大瀝鎮內遊玩的照片拍攝地在大瀝鎮內,時間、地點、人物情況清晰。

2、提供100字以內的說明,文末須註明拍攝者的真實姓名、身份簡介、電話,以便聯繫;

3、翻拍或掃描老照片,文件為JPEG格式、像素清晰不低於800K。

評選及獎勵

作品徵集後,由佛山日報社邀請攝影專家進行篩選,所有入圍作品先在網上進行展示,最後挑選部分展出於大瀝鎮城市發展成果展廳伯奇照相館內,為投稿人頒發展出證,並精選老照片做成電子紀念品以作留念。

快翻出你的童年照片,

讓成長相冊來訴說

屬於大瀝、屬於我們的故事吧!

素材來源:佛山日報、文化大瀝

編輯:南海大瀝微信編輯小組 林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