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

玩頭條也有一段時間了,每次發魚獲或者長短視頻的時候,總會有釣友在下面留言說哪哪哪魚難釣,他們家附近都是小魚鬧窩。也有同城的釣友詢問出魚地點,當然問者必答,雖然不能陪釣友去,但是我會指明具體方位。這不禁讓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資源不斷減少?是什麼讓本來有魚的塘口變的有魚卻沒口?我想資源減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人類對魚的過度捕撈,破壞了生態環境,比如一些電工,網工,毒藥師等。但隨著國家相關處罰措施的出臺,情況在不斷地改善,比如筆者所在的地方對電魚的打擊力度還是挺大的,就算電黃鱔也不能容忍。

但是我們釣魚人難道就能感覺無責任一身輕嗎?當然不是,就拿我家旁邊的一口肥水塘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惡意破壞魚類環境的行為,除了洗衣服的人之外,最多的就是我們釣魚人了,但隨著釣魚人的不斷增多,魚獲也隨之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來者必打龜。現在的情況就是魚每天在水面上浮頭,見到人也不怎麼怕,但就是釣不到。

"

玩頭條也有一段時間了,每次發魚獲或者長短視頻的時候,總會有釣友在下面留言說哪哪哪魚難釣,他們家附近都是小魚鬧窩。也有同城的釣友詢問出魚地點,當然問者必答,雖然不能陪釣友去,但是我會指明具體方位。這不禁讓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資源不斷減少?是什麼讓本來有魚的塘口變的有魚卻沒口?我想資源減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人類對魚的過度捕撈,破壞了生態環境,比如一些電工,網工,毒藥師等。但隨著國家相關處罰措施的出臺,情況在不斷地改善,比如筆者所在的地方對電魚的打擊力度還是挺大的,就算電黃鱔也不能容忍。

但是我們釣魚人難道就能感覺無責任一身輕嗎?當然不是,就拿我家旁邊的一口肥水塘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惡意破壞魚類環境的行為,除了洗衣服的人之外,最多的就是我們釣魚人了,但隨著釣魚人的不斷增多,魚獲也隨之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來者必打龜。現在的情況就是魚每天在水面上浮頭,見到人也不怎麼怕,但就是釣不到。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肥水塘的魚在浮頭

去年的春天,我在一口野塘釣得黃金大板鯽一尾,當時覺得魚很漂亮,非常喜歡,又捨不得吃,於是就放進了魚缸裡,剛開始的一個月裡基本上不吃東西,也躲著其它金魚,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它學會了吃撒在水面上的商品浮食,只不過吃食的姿勢還不是太自然,是豎著垂直在水裡吃的,當然它的膽子還沒有其它金魚那麼大,我去的時候還是有點畏首畏尾的。

說這麼多就是要想表達出一個意思,那就是釣魚人的行為一定會對魚的生活習性有所影響。而今天我不是來說人的行為對魚的傷害,而是想說,既然當前魚和人有著那麼大的關聯,已經影響到了魚的骨髓了,那麼何不利用這種影響來分析魚情,讓我們的作釣變的更加高效,有的放矢呢?

"

玩頭條也有一段時間了,每次發魚獲或者長短視頻的時候,總會有釣友在下面留言說哪哪哪魚難釣,他們家附近都是小魚鬧窩。也有同城的釣友詢問出魚地點,當然問者必答,雖然不能陪釣友去,但是我會指明具體方位。這不禁讓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資源不斷減少?是什麼讓本來有魚的塘口變的有魚卻沒口?我想資源減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人類對魚的過度捕撈,破壞了生態環境,比如一些電工,網工,毒藥師等。但隨著國家相關處罰措施的出臺,情況在不斷地改善,比如筆者所在的地方對電魚的打擊力度還是挺大的,就算電黃鱔也不能容忍。

但是我們釣魚人難道就能感覺無責任一身輕嗎?當然不是,就拿我家旁邊的一口肥水塘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惡意破壞魚類環境的行為,除了洗衣服的人之外,最多的就是我們釣魚人了,但隨著釣魚人的不斷增多,魚獲也隨之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來者必打龜。現在的情況就是魚每天在水面上浮頭,見到人也不怎麼怕,但就是釣不到。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肥水塘的魚在浮頭

去年的春天,我在一口野塘釣得黃金大板鯽一尾,當時覺得魚很漂亮,非常喜歡,又捨不得吃,於是就放進了魚缸裡,剛開始的一個月裡基本上不吃東西,也躲著其它金魚,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它學會了吃撒在水面上的商品浮食,只不過吃食的姿勢還不是太自然,是豎著垂直在水裡吃的,當然它的膽子還沒有其它金魚那麼大,我去的時候還是有點畏首畏尾的。

說這麼多就是要想表達出一個意思,那就是釣魚人的行為一定會對魚的生活習性有所影響。而今天我不是來說人的行為對魚的傷害,而是想說,既然當前魚和人有著那麼大的關聯,已經影響到了魚的骨髓了,那麼何不利用這種影響來分析魚情,讓我們的作釣變的更加高效,有的放矢呢?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被馴化的黃金大板鯽

人為打窩對魚的影響

也不知是受大師們的影響還是受商品廠家宣傳的影響,現在的釣魚人動不動就是打重窩,打大窩,不管是在什麼水域,湖泊或者水庫,水面大打窩是必須的,但是在池塘裡也不分青紅皁白地先打大窩,你也不問問魚是飽還是餓?就這樣習慣成自然,每個來釣魚的人都會多多少少打上點窩料,不打點感覺像是少了什麼一樣,殊不知人在地上不了解水下的情況,說不定一個釣位一天24小時都有人作釣,這波人走了另一波來了還是不斷打窩,導致水底全是窩料,魚根本就吃不過來,時間一長就容易腐爛變質。

上面的情況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魚吃窩料吃飽後就不再吃釣餌,或者在眾多窩料中找不到釣餌。另一種情況就是被錨過或者逃脫的魚會對新鮮餌料產生畏懼心理,但也得進食,漸漸地就對腐壞的窩料產生好感,感覺吃變質的東西安全,長時間下去就會形成特有的口味了。所以在一些交通便捷的塘口,釣友越容易到達就越容易產生滑口魚,要怪只能怪釣友們無節制的打窩。

所以針對這類經常有人打窩的地方,如果是水域面積大的地方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釣老釣位,因為魚多消耗多,並且老釣位會形成魚道,魚會養成定時來覓食的習慣。如果是水域不大的地方,就要適當地避開老釣位,選擇新釣位,真要選擇老釣位的話建議釣老窩點的前面或者後面一段距離,因為這裡基本上不會存在因吃不完而堆積起來的窩料的。

"

玩頭條也有一段時間了,每次發魚獲或者長短視頻的時候,總會有釣友在下面留言說哪哪哪魚難釣,他們家附近都是小魚鬧窩。也有同城的釣友詢問出魚地點,當然問者必答,雖然不能陪釣友去,但是我會指明具體方位。這不禁讓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資源不斷減少?是什麼讓本來有魚的塘口變的有魚卻沒口?我想資源減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人類對魚的過度捕撈,破壞了生態環境,比如一些電工,網工,毒藥師等。但隨著國家相關處罰措施的出臺,情況在不斷地改善,比如筆者所在的地方對電魚的打擊力度還是挺大的,就算電黃鱔也不能容忍。

但是我們釣魚人難道就能感覺無責任一身輕嗎?當然不是,就拿我家旁邊的一口肥水塘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惡意破壞魚類環境的行為,除了洗衣服的人之外,最多的就是我們釣魚人了,但隨著釣魚人的不斷增多,魚獲也隨之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來者必打龜。現在的情況就是魚每天在水面上浮頭,見到人也不怎麼怕,但就是釣不到。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肥水塘的魚在浮頭

去年的春天,我在一口野塘釣得黃金大板鯽一尾,當時覺得魚很漂亮,非常喜歡,又捨不得吃,於是就放進了魚缸裡,剛開始的一個月裡基本上不吃東西,也躲著其它金魚,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它學會了吃撒在水面上的商品浮食,只不過吃食的姿勢還不是太自然,是豎著垂直在水裡吃的,當然它的膽子還沒有其它金魚那麼大,我去的時候還是有點畏首畏尾的。

說這麼多就是要想表達出一個意思,那就是釣魚人的行為一定會對魚的生活習性有所影響。而今天我不是來說人的行為對魚的傷害,而是想說,既然當前魚和人有著那麼大的關聯,已經影響到了魚的骨髓了,那麼何不利用這種影響來分析魚情,讓我們的作釣變的更加高效,有的放矢呢?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被馴化的黃金大板鯽

人為打窩對魚的影響

也不知是受大師們的影響還是受商品廠家宣傳的影響,現在的釣魚人動不動就是打重窩,打大窩,不管是在什麼水域,湖泊或者水庫,水面大打窩是必須的,但是在池塘裡也不分青紅皁白地先打大窩,你也不問問魚是飽還是餓?就這樣習慣成自然,每個來釣魚的人都會多多少少打上點窩料,不打點感覺像是少了什麼一樣,殊不知人在地上不了解水下的情況,說不定一個釣位一天24小時都有人作釣,這波人走了另一波來了還是不斷打窩,導致水底全是窩料,魚根本就吃不過來,時間一長就容易腐爛變質。

上面的情況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魚吃窩料吃飽後就不再吃釣餌,或者在眾多窩料中找不到釣餌。另一種情況就是被錨過或者逃脫的魚會對新鮮餌料產生畏懼心理,但也得進食,漸漸地就對腐壞的窩料產生好感,感覺吃變質的東西安全,長時間下去就會形成特有的口味了。所以在一些交通便捷的塘口,釣友越容易到達就越容易產生滑口魚,要怪只能怪釣友們無節制的打窩。

所以針對這類經常有人打窩的地方,如果是水域面積大的地方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釣老釣位,因為魚多消耗多,並且老釣位會形成魚道,魚會養成定時來覓食的習慣。如果是水域不大的地方,就要適當地避開老釣位,選擇新釣位,真要選擇老釣位的話建議釣老窩點的前面或者後面一段距離,因為這裡基本上不會存在因吃不完而堆積起來的窩料的。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水庫打窩比賽

經常有人活動的地方

這裡說的有人活動不是指釣魚活動,是指一些戶外活動對魚的影響,比如晚上夜釣的時候要避開跳廣場舞的隊伍,白天要避開野外游泳的人,不隨便聊天,不玩手機。當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這是最容易讓人忽略的事實,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寂寞,總是不自覺地想找點話題,一個人的時候手機會不停地響,兩個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聊兩句。

我平時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出釣,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玩手機發短信之類的,只有在拍照拍視頻的時候會接觸手機,拍照可以用靜音,但是錄視頻總得說上兩句旁白或者介紹什麼的。深有體會的是在上週末的時候,探釣一口野塘,剛開始準備拉白條的,也就沒打算錄視頻的,釣了一會就上翹嘴了,再後來上鯽魚了,還連桿了,這麼大熱天居然有這麼好的魚口。我哪能放的過這大好機會,拿出手機,開始錄視頻,但是在邊錄邊介紹說話之後,明顯感覺到魚口變少了。我們總感覺魚很笨,其實不然,它們可聰明著呢,一點風吹草動它們都能感覺到。因此在我們野釣時儘量減少此類情況。

"

玩頭條也有一段時間了,每次發魚獲或者長短視頻的時候,總會有釣友在下面留言說哪哪哪魚難釣,他們家附近都是小魚鬧窩。也有同城的釣友詢問出魚地點,當然問者必答,雖然不能陪釣友去,但是我會指明具體方位。這不禁讓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資源不斷減少?是什麼讓本來有魚的塘口變的有魚卻沒口?我想資源減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人類對魚的過度捕撈,破壞了生態環境,比如一些電工,網工,毒藥師等。但隨著國家相關處罰措施的出臺,情況在不斷地改善,比如筆者所在的地方對電魚的打擊力度還是挺大的,就算電黃鱔也不能容忍。

但是我們釣魚人難道就能感覺無責任一身輕嗎?當然不是,就拿我家旁邊的一口肥水塘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惡意破壞魚類環境的行為,除了洗衣服的人之外,最多的就是我們釣魚人了,但隨著釣魚人的不斷增多,魚獲也隨之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來者必打龜。現在的情況就是魚每天在水面上浮頭,見到人也不怎麼怕,但就是釣不到。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肥水塘的魚在浮頭

去年的春天,我在一口野塘釣得黃金大板鯽一尾,當時覺得魚很漂亮,非常喜歡,又捨不得吃,於是就放進了魚缸裡,剛開始的一個月裡基本上不吃東西,也躲著其它金魚,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它學會了吃撒在水面上的商品浮食,只不過吃食的姿勢還不是太自然,是豎著垂直在水裡吃的,當然它的膽子還沒有其它金魚那麼大,我去的時候還是有點畏首畏尾的。

說這麼多就是要想表達出一個意思,那就是釣魚人的行為一定會對魚的生活習性有所影響。而今天我不是來說人的行為對魚的傷害,而是想說,既然當前魚和人有著那麼大的關聯,已經影響到了魚的骨髓了,那麼何不利用這種影響來分析魚情,讓我們的作釣變的更加高效,有的放矢呢?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被馴化的黃金大板鯽

人為打窩對魚的影響

也不知是受大師們的影響還是受商品廠家宣傳的影響,現在的釣魚人動不動就是打重窩,打大窩,不管是在什麼水域,湖泊或者水庫,水面大打窩是必須的,但是在池塘裡也不分青紅皁白地先打大窩,你也不問問魚是飽還是餓?就這樣習慣成自然,每個來釣魚的人都會多多少少打上點窩料,不打點感覺像是少了什麼一樣,殊不知人在地上不了解水下的情況,說不定一個釣位一天24小時都有人作釣,這波人走了另一波來了還是不斷打窩,導致水底全是窩料,魚根本就吃不過來,時間一長就容易腐爛變質。

上面的情況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魚吃窩料吃飽後就不再吃釣餌,或者在眾多窩料中找不到釣餌。另一種情況就是被錨過或者逃脫的魚會對新鮮餌料產生畏懼心理,但也得進食,漸漸地就對腐壞的窩料產生好感,感覺吃變質的東西安全,長時間下去就會形成特有的口味了。所以在一些交通便捷的塘口,釣友越容易到達就越容易產生滑口魚,要怪只能怪釣友們無節制的打窩。

所以針對這類經常有人打窩的地方,如果是水域面積大的地方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釣老釣位,因為魚多消耗多,並且老釣位會形成魚道,魚會養成定時來覓食的習慣。如果是水域不大的地方,就要適當地避開老釣位,選擇新釣位,真要選擇老釣位的話建議釣老窩點的前面或者後面一段距離,因為這裡基本上不會存在因吃不完而堆積起來的窩料的。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水庫打窩比賽

經常有人活動的地方

這裡說的有人活動不是指釣魚活動,是指一些戶外活動對魚的影響,比如晚上夜釣的時候要避開跳廣場舞的隊伍,白天要避開野外游泳的人,不隨便聊天,不玩手機。當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這是最容易讓人忽略的事實,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寂寞,總是不自覺地想找點話題,一個人的時候手機會不停地響,兩個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聊兩句。

我平時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出釣,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玩手機發短信之類的,只有在拍照拍視頻的時候會接觸手機,拍照可以用靜音,但是錄視頻總得說上兩句旁白或者介紹什麼的。深有體會的是在上週末的時候,探釣一口野塘,剛開始準備拉白條的,也就沒打算錄視頻的,釣了一會就上翹嘴了,再後來上鯽魚了,還連桿了,這麼大熱天居然有這麼好的魚口。我哪能放的過這大好機會,拿出手機,開始錄視頻,但是在邊錄邊介紹說話之後,明顯感覺到魚口變少了。我們總感覺魚很笨,其實不然,它們可聰明著呢,一點風吹草動它們都能感覺到。因此在我們野釣時儘量減少此類情況。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野外釣魚要安靜

魚竿長短對魚的影響

魚竿是我們釣魚人手臂的延伸,有了魚竿我們就能和魚做近距離的接觸。但是魚竿有長有短,因此在實際作釣中對魚的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比如說有些水域比較大,釣友們都使用長杆作釣,漸漸地產生了攀比的心裡,感覺我杆子長一點,就能增加釣獲的機率一樣,於是杆子越釣越長,甚至有的地方比起了海竿陣。

其實還是要分析當地魚情才能施釣有佳,不能盲目跟風。可能這水域就是長杆好釣,那是因為長時間的作釣已經對魚的生活習性產生了影響,魚就愛呆在長杆所到之處,既有食物吃又不會感覺到很危險但也可以針對普遍長杆釣魚的特點,反其道而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短杆作釣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水深和天氣等合適的情況下,用4.5米或者5.4米的魚竿肯定能有所收穫。

"

玩頭條也有一段時間了,每次發魚獲或者長短視頻的時候,總會有釣友在下面留言說哪哪哪魚難釣,他們家附近都是小魚鬧窩。也有同城的釣友詢問出魚地點,當然問者必答,雖然不能陪釣友去,但是我會指明具體方位。這不禁讓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資源不斷減少?是什麼讓本來有魚的塘口變的有魚卻沒口?我想資源減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人類對魚的過度捕撈,破壞了生態環境,比如一些電工,網工,毒藥師等。但隨著國家相關處罰措施的出臺,情況在不斷地改善,比如筆者所在的地方對電魚的打擊力度還是挺大的,就算電黃鱔也不能容忍。

但是我們釣魚人難道就能感覺無責任一身輕嗎?當然不是,就拿我家旁邊的一口肥水塘來說,基本上不存在惡意破壞魚類環境的行為,除了洗衣服的人之外,最多的就是我們釣魚人了,但隨著釣魚人的不斷增多,魚獲也隨之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來者必打龜。現在的情況就是魚每天在水面上浮頭,見到人也不怎麼怕,但就是釣不到。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肥水塘的魚在浮頭

去年的春天,我在一口野塘釣得黃金大板鯽一尾,當時覺得魚很漂亮,非常喜歡,又捨不得吃,於是就放進了魚缸裡,剛開始的一個月裡基本上不吃東西,也躲著其它金魚,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它學會了吃撒在水面上的商品浮食,只不過吃食的姿勢還不是太自然,是豎著垂直在水裡吃的,當然它的膽子還沒有其它金魚那麼大,我去的時候還是有點畏首畏尾的。

說這麼多就是要想表達出一個意思,那就是釣魚人的行為一定會對魚的生活習性有所影響。而今天我不是來說人的行為對魚的傷害,而是想說,既然當前魚和人有著那麼大的關聯,已經影響到了魚的骨髓了,那麼何不利用這種影響來分析魚情,讓我們的作釣變的更加高效,有的放矢呢?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被馴化的黃金大板鯽

人為打窩對魚的影響

也不知是受大師們的影響還是受商品廠家宣傳的影響,現在的釣魚人動不動就是打重窩,打大窩,不管是在什麼水域,湖泊或者水庫,水面大打窩是必須的,但是在池塘裡也不分青紅皁白地先打大窩,你也不問問魚是飽還是餓?就這樣習慣成自然,每個來釣魚的人都會多多少少打上點窩料,不打點感覺像是少了什麼一樣,殊不知人在地上不了解水下的情況,說不定一個釣位一天24小時都有人作釣,這波人走了另一波來了還是不斷打窩,導致水底全是窩料,魚根本就吃不過來,時間一長就容易腐爛變質。

上面的情況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魚吃窩料吃飽後就不再吃釣餌,或者在眾多窩料中找不到釣餌。另一種情況就是被錨過或者逃脫的魚會對新鮮餌料產生畏懼心理,但也得進食,漸漸地就對腐壞的窩料產生好感,感覺吃變質的東西安全,長時間下去就會形成特有的口味了。所以在一些交通便捷的塘口,釣友越容易到達就越容易產生滑口魚,要怪只能怪釣友們無節制的打窩。

所以針對這類經常有人打窩的地方,如果是水域面積大的地方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釣老釣位,因為魚多消耗多,並且老釣位會形成魚道,魚會養成定時來覓食的習慣。如果是水域不大的地方,就要適當地避開老釣位,選擇新釣位,真要選擇老釣位的話建議釣老窩點的前面或者後面一段距離,因為這裡基本上不會存在因吃不完而堆積起來的窩料的。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水庫打窩比賽

經常有人活動的地方

這裡說的有人活動不是指釣魚活動,是指一些戶外活動對魚的影響,比如晚上夜釣的時候要避開跳廣場舞的隊伍,白天要避開野外游泳的人,不隨便聊天,不玩手機。當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這是最容易讓人忽略的事實,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寂寞,總是不自覺地想找點話題,一個人的時候手機會不停地響,兩個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聊兩句。

我平時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出釣,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玩手機發短信之類的,只有在拍照拍視頻的時候會接觸手機,拍照可以用靜音,但是錄視頻總得說上兩句旁白或者介紹什麼的。深有體會的是在上週末的時候,探釣一口野塘,剛開始準備拉白條的,也就沒打算錄視頻的,釣了一會就上翹嘴了,再後來上鯽魚了,還連桿了,這麼大熱天居然有這麼好的魚口。我哪能放的過這大好機會,拿出手機,開始錄視頻,但是在邊錄邊介紹說話之後,明顯感覺到魚口變少了。我們總感覺魚很笨,其實不然,它們可聰明著呢,一點風吹草動它們都能感覺到。因此在我們野釣時儘量減少此類情況。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野外釣魚要安靜

魚竿長短對魚的影響

魚竿是我們釣魚人手臂的延伸,有了魚竿我們就能和魚做近距離的接觸。但是魚竿有長有短,因此在實際作釣中對魚的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比如說有些水域比較大,釣友們都使用長杆作釣,漸漸地產生了攀比的心裡,感覺我杆子長一點,就能增加釣獲的機率一樣,於是杆子越釣越長,甚至有的地方比起了海竿陣。

其實還是要分析當地魚情才能施釣有佳,不能盲目跟風。可能這水域就是長杆好釣,那是因為長時間的作釣已經對魚的生活習性產生了影響,魚就愛呆在長杆所到之處,既有食物吃又不會感覺到很危險但也可以針對普遍長杆釣魚的特點,反其道而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短杆作釣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水深和天氣等合適的情況下,用4.5米或者5.4米的魚竿肯定能有所收穫。

人的行為和魚的生活習性什麼關係?弄懂這三點,釣魚不再難

一寸長就能一寸強嗎

最後總結

還是那句老話,釣無定法,但隨著釣魚人隊伍的壯大,出釣次數的增加,人的行為肯定會對魚的生活習性產生影響。而且影響在不斷加大的,這種影響有利有弊,可以正面研究它,分析大概率出魚事件,減少彎路,減少打龜機率。也可以反面研究它,反其道而行,走行之有效的路,不默守陳規,破除陳舊,尋求創新。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大別山小農人,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讓我們縱情山水,享垂釣人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