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獨立後懸架,改走操控路線的全新雷凌能得到市場認可嗎?

要說最近的緊湊級轎車市場哪款車最火,我想,無疑是剛剛上市的廣汽豐田全新雷凌。都知道,國內的雷凌和大名鼎鼎的卡羅拉是一臺車。作為緊湊級家轎的常青樹,雷凌如今迎來了第12代車型。這次革新可以說是顛覆性的,由豐田TNGA架構打造,換裝雙叉臂獨立後懸架。可以說,雷凌從“買菜車”轉型成為了主打操控的“能手”,這種改變,對於緊湊級家用轎車來說,是進步還是退步呢?

換裝獨立後懸架,改走操控路線的全新雷凌能得到市場認可嗎?

說到TNGA架構,大家想必不會陌生,這是豐田近兩年手裡握著的一張“王牌”。從全新凱美瑞到C-HR再到亞洲龍,TNGA架構賦予車型的是操控品質的提升。在過去,都在吐槽日系車的底盤不夠高級,高速行駛會“飄”。在我之前試駕過全新凱美瑞後,我明顯感覺到現在豐田車的底盤質感在向歐系車靠攏,很紮實也很穩。這些提升都得益於TNGA架構,包括底盤用料上,車身重心的降低,以及懸架結構的升級。

換裝獨立後懸架,改走操控路線的全新雷凌能得到市場認可嗎?

之前的雷凌,其採用的是扭力樑式非獨立懸架,這是緊湊級轎車市場一種“標配”,“非獨懸”是一定比不上“獨懸”高級的,但是對於入門家用車來說,非獨懸成本低,有利於拉低車價;其次,得益於其構造,它相比獨懸可以獲得更充裕的後排空間。因為緊湊級轎車的軸距一般不長,要想讓後排有更充裕的空間,在車廂佈局設計上,以及後懸架的結構上下功夫,就成了關鍵。

換裝獨立後懸架,改走操控路線的全新雷凌能得到市場認可嗎?

簡單說,獨立懸架有利於駕乘品質的提升,但是會犧牲掉一部分空間。從車身尺寸來看,全新雷凌的軸距和老款保持了一直,同為2700mm。在改用雙叉臂獨立後懸後,全新雷凌的後排空間勢必會“縮水”,那麼問題來了,操控性是提升了,但是空間變小了,這種改變,會得到市場的認可嗎?

換裝獨立後懸架,改走操控路線的全新雷凌能得到市場認可嗎?

對於這個問題,現在還不好下結論。要說緊湊級轎車市場,操控和空間誰更重要?我想,這不得不提到全新馬自達3。雖然現在全新馬自達3國內還沒正式上市,但是就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全新馬3會將獨立後懸改為扭力樑非獨立懸架。這就有趣了,作為同級對手,雷凌和馬自達3在做著相反的事。面對著瞬息萬變的市場,大家都在努力轉型,為消費者的需求而改變,但凡改變,就會有得有失。全新雷凌的轉型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還得消費者說了算。

(文/Nic)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