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到冰點,2019是回暖還是繼續冰封?

購房 投資 經濟 裝修 金融 劉磊房產評論 2018-12-15
樓市到冰點,2019是回暖還是繼續冰封?

2018年,房價看來是管住了,樓市交易已無往日的瘋狂。

數據顯示,50個城市1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33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自今年3月以來,已經連續9個月同比下滑。

我們知道,歷次調控,一旦開發商哭哭窮,專家吹吹風,市場加一加壓,往往就會放鬆或者變相放鬆。當下的形勢,似乎是調控轉變的節點。

以往,調控只會讓二線三線城市大大哆嗦,如今看來一線城市也有些扛不住了。媒體報道:北京、上海、深圳一些樓盤已經開始降價打折,開發商對回款和清盤要求越來越高,有的推出限時特價房,有的開始簡配降價,甚至一些開發商為了營造噱頭,喊出買房送車……

樓市到冰點,2019是回暖還是繼續冰封?

專家也分別在不同場合表態。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就認為,房地產牽扯太多方面,上百個行業;如果樓市萎靡了,不裝修不買建材,小家電大家電等也就滯銷了,內需也就上不去了。北師大教授董藩更是認為,房地產就是最大的實體經濟。

所以,有些媒體就把上述消息作為例證,認為2019年調控要放鬆了。

沒錯,上面羅列的,無論是數據,還是專家的話,都是事實。通過事實推演趨勢沒有問題,但不能曲解事實硬造趨勢,就沒有意義了。

樓市到冰點,2019是回暖還是繼續冰封?

說房地產是實體經濟沒錯,房子就是實實在在的。說房地產拉動內需也沒錯,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實體經濟又不只有房地產這一個部門,拉動內需也不能僅僅依靠房地產,如果把專家的話強行跟房價要漲聯繫起來,那就是斷章取義了。

為什麼現在人們一提房子,又恨又愛?主要還是房價遠高於收入,房價存在泡沫。可以看到,最近十年,尤其是近兩年,居民槓桿率增速加快。從1993年到2008年,居民槓桿率從8.3%增長至17.9%;從2008年到2017年,居民槓桿率9年增長了31個百分點,由17.9%增長至49%。

要知道下到老百姓,上到大房企,但凡跟房子有關的投資,必須依靠銀行支持,也就所謂的“加槓桿”。可以說,沒有槓桿就沒有泡沫,沒有槓桿也就沒有炒房客興風作浪的動力。未來怎麼可能放鬆調控,尤其是放鬆對信貸的調控呢?

樓市到冰點,2019是回暖還是繼續冰封?

房住不炒的關鍵是穩住房價,穩住房價的手段最直接的就是抑制槓桿;抑制住槓桿,房地產未來的風險就會降低,經濟也不會因為房地產畸形發展而受到拖累。這才是未來調控的邏輯,也是未來樓市的走勢。

那麼這種趨勢下,買房人應該如何應對呢?

不知道2018有一個現象大家注意到沒有,今年下半年以來,房企併購整合頻繁,有超過30家中小地方性房企股權和債券通過產權交易平臺掛牌轉讓。小房企賣項目、賣股權,甚至把公司整個都賣掉,是今年房地產市場的一個趨勢。在調控之下,首當其衝的就是房企。

樓市到冰點,2019是回暖還是繼續冰封?

這種趨勢,實際上就是在提醒買房人,一定要拋棄幻想。

1.購房自住的人,不要妄想抄底,也不要總期盼更低價;而是把重點放在自己能承受多少月供,切勿盲目追加月供,未來收入一旦有變化,可能就面臨斷供的危機。

2.還想依靠槓桿投資房產,短炒房產的人,則應該看到大房企都舉步維艱,小房企都“賣身求活”,散戶在未來的市場中,風險會更大,應該規避。

3.如果手頭有富裕的現金儲蓄,想要做投資保值增值的話,現在國內房地產並不是一個好的資金池。並不是說,投入的錢會消失,而是因為在四限之下,融資、抵押和流動性都變差了,收益率也降低了;與其等待下一次暴漲,不如找到一個有穩定增長率的市場,做一個增長率合理、穩健,保持長期增長的、帶來正向現金流的項目更穩妥。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