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樓市的競爭又回到了最初 房企該怎麼辦?

購房 石炭紀 經濟 中海 蘭州方程式 2017-06-19

雖然最新的調控將蘭州的房地產市場五花大綁,但房價一路高企,土地市場也不甘示弱,時至今日,土地市場每出來一塊地都能讓行業躁動一段時間,總價、單價、地段……總有一個點能刺痛開發商的神經。

蘭州樓市的競爭又回到了最初 房企該怎麼辦?

蘭州樓市的四大階段

一、資源競爭時代

在蘭州房地產發展的初期,城市建設主要集中在快速城鎮化,而在那個時期,也是需求成幾何倍數增加的階段,本地開發商在各區域搶灘登陸、佔地建樓,那時的地價不是很高,但嗅覺敏銳的開發商已開始搶佔市區內的優質地塊,乘早儲備“糧草”。

二、產品競爭時代

從2008年開始,為緩解金融危機的影響,4萬億橫空出世,這不僅增生了投資的風潮,而且吹起了金融的泡泡,這個時期蘭州的房地產市場剛需是主流,市場需求全面拉開,一批外來房企伺機而動,準備拿地進駐蘭州。

這個階段房企數量倍增,再加上部分外來房企的加入,市場的競爭壓力開始升溫,這個時期市場上有的是房子,蘭州的庫存也由此開始累積,所以房企間的競爭已逐漸從最初的資源轉向了產品,在這個時期,精裝、超級大盤、城市綜合體等各種新類型的項目開始大量入市。

蘭州樓市的競爭又回到了最初 房企該怎麼辦?

三、管理競爭時代

2010年到2014年之間,蘭州開始了為期四年的限購政策,在調控強行壓制投資需求的情況下,房企開始抓住剛需客群,“高週轉模式”開始獨步天下,相對應的是中海、恆大這樣的房企開始加快項目的開發與銷售,一個又一個的新項目已經在趕來的路上。

四、迴歸資源競爭

土地市場在2016年進入高熱狀態並持續至今,在土地供應收緊的情況下,高價拿地自然成為常態,土地市場的緊俏,使得房企間的競爭又回到了最初的資源競爭,然而重回資源邏輯也將從根本上改變房企的運營策略。

若是將蘭州樓市這麼多年發展的歷程串起來看,經歷了多個階段,這個行業如今好像又回到了最初資源(主要指土地)競爭的邏輯。錢多就搶地,以財大氣粗的房企為代表,錢少就搶房,口袋裡摸得出首付的,基本上都是參與者。

蘭州樓市的競爭又回到了最初 房企該怎麼辦?

低位抄底 高位搶食

曾經,保利、中海、恆大、碧桂園等一線品牌房企利用金融危機經濟下行之下的行業調整期,果斷抄底,一舉殺入排行榜單的前列。現在的情形更多的是房企利用雄厚的資金實力將中小房企擠壓至“有錢也拿不到地”的絕望境地。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保利、恆大等房企在蘭州拿地時的收購整合動作,大房企的一系列激進擴張,處處改變著土地市場。

1、房企融資積極性回落,因為現在有錢也不一定能拿到地!另外一方面,這兩年蘭州的房價一直在走上坡路,隨著這一波行情的回升,房企銷售端也都表現良好,除了部分房企有任務之外,很多房企手頭資金也算比較寬裕。

2、舉牌拿地太難,必須轉向收併購。現在是土地市場的一個高位,不太適合再通過舉牌方式過多拿地,但可以通過收併購戰略性的儲備資源。拿不到地的房企,只能轉型或者被淘汰,對於中小型房企來說,差異化或者轉型是當前需要思考的重點。

蘭州樓市的競爭又回到了最初 房企該怎麼辦?

3、市區內每一塊還未被出讓的土地都已經繼承了貴族的血統,土地越來越少,產品上必須做高端、做溢價,房企都開始用產品實力來支撐高價拿地的底氣。

看著地價不斷地被推高,其實開發商心情恐怕也很複雜,一方面高價地會推高市場對房價的預期,對在開發的項目有利,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下一塊地焦慮。這種心情,和手裡面有兩三套房子的購房者,對於房價的感覺幾乎一樣。

4、曾經很多房企在拿地時都有自己的原則,比如只拿熟地、只開發剛需、只在郊區拿地,但是在土地稀少以及年任務量的雙重壓力之下,不排除這些房企會妥協拿地,通過延伸發展高端產品線來為下一步的拿高價地做準備也是有可能的。

記得在一篇報道中看到,在數億年前的石炭紀,地球的空氣中氧氣含量遠比現在高,所以那個時候的動物發育得很好,地球上生存的各種動物的塊頭都很高大,比如蜻蜓,那時候翼展可以超過70公分,比現在的老鷹還大,蜘蛛也有籃球那麼大。

蘭州樓市的競爭又回到了最初 房企該怎麼辦?

在經過5000萬年的時間後,這一時期的絕大部分物種都開始消亡了。氣候變了,消亡的是因為他們沒有隨著變化而進化的物種,而進化了的物種,離開了高氧環境大多數也沒有了大塊頭。

在蘭州樓市,我們很多曾經熟悉的企業,將來或許就不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