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

糕點之於中國人,就像甜品之於法國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後茶點。不是主食,但一旦消失,就食不知味。

在杭州,大街小巷、景點餐飲,都能見到糕點身影。但真正完全純手工製作傳統糕點的品牌,卻已十分罕見。

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利潤薄,最重要的是手藝傳承的艱難——努力、刻苦、認真的人有,但將糕點做進骨子裡的人越來越少,而能做一世,甚至代代相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塘棲的李法根不一樣,杭州為數不多的手工傳統糕點師傅,創立法根糕點,講起他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

糕點之於中國人,就像甜品之於法國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後茶點。不是主食,但一旦消失,就食不知味。

在杭州,大街小巷、景點餐飲,都能見到糕點身影。但真正完全純手工製作傳統糕點的品牌,卻已十分罕見。

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利潤薄,最重要的是手藝傳承的艱難——努力、刻苦、認真的人有,但將糕點做進骨子裡的人越來越少,而能做一世,甚至代代相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塘棲的李法根不一樣,杭州為數不多的手工傳統糕點師傅,創立法根糕點,講起他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我父親李貴福很聰明,為人勤奮,做事機靈,不怕吃苦,時間久了,他在糕點圈內也小有名氣。”李法根說道。

李法根的父親從學徒到退休,在食品廠工作了一輩子。每天凌晨2點,李貴福就起床和料,不同糕點有不同配比,糖放多了,口感就會有點甜膩,少了又嫌寡淡;麵粉多了,口感就厚重,少了又難以塑形。尋找最適宜的配方,不斷改良,最終找到專屬於李貴福糕點的味道

"

糕點之於中國人,就像甜品之於法國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後茶點。不是主食,但一旦消失,就食不知味。

在杭州,大街小巷、景點餐飲,都能見到糕點身影。但真正完全純手工製作傳統糕點的品牌,卻已十分罕見。

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利潤薄,最重要的是手藝傳承的艱難——努力、刻苦、認真的人有,但將糕點做進骨子裡的人越來越少,而能做一世,甚至代代相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塘棲的李法根不一樣,杭州為數不多的手工傳統糕點師傅,創立法根糕點,講起他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我父親李貴福很聰明,為人勤奮,做事機靈,不怕吃苦,時間久了,他在糕點圈內也小有名氣。”李法根說道。

李法根的父親從學徒到退休,在食品廠工作了一輩子。每天凌晨2點,李貴福就起床和料,不同糕點有不同配比,糖放多了,口感就會有點甜膩,少了又嫌寡淡;麵粉多了,口感就厚重,少了又難以塑形。尋找最適宜的配方,不斷改良,最終找到專屬於李貴福糕點的味道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1979年,懵懂瘦弱的李法根跟隨父親來到古鎮塘棲。雖說是父子,但他沒有享受到任何“優待”,反而要經受更為嚴格的訓練。

除了凌晨兩點起床和料學做糕點外,還需要做拉火箱等學徒要乾的活。時間久了,手心磨出了血,結成痂,最後化為繭。但是,李法根從未抱怨過。“因為我的父親是最好的榜樣,總覺得這些痛與父親承受的相比要輕很多。”

"

糕點之於中國人,就像甜品之於法國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後茶點。不是主食,但一旦消失,就食不知味。

在杭州,大街小巷、景點餐飲,都能見到糕點身影。但真正完全純手工製作傳統糕點的品牌,卻已十分罕見。

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利潤薄,最重要的是手藝傳承的艱難——努力、刻苦、認真的人有,但將糕點做進骨子裡的人越來越少,而能做一世,甚至代代相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塘棲的李法根不一樣,杭州為數不多的手工傳統糕點師傅,創立法根糕點,講起他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我父親李貴福很聰明,為人勤奮,做事機靈,不怕吃苦,時間久了,他在糕點圈內也小有名氣。”李法根說道。

李法根的父親從學徒到退休,在食品廠工作了一輩子。每天凌晨2點,李貴福就起床和料,不同糕點有不同配比,糖放多了,口感就會有點甜膩,少了又嫌寡淡;麵粉多了,口感就厚重,少了又難以塑形。尋找最適宜的配方,不斷改良,最終找到專屬於李貴福糕點的味道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1979年,懵懂瘦弱的李法根跟隨父親來到古鎮塘棲。雖說是父子,但他沒有享受到任何“優待”,反而要經受更為嚴格的訓練。

除了凌晨兩點起床和料學做糕點外,還需要做拉火箱等學徒要乾的活。時間久了,手心磨出了血,結成痂,最後化為繭。但是,李法根從未抱怨過。“因為我的父親是最好的榜樣,總覺得這些痛與父親承受的相比要輕很多。”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李法根學到了很多。除了糕點製作的技藝,更多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做事要勤懇、做人要誠實、為人要友善......雖然淺顯,但獲益終生。

2001年底,李法根自己開辦食品加工廠。2002年3月28日,法根食品廠正式掛牌,那時加上李法根和妻子就四個人,規模雖小,但每一塊糕點都力求精益求精。慢慢地,隨著周圍百姓的口耳相傳,加工廠的銷路逐漸從塘棲一帶擴展到德清縣的下舍,最後遍佈整個杭州。

"

糕點之於中國人,就像甜品之於法國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後茶點。不是主食,但一旦消失,就食不知味。

在杭州,大街小巷、景點餐飲,都能見到糕點身影。但真正完全純手工製作傳統糕點的品牌,卻已十分罕見。

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利潤薄,最重要的是手藝傳承的艱難——努力、刻苦、認真的人有,但將糕點做進骨子裡的人越來越少,而能做一世,甚至代代相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塘棲的李法根不一樣,杭州為數不多的手工傳統糕點師傅,創立法根糕點,講起他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我父親李貴福很聰明,為人勤奮,做事機靈,不怕吃苦,時間久了,他在糕點圈內也小有名氣。”李法根說道。

李法根的父親從學徒到退休,在食品廠工作了一輩子。每天凌晨2點,李貴福就起床和料,不同糕點有不同配比,糖放多了,口感就會有點甜膩,少了又嫌寡淡;麵粉多了,口感就厚重,少了又難以塑形。尋找最適宜的配方,不斷改良,最終找到專屬於李貴福糕點的味道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1979年,懵懂瘦弱的李法根跟隨父親來到古鎮塘棲。雖說是父子,但他沒有享受到任何“優待”,反而要經受更為嚴格的訓練。

除了凌晨兩點起床和料學做糕點外,還需要做拉火箱等學徒要乾的活。時間久了,手心磨出了血,結成痂,最後化為繭。但是,李法根從未抱怨過。“因為我的父親是最好的榜樣,總覺得這些痛與父親承受的相比要輕很多。”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李法根學到了很多。除了糕點製作的技藝,更多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做事要勤懇、做人要誠實、為人要友善......雖然淺顯,但獲益終生。

2001年底,李法根自己開辦食品加工廠。2002年3月28日,法根食品廠正式掛牌,那時加上李法根和妻子就四個人,規模雖小,但每一塊糕點都力求精益求精。慢慢地,隨著周圍百姓的口耳相傳,加工廠的銷路逐漸從塘棲一帶擴展到德清縣的下舍,最後遍佈整個杭州。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如今,法根糕點已經成為塘棲古鎮的招牌糕點,而李法根本人更是“十佳民間手藝達人”、“塘棲非遺傳承人”,他的“矇眼切糕絕技”甚至在糕點界被奉為傳奇。

在傳統糕點品牌逐漸被西點吞噬的當下,法根糕點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更注重糕點的健康與文化。“法根的糕點都是手工製作的,而且料都是真材實料。”李法根挺直腰桿,自豪地說道。

他給我說了個趣事。之前有一個老顧客,一直吃他們家的麻酥糖,有一次見面,他跟法根閒聊。

“你看我這頭髮,黑嗎?”

“染的?”

“誰說的,純天然的,我覺得是吃你家麻酥糖吃的,你們家麻酥糖的芝麻那一個香啊。”

"

糕點之於中國人,就像甜品之於法國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後茶點。不是主食,但一旦消失,就食不知味。

在杭州,大街小巷、景點餐飲,都能見到糕點身影。但真正完全純手工製作傳統糕點的品牌,卻已十分罕見。

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利潤薄,最重要的是手藝傳承的艱難——努力、刻苦、認真的人有,但將糕點做進骨子裡的人越來越少,而能做一世,甚至代代相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塘棲的李法根不一樣,杭州為數不多的手工傳統糕點師傅,創立法根糕點,講起他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我父親李貴福很聰明,為人勤奮,做事機靈,不怕吃苦,時間久了,他在糕點圈內也小有名氣。”李法根說道。

李法根的父親從學徒到退休,在食品廠工作了一輩子。每天凌晨2點,李貴福就起床和料,不同糕點有不同配比,糖放多了,口感就會有點甜膩,少了又嫌寡淡;麵粉多了,口感就厚重,少了又難以塑形。尋找最適宜的配方,不斷改良,最終找到專屬於李貴福糕點的味道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1979年,懵懂瘦弱的李法根跟隨父親來到古鎮塘棲。雖說是父子,但他沒有享受到任何“優待”,反而要經受更為嚴格的訓練。

除了凌晨兩點起床和料學做糕點外,還需要做拉火箱等學徒要乾的活。時間久了,手心磨出了血,結成痂,最後化為繭。但是,李法根從未抱怨過。“因為我的父親是最好的榜樣,總覺得這些痛與父親承受的相比要輕很多。”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李法根學到了很多。除了糕點製作的技藝,更多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做事要勤懇、做人要誠實、為人要友善......雖然淺顯,但獲益終生。

2001年底,李法根自己開辦食品加工廠。2002年3月28日,法根食品廠正式掛牌,那時加上李法根和妻子就四個人,規模雖小,但每一塊糕點都力求精益求精。慢慢地,隨著周圍百姓的口耳相傳,加工廠的銷路逐漸從塘棲一帶擴展到德清縣的下舍,最後遍佈整個杭州。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如今,法根糕點已經成為塘棲古鎮的招牌糕點,而李法根本人更是“十佳民間手藝達人”、“塘棲非遺傳承人”,他的“矇眼切糕絕技”甚至在糕點界被奉為傳奇。

在傳統糕點品牌逐漸被西點吞噬的當下,法根糕點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更注重糕點的健康與文化。“法根的糕點都是手工製作的,而且料都是真材實料。”李法根挺直腰桿,自豪地說道。

他給我說了個趣事。之前有一個老顧客,一直吃他們家的麻酥糖,有一次見面,他跟法根閒聊。

“你看我這頭髮,黑嗎?”

“染的?”

“誰說的,純天然的,我覺得是吃你家麻酥糖吃的,你們家麻酥糖的芝麻那一個香啊。”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除了健康外,李法根也很注重文化。“把文化做進糕點裡,傳統才能不斷延續下去。”在李法根看來,其中“文化”既指糕點技藝,也指糕點本身文化。

在技藝方面,法根講究精緻。糕點誰都會做,但如何做到精緻,這就需要花心思,認真對待每一塊糕點是法根對旗下糕點師的重要要求之一。

李法根也非常注重傳統文化與糕點的結合,“大多數糕點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月餅,香糕......品嚐美味的同時也是在感受歷史的痕跡。”譬如二十四節氣,春餅、夏糕、秋酥、冬糖,每個節氣都有自己對應的糕點。“我希望做一些這樣的嘗試。”

"

糕點之於中國人,就像甜品之於法國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後茶點。不是主食,但一旦消失,就食不知味。

在杭州,大街小巷、景點餐飲,都能見到糕點身影。但真正完全純手工製作傳統糕點的品牌,卻已十分罕見。

究其原因,除了成本高、利潤薄,最重要的是手藝傳承的艱難——努力、刻苦、認真的人有,但將糕點做進骨子裡的人越來越少,而能做一世,甚至代代相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塘棲的李法根不一樣,杭州為數不多的手工傳統糕點師傅,創立法根糕點,講起他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我父親李貴福很聰明,為人勤奮,做事機靈,不怕吃苦,時間久了,他在糕點圈內也小有名氣。”李法根說道。

李法根的父親從學徒到退休,在食品廠工作了一輩子。每天凌晨2點,李貴福就起床和料,不同糕點有不同配比,糖放多了,口感就會有點甜膩,少了又嫌寡淡;麵粉多了,口感就厚重,少了又難以塑形。尋找最適宜的配方,不斷改良,最終找到專屬於李貴福糕點的味道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1979年,懵懂瘦弱的李法根跟隨父親來到古鎮塘棲。雖說是父子,但他沒有享受到任何“優待”,反而要經受更為嚴格的訓練。

除了凌晨兩點起床和料學做糕點外,還需要做拉火箱等學徒要乾的活。時間久了,手心磨出了血,結成痂,最後化為繭。但是,李法根從未抱怨過。“因為我的父親是最好的榜樣,總覺得這些痛與父親承受的相比要輕很多。”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李法根學到了很多。除了糕點製作的技藝,更多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做事要勤懇、做人要誠實、為人要友善......雖然淺顯,但獲益終生。

2001年底,李法根自己開辦食品加工廠。2002年3月28日,法根食品廠正式掛牌,那時加上李法根和妻子就四個人,規模雖小,但每一塊糕點都力求精益求精。慢慢地,隨著周圍百姓的口耳相傳,加工廠的銷路逐漸從塘棲一帶擴展到德清縣的下舍,最後遍佈整個杭州。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如今,法根糕點已經成為塘棲古鎮的招牌糕點,而李法根本人更是“十佳民間手藝達人”、“塘棲非遺傳承人”,他的“矇眼切糕絕技”甚至在糕點界被奉為傳奇。

在傳統糕點品牌逐漸被西點吞噬的當下,法根糕點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更注重糕點的健康與文化。“法根的糕點都是手工製作的,而且料都是真材實料。”李法根挺直腰桿,自豪地說道。

他給我說了個趣事。之前有一個老顧客,一直吃他們家的麻酥糖,有一次見面,他跟法根閒聊。

“你看我這頭髮,黑嗎?”

“染的?”

“誰說的,純天然的,我覺得是吃你家麻酥糖吃的,你們家麻酥糖的芝麻那一個香啊。”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除了健康外,李法根也很注重文化。“把文化做進糕點裡,傳統才能不斷延續下去。”在李法根看來,其中“文化”既指糕點技藝,也指糕點本身文化。

在技藝方面,法根講究精緻。糕點誰都會做,但如何做到精緻,這就需要花心思,認真對待每一塊糕點是法根對旗下糕點師的重要要求之一。

李法根也非常注重傳統文化與糕點的結合,“大多數糕點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月餅,香糕......品嚐美味的同時也是在感受歷史的痕跡。”譬如二十四節氣,春餅、夏糕、秋酥、冬糖,每個節氣都有自己對應的糕點。“我希望做一些這樣的嘗試。”

李法根:杭州人關於傳統糕點的味道,大多來自於這個男人

對於糕點,李法根有太多的話要說,他渴望能夠建立一間糕點博物館,將一些舊的糕點製作模具放入其中,將各種糕點背後的故事告訴所有人。

做糕點已經三十幾年,我覺得我會一直做下去,就像我的父親一樣。

現在,李法根的女兒李婷也加入自己祖父、父親奮鬥一生的行業,糕點是李家世代的羈絆,真正把文化做進糕點裡,將糕點做進骨子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