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荷花酥

荷花酥是浙江杭州著名的漢族小吃。酥層清晰,食之酥鬆香甜,別有風味。“出淤泥而不染”是人們對荷花高雅潔麗品質的讚譽,用油酥面製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層清晰,觀之形美動人,食之酥鬆香甜,別有風味,是宴席上常用的一種花式中點,給人以美的享受。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製作方法

【原料】

麵粉150克,豬油50克,棗泥餡125克,白糖25克,花生油500克(約耗35克)。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1. 幹蓮子去皮及蓮心,洗淨上籠,用旺火蒸至酥熟,搓塌成泥(或用小型絞肉機絞細)即成蓮茸;

2. 把炒鍋洗淨燒熱後放入熟豬油,四成熱時,放入白糖,燒煮;

3. 待糖燒溶化後,倒入蓮茸,不斷用手勺推動翻炒,火候初宜中火,如氣泡發生過急,即改用小火,以防炒焦,炒至氣泡減少;

4. 再放白糖,繼續炒至不沾鍋鏟時,再放淨熟豬油翻炒至蓮茸油亮白淨即成蓮茸餡;

5. 取麵粉的一半,加入溫水50毫升、豬油,拌和揉透成水油麵團;

6. 另一半面粉加豬油,搓擦均勻成幹油酥面;

7. 將油酥麵糰包入水油麵團內,收口擀扁,擀成長方形薄片,疊折成3層,再擀成薄片,摺疊成3 層,再擀開、折攏,然後擀成厚薄均勻的薄片,用圓模切取20 只圓形坯皮;

8. 將蓮茸餡心分成20 份,分別放在坯皮中心,收口捏緊,收口部位朝下放置,用刀片在頂端向四周均勻剖切成相等的五瓣,成荷花酥初坯;

9. 把生坯分批分開排放在漏勺中,下入三至四成熱的油鍋中,炸至花瓣開放,酥層清晰成熟,取出裝盤;

10. 荷花酥頂部放紅櫻桃即成。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味淡清香,脣齒留香,正如高雅的荷花一樣,荷花酥不僅擁有優雅的外形,滋味更是淡雅馨香,受人喜愛~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桂花糕

桂花糕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它是用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美味糕點,中國特色傳統小吃。歷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簡單,種類多種多樣,滿足人們對於味道的各種需求。並且擁有美麗的歷史傳說,更增添了桂花糕的歷史價值。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桂花糕造型圓潤,厚薄均勻。色澤黃白分明,無斑點,無雜質。組織滋潤鬆軟,細膩化渣,不翻粗,無糖子。口味香甜可口,具有濃郁的桂花清香,是中國傳統糕點中的佳品。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食療效用

1.抗癌作用:上海腫瘤病防治研究協作組,在篩選中發現,馬蹄各種製劑,在動物體內均有抑瘤效果。

2.抗菌作用:荸薺英有抑菌作用,並能抑制流感病毒。另外,荸薺英能抑制大腸桿菌的活性達80%(10小時後)。

3.利腸通便:馬蹄含有粗蛋白、澱粉,能促進大腸蠕動。

4.利尿排淋:馬蹄水能利尿排淋。

5.清肺化痰:馬蹄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粘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作用,故能清化痰熱。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歷史傳說

相傳,桂湖的桂花是楊升庵從月宮裡採摘下來的。一天晚上,楊升庵在書房裡睡著了,魁星入夢,問楊升庵想不想上月宮折桂,楊升庵說想。於是,魁星便命西海龍王載楊升庵飛上月宮摘桂。到了月宮,楊升庵看見一座宮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樹,他努力地爬上去摘下了桂枝,回到書房。後來,楊升庵進京考中了狀元。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到了明朝末年,新都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他從狀元楊升庵桂花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糖密侵漬,並與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一經售出,便引來人們爭先購買。後來,由當地“天順榮”、“武靈軒”糖果坊將此糕的製作傳成下來,並且不斷提高質量,使桂花糕成了遠近聞名的咸寧特產。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桂花糖芋苗

桂花糖芋苗是南京的一道著名傳統甜點,光潔的芋苗口感潤滑爽口、香甜酥軟,湯汁呈醬紅色鮮亮誘人,散發著濃郁的桂花香,吃後脣齒留香。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選用新鮮芋苗,蒸熟後剝皮;加上特製的桂花糖漿,放在大鍋裡慢慢熬製。煮的時候要放一點口鹼,這樣芋苗煮才會煮出紅彤彤、誘人的顏色。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甜點文化

在舊時的老南京城中,常見小販挑擔走街穿巷叫賣於街頭巷尾,每聽到叫賣聲,大人們便會拿個碗或小鋁鍋,饞嘴的小孩子跟著大人後面,看小販如何嫻熟地接鍋(碗)、掀蓋、取勺、下舀、入鍋、接錢、找零,一絲不亂、一步不錯,有時會看呆了。 往日只能在秋日享受,現在因芋苗可以冷凍,故一年四季都可享受到這香甜可口,酥爛軟糯的桂花糖芋苗了。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製作方法

材料:

新鮮的小芋頭、桂花糖醬、藕粉、冰糖、食用鹼面、水。

步驟:

1、將芋苗(芋頭)洗淨表皮,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將芋苗(芋頭)撈出,乘熱剝皮

2、將芋頭切塊,放入裝好水的鍋中,加入紅糖,大火燒開小火慢燉至軟糯

3、將藕粉用少量涼水調開,倒入鍋中,反覆攪拌,待糖水出現粘稠狀即可盛出,放入糖桂花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京八件

“京八件”就是八種形狀、口味不同的京味糕點。為清宮廷御膳房始創,流傳至民間。以棗泥、青梅、葡萄乾、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用油、水和麵做皮,以皮包餡,烘烤而成。一般做成扁圓、如意、桃、杏、腰子、棗花、荷葉、卵圓等八種形狀。 有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太師餅、椒鹽餅、棗花糕、薩其瑪等。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糕餅寓意

傳統的“大八件”共分以下八種,就是:

1.象徵幸福字的福字餅。

2.象徵高官厚祿的太師餅。

3.象徵長壽的壽桃餅。

4.有方形帶有雙“喜”字的喜字餅。

5.有象徵財富的銀錠餅,是椒鹽鹹酥餡。

6.是像一卷書的卷酥餅,也是椒鹽鹹酥餡。

7.有諧音“吉慶有餘”的雞油餅。

8.還有棗花餅,可能寓意年輕的夫婦早生貴子,而且要有男有女花搭著生。

共八種,分別為福、祿、壽、喜、財、文等,既文雅又形象地把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八件”喜事展現出來,這就是“大八件”名稱的來歷。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實際上,北京這些“御膳出品”的糕點,論起源頭來幾乎都是民間的“仿貨”。明穆宗在沒即位之前,經常派人到東長安街買零食,做了皇帝之後,還對街頭的美味念念不忘。甜食房深諳皇帝心意,便到那些糕餅店“臥底”,偷學制作方法,又花費不少銀子採購原料,仿製了一些出來。皇帝都能很專業地品嚐出每種的出處,並且很得意地告訴御廚們,這些“高價”點心,在街上5文錢就能買到。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京八件”的每件糕餅本身,也並非明朝才被“發明”出來,甜食房也就是起了個“打包上市”的作用。早在遼金時期,北京的糕點製作就已經相當專業化和規模化了。但早先的糕點並不是專門為“人”做的,它們首先是用於祭祀的貢品,祭天、祭神、祭祖之後,撤下供桌,眾人才能分食。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京八件分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細八件三種。它們都是有餡的點心,區別主要在於皮:酥八件是酥皮類的點心,兩次和麵,層面層酥;酒皮和奶皮八件是硬皮類的點心,一次和麵,分別加入適量的黃酒、白蘭地或鮮牛奶,素以具有酒香和奶香。此外,它們的形狀略小於大八件,花樣也少一些。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馬蹄糕

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省,福建省福州及閩南地區的傳統甜點小吃。相傳源於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美食起源

據傳,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繼位。嶺南道節度使素聞廣州泮塘馬蹄、蓮藕、茨菇、茭筍、菱角之名,遂令畫匠作“泮塘五秀”圖,遣吏獻圖及五物於朝。高宗見圖物喜,令為登基祭祀物。

調露二年賢獲罪武后廢為庶,迫令自殺。賢有三子,廣順、守禮、守義、光順為樂安王,徙義豐被誅。守義為犍為王,徙封桂陽。賢及光順逝後,守義得“泮塘五秀”圖。垂拱四年守義病,薨前傳圖囑長子承敖避武后誅。承敖及後人秉祖訓,經賀、梧、安南出海,後晉天福元年入廣州,居隴西直街、聚龍裡。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承敖後裔李訖尋得“泮塘五秀”後,遷泮塘村。其時,恰逢馬蹄收穫,隆坤按當地習慣鮮食,覺清香甘甜,乃存鮮馬蹄若干欲待後分食。不久,鮮馬蹄開始腐爛,隆坤遂用焙面法,講馬蹄去皮搗漿置於釜,慢火焙乾成粉。將粉水煮成糊分與鄉民服食,皆稱與鮮食馬蹄之感無異。

因其用“泮塘馬蹄”製作,故隆坤稱之為“泮塘馬蹄粉”。隨後,隆坤就地開辦“泮塘五秀”店,沽“泮塘馬蹄粉”及“泮塘五秀”製品傳售於世。而“泮塘馬蹄粉”,即為現今的馬蹄糕。

小貼士

夏季蚊蟲比較多,吃完馬蹄糕極容易被蚊蟲叮咬,建議品嚐美食後建議不要外出,以免被蚊蟲叮咬,在室內做好防蚊蟲措施。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馬蹄有諸多保健作用:

利腸通便:馬蹄含有粗蛋白、澱粉,能促進大腸蠕動

利尿排淋:馬蹄水能利尿排淋。

清肺化痰:馬蹄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粘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作用,故能清化痰熱。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豌豆黃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原為回族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飲食文化

北京的豌豆黃兒有兩種,一種是北海公園仿膳製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一種則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出售的製作較粗糙的豌豆黃兒,這兩種小吃都叫豌豆黃兒,但用料、工藝、價格有天壤之別。宮廷的小吃豌豆黃兒。精選上好的白豌豆,剔出雜質癟豆,洗淨燜爛,過細籮,沉澱後,加白糖桂花,冷卻後切塊裝入精美的禮盒裡,每塊豌豆黃兒的邊角再附幾塊金糕,紅黃相襯,饋贈親友很適宜。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而沿街叫賣的豌豆黃兒,卻是一般人家孩子們解饞的小食品。小販用砂鼓子將豌豆煮爛後,加入煮熟的小棗,凝固冷卻,磕出鍋來,切塊出售。小販推獨輪車,車上扣著幾鍋熬好的豌豆黃兒。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這種豌豆黃兒較粗,那整鍋的黃兒上豌豆皮可見,憑仗小棗的甜味,面面的,倒也可口。對當時平民人家的孩子來說,平時缺乏零食,若能吃一塊這樣的豌豆黃,也蠻有滋有味的。也正是這種做法制作的豌豆黃兒保持了豌豆的自然顏色和它的原味。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據說,一天慈禧正坐在北海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傳來敲打銅鑼聲和吆喝聲,心裡納悶,忙問是幹什麼的,當值太監回稟是賣豌豆黃、芸豆卷的。慈禧一時高興,傳令將此人叫進園來。來人見了老佛爺急忙跪下,並雙手捧著芸豆卷、豌豆黃,敬請老佛爺賞光。慈禧嘗罷,讚不絕口,並把此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豌豆黃和芸豆卷。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老婆餅

老婆餅是廣東潮州地區一種特色傳統名點,也是廣東潮式月餅中用料最少、做工最簡且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餅類。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歷史追溯

相傳,元末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得很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火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東跑西走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冬瓜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原料做餡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甘香可口,這就是老婆餅的始祖了。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傳統的潮州“老婆餅”包入的是冬瓜蓉,所以也稱為“冬茸餅”,傳入臺灣後,甜餡內容改以單純的糖為主,清甜的香味一樣迷人可口!外皮烤成誘人的金黃色,裡頭一層層的油酥薄如棉紙,酥鬆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滿地,每一口都嘗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趣味故事

相傳在廣州,有一間創辦於清朝末年的老字號茶樓,以各式點心及餅食馳名;某日,茶樓裡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裡各式各樣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後,不但沒稱讚店裡的點心好吃,甚至還嫌棄地說:“茶樓的點心竟是如此平淡無奇,沒一樣比得上我孃家的點心冬瓜角!”

這位師傅聽了之後心裡自然不服氣,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給他嚐嚐!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麵粉,作出了焦黃別緻的“冬瓜角”;這位潮州師傅一吃,風味果然清甜可口,不禁稱讚起老婆娘家的點心!

隔日,這位潮州師傅就將“冬瓜角”帶回茶樓請大家品嚐,結果茶樓老闆吃完後更是讚不絕口,問起這是誰哪一間茶樓作的點心?師傅們說:“是潮州老婆作的!”於是老闆就隨口說這是“潮州老婆餅“,並且請這位潮州師傅將之改良後在茶樓販賣,結果大受好評!“老婆餅”因而得名。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青團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雀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現在店裡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當作春遊小吃。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蒸熟以後綠綠的鬆軟的皮兒,豆沙餡心甜而不膩,帶有清淡艾草香氣,香糯可口。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做法一

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面胚,摘成每個大約重75克的麵糰,搓成長條,逐個按扁,包入豆沙餡等餡料,捏攏收口,搓成圓球,即成青團生坯。籠內鋪上溼布,放入青團生坯,上鍋蒸約15分鐘至熟,再在青團上塗些芝麻油即成。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做法二

麥青加少量水,放入攪拌機,打成青汁。將麥青汁(或艾草、漿麥草、馬蘭頭等綠色食用植物)加少量鹽,入鍋中煮沸,去除澀味。把青汁趁熱混入糯米粉後揉成麵糰。將粉團和豆沙分成數量相等的小劑子。將豆沙包入粉團中,搓圓,放入刷油或者墊粽葉的蒸屜中,蒸20分鐘左右。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營養價值

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溼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歷史典故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糕點介紹及做法,看似簡單,卻比法點還精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