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睡飽防秋乏,常按平壓穴

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裡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出伏以後天氣會真正慢慢轉涼,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順應天氣,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與雞俱興」的話,推算來看是晚上9點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領會精神,順應環境,不拘泥於9點,但有一個總則。

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

也就是說夜裡11點到早上5點,這6個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儘量的要保證它。按照子午經流注次序,這6個小時依次為膽經、肝經、肺經當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逆之則傷身。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睡飽防秋乏,常按平壓穴

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裡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出伏以後天氣會真正慢慢轉涼,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順應天氣,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與雞俱興」的話,推算來看是晚上9點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領會精神,順應環境,不拘泥於9點,但有一個總則。

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

也就是說夜裡11點到早上5點,這6個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儘量的要保證它。按照子午經流注次序,這6個小時依次為膽經、肝經、肺經當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逆之則傷身。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揉平壓穴

上面也說了,這段時間之所以「凶險」,就是因為晝夜溫差大,人的血管容易受到刺激,一些本身就有病史的人這個時段血壓激增的情況時有發生。

預防或者治療血壓激增不穩,有兩個經驗效穴:風池穴、人迎穴。

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程凱教授介紹的,當血壓升高的時候,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睡飽防秋乏,常按平壓穴

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裡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出伏以後天氣會真正慢慢轉涼,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順應天氣,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與雞俱興」的話,推算來看是晚上9點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領會精神,順應環境,不拘泥於9點,但有一個總則。

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

也就是說夜裡11點到早上5點,這6個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儘量的要保證它。按照子午經流注次序,這6個小時依次為膽經、肝經、肺經當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逆之則傷身。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揉平壓穴

上面也說了,這段時間之所以「凶險」,就是因為晝夜溫差大,人的血管容易受到刺激,一些本身就有病史的人這個時段血壓激增的情況時有發生。

預防或者治療血壓激增不穩,有兩個經驗效穴:風池穴、人迎穴。

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程凱教授介紹的,當血壓升高的時候,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風池穴

這兩個穴位平常也可以多多按摩刺激,風池穴可以疏肝清熱,頭痛、失眠的時候可以按揉風池來緩解症狀。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睡飽防秋乏,常按平壓穴

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裡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出伏以後天氣會真正慢慢轉涼,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順應天氣,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與雞俱興」的話,推算來看是晚上9點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領會精神,順應環境,不拘泥於9點,但有一個總則。

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

也就是說夜裡11點到早上5點,這6個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儘量的要保證它。按照子午經流注次序,這6個小時依次為膽經、肝經、肺經當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逆之則傷身。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揉平壓穴

上面也說了,這段時間之所以「凶險」,就是因為晝夜溫差大,人的血管容易受到刺激,一些本身就有病史的人這個時段血壓激增的情況時有發生。

預防或者治療血壓激增不穩,有兩個經驗效穴:風池穴、人迎穴。

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程凱教授介紹的,當血壓升高的時候,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風池穴

這兩個穴位平常也可以多多按摩刺激,風池穴可以疏肝清熱,頭痛、失眠的時候可以按揉風池來緩解症狀。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人迎穴

人迎穴在脖子上,平常用手指推按,可以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堅持下去能讓頸部和臉部皮膚氣血充盈,變得光滑~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睡飽防秋乏,常按平壓穴

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裡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出伏以後天氣會真正慢慢轉涼,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順應天氣,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與雞俱興」的話,推算來看是晚上9點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領會精神,順應環境,不拘泥於9點,但有一個總則。

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

也就是說夜裡11點到早上5點,這6個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儘量的要保證它。按照子午經流注次序,這6個小時依次為膽經、肝經、肺經當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逆之則傷身。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揉平壓穴

上面也說了,這段時間之所以「凶險」,就是因為晝夜溫差大,人的血管容易受到刺激,一些本身就有病史的人這個時段血壓激增的情況時有發生。

預防或者治療血壓激增不穩,有兩個經驗效穴:風池穴、人迎穴。

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程凱教授介紹的,當血壓升高的時候,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風池穴

這兩個穴位平常也可以多多按摩刺激,風池穴可以疏肝清熱,頭痛、失眠的時候可以按揉風池來緩解症狀。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人迎穴

人迎穴在脖子上,平常用手指推按,可以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堅持下去能讓頸部和臉部皮膚氣血充盈,變得光滑~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秋凍是要斂陰,不是讓你作死

老話兒說「春捂秋凍」,但也要辯證著看,不是讓你秋天寒風起來了還露肚臍小短褲,西瓜冰棍小空調的,那不是「秋凍」,那是作死。

為什麼說要秋凍呢?其實是要斂陰,不要出太多的汗,否則容易耗傷氣血。我們講秋季是要主收藏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秋涼了還出汗過多,就和收藏的養生原則相違背了。

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秋凍」?這裡有個「三暖二涼」的原則可以參考,孩子大人都適用。

一個是要背暖。有些女生外出會隨身帶一個披肩,這個習慣就非常好,坐地鐵或者空調房溫度太低,可以幫助擋風防寒,保證背部是溫暖的。

第二是要肚暖。所有動物都會特別注意保護腹部,腹腔裡有許多重要臟器但又相對脆弱,腹部受寒了很容易會腹痛腹瀉。

第三是要足暖。寒從足底生,腳暖全身都暖和了,脾經、腎經的氣血都是從足底升起的。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今日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凶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凶險的30天。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出伏四大坑,勿踩!

《養生論》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入秋多吃酸,養陰防溫燥

《內經》裡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素問·髒氣法時論》裡講:「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出伏入秋,飲食上我們要「少辛增酸」。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大家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吃到嘴裡,想想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潤燥的效果就出來了。

所以出伏以後,多吃酸,沒毛病。比如葡萄、百香果、檸檬、烏梅、番茄等。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已經越來越接近葡萄的旺季,葡萄性平,味甘酸,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的水果,不過小貼士提醒一下,葡萄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大朋友小朋友。剛吃完葡萄也不要馬上喝水,否則容易引起腹瀉。

葡萄更潤養更方便的吃法,可以做成葡萄膏:

1、生葡萄2500g洗淨,再用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晾乾。

2、帶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擠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

3、把葡萄汁放在鍋裡熬,熬到很稠的時候,倒進一個杯子裡。

4、將500g蜂蜜用鍋煮開,把蜂蜜倒進杯子裡,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勻,放到冰箱裡貯存。隨時服用,用水沖服或者當做果醬。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製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除了增酸,還要少辛。辛味發散,容易耗散陽氣。所以說,出伏之後不應該吃一些味辛的東西,比如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以免被溫燥所傷。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睡飽防秋乏,常按平壓穴

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裡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出伏以後天氣會真正慢慢轉涼,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順應天氣,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與雞俱興」的話,推算來看是晚上9點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領會精神,順應環境,不拘泥於9點,但有一個總則。

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

也就是說夜裡11點到早上5點,這6個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儘量的要保證它。按照子午經流注次序,這6個小時依次為膽經、肝經、肺經當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逆之則傷身。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揉平壓穴

上面也說了,這段時間之所以「凶險」,就是因為晝夜溫差大,人的血管容易受到刺激,一些本身就有病史的人這個時段血壓激增的情況時有發生。

預防或者治療血壓激增不穩,有兩個經驗效穴:風池穴、人迎穴。

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程凱教授介紹的,當血壓升高的時候,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風池穴

這兩個穴位平常也可以多多按摩刺激,風池穴可以疏肝清熱,頭痛、失眠的時候可以按揉風池來緩解症狀。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人迎穴

人迎穴在脖子上,平常用手指推按,可以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堅持下去能讓頸部和臉部皮膚氣血充盈,變得光滑~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秋凍是要斂陰,不是讓你作死

老話兒說「春捂秋凍」,但也要辯證著看,不是讓你秋天寒風起來了還露肚臍小短褲,西瓜冰棍小空調的,那不是「秋凍」,那是作死。

為什麼說要秋凍呢?其實是要斂陰,不要出太多的汗,否則容易耗傷氣血。我們講秋季是要主收藏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秋涼了還出汗過多,就和收藏的養生原則相違背了。

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秋凍」?這裡有個「三暖二涼」的原則可以參考,孩子大人都適用。

一個是要背暖。有些女生外出會隨身帶一個披肩,這個習慣就非常好,坐地鐵或者空調房溫度太低,可以幫助擋風防寒,保證背部是溫暖的。

第二是要肚暖。所有動物都會特別注意保護腹部,腹腔裡有許多重要臟器但又相對脆弱,腹部受寒了很容易會腹痛腹瀉。

第三是要足暖。寒從足底生,腳暖全身都暖和了,脾經、腎經的氣血都是從足底升起的。

今日出伏,1年中最凶險的30天要來了

我們穿衣服要做到暖背、暖肚、暖足,但都太熱也不行,還要做到二涼。

一是要頭涼。就是頭面要清爽,不要就是老捂著帽子出著汗,頭熱人容易昏沉。

二是要胸涼。胸涼就是胸前不要捂的太多,這樣氣機不順,容易煩悶,但是肚子要注意捂多一點。

說到這裡呢,大家就明白了所謂的秋凍是怎麼一回事了。並不是讓人凍得發抖,只是不要出汗太多就可以了。

今天正式出伏了,季節更替,秋涼漸起,這種時候,希望大家都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尤其是體弱陽虛的老年、先天不足的孩子,還有氣血兩虛的女生,以及不得不熬夜的醫護人員、寶媽。

出伏除了迎接清涼,也將迎接活法兒的12歲生日。明天起,21日~23日,活法兒商城週年慶典,年度鉅惠等你來!

活法兒12週年慶

倒計時 1

健康好物底價秒殺手慢無

百元紅包每天限量發放

手慢不要緊領券加購等店慶

↓↓ 活法兒12歲生日倒計時,先領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