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功德」這樣學佛法才不會走彎路

佛教 學誠 阿彌陀佛 三寶 北京龍泉寺 2017-05-08

本週導讀: 農曆四月初八是佛陀的誕生日,稱為“佛誕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節日之一。本週推出“佛功德”系列,讓我們一起來憶念、思惟佛陀的功德,共同領納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佛功德」這樣學佛法才不會走彎路

佛言祖語:得睹平等覺,阿彌陀無念。而修隨經義,一切佛所演。——《佛說阿惟越致遮經》卷下

學誠法師開示:學佛法,我們要根據經論上面的教授,不能自己隨便理解一通。隨便理解一通,你只會自己耽誤自己,最後你講出來也耽誤別人。


文章:這樣學佛法才不會走彎路

“若不觀察,隨心愛樂,唯亂於言。若非爾者,內返其意,詳細觀察,極為諦實。”“若不觀察”,如果我們對三寶的功德不是這樣來觀察修的話,“隨心愛樂”,隨著我們自己心的愛好,隨我們自己心的興趣,隨我們自己心的習氣。“唯亂於言”,那對所有的佛法,他都是會亂套的,你學得越多,你心是越亂的。

“若非爾者”,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如果不是不觀察修,那麼就是觀察修。“若非爾者”,前面是“若不觀察”,那麼現在“若非爾者”,若非不觀察,那麼就是觀察,就是觀察修,憶念、思惟。

「佛功德」這樣學佛法才不會走彎路

“內返其意,詳細觀察”,反觀自心,詳細觀察三寶功德。“極為諦實”,真真實實的,他是真理,他是真實功德,那你內心就會非常有力量。

“故當數數思佛功德,勵力引發至心定解。”這個是非常不容易的。對佛的功德體會、憶念、思惟,這是很難的,因為很難,所以我們就應數數去思惟,需要勵力引發,產生定解,“至心定解”。

我們要對佛功德產生定解,不容易的事情,非常難非常難,如果我們定解,很多事情都好辦。我們不能產生定解,就是因為我們有業障,有罪障,我們資糧不具足,所以無法“定解”。

“此若生者”,如果產生定解以後,“則於佛所從生之法及修法眾,亦能發起如是定解”。我們對佛產生定解,自然而然對佛所說的法產生定解,對法有定解,自然而然對僧產生定解。

「佛功德」這樣學佛法才不會走彎路

“是則皈依至於扼要”,這個就是皈依的扼要。對佛產生定解,然後再對法跟僧產生定解。那麼,不能定解怎麼辦?“勵力引發至心定解”,我們要勵力,要勇猛精進。

“此若無者,則能轉變心意皈依,且無生處,況諸餘道。”如果我們沒有定解,皈依心培養不起來,那就很不好辦。這種皈依心,這種定解都沒有培養起來,那我們轉變心意的能力,這種皈依,“且無生處”,他都沒有產生、出生、存在的機會條件,不存在。

“況餘諸道”何況其他的佛法,其他的法,更不可能。就是,佛的功德生不起來,那麼法的功德更不可能。

所以我們認為說,“我有法的功德就可以,不需要這種佛的功德。”很多東西都是很荒謬。“我們不需要這種僧的功德”都是對佛法的分分理解,不是一個完整理解,那個內心力量是非常不足的。

所以我們學道次第,學佛法,我們要根據經論上面的教授,不能自己隨便理解一通。隨便理解一通,你只會自己耽誤自己,最後你講出來也耽誤別人,你不僅沒有功德,弄不好還有罪過,以後會成業障,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摘自學誠法師系列開示之七《敬修皈依》第三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