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在佛教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佛教 百丈懷海 佛學 Engka Engka 2017-08-15

在寺院的佛事活動中,木魚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誦經禮懺,還是上殿唸佛,都要用到木魚。很多人不僅要問:寺院裡面唸經為何總要用木魚呢?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木製棰,棰頭橄欖形,以便敲擊。讚唄中經常使用,是佛教法器的代名詞。

《禪林象器箋》說:“魚頭尾自相接,其形團欒。今清國僧稱木魚者,作龍二首一身,鱗背兩口相接,銜一枚珠之形,亦空肚團欒。蓋與圖會木魚同,諷唱時專敲之以成節。”其中改魚身作龍頭,可能是取《群籍一覽》捲上所載劉斧《摭遺》所謂“魚可化龍,凡可入聖”之義。

關於“木魚”之名,最早見於懷海禪師《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雲: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惰也。”據此,木魚當為佛門僧侶所創制,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精進用功辦道,不要昏沉、掉舉。此前,相傳木魚的前身乃是一種稱為“木撲”的簡單木塊,後才刻為魚形,稱作木魚。

至於為何為作“魚”形,《釋氏要覽》記載說:“今寺院木魚者,蓋古人不可以木樸擊之,故創魚象也。又必取張華相魚之名,或取鯨魚一擊蒲牢為之大鳴也。”

從木魚的本質上看,他代表的是一種自強不息、精進不退的精神。如果一個人連睡覺的時間都不曾浪費,晝夜用功,自然會淨念相續,雜念不生,容易進入道業。日復如此,何愁道業不成?

從人的角度來說,容易產生懶惰意識。再說人的特性是悲喜不定,更容易受心情的影響,喜歡以自我的好惡來界定事物的好壞,形成片面思考和一家之言。如能清淨身心,不會產生偏失,行於中道而進道立命。這時需要魚這種不休不眠的精神,因而加功用行,不斷累積福德資糧。

所以,佛教用木魚的意義有三:

警策之意,去除昏沉掉舉,精進用功辦道;

懺悔業障,懺悔往昔諸罪,親近三寶,聽聞正法,如理修行;

尋求善知識,魚聲敲響時,諸佛菩薩、善知識,應魚聲而顯現,得到諸佛菩薩、善知識加持之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