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控股“去地產化”:龐大金融帝國轉型進行時

曾以強大的金融資本為支撐,讓其地產系統強勁起飛,但卻在房地產黃金時代抽身而退,毅然決然從房地產業務向“金融+房地產+戰略投資”轉型,這是知名企業泛海控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泛海控股近年來年報發現,自“去地產化”的戰略提出之後,泛海控股轉型戰略就執行得非常堅決。如果把信託、證券和保險都歸為金融相關板塊,泛海控股實際主業已由房地產全面轉向金融。

轉型之決心非常堅定。2015年5月,泛海控股表決通過新一任董事會,新增選的9名新晉董事均來自於非地產領域。有地產操作經驗的原高管團隊退出董事會,而有著銀行、信託、保險、證券履歷的高管進駐泛海控股董事會。甚至於2019年初,泛海控股還將旗下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及上海董家渡項目3個黃金地塊項目,以148.87億元的交易金額出讓給孫宏斌旗下的融創中國。

不過,就目前來看,泛海控股的轉型效果並不如預期。年報顯示,自2017年開始,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均為負數。

業績不及預期

5月8日晚間,泛海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關於對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因公司未按規定及時披露境外控股公司泛海國際收購事項,違反了信披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北京證監局對公司予以警示。

決定書顯示,2018年1月20日,泛海國際與盈生投資簽署協議,泛海國際向盈生投資收購其持有的隆亨資本有限公司100%股權及相關債權,上述交易於2018年1月22日雙方完成交割。公告披露,上述交易形成的營業外收入約10.80億元,超過泛海控股2016年度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的10%。

不過,泛海控股卻未按規定及時披露上述交易,直至2018年8月31日披露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才提及上述事項,至2018年11月14日補充披露臨時公告。

警示函背後是泛海控股轉型業績低迷。在其最新公佈的財報中顯示,2018年,泛海控股實現營收124.04億元,同比下滑2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31億元,同比下滑67.81%。

業績下降同時,泛海控股成本卻在上升。年報顯示,2018年,泛海控股銷售期間費用率為128.95%,同比升高50.1%,為十年來最高水平。同時,泛海控股2018年銷售淨利率為20.63%,同比下降16.25%,淨利潤佔營業收入比率僅為8.33%。

此外,在反映企業運用資產創造利潤的營運能力指標方面,Wind數據顯示,2018年泛海控股的營業週期為12977.6天,其中存貨週轉天數為12857.1天,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120.5天,均是上一年度的兩倍之多,存貨週轉率和應收賬款週轉率比率下降;在償債能力指標方面,泛海控股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近幾年均呈下降趨勢。其中,2018年,泛海控股的速動比率僅為2016年的二分之一水平。

多元化轉型

除了擔任泛海控股董事長以外,盧志強還擔任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泛海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美國IDG董事長、復旦大學校董等職。三十多年間,盧志強已經構建起一個包含地產、能源、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境外投資的龐大資本帝國。

不過,泛海控股轉型之路並不好走。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19年6月前,泛海控股有超過300億債務到期,其中40%以上為信託貸款。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將是泛海控股解決債務壓力的關鍵時期。

2013年,中國泛海首次提出多元化轉型構想。2014 年初,泛海提出了“房地產+金融+戰略投資”的新戰略,泛海控股管理層作出企業戰略轉型的決策,提出在繼續發揮現有房地產業務優勢的基礎上,將公司打造成涵蓋金融、房地產、戰略投資等業務的綜合性控股上市公司,並進行了一系列運作。戰略調整後,經濟學專業出身的泛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志強通過一系列併購和投資,從地產抽身,浩浩蕩蕩向金融業邁進。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泛海控股斥資20億元,發起設立亞太保險公司;斥資41億元投資民金所、泛海融資擔保、泛海基金、泛海資管等四家公司;持有鄭州銀行0.17%股份,廣西北部灣銀行6.32%股份,大連銀行4.41%股份。2016年,“泛海系”斥資27億美元收購美國大型綜合金融保險集團Genworth。2017年,“泛海系”將港股主板上市公司華富國際收入囊中。同年,收購美國IDG集團主要資產。

泛海控股一路高歌猛進,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但讓人遺憾的是,泛海控股的業績水平卻沒有因此得到迅猛發展,反而在近兩年有下降趨勢。

2018年是中國泛海實施多元化戰略轉型的第五個年頭。目前泛海的主業已由地產全面轉向金融。2018年,泛海控股年報中的營收佔比顯示,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為48.53億元,佔營業總收入的39.13%;金融相關板塊佔比近60%。資料顯示,從2016年起,泛海控股房地產板塊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就一直持續降低。從2016年的75.17%、2017年的48.92%,降至2018年的39.13%。

從2017年起,泛海控股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2017年至2018年,泛海控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31.59%、-26.50%,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7%、-67.81%。在這兩年的年報裡,泛海控股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解釋均是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大幅降低。

然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實際情況是不僅是房地產業務,去年泛海各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均不是很理想。分行業看,泛海控股房地產、信託、證券、保險業務板塊中,只有保險業營收同比增加9.81%,其餘營業收入均為下降趨勢。房地產、信託、證券營收分別同比下降41.21%、28.46%、23.82%。

傳統地產業務缺乏後續前進動力,新興主營業務金融產業此刻又沒有展現出色的盈利能力,新老業務青黃不接或許是泛海控股此時遇到的一大尷尬問題。

泛海控股在年報中對未來發展展望表示,2019年政策方面,公司作為轉型主攻方向的金融業務和傳統房地產業務均屬強監管行業,金融行業“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思路、房地產行業加快長效機制建設正在進一步明朗化,短期內監管鬆綁或轉向的可能性較小。“市場方面,公司房地產、證券、信託、保險等業務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可能增大公司經營業績的波動性。”公司在年報中如是表示。

(編輯:張偉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