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聯動升級、轉型進行時,夏季達沃斯熱議如何塑造中國未來金融業

金融危機後,中國銀行業在規模擴大的同時,規範發展、積極轉型,成為全球金融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中國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最活躍的沃土;股市、商品衍生品市場規模也都在全球市場重佔據重要地位。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在解決的過程中,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需持續推進,加之金融開放持續推進,以及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仍存,中國金融市場正面臨著全新的內外挑戰。

7月1日,以“領導力4.0:全球化新時代的成功之道”為主題的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9新領軍者年會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開幕。論壇首日,由第一財經主辦的“塑造中國未來金融業”分論壇上,第一財經副總編輯楊燕青,中國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黃毅,大連商品交易所理事長李正強,花旗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區企業與投資銀行業務主管簡·梅茨格,以及鹿昇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張璐共同就中國金融業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探討。

全球聯動升級、轉型進行時,夏季達沃斯熱議如何塑造中國未來金融業

聯動的全球格局

IMF數據顯示,全球直接投資從2017年的1.48萬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1.2萬億美元,下跌18%。“主要原因是貿易摩擦以後沒有人知道在哪裡投資,資本流量大幅減少,經濟增長自然會減弱。”朱民認為,貿易摩擦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遠遠超過實體貿易的影響。因此貿易摩擦的和緩,對金融市場有穩定作用,對全球產業鏈和經濟穩定都會帶來信心。

李正強認為,中國的衍生品市場已經能夠成為企業面對全球格局變化起到很好的對衝作用。據李正強分析,2018年期貨市場成交量增加,說明了大量的市場參與者參與了市場交易,且總體較為理性。國內的大型糧油相關型企業都在上游找到了替代方案,同時在交易所中套期保值,鎖定未來收益。

“我們需要給實體企業提供一個應對價格波動風險的工具和場所,即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基礎工具。中國的衍生品市場實際上從1988年就開始探索,大約經過了30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李正強表示。

此外,美國目前正處於歷史上最長商業週期的邊緣,延續了過去35年至40年的超長週期模式。自2015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加息9次。統計顯示,經濟衰退期間,利率的平均降幅在3%~4%之間,而美聯儲目前利率僅為2.4%左右。2018年美聯儲提出將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均預計,美聯儲將在7月份降息50個基點,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卡什卡利已經公開對此表示支持。

對此,朱民認為,美聯儲降息的節奏會放慢。“從降息到加息再到降息,使得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信用和公信力產生懷疑,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調整到較好的框架下,也有助於穩定預期。”

商業銀行的科技轉型

近年來,伴隨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以及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巨大影響,中國銀行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於一家大型商業銀行來說,轉型並不是簡單的事,每一次轉型都意味著要打破舊有規則,解決新困擾、新問題。

黃毅表示,金融信息化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互聯網金融改變了金融的生態,互聯網思維對傳統銀行的邏輯產生了巨大挑戰。當下有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金融科技的發展什麼時候會替代傳統銀行的業務。第二是大型科技公司進入銀行業是否會代替銀行。在他看來,兩者皆有可能。

金融的信息化從上世紀90年開始,前幾年的互聯網思維改變了傳統銀行的基本邏輯,科技使得金融交易提高了效率,後來的大數據和區塊鏈更是顛覆性的改變。

黃毅稱,大銀行的普惠金融一直難以做大規模,因為大銀行只願意做大買賣,不做小買賣。“我們和客戶一對一的信用考察和判斷的成本很高,利潤不能覆蓋風險,商業可持續性成為問題,因此一直做不起來。”

2017年,建設銀行利用大數據技術,耗時六年時間、投入8000多名技術和業務骨幹建設的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全面竣工併成功上線。去年4月18日,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黃毅表示,“新一代核心系統”建立之後,迅速從一億多個人客戶中找到了20多萬擁有不需要授信就可以根據需求直接發放貸款資格的客戶。這些貸款流程有的耗費數日,有的甚至只需要三分鐘;有的客戶需要抵押,有的客戶則不需要。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雖然當下建行的新一代核心系統是很先進,但是科技沒有最先進,只有更先進。”黃毅坦言,建行將在該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多項金融業務的覆蓋,實現金融科技和銀行轉型。

朱民指出,金融科技的應用成果通過中小企業貸款研究的數據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以建行為例,兩年前線下小微貸款200億元,不良率7%,人工費很高,現在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的金融系統。此外,新技術克服了制度弱點,把各個部門核心穿起來,實行“新一代核心系統”以來的18個月實現了小微貸款2700億元,不良率降到1%,已經超過了全國的金融機構給小微企業的貸款總額。“如果模式能夠成功,對中國銀行業未來改革是革命性的。大型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的結合,將全面向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向推進。”朱民表示。

如果說建行是從主幹出發,通過銀行內部重造實現改革,那花旗銀行則是通過連接多個“支幹”實現改革。

簡·梅茨格表示,科技的發展也使得大型金融機構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客戶。花旗集團為企業融資提供了多種技術的支持,比如為一家中國企業近120億美元的融資提供了幫助。反之,銀行在金融市場的特性就像一個連接器,很多金融公司為銀行提供服務的同時,也通過銀行再連接到數百家小銀行。“這是非常有活力的生態系統,我們成為了渠道,金融行業中的機構都可以受益。”梅茨格表示。

Libra的衝擊

6月18日,Facebook宣佈Libra計劃,成為第一個試水加密貨幣的互聯網巨頭。這引發了很多關於安全監控、與現有金融體系兼容、重新定義社交網絡等問題的討論。雖然Facebook一再強調,Libra只是交易媒介,和比特幣目的不同。但是很顯然,如果Libra項目順利搭建,將從傳統的金融業務中分食蛋糕。

張璐認為,在討論Libra之前,需要先分析它的自然屬性。分析它的白皮書可以發現,Libra有資產抵押和擔保,目前所針對的業務場景是跨境支付,同時還包含了現有銀行體系所不具備的支付手段。因此張璐認為,Libra既不是加密貨幣,也不是穩定幣,它對標的應該是“支付寶”,是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

雖然張璐並不認為Facebook有成為“世界央行”的能力,但是它打開了一條通路,隨著其他機構的不斷加入,大家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並逐漸探索出新的模式。

朱民在談到Libra時表示,Libra的核心概念一是貨幣,二是跨境,其對現有金融體系、貨幣體系甚至未來的儲備體系都會有很大沖擊。

Libra有幾個核心要素。第一,Libra有儲備、本金和債券做抵押,有一籃子貨幣做標註和定價,所以核心概念是貨幣。第二個核心概念是跨境。第三個則是把央行的政策考慮和銀行支付功能進行了結合。

“雖然,Libra目前仍然存在槓桿、儲備、中心管理體制等問題,但是我們不應該對Libra的問世掉以輕心。”朱民認為,短期來看,人們將libra對標支付系統,但長期來看,libra未來屬性一旦成為貨幣,必將引發央行關注,從而滋生更深層次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