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向城鄉違法建設說“不”

法律 建築 經濟 法制 魯網棗莊新聞中心 2017-04-28

魯網棗莊4月27日訊:4月27日,隨著挖掘機械鐵臂一揮,常莊鎮姬莊村一農戶違法建築轟然倒塌。這是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鐵腕治理城鄉違法建設的一個縮影。

據該區城市違法建設治理行動領導小組負責人介紹,年初以來,該區以“零容忍”態度向城鄉違法建設“亮劍”,截至目前,累計排查上報違法建設83.29萬平方米,涉及344處違法建設。已拆除11.7萬平方米,整改完成21萬平方米,銷號223處。

“違建如‘毒瘤’,既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又影響政府公信力,群眾反映強烈,要結合全國衛生城和省級文明城創建,進行徹底剷除!”違建治理工作動員會上,薛城區委書記姜山態度堅決、語氣鏗鏘。

決策者的態度是無聲的指令。連夜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一把手”靠上抓落實、一個月4次現場會,對違法建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拆除一起……薛城區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違建治理攻堅戰。

群眾廣泛參與是做好違法建設治理工作的基礎。薛城區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裝備流動宣傳車,藉助網站、電臺、電視、報紙、手機報、微信平臺等載體,將治違政策法規宣傳到位,深入細緻地解開群眾“思想疙瘩”。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力量,通過開通舉報熱線、設置投訴信箱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收集違法建設線索。一時間,一股股爭先恐後、爭拆自家違法建築的良好風氣蔚然成風。

在拆違控違這個“天下第一難”面前,法治是最有力、最有效的辦法。據介紹,薛城區堅守法治底線,做到了“合法拆違、拆除有據、程序到位”。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拆企圖套取拆遷補償費用的,後拆群眾自己居住或特困群眾的;先拆新建,後拆歷史遺留,做到拆違面前人人平等,執行政策處處公正。工作中,實行告知、教育、拆除三步走,先做思想工作,力爭自行拆除,避免群體性事件和惡性事件發生;對在規定時限內拒不拆除的,堅決予以強制拆除;對暴力抗法、蓄意鬧事的,組織公安部門及時介入,果斷處置,依法嚴厲打擊。3月21日,該區組織人員對巨山街道徐窩村金貴花園違法建設進行了強制拆除,一天拆除2000餘平方米,在全市打響了2017年控違拆違的“第一槍”。

千難萬難,黨員幹部帶頭就不難。採訪中,筆者瞭解到,薛城區堅持“先拆黨員幹部、村居幹部及其親屬,後拆一般群眾”要求,重點拆除建成區內遙感監測問題圖斑和土地衛星遙感圖片發現的違法建設、擅自侵佔建成區範圍內的山體山林違法建設、高鐵高速和城市主幹道路兩側的違法建設。要求黨員幹部“三帶頭、三不準”,即帶頭支持拆違工作,不準說、不準做不利於拆違工作的話和事;帶頭拆除自己的違法建設,不準拖整個工作的後腿;帶頭做親朋好友的工作,不準為違法建設戶說情、打招呼。

“道理講清了,利害說明了,黨員幹部都帶頭了,俺們還有什麼好說的?一個字:拆!”臨城街道一位違建戶主動情地說。

薛城區樹立“治控用”並舉理念,在重拳拆違同時,做好防控文章,藉助科技手段,利用無人航拍器,對重點區域進行監控排查。嚴格落實治違網格責任制,完善區—街(鎮)—村莊(社區)三級網格,做到每天巡查監管;設立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微信群,健全日巡查報告、源頭防控、檔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天上拍、地上查、群裡發、制度保”的無縫隙防控網,實現關口前移,努力將違法建設消除在萌芽狀態。此外,對於已拆除的違法建設,綜合運用“拆+建”“拆+綠” “拆+美”的方法,把拆違與生態建設和民生改善結合起來,提高拆違社會效益。“拆+建”即拆除違法建築後,立即將建築垃圾清運乾淨,填補破損山體,將拆除後的道路拓寬硬化並施劃停車位,建設村民健身中心,為更多群眾帶來實惠;“拆+綠”即對拆除違建後的村莊(社區)進行綠化,防止違法建設反彈;“拆+美”即對拆除違建後的牆體進行統一粉刷,裝飾成文化牆,美化環境。

圍繞層層傳遞拆違壓力,薛城區注重發揮考核“指揮棒”功能,及時制定了《違法建設治理工作考核辦法》,將違建治理工作考核成績納入鎮街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範疇,每月一督導,一季一通報,形成了違建治理長效機制。(萬照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