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知乎天涯哥(現在改名為KuDosTimes)首發於知乎平臺。


18世紀末,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而且政治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的大英帝國為什麼要反對、出兵干涉法國的大革命?

"

本文作者知乎天涯哥(現在改名為KuDosTimes)首發於知乎平臺。


18世紀末,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而且政治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的大英帝國為什麼要反對、出兵干涉法國的大革命?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法國大革命

首先需要說清楚的是,英國國民信奉什麼宗教與容不容忍法國大革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當時,大英帝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宗教完全是一件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在經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獨裁,以及後來復辟時期的查理二世,最後在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後的《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容忍法案》中得到最終確認的英國國教已經取得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英國國教也即安立甘教會,是英格蘭地區的民族宗教,既然是基督教中的民族宗教那麼其出發點就一定是英格蘭本身的利益了。

"

本文作者知乎天涯哥(現在改名為KuDosTimes)首發於知乎平臺。


18世紀末,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而且政治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的大英帝國為什麼要反對、出兵干涉法國的大革命?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法國大革命

首先需要說清楚的是,英國國民信奉什麼宗教與容不容忍法國大革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當時,大英帝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宗教完全是一件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在經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獨裁,以及後來復辟時期的查理二世,最後在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後的《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容忍法案》中得到最終確認的英國國教已經取得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英國國教也即安立甘教會,是英格蘭地區的民族宗教,既然是基督教中的民族宗教那麼其出發點就一定是英格蘭本身的利益了。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曾經開拓進取的大英帝國

在看法國這邊,從16世紀以來其實法國也在努力實現宗教寬容,奈何法國這個時期是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ism state),波旁王朝諸國王的權力非常強大,不像英國國王那樣經常受到議會的限制和約束。從1614年以孔代親王為首的大貴族為了反對路易十三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腓力三世的女兒安妮結婚而召開的三級會(Estates-General)之後,一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發的那一年,法國長達175年沒有召開過這種全國性的代表會議。

1598年亨利四世頒佈在大西洋邊上,盧瓦爾河下游的南特城頒佈了《南特赦令》,主張宗教寬容,給予法國胡格諾教徒同樣的法律權利,承認他們的教派合法,從而結束了國內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後來亨利四世的孫子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又在1685年頒佈《楓丹白露赦令》,又開始進行宗教迫害,這迫使法國南部的大批胡格諾教徒顛肺流離地遷往其他國家。

"

本文作者知乎天涯哥(現在改名為KuDosTimes)首發於知乎平臺。


18世紀末,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而且政治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的大英帝國為什麼要反對、出兵干涉法國的大革命?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法國大革命

首先需要說清楚的是,英國國民信奉什麼宗教與容不容忍法國大革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當時,大英帝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宗教完全是一件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在經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獨裁,以及後來復辟時期的查理二世,最後在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後的《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容忍法案》中得到最終確認的英國國教已經取得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英國國教也即安立甘教會,是英格蘭地區的民族宗教,既然是基督教中的民族宗教那麼其出發點就一定是英格蘭本身的利益了。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曾經開拓進取的大英帝國

在看法國這邊,從16世紀以來其實法國也在努力實現宗教寬容,奈何法國這個時期是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ism state),波旁王朝諸國王的權力非常強大,不像英國國王那樣經常受到議會的限制和約束。從1614年以孔代親王為首的大貴族為了反對路易十三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腓力三世的女兒安妮結婚而召開的三級會(Estates-General)之後,一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發的那一年,法國長達175年沒有召開過這種全國性的代表會議。

1598年亨利四世頒佈在大西洋邊上,盧瓦爾河下游的南特城頒佈了《南特赦令》,主張宗教寬容,給予法國胡格諾教徒同樣的法律權利,承認他們的教派合法,從而結束了國內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後來亨利四世的孫子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又在1685年頒佈《楓丹白露赦令》,又開始進行宗教迫害,這迫使法國南部的大批胡格諾教徒顛肺流離地遷往其他國家。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伏爾泰

說起宗教寬容,就必須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他為宗教寬容奮鬥了一輩子,著書立說、發表演說都離不開宗教寬容這個主題。他的追隨者有很多,比如重農學派的當時又是財政部長的杜爾哥。法國的宗教寬容法令姍姍來遲,直到1787年頒佈的《寬容法令》才重新授予法國新教徒公民權,廢除了針對其婚姻的禁令,這樣在法律意義上至少實現了宗教寬容。

在大致說了歐陸當時宗教寬容理念的同時,再回到這個問題上。

我認為英國之所以會干涉法國大革命這是權衡利弊的考量,除了趁火打劫,怕法蘭西的民粹主義蔓延到英格蘭、以及進一步奪取法國的海外領地,削弱法國實力這些現實因素外,部分原因與英國人的文化基因(cultural gene)和民族性有關係。我們常說英國人尤其是英格蘭人比較務實,想做什麼事一步一步的慢慢來,不會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

本文作者知乎天涯哥(現在改名為KuDosTimes)首發於知乎平臺。


18世紀末,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而且政治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的大英帝國為什麼要反對、出兵干涉法國的大革命?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法國大革命

首先需要說清楚的是,英國國民信奉什麼宗教與容不容忍法國大革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當時,大英帝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宗教完全是一件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在經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獨裁,以及後來復辟時期的查理二世,最後在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後的《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容忍法案》中得到最終確認的英國國教已經取得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英國國教也即安立甘教會,是英格蘭地區的民族宗教,既然是基督教中的民族宗教那麼其出發點就一定是英格蘭本身的利益了。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曾經開拓進取的大英帝國

在看法國這邊,從16世紀以來其實法國也在努力實現宗教寬容,奈何法國這個時期是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ism state),波旁王朝諸國王的權力非常強大,不像英國國王那樣經常受到議會的限制和約束。從1614年以孔代親王為首的大貴族為了反對路易十三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腓力三世的女兒安妮結婚而召開的三級會(Estates-General)之後,一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發的那一年,法國長達175年沒有召開過這種全國性的代表會議。

1598年亨利四世頒佈在大西洋邊上,盧瓦爾河下游的南特城頒佈了《南特赦令》,主張宗教寬容,給予法國胡格諾教徒同樣的法律權利,承認他們的教派合法,從而結束了國內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後來亨利四世的孫子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又在1685年頒佈《楓丹白露赦令》,又開始進行宗教迫害,這迫使法國南部的大批胡格諾教徒顛肺流離地遷往其他國家。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伏爾泰

說起宗教寬容,就必須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他為宗教寬容奮鬥了一輩子,著書立說、發表演說都離不開宗教寬容這個主題。他的追隨者有很多,比如重農學派的當時又是財政部長的杜爾哥。法國的宗教寬容法令姍姍來遲,直到1787年頒佈的《寬容法令》才重新授予法國新教徒公民權,廢除了針對其婚姻的禁令,這樣在法律意義上至少實現了宗教寬容。

在大致說了歐陸當時宗教寬容理念的同時,再回到這個問題上。

我認為英國之所以會干涉法國大革命這是權衡利弊的考量,除了趁火打劫,怕法蘭西的民粹主義蔓延到英格蘭、以及進一步奪取法國的海外領地,削弱法國實力這些現實因素外,部分原因與英國人的文化基因(cultural gene)和民族性有關係。我們常說英國人尤其是英格蘭人比較務實,想做什麼事一步一步的慢慢來,不會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普通英格蘭人

這個從英格蘭的憲政歷程就可以看出來,從最早額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查理時期的《大憲章》(Magna Carta),亨利三世的《牛津條例》(Provisions of Oxford),愛德華一世時期的"模範議會"(The Model Parliment),愛德華三世時期眾議院(House of Represntatives)再到後來都鐸王諸王的努力,最後還是以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確定了王在議會,王在法下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原則。

其實在早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那個年代,英國的輿論界就開始批判法國大革命中變現出的無序混亂,以及恐怖主義。代表人物是被稱為保守主義之父的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他在1790年發表《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

"

本文作者知乎天涯哥(現在改名為KuDosTimes)首發於知乎平臺。


18世紀末,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而且政治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的大英帝國為什麼要反對、出兵干涉法國的大革命?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法國大革命

首先需要說清楚的是,英國國民信奉什麼宗教與容不容忍法國大革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當時,大英帝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宗教完全是一件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在經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獨裁,以及後來復辟時期的查理二世,最後在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後的《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容忍法案》中得到最終確認的英國國教已經取得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英國國教也即安立甘教會,是英格蘭地區的民族宗教,既然是基督教中的民族宗教那麼其出發點就一定是英格蘭本身的利益了。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曾經開拓進取的大英帝國

在看法國這邊,從16世紀以來其實法國也在努力實現宗教寬容,奈何法國這個時期是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ism state),波旁王朝諸國王的權力非常強大,不像英國國王那樣經常受到議會的限制和約束。從1614年以孔代親王為首的大貴族為了反對路易十三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腓力三世的女兒安妮結婚而召開的三級會(Estates-General)之後,一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發的那一年,法國長達175年沒有召開過這種全國性的代表會議。

1598年亨利四世頒佈在大西洋邊上,盧瓦爾河下游的南特城頒佈了《南特赦令》,主張宗教寬容,給予法國胡格諾教徒同樣的法律權利,承認他們的教派合法,從而結束了國內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後來亨利四世的孫子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又在1685年頒佈《楓丹白露赦令》,又開始進行宗教迫害,這迫使法國南部的大批胡格諾教徒顛肺流離地遷往其他國家。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伏爾泰

說起宗教寬容,就必須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他為宗教寬容奮鬥了一輩子,著書立說、發表演說都離不開宗教寬容這個主題。他的追隨者有很多,比如重農學派的當時又是財政部長的杜爾哥。法國的宗教寬容法令姍姍來遲,直到1787年頒佈的《寬容法令》才重新授予法國新教徒公民權,廢除了針對其婚姻的禁令,這樣在法律意義上至少實現了宗教寬容。

在大致說了歐陸當時宗教寬容理念的同時,再回到這個問題上。

我認為英國之所以會干涉法國大革命這是權衡利弊的考量,除了趁火打劫,怕法蘭西的民粹主義蔓延到英格蘭、以及進一步奪取法國的海外領地,削弱法國實力這些現實因素外,部分原因與英國人的文化基因(cultural gene)和民族性有關係。我們常說英國人尤其是英格蘭人比較務實,想做什麼事一步一步的慢慢來,不會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普通英格蘭人

這個從英格蘭的憲政歷程就可以看出來,從最早額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查理時期的《大憲章》(Magna Carta),亨利三世的《牛津條例》(Provisions of Oxford),愛德華一世時期的"模範議會"(The Model Parliment),愛德華三世時期眾議院(House of Represntatives)再到後來都鐸王諸王的努力,最後還是以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確定了王在議會,王在法下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原則。

其實在早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那個年代,英國的輿論界就開始批判法國大革命中變現出的無序混亂,以及恐怖主義。代表人物是被稱為保守主義之父的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他在1790年發表《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埃德蒙·伯克

在文中認為大革命已經演變為一場顛覆傳統和正當權威的暴力叛亂,而非追求代議、憲法民主的改革運動,他批評大革命是企圖切斷複雜的人類社會關係的實驗,也因此淪為一場大災難。他還特別譴責民主:"一名理髮師或是一名蠟燭製造者的職業不可能成為任何人眼中的榮譽,更不用說其他一堆更為次等的職業。

在今天我們口口聲聲論民主,講理性的年代會感覺伯克的這些話真的是刺耳,會不由自主的他打入愚昧,專制思想的冷宮。但事實上,伯克在這篇文章中有些話雖然言過其實,但是不無道理。你比如巴黎民眾將自己的憤怒澆灑到監獄裡面的凡人身上,雅各賓派的恐怖統治等等。

排除階級立場,伯克在1790年撰文時可能就已經發現,大革命的這種無序狀態以及中間有一種無政府主義傾向,一些投機倒把的政客乘機斂財,最重要的是大革命的方式激進,以至於很多老百姓自己都不明白,後來還有些地區的老百姓公開維護舊秩序,比如"旺代叛亂"。很多革命後提出的綱領以及實施過程都太過於理想。當然伯克也只是一家之言,不過他是英國思想政治家反對法國大革命的重要代表,而當時剛獨立不久的美利堅合眾國則在輿論上面聲援大革命,比如托馬斯傑斐遜,托馬斯潘恩,托馬斯·潘恩還在1791年寫下《人權》一書以與伯克論戰。

"

本文作者知乎天涯哥(現在改名為KuDosTimes)首發於知乎平臺。


18世紀末,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而且政治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的大英帝國為什麼要反對、出兵干涉法國的大革命?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法國大革命

首先需要說清楚的是,英國國民信奉什麼宗教與容不容忍法國大革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當時,大英帝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宗教完全是一件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在經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獨裁,以及後來復辟時期的查理二世,最後在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後的《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容忍法案》中得到最終確認的英國國教已經取得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英國國教也即安立甘教會,是英格蘭地區的民族宗教,既然是基督教中的民族宗教那麼其出發點就一定是英格蘭本身的利益了。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曾經開拓進取的大英帝國

在看法國這邊,從16世紀以來其實法國也在努力實現宗教寬容,奈何法國這個時期是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ism state),波旁王朝諸國王的權力非常強大,不像英國國王那樣經常受到議會的限制和約束。從1614年以孔代親王為首的大貴族為了反對路易十三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腓力三世的女兒安妮結婚而召開的三級會(Estates-General)之後,一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發的那一年,法國長達175年沒有召開過這種全國性的代表會議。

1598年亨利四世頒佈在大西洋邊上,盧瓦爾河下游的南特城頒佈了《南特赦令》,主張宗教寬容,給予法國胡格諾教徒同樣的法律權利,承認他們的教派合法,從而結束了國內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後來亨利四世的孫子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又在1685年頒佈《楓丹白露赦令》,又開始進行宗教迫害,這迫使法國南部的大批胡格諾教徒顛肺流離地遷往其他國家。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伏爾泰

說起宗教寬容,就必須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他為宗教寬容奮鬥了一輩子,著書立說、發表演說都離不開宗教寬容這個主題。他的追隨者有很多,比如重農學派的當時又是財政部長的杜爾哥。法國的宗教寬容法令姍姍來遲,直到1787年頒佈的《寬容法令》才重新授予法國新教徒公民權,廢除了針對其婚姻的禁令,這樣在法律意義上至少實現了宗教寬容。

在大致說了歐陸當時宗教寬容理念的同時,再回到這個問題上。

我認為英國之所以會干涉法國大革命這是權衡利弊的考量,除了趁火打劫,怕法蘭西的民粹主義蔓延到英格蘭、以及進一步奪取法國的海外領地,削弱法國實力這些現實因素外,部分原因與英國人的文化基因(cultural gene)和民族性有關係。我們常說英國人尤其是英格蘭人比較務實,想做什麼事一步一步的慢慢來,不會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普通英格蘭人

這個從英格蘭的憲政歷程就可以看出來,從最早額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查理時期的《大憲章》(Magna Carta),亨利三世的《牛津條例》(Provisions of Oxford),愛德華一世時期的"模範議會"(The Model Parliment),愛德華三世時期眾議院(House of Represntatives)再到後來都鐸王諸王的努力,最後還是以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確定了王在議會,王在法下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原則。

其實在早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那個年代,英國的輿論界就開始批判法國大革命中變現出的無序混亂,以及恐怖主義。代表人物是被稱為保守主義之父的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他在1790年發表《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埃德蒙·伯克

在文中認為大革命已經演變為一場顛覆傳統和正當權威的暴力叛亂,而非追求代議、憲法民主的改革運動,他批評大革命是企圖切斷複雜的人類社會關係的實驗,也因此淪為一場大災難。他還特別譴責民主:"一名理髮師或是一名蠟燭製造者的職業不可能成為任何人眼中的榮譽,更不用說其他一堆更為次等的職業。

在今天我們口口聲聲論民主,講理性的年代會感覺伯克的這些話真的是刺耳,會不由自主的他打入愚昧,專制思想的冷宮。但事實上,伯克在這篇文章中有些話雖然言過其實,但是不無道理。你比如巴黎民眾將自己的憤怒澆灑到監獄裡面的凡人身上,雅各賓派的恐怖統治等等。

排除階級立場,伯克在1790年撰文時可能就已經發現,大革命的這種無序狀態以及中間有一種無政府主義傾向,一些投機倒把的政客乘機斂財,最重要的是大革命的方式激進,以至於很多老百姓自己都不明白,後來還有些地區的老百姓公開維護舊秩序,比如"旺代叛亂"。很多革命後提出的綱領以及實施過程都太過於理想。當然伯克也只是一家之言,不過他是英國思想政治家反對法國大革命的重要代表,而當時剛獨立不久的美利堅合眾國則在輿論上面聲援大革命,比如托馬斯傑斐遜,托馬斯潘恩,托馬斯·潘恩還在1791年寫下《人權》一書以與伯克論戰。

為什麼英國當年要干擾法國大革命的進行?

早期美國國旗

所以我想說的是大革命其實並不想我們中學教科書上寫的那樣自由、民主、人權,他裡面有恐怖主義、無政府主義的傾向。事實上,當時不僅英國無法容忍法國大革命,當時歐洲恐怕沒有一個國家能容忍的,奧地利帝國那更不用說,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共主,當時奧地利帝國利奧波德是他哥哥,連普魯士,西班牙,甚至大老遠的俄國都反對法國大革命,多次組成反法同盟扼殺大革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法國大革命太激進,直接動搖了歐洲持續近千年的封建體系,這對於當時大部分還是絕對君主國的歐洲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震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