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兒童閱讀啟蒙期,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該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錯過兒童閱讀啟蒙期,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該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來自網絡

還記得2018年冬天,那張全網刷屏的“冰花男孩”的照片嗎?

片中的“冰花男孩”,是雲南昭通的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家離學校4.5公里遠,平時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去上學。早上,氣溫零下九度,穿著並不厚實的他一路跑到教室後——頭髮和眉毛已經被風霜粘成雪白,臉蛋凍得通紅,滿身都是風霜,讓人心疼。他是個留守兒童,母親因為貧窮離家出走,父親在外打工,由奶奶照顧他和姐姐。姐弟倆上下學每天都要走很遠,回家後還要幫奶奶做家務,天太冷滿手凍瘡。就在這雙凍傷的小手下,是他99分的考卷。當記者問他,讀書苦不苦的時候,孩子滿臉真誠地回答:“上學冷,不苦。”網友留言: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書籍是他們看世界的窗口,更是他們通往外界的路。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想要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但一個孩子是否能夠終身學習,主要取決於童年的閱讀習慣如何。美國著名生理學家瑪莉安.伍爾夫認為:閱讀習慣的培養特別需要從兒童期開始,因為兒童閱讀是大腦左右兩個區域一起運行的,而成人閱讀往往是隻有一個區域在工作。兒童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所以家長一定要意識地抓住這段黃金期。德國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13歲,最遲15歲前,如果養不成閱讀的習慣和對書的感情,那麼他今後的一生中,將很難再從閱讀中找到樂趣。

對於孩子讀書的重要性,我是深有體會。自從兒子上了小學,老師天天都在跟家長強調,要求孩子們要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因為我自己本身熱愛讀書,沒事就看看書、寫寫東西,所以孩子從三四歲起就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有時候,都沉迷其中,廢寢忘食。但兒子的同學之中有些孩子偏偏不喜歡讀書,每次拿起書就像要命一樣痛苦,一玩手機比什麼都來勁。

電子時代如何跟手機爭奪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迴歸閱讀是一件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如果你不小心錯過了兒童幼年的閱讀啟蒙期,孩子現在已經進入小學,當前階段該如何幫助他們養成讀書的習慣呢?下面將我的一些小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家長們,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錯過兒童閱讀啟蒙期,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該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一、明確讀書目的

首先家長要明確一點,孩子讀書首先是為了快樂,而不要任何夾雜功利思想,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才需要讀書的。閱讀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閱讀是糧食,就像大米白麵一樣提供孩子心靈成長的養分,但沒有治療作用。孩子讀書不是為了治療不會寫作文,不是為了治療知識貧乏,更不是為了比賽和炫耀,如果你帶著救死扶傷的心情陪孩子踏上閱讀之路,太過急躁,一定會失望,也會打擊孩子閱讀的興趣。

錯過兒童閱讀啟蒙期,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該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二、該讀什麼書?怎麼選?

著名兒童作家金波說,引導孩子閱讀要有遞進性,由情趣到情節再到情緒。具體該怎麼做呢?對小學生來說,低年級要滿足情趣需要,中年級要滿足情節需要,高年級要滿足情緒需要。

一年級的孩子應該讀繪本,繪本的字數一般比較少,都是些常用漢字。如果孩子有不認識的,家長可以藉此機會教教孩子如何查字典。書本內容比較簡單,個別字不認識也不影響孩子對語意的理解。我給孩子買過一系列的繪本,他比較喜歡的有《大衛不可以》、還有《媽媽心》、《猜猜我有多愛你》、《我有友情要出租》,這些繪本情節生動、非常有趣,圖片也比較清晰,溫暖柔情,非常適合這個階段孩子性情的陶冶。

二年級的學生應該讀橋樑書。所謂橋樑書,就是讓孩子從“親子共讀”逐漸轉入“自主閱讀”的過度性圖書,像繪本一樣有圖畫,但是文字又比繪本多一些。或者選擇一些帶有拼音的讀本。我兒子現在是二年級,對於繪本已經不感冒,開始愛上了歷史故事。說起關於歷史的啟蒙,得歸功於《喜馬拉雅》的音頻節目,平時我喜歡在睡前給他播放一些趣味歷史小故事,他越聽越過癮,經常纏著我問東問西。我只好在網上買了一大堆適合他口味的歷史書,但買的時候我儘量挑選帶拼音的,入了一套少年改編版的《上下五千年》系列和《論語》回來,有拼音和註釋孩子理解起來容易些,再對照音頻故事,就比較容易讀懂。當他識字量大增之後,我開始嘗試買沒有拼音的歷史傳記給他看,他已經熟練掌握了拼音和部首的查字法,就算是遇到生字,也可以自己解決。

兒子馬上三年級了,下面我給他選書的範圍會更廣,各種兒童小說、詩歌、童話故事、科學百科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涉獵,主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來決定,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的引導。高年級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入成人的閱讀書單,介紹一些優美的名家散文、小說之類的讓孩子瞭解多元化的社會形態。

最後想說兩點家長給孩子選書的原則:首先是有趣,其次是有益。這兩個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剛開始閱讀的孩子首先要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才能堅持下去,養成習慣。有趣的標準不是以大人的喜好來決定的,而是孩子覺得有趣才行。買書的過程要讓孩子全程參與,去書店的話,讓孩子自己挑選。在網上買的話,也可以讓孩子一起看看評論,一件事情親身參與了,積極性和認同性都比較高。想要找到有益的圖書,得優先選擇口碑好、正規的大型出版社,這些出版社的書一般印刷比較環保,而且出錯率低。爸爸媽媽們買之前,也可以在豆瓣官網上查詢一下想買的書的打分情況,看看書評,如果大家都覺得不錯,就可以放心入手。也可以看看閱讀推廣人推薦的兒童書單,一般可信度都比較高。還有一個給孩子選書的捷徑,就是買些經典的名家獲獎作品,比如葉聖陶、冰波、葉永烈、曹文軒、陳伯吹、金波、秦文君、沈石溪等等這些優秀文學家的作品,不必全部都買,可以選擇他們的代表作來給孩子來讀一讀。

錯過兒童閱讀啟蒙期,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該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三、家長以身作則,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家庭氛圍

心理學上有個“曝光效應”,什麼東西出現在生活中越多,影響力就越大。就拿最經典的腦白金廣告來說,“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是不是生活中想到送禮,你的腦海裡就不自覺地冒出了這句話?這就是曝光效應最簡單的例子。用在孩子讀書上,也是一個道理,首先在家裡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氛圍,觸目所及到處都是書。一放假的時候,就帶孩子泡圖書館,讓孩子浸潤在一個被書籍包圍的世界裡,孩子的腦海裡自然而然地就會將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如果一有空就坐下來讀書寫作,而不是玩電腦、打遊戲,孩子自然會覺得書是一個好東西,要不然爸爸媽媽怎麼會這麼入迷呢?此時孩子就會有樣學樣,一頭扎進書籍的海洋裡去了,都不用你教。爸爸媽媽們不要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就放棄讀書,你也可以從最喜歡的小說看起,給孩子做個榜樣。

有空的時候,請為孩子朗讀課文,或者跟孩子交流讀書體會。孩子低年級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讀課文,聽一些優秀的音頻,模仿語調,體驗抑揚頓挫裡的優美。孩子的語感就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形成。親子共讀還是融洽感情的好方式,孩子能感受到家長平和的氣息,還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家長對自己的愛。

關於閱讀交流,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在閱讀停下來時,引發孩子的思考和表達,不著痕跡,不要刻意。儘量問這種問題:“要是你,你去不去?”“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等孩子說完了,家長再繼續讀,別問為什麼,因為家長已經起到了提醒孩子思考的目的了。千萬不要故事讀了一半,忽然問:“你覺得這個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人物還生死未卜呢,孩子一定非常討厭,懶得回答,只會催著你繼續讀,即使孩子回答了,也是敷衍低效的交流。大點的孩子,家長可以在讀書結束後,跟孩子來些有趣的互動。比如一起比賽複述故事內容,或者是角色扮演,或是續寫、改編故事等,做一個簡單的小遊戲,教孩子用身心去感受書本,會更加記憶深刻。到了會寫讀後感的中高年級,家長可以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地交流,一起探討人物個性、故事情節,以及作品的時代意義等等。爸爸媽媽們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和看法,允許孩子跟我們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錯過兒童閱讀啟蒙期,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該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說到底人生是一場修行,是一場盛大的孤獨。父母對孩子的陪伴,終有盡頭,如果要選擇一樣東西作為孩子永恆的陪伴,選閱讀,一定是沒錯的。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幫他養成讀書的習慣,在他以後的人生裡每當遭遇痛苦、挫折的時候,能夠有個地方作為心靈的依託。

爸爸媽媽們,讀書,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因為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共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