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癩頭和尚的話,甄林兩家都不信,為何薛家信了?

《紅樓夢》|  癩頭和尚的話,甄林兩家都不信,為何薛家信了?

第七回,周瑞家有幫助劉姥姥打完秋風,去向王夫人覆命,引出了薛寶釵的冷香丸。

這冷香丸不但配方奇特,而且操作極為不易,這倒是也合情理,因為“為這病請大夫吃藥,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銀子錢”。越是疑難病症,治療之方越可能奇特。更奇特的是,這個方子竟然是一個禿頭和尚給的!

按照常理,治病自然要請大夫,一個來歷不明的和尚給的方子,就敢用嗎?

至少,甄士隱和林如海不敢用。

一直以為,作者曹先生在塑造香菱、黛玉、寶釵之時,給了她們若干共同之處。

都出生於書香之家,都受到父親寵愛,又都在幼年離開了父親,還有,都在幼年遇到過癩頭和尚。

幼年香菱遇到癩頭和尚,在第一回。

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內,逗他頑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那過會的熱鬧,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便大哭起來,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抱在懷內作甚?”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舍我吧,舍我罷!“士隱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

這癩頭和尚的長相和言語都很反常,士隱只當是瘋話,不加理睬,結果真如和尚所言,“菱花空對雪澌澌”

《紅樓夢》|  癩頭和尚的話,甄林兩家都不信,為何薛家信了?

幼年黛玉遇到癩頭和尚,是通過黛玉口述的,寫在了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眾人一看就知她有“不足之症”,於是問起病情。

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蔘養榮丸。

黛玉的病,無藥可醫,解決辦法只有兩個,一是出家,二是從此不見外人,不見哭聲。

林家對黛玉愛如珍寶,當然捨得不出家,但對於不見外人不見哭聲的建議,和士隱一樣,當成瘋言瘋語,不放在心上。不僅如此,還將她遠送到外祖母家,變成了只見外人。

《紅樓夢》|  癩頭和尚的話,甄林兩家都不信,為何薛家信了?

同樣是無藥可醫的先天之病,癩頭和尚也給了薛家建議。薛家又得怎麼對待的呢?

後來還虧了一個禿頭和尚,說專治無名之症,因請他看了。他說我這是從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幸而先天壯,還不相干,若吃尋常藥,是不中用的。他就說了一個海上方,又給了一包藥末子作引子,異香異氣的。不知是那裡弄了來的,他說發了時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藥倒效驗些。

一直覺得,作者用詞考察,簡單的一個字一個詞,都代表著他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傾向。面對同樣瘋瘋癲癲且外表不雅的癩頭和尚,薛家的態度是“請他看”,並未因他的反常而不加理睬。

癩頭和尚給的海上方,實在是刁鑽,“真真把人瑣碎死”,稍微有些懷疑的人,也不會真的花時間去配置。可薛家就都信了,而且用一兩年的時間配好了,並且“從南帶至北”,寶釵走到哪裡,就把藥帶到哪裡。

同樣的人,同樣的話,為何甄士隱和林如海都不信,薛寶釵的父親就信了呢?

書中通過寶釵之口,在第四十二回,給出了答案。因黛玉在眾人面前隨口說出了西廂之詞,寶釵提醒她,說了這樣一段話。

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

讀書是為了明理,為了輔國治民。甄父、林父、薛父都是讀書人,甄父因讀書而只顧“酌酒吟詩”,林父雖有入仕,卻固守著儒家的迂腐,不會變通。唯有薛父,從讀書轉向皇商,變務虛為務實,不再守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清高,願意去相信社會上的各類人物各種言論,願意去嘗試各種讀書以外的解決辦法,哪怕聽起來很荒誕。尤其是對於僧道這一讀書人不屑的人群,他也尊重以待,一個“”字表明瞭一切。

《紅樓夢》|  癩頭和尚的話,甄林兩家都不信,為何薛家信了?

甄士隱和林如海“讀了書倒更壞了”,被書所誤,害了女兒的一生。唯有同是讀書人出身的薛父,不但接受了癩頭和尚的藥方,而且聽從癩頭和尚的建議,把“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鏨在金器上給寶釵隨身帶著。

薛家對癩頭和尚可謂言聽計從,作者這樣寫,除了說明不要讀死書之外,還有什麼深意呢?

關於僧道,書中還多有提及,最突出的就是襲人對寶玉的規勸:不要毀僧謗道

寶玉和甄士隱一樣,讀書的唯一作用就是酌酒吟詩,其它都心存鄙視,不但鄙視輔國治民,還看不起所有務實之道。

在毀僧謗道這一點上,王熙鳳也是如此,她不信陰司報應,為了一己私利,枉顧他人性命,並且主動殺人。結果呢?作者就讓她和寶玉一起,被馬道婆施了法,差點丟了性命。最後還是僧道出面,才把他們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這便是毀僧謗道的後果!

僧道的能量如此強大,作者是在宣揚封建迷信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由儒釋道三駕馬車組成的,經歷了幾千年的浸潤,它們早已彼此交融、密不可分。偏學偏信哪一個,都會有失偏頗。和儒不同的是,僧道都帶有神祕感,似乎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在左右著世界。

作者的用意很明顯,對於僧道,我們可以不懂,可以不學,但我們一定要對它們抱有敬畏感,不能像寶玉和阿鳳一樣“毀僧謗道”,對他們的言論,也不能一概拒之。

對僧道如此,對我們見識以外的人和事也是如此。無知者容易無畏,無畏則易像香菱、黛玉一樣招來禍患。

如果甄士隱願意傾聽並思考癩頭和尚的“好防佳節元宵後”,便不會輕易把幼女交給一個男僕帶去看燈;

如果林如海願意傾聽並思考癩頭和尚的“不見眼淚、不見外人”,即使萬般無奈,也不會把黛玉遠送金陵。

常懷敬畏之心,則能如寶釵一樣,遠離禍端,平安順遂。

相關閱讀:

《紅樓夢》|甄士隱和賈寶玉:百無一用是書生

《紅樓夢》|黛玉之父林如海做了兩大惡事,助推了賈府的敗亡

《紅樓夢》| 山中高士,世外仙姝,作者對釵黛的定位有何深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