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一年一度又端陽,汨水悠悠屈子殤。”兩千多年前的汨羅河畔,面對國破家亡,屈原悲憤交加,縱身一躍,化作汨羅河畔詩魂一縷。兩千多年後的華夏大地上,龍舟競渡、粽葉飄香,詩歌高頌、淚灑汨江,後世子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紀念“中華詩魂”——屈原。

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端午節由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耳熟能詳的說法就是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

屈原愛楚國,希望楚國能強大。眾所周知,屈原為國家鞠躬盡瘁,因為反對與秦結盟而被流放,並處以叛國罪。時年62歲,覺得楚國大勢已去,自己也生無可戀,於是投身汨羅。

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到此日便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

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同時,人們開始往水中投撒大米給魚類餵食,用以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群吃掉。這便是粽子最初的由來。

悠久的歷史使得端午節的禮俗活動繽紛異彩,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我國人民心中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由此民間有三種活動廣為流傳: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

屈原之所以能受到後人的愛戴,不單是因他所寫的浪漫又激情的詩歌,顯出他的超人才華,更是因他那忠誠而摯熱的愛國情懷,和他那看到國之衰亡的遠象而自投汨羅江的悲壯豪情

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佛法修持 平安吉祥

端午,在許多中國人心目中,連結著詩人屈原、連結著愛國的高尚情操、連結著不願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然而,我們有所不知的是端午節與佛教文化淵源其實十分悠久。

農曆五月對應地支中的“巳”、“午”、“未”三月五行屬火。“巳”是火的出生狀態,“午”是火的極盛狀態,“未”是火的衰幕狀態。火氣到了極盛的狀態,也就是陽氣達到了極盛狀態,就會物極必反,陰氣開始產生。

端午時,開始陰盛陽衰,這個時候,氣場最不穩定,易使人心浮動,官非凶災四起,病菌雜處最易出事,會影響到個人的運程,很多人的身體便會面臨一些業緣到來。

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設置端午節,也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生防病,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驅毒的儀式,並且這個月大家要持齋禮請高僧祈福,來除去不詳之氣,佛法是時刻護佑我們平安吉祥的法寶。所以農曆五月在漢傳佛教中也為修心養性長齋月。這些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舊時端午節時,佛寺常舉行祈福儀式,高僧要為國家和百姓祈福;由此可知,無論何時,驅惡從善,以佛法修持最能讓我們平安吉祥,得到真正的安樂與自在!

佛教中的端午遺俗


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萬瓦如鱗百尺梯,遙看突兀與雲齊”,陸游在曾在詩中描述了大聖慈寺張燈結綵,慶祝端午的場景。實際上,一些失傳的端午古俗仍在佛教中保存著。

第一, 後世認為端午龍舟是為了救屈原: “楚人悲屈原, 千載意未歇?遺風成競渡, 哀叫楚山裂。”佛中觀點端午龍船原來是為了“安龍”

第二, 一般認為端午龍舟發生在水鄉。但古人這天在高山上劃龍船

第三, 一般認為, 五月五日採蘭草、菖蒲是用來煎湯洗澡, 《大戴禮》: “五月五日, 蓄蘭為沐浴。”但這裡表明, 它用於製作“菖蒲茶”


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此外, 《古尊宿語錄》卷28: “龍門若為作端午, 打動眾人塗毒鼓。”佛教東林《雲門頌》也說: “一撾塗毒聞皆喪”。一般認為,端午龍舟競渡時擊鼓是為了統一劃船的節奏, 但是佛教典籍顯示: 端午所用鼓上塗了毒藥, 以增強鼓聲的巫術力量, 以達到安龍、鎮龍的目的。

安龍、菖蒲茶、幹龍船、毒鼓等是失傳的端午古俗,這些資料既可補端午資料之缺,又可見出中國本土自然宗教中的端午對佛教影響的深度,彌足珍貴。

端午節,佑你得吉祥

端午與佛教,與歷來民間傳統文化均有著密切聯繫。端午節紮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底層,既和中華文化有血肉聯繫,又與佛教文化有深層次的文化勾連。兩者之間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兼容幷包、兼收幷蓄;同時也顯示了佛教文化的通達。

因此現今的端午節,不僅是紀念屈原的一系列傳說,它更是被作為一種文化來弘揚。

願我們

能成為這樣的人

心憂天下、勇於擔當

剛直不阿、敢於直言

修身 修心 修性

汩羅江水靜謐安詳

待真正的安樂與自在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