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在資本市場以"高調"著稱。

縱觀其發言,一般分兩類:一是XX技術不行;二是格力最好。

前一類,新近被炮轟的對象是奧克斯,在公開舉報奧克斯質量問題後,雙方互掐不斷升級,承包了君臨這個夏天的流量。

激戰正酣,鄭堅江派出80後美女總裁冷冷,高調喊話董明珠格力空調質量問題,“相約週一見”,唬得吃瓜群眾們一愣一愣。

結果苦等到9月3日凌晨也沒看到瓜在哪裡。

後者,則是"買格力三高人群電飯煲,敞開吃血糖不升高"之類的論調,每次說完資本市場便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在資本市場以"高調"著稱。

縱觀其發言,一般分兩類:一是XX技術不行;二是格力最好。

前一類,新近被炮轟的對象是奧克斯,在公開舉報奧克斯質量問題後,雙方互掐不斷升級,承包了君臨這個夏天的流量。

激戰正酣,鄭堅江派出80後美女總裁冷冷,高調喊話董明珠格力空調質量問題,“相約週一見”,唬得吃瓜群眾們一愣一愣。

結果苦等到9月3日凌晨也沒看到瓜在哪裡。

後者,則是"買格力三高人群電飯煲,敞開吃血糖不升高"之類的論調,每次說完資本市場便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然而,這些說到底仍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目前格力最大的瓜在於其混改,珠海國資委將轉讓手中格力電器15%的股權。

9月2日,高瓴和厚朴兩大金主已拎著錢箱找上了門,論實力這兩大金主遠勝董明珠,這對渴望接盤的董明珠團隊將是致命的威脅。

可耐人尋味的是,在這次股權轉讓中,拳打雷布斯,踢腳姚振華的她,卻罕見地表現出雨我無瓜的姿態。

君臨認為,能堵住女人嘴的東西並不多,除男人的嘴外,主要靠礦,此事背後的瓜值得細細品思。

1

一年一度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被譽為經濟界的"奧斯卡",是企業家們展示自己的最好舞臺,除日常的花式吹捧外,也暗藏機鋒。

比如2012年王健林和馬雲關於電商的億元賭局,2013年的第十四屆頒獎典禮,在焉壞的陳偉鴻帶節奏下,董明珠和雷軍也槓上了。

彼時“小米熱”席捲全國,雷布斯信心滿滿會在5年內營業額超過格力,也學著馬雲打賭,賭注象徵性地定為1元。

此舉可惹毛了董明珠,霸氣地把賭注提高到10個小目標,並請馬雲作見證。

10億大賭局,讓董明珠火遍全國,成為格力最大的KOL,也開啟了她的“網紅”之路。

"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在資本市場以"高調"著稱。

縱觀其發言,一般分兩類:一是XX技術不行;二是格力最好。

前一類,新近被炮轟的對象是奧克斯,在公開舉報奧克斯質量問題後,雙方互掐不斷升級,承包了君臨這個夏天的流量。

激戰正酣,鄭堅江派出80後美女總裁冷冷,高調喊話董明珠格力空調質量問題,“相約週一見”,唬得吃瓜群眾們一愣一愣。

結果苦等到9月3日凌晨也沒看到瓜在哪裡。

後者,則是"買格力三高人群電飯煲,敞開吃血糖不升高"之類的論調,每次說完資本市場便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然而,這些說到底仍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目前格力最大的瓜在於其混改,珠海國資委將轉讓手中格力電器15%的股權。

9月2日,高瓴和厚朴兩大金主已拎著錢箱找上了門,論實力這兩大金主遠勝董明珠,這對渴望接盤的董明珠團隊將是致命的威脅。

可耐人尋味的是,在這次股權轉讓中,拳打雷布斯,踢腳姚振華的她,卻罕見地表現出雨我無瓜的姿態。

君臨認為,能堵住女人嘴的東西並不多,除男人的嘴外,主要靠礦,此事背後的瓜值得細細品思。

1

一年一度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被譽為經濟界的"奧斯卡",是企業家們展示自己的最好舞臺,除日常的花式吹捧外,也暗藏機鋒。

比如2012年王健林和馬雲關於電商的億元賭局,2013年的第十四屆頒獎典禮,在焉壞的陳偉鴻帶節奏下,董明珠和雷軍也槓上了。

彼時“小米熱”席捲全國,雷布斯信心滿滿會在5年內營業額超過格力,也學著馬雲打賭,賭注象徵性地定為1元。

此舉可惹毛了董明珠,霸氣地把賭注提高到10個小目標,並請馬雲作見證。

10億大賭局,讓董明珠火遍全國,成為格力最大的KOL,也開啟了她的“網紅”之路。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行事風格獨特而強勢,氣場十足,有時說話甚至口無遮攔,那些年懟過的人不在少數。

2008年,因廣州市政府"採購黑幕",董明珠悍然將其告上法庭,甚至跟時任省委書記拍過桌子。

同樣在2008年,格力狀告美的的“舒睡功能”侵犯其專利,雙方此後年年幹仗。

董明珠更是在各種場合為格力站臺:

“在空調領域我是老大,他算老幾。”

“它根本不是對手,如果我把它視為我的對手,我覺得我很悲哀。”

2014年,小米戰略入股美的,董明珠又直斥其為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這玩的就是加多寶與王老吉打架,幹掉和其正的戲碼,兩家企業在嘴炮中越發強大。

近期炮轟奧克斯本質上仍一樣。

這些言論有的非常出格,但董明珠是真性情,對格力是情到深處有感而發,對企業來講也實現了雙贏,反而深得格力粉絲的喜愛。

此前董明珠的名聲更多是在家電行業,10億賭約後,董明珠逐漸網紅化。

有些東西也漸漸變了味。

2013年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董明珠曾這樣說:

“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沒有集權的能力,要這樣的領導幹什麼?乾脆可以不要。領導必須要明白在什麼樣條件下需要集權,在什麼條件下需要分權,這點很重要。”

而此後她的做法,正是這段話的真實寫照。

2014年,格力停掉與成龍的代言合同,改為由董明珠親自上陣。

2015年,格力進軍手機市場,她在各種場合高調放話:“

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

“做手機肯定會超過小米……”

手機生產出來後,她當仁不讓地代言,還在開機畫面中植入自己的頭像、問候語等,讓全國網友直呼毀三觀,銷量自然是慘淡。

2016年,格力電器發行新股收購珠海銀隆,遭遇水逆,被中小股東聯合否掉,董明珠當場發飆:

“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

姚振華意圖舉牌格力,董明珠怒斥其為“破壞實業的千古罪人”,甚至跑到北京去告狀。

而她最受非議的還是與朱江洪“反目”。

董明珠曾在節目中說過:

“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的。”

眾所周知,格力的技術是朱江洪一手抓起來的,何謂“朱董配”,一人技術,一人市場,明明白白。

此外,她還暗指朱江洪搞裙帶關係。

老領導剛退休,就搞“去朱江洪化”,著實有點讓人寒心。

種種行為,恰如郭京飛在《都挺好》裡所說:“董明珠,自從你上臺後,你變得太狂野了!”

但同時她又有很人性化的一面,如為員工出頭、承諾給員工分房、成立扶貧基金等等。

這導致外界對她譭譽參半,但不可否認,在這個高度碎片化的時代,董明珠賺足了眼球,被視為中國最不能惹的三個女人之一。

更彪悍的是,她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深度綁定格力,正如其在接受央視網採訪時所說:“我覺得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沒錯。”

她甚至還成立了媒體公司為自己出謀劃策。

這樣做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在媒體推波助瀾的醜化下,她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被誇大、曲解、肆意傳播,受到了網友的嘲諷式消費。

她甚至被當作一個笑話,一個被移動互聯網時代拋棄了卻又不甘寂寞的中年老大媽。

何以如此,難道真的是戀棧不去?

君臨不敢妄下論斷,正如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所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但從董明珠的生平看,或許可以概括為: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2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家庭。

從安徽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她在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董明珠會像大多數女性一樣相夫教子,過完平淡的一生。

可命運給她開了個玩笑。

30歲那年,丈夫病逝,董明珠和兩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這成為了她人生的轉折點。

如果普通人面對這種境遇,早就歇菜了,可董明珠是個例外,她正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一樣,要掌控自己的命運。

1990年,36歲的董明珠把兒子託付給母親撫養,獨自來到珠海打工,並加入了格力,當時她的目標很樸素:

多掙點錢,養活兒子。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不知營銷為何物的董明珠憑著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內追回了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

此後,董明珠開啟了開掛般的銷售人生。

1992年,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佔到整個公司的1/8,震驚了整個管理層。

在被調到沒有一絲市場縫隙的南京,她仍斬獲連連,在1993年創造了3650萬的銷售神話。

要知道當時的格力無資金、無技術、無品牌,說生產企業都抬舉了,就一條年產量不足2萬臺的簡陋生產線,用組裝廠形容更貼切。

在這樣的劣勢下斬獲如此戰績,董明珠的強悍可見一般。

當時國內空調市場剛起步,除三菱、松下等外資品牌外,就春蘭能扛鼎,餘者皆碌碌,企業重視銷售遠重於技術,待遇差也高達數倍。

格力也一樣,當董明珠領著幾十萬的年薪時,技術人員才一兩萬,這誰能忍?

1994年,朱江洪決心進行改革,要強技術,立品牌,大幅調低銷售人員提成比例,把資源向技術人員傾斜,導致業務骨幹集體跳槽。

格力陷入危機之中,選擇堅守的董明珠臨危受命,成為經營部部長,帶著僅剩的23個銷售人員與其他廠商數百人的銷售團隊戰鬥。

最初的追債之難,讓董明珠看到了賒賬的行業痛點,上任後立下了“先款後貨”的代銷規則,這可捅了馬蜂窩,引得經銷們商紛紛告狀。

可董明珠連朱江洪的帳都不賣,如此模式下格力的銷售額反而奇蹟般地翻了7倍。

這除了格力日益優良的產品外,還在於她配套推出了“淡季返利”、 “年終返利”等策略,讓利於經銷商,實現了二者的利益捆綁。

1996年,全國各地爆發洪災,夏季平均氣溫低於33°,各大空調廠商大打價格戰,各地經銷商紛紛要求格力降價,格力的管理層也非常贊同。

可董明珠仍堅決不降價,結果各大廠商虧損累累,老二華寶科龍兼併,格力銷量反而實現17%的平穩增長,一舉超越春蘭成為行業老大。

年終結算時,格力"秋後算賬",拿出一億獎賞同舟共濟的大小經銷商,贏得大家的一致擁護,格力靠著這套雙贏模式徹底奠定了行業地位。

可以說,董明珠和朱江洪對格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朱董配”才是格力能稱霸全國的關鍵。

但格力不姓朱,也不姓董,問題很快產生了。

3

國企改革,是資本市場永恆的話題。

可改了20多年,卻永遠被兩種情緒籠罩:“國資流失”和“國進民退”,每次都是口號震天響,行動輕飄飄。

中央注重保值增值,防止國資流失;

地方要求財權事權,服務地方經濟;

國企渴望自主獨立,做大做強企業。

各有各的利益訴求,革誰的命?這太難了。

在上世紀90年代,基於各自利益,地方政府與企業家圍繞國企控制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

有皆大歡喜的,如美的和TCL的MBO,這才有了何享健、李東昇等人的成功。

但更多的卻是兩敗俱傷,國資背景決定了,政府分分鐘可以教你做人。

當雙方關係惡化後,地方政府寧願把企業賣給外國競爭對手,即使民族品牌被雪藏,優秀企業隕落也在所不惜,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昔日風光無限的企業家們也多慘淡收場,身陷囹圄的不在少數。

大寶、中華、南孚、健力寶……

一個個民族品牌曾猶如彗星般劃過天際,卻都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其中最耀眼、最遺憾的非健力寶莫屬。

健力寶前身為三水酒廠,位於粵西貧困縣三水。

1973年,受“排擠”的李經緯被調到瀕臨倒閉的三水酒廠當副廠長。

在李經緯的帶領下,三水酒廠起死回生,並在1983年開發出運動功能飲料—健力寶。

李經緯有銷售鬼才之稱,在他的運作下,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

1984年奧運會,許海峰、李寧等一戰封神,女排以勇不可擋之勢登頂,全國沸騰,全民激情和民主自豪感炸裂。

“東方魔水”健力寶一戰成名。

可李經緯並不滿足,在他的策劃下,健力寶繼續魔幻之旅。

1991年,美國總統大選,健力寶作為贊助商,讓第一夫人希拉里和第二夫人蒂帕共飲健力寶。

1993年,健力寶擺上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圓形會議桌……

在1991—1996年,健力寶囊括了中國飲料行業產品、銷量、利稅、利潤四項指標的所有第一,在國內的行業發展史上,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品牌達到其曾經的統治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經緯耐得住寂寞,在純淨水、保健品等行業爆發時,他能堅守底線,不盲目跟風。

李經緯崇拜可口可樂,他希望帶著健力寶重演神話。

在那個年代,李經緯是最耀眼的明星,王石、柳傳志等都要靠邊站。

可在輝煌的背後,卻暗流湧動。

在健力寶發展前期,不可否認三水縣政府給予了全力支持,可樹長大了,總要拿來乘涼啊。

比如政府規定45%的員工必須是三水人,其中的裙帶關係不言而喻,政府建個配套企業不能不支持吧,這些都讓李經緯非常懊惱。

李經緯本人又是“親下不親上”,不願意與政府打交道,這從其當初受排擠就可看出。

而李經緯企業決策時的“獨斷專行”,上級領導視察時的“獨寵”,健力寶後期的多元化等都讓政府非常不爽,矛盾日漸突出。

當地官員曾對媒體說:“不要總是提李經緯,健力寶是政府的。”

90年代中後期,“國退民進”興起,政府允許企業經營者購買企業資產。

1996年,何享健和李東昇先後開始對企業進行改制,拉開MBO的序幕,這讓李經緯非常興奮。

緊接著,他搞了兩個事:

1、籌資10億在廣州建健力寶大廈;

2、健力寶籌備在香港上市,解決管理層的股權問題。

李經緯想到更大的平臺把健力寶推向世界,可在當地政府看來,這是“背叛”,把總部遷到廣州,是要把搖錢樹遷走。

1997年秋,健力寶上市行將通過,三水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拒絕批准這個方案。

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了上市。

此後,政府加大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開發新產品要審批,招商引資項目也要審批。

可李經緯個性太強,認為企業離了他發展不下去,始終不願放下架子找政府和解,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1998年,三水政府開會,主要領導說李經緯可以繼續留任,卻沒有一個領導站出來附議。

1999年,三水政府大換屆,一批與李經緯有多年交情的政府官員基本退出決策層,李經緯的處境日趨艱難。

也是在那兩年,健力寶開始顯露頹勢,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

李經緯急了,向政府提出要MBO,由管理層自籌4.5億買下三水政府持有的股份,被斷然拒絕。

在2001年的一次會議上,三水政府官員悉數到場,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但絕不能賣給李經緯。

三水政府找到李經緯,告訴他將以3.8億賣給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

李經緯非常憤慨,為何寧願賤價賣給外國人,也不賣給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他。

李經緯帶領全公司進行抵制,加上全國輿論壓力,最終交易告吹。

三水政府非常憤怒,外國人不能賣,中國人總能賣吧。

在一場倉促的簽約儀式上,政府以3.38億元把健力寶賣給了浙江國投

浙江國投的背後站著張海—著名氣功大師!

操刀領導表示,這是“強強聯合”。

"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在資本市場以"高調"著稱。

縱觀其發言,一般分兩類:一是XX技術不行;二是格力最好。

前一類,新近被炮轟的對象是奧克斯,在公開舉報奧克斯質量問題後,雙方互掐不斷升級,承包了君臨這個夏天的流量。

激戰正酣,鄭堅江派出80後美女總裁冷冷,高調喊話董明珠格力空調質量問題,“相約週一見”,唬得吃瓜群眾們一愣一愣。

結果苦等到9月3日凌晨也沒看到瓜在哪裡。

後者,則是"買格力三高人群電飯煲,敞開吃血糖不升高"之類的論調,每次說完資本市場便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然而,這些說到底仍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目前格力最大的瓜在於其混改,珠海國資委將轉讓手中格力電器15%的股權。

9月2日,高瓴和厚朴兩大金主已拎著錢箱找上了門,論實力這兩大金主遠勝董明珠,這對渴望接盤的董明珠團隊將是致命的威脅。

可耐人尋味的是,在這次股權轉讓中,拳打雷布斯,踢腳姚振華的她,卻罕見地表現出雨我無瓜的姿態。

君臨認為,能堵住女人嘴的東西並不多,除男人的嘴外,主要靠礦,此事背後的瓜值得細細品思。

1

一年一度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被譽為經濟界的"奧斯卡",是企業家們展示自己的最好舞臺,除日常的花式吹捧外,也暗藏機鋒。

比如2012年王健林和馬雲關於電商的億元賭局,2013年的第十四屆頒獎典禮,在焉壞的陳偉鴻帶節奏下,董明珠和雷軍也槓上了。

彼時“小米熱”席捲全國,雷布斯信心滿滿會在5年內營業額超過格力,也學著馬雲打賭,賭注象徵性地定為1元。

此舉可惹毛了董明珠,霸氣地把賭注提高到10個小目標,並請馬雲作見證。

10億大賭局,讓董明珠火遍全國,成為格力最大的KOL,也開啟了她的“網紅”之路。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行事風格獨特而強勢,氣場十足,有時說話甚至口無遮攔,那些年懟過的人不在少數。

2008年,因廣州市政府"採購黑幕",董明珠悍然將其告上法庭,甚至跟時任省委書記拍過桌子。

同樣在2008年,格力狀告美的的“舒睡功能”侵犯其專利,雙方此後年年幹仗。

董明珠更是在各種場合為格力站臺:

“在空調領域我是老大,他算老幾。”

“它根本不是對手,如果我把它視為我的對手,我覺得我很悲哀。”

2014年,小米戰略入股美的,董明珠又直斥其為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這玩的就是加多寶與王老吉打架,幹掉和其正的戲碼,兩家企業在嘴炮中越發強大。

近期炮轟奧克斯本質上仍一樣。

這些言論有的非常出格,但董明珠是真性情,對格力是情到深處有感而發,對企業來講也實現了雙贏,反而深得格力粉絲的喜愛。

此前董明珠的名聲更多是在家電行業,10億賭約後,董明珠逐漸網紅化。

有些東西也漸漸變了味。

2013年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董明珠曾這樣說:

“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沒有集權的能力,要這樣的領導幹什麼?乾脆可以不要。領導必須要明白在什麼樣條件下需要集權,在什麼條件下需要分權,這點很重要。”

而此後她的做法,正是這段話的真實寫照。

2014年,格力停掉與成龍的代言合同,改為由董明珠親自上陣。

2015年,格力進軍手機市場,她在各種場合高調放話:“

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

“做手機肯定會超過小米……”

手機生產出來後,她當仁不讓地代言,還在開機畫面中植入自己的頭像、問候語等,讓全國網友直呼毀三觀,銷量自然是慘淡。

2016年,格力電器發行新股收購珠海銀隆,遭遇水逆,被中小股東聯合否掉,董明珠當場發飆:

“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

姚振華意圖舉牌格力,董明珠怒斥其為“破壞實業的千古罪人”,甚至跑到北京去告狀。

而她最受非議的還是與朱江洪“反目”。

董明珠曾在節目中說過:

“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的。”

眾所周知,格力的技術是朱江洪一手抓起來的,何謂“朱董配”,一人技術,一人市場,明明白白。

此外,她還暗指朱江洪搞裙帶關係。

老領導剛退休,就搞“去朱江洪化”,著實有點讓人寒心。

種種行為,恰如郭京飛在《都挺好》裡所說:“董明珠,自從你上臺後,你變得太狂野了!”

但同時她又有很人性化的一面,如為員工出頭、承諾給員工分房、成立扶貧基金等等。

這導致外界對她譭譽參半,但不可否認,在這個高度碎片化的時代,董明珠賺足了眼球,被視為中國最不能惹的三個女人之一。

更彪悍的是,她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深度綁定格力,正如其在接受央視網採訪時所說:“我覺得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沒錯。”

她甚至還成立了媒體公司為自己出謀劃策。

這樣做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在媒體推波助瀾的醜化下,她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被誇大、曲解、肆意傳播,受到了網友的嘲諷式消費。

她甚至被當作一個笑話,一個被移動互聯網時代拋棄了卻又不甘寂寞的中年老大媽。

何以如此,難道真的是戀棧不去?

君臨不敢妄下論斷,正如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所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但從董明珠的生平看,或許可以概括為: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2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家庭。

從安徽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她在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董明珠會像大多數女性一樣相夫教子,過完平淡的一生。

可命運給她開了個玩笑。

30歲那年,丈夫病逝,董明珠和兩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這成為了她人生的轉折點。

如果普通人面對這種境遇,早就歇菜了,可董明珠是個例外,她正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一樣,要掌控自己的命運。

1990年,36歲的董明珠把兒子託付給母親撫養,獨自來到珠海打工,並加入了格力,當時她的目標很樸素:

多掙點錢,養活兒子。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不知營銷為何物的董明珠憑著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內追回了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

此後,董明珠開啟了開掛般的銷售人生。

1992年,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佔到整個公司的1/8,震驚了整個管理層。

在被調到沒有一絲市場縫隙的南京,她仍斬獲連連,在1993年創造了3650萬的銷售神話。

要知道當時的格力無資金、無技術、無品牌,說生產企業都抬舉了,就一條年產量不足2萬臺的簡陋生產線,用組裝廠形容更貼切。

在這樣的劣勢下斬獲如此戰績,董明珠的強悍可見一般。

當時國內空調市場剛起步,除三菱、松下等外資品牌外,就春蘭能扛鼎,餘者皆碌碌,企業重視銷售遠重於技術,待遇差也高達數倍。

格力也一樣,當董明珠領著幾十萬的年薪時,技術人員才一兩萬,這誰能忍?

1994年,朱江洪決心進行改革,要強技術,立品牌,大幅調低銷售人員提成比例,把資源向技術人員傾斜,導致業務骨幹集體跳槽。

格力陷入危機之中,選擇堅守的董明珠臨危受命,成為經營部部長,帶著僅剩的23個銷售人員與其他廠商數百人的銷售團隊戰鬥。

最初的追債之難,讓董明珠看到了賒賬的行業痛點,上任後立下了“先款後貨”的代銷規則,這可捅了馬蜂窩,引得經銷們商紛紛告狀。

可董明珠連朱江洪的帳都不賣,如此模式下格力的銷售額反而奇蹟般地翻了7倍。

這除了格力日益優良的產品外,還在於她配套推出了“淡季返利”、 “年終返利”等策略,讓利於經銷商,實現了二者的利益捆綁。

1996年,全國各地爆發洪災,夏季平均氣溫低於33°,各大空調廠商大打價格戰,各地經銷商紛紛要求格力降價,格力的管理層也非常贊同。

可董明珠仍堅決不降價,結果各大廠商虧損累累,老二華寶科龍兼併,格力銷量反而實現17%的平穩增長,一舉超越春蘭成為行業老大。

年終結算時,格力"秋後算賬",拿出一億獎賞同舟共濟的大小經銷商,贏得大家的一致擁護,格力靠著這套雙贏模式徹底奠定了行業地位。

可以說,董明珠和朱江洪對格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朱董配”才是格力能稱霸全國的關鍵。

但格力不姓朱,也不姓董,問題很快產生了。

3

國企改革,是資本市場永恆的話題。

可改了20多年,卻永遠被兩種情緒籠罩:“國資流失”和“國進民退”,每次都是口號震天響,行動輕飄飄。

中央注重保值增值,防止國資流失;

地方要求財權事權,服務地方經濟;

國企渴望自主獨立,做大做強企業。

各有各的利益訴求,革誰的命?這太難了。

在上世紀90年代,基於各自利益,地方政府與企業家圍繞國企控制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

有皆大歡喜的,如美的和TCL的MBO,這才有了何享健、李東昇等人的成功。

但更多的卻是兩敗俱傷,國資背景決定了,政府分分鐘可以教你做人。

當雙方關係惡化後,地方政府寧願把企業賣給外國競爭對手,即使民族品牌被雪藏,優秀企業隕落也在所不惜,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昔日風光無限的企業家們也多慘淡收場,身陷囹圄的不在少數。

大寶、中華、南孚、健力寶……

一個個民族品牌曾猶如彗星般劃過天際,卻都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其中最耀眼、最遺憾的非健力寶莫屬。

健力寶前身為三水酒廠,位於粵西貧困縣三水。

1973年,受“排擠”的李經緯被調到瀕臨倒閉的三水酒廠當副廠長。

在李經緯的帶領下,三水酒廠起死回生,並在1983年開發出運動功能飲料—健力寶。

李經緯有銷售鬼才之稱,在他的運作下,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

1984年奧運會,許海峰、李寧等一戰封神,女排以勇不可擋之勢登頂,全國沸騰,全民激情和民主自豪感炸裂。

“東方魔水”健力寶一戰成名。

可李經緯並不滿足,在他的策劃下,健力寶繼續魔幻之旅。

1991年,美國總統大選,健力寶作為贊助商,讓第一夫人希拉里和第二夫人蒂帕共飲健力寶。

1993年,健力寶擺上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圓形會議桌……

在1991—1996年,健力寶囊括了中國飲料行業產品、銷量、利稅、利潤四項指標的所有第一,在國內的行業發展史上,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品牌達到其曾經的統治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經緯耐得住寂寞,在純淨水、保健品等行業爆發時,他能堅守底線,不盲目跟風。

李經緯崇拜可口可樂,他希望帶著健力寶重演神話。

在那個年代,李經緯是最耀眼的明星,王石、柳傳志等都要靠邊站。

可在輝煌的背後,卻暗流湧動。

在健力寶發展前期,不可否認三水縣政府給予了全力支持,可樹長大了,總要拿來乘涼啊。

比如政府規定45%的員工必須是三水人,其中的裙帶關係不言而喻,政府建個配套企業不能不支持吧,這些都讓李經緯非常懊惱。

李經緯本人又是“親下不親上”,不願意與政府打交道,這從其當初受排擠就可看出。

而李經緯企業決策時的“獨斷專行”,上級領導視察時的“獨寵”,健力寶後期的多元化等都讓政府非常不爽,矛盾日漸突出。

當地官員曾對媒體說:“不要總是提李經緯,健力寶是政府的。”

90年代中後期,“國退民進”興起,政府允許企業經營者購買企業資產。

1996年,何享健和李東昇先後開始對企業進行改制,拉開MBO的序幕,這讓李經緯非常興奮。

緊接著,他搞了兩個事:

1、籌資10億在廣州建健力寶大廈;

2、健力寶籌備在香港上市,解決管理層的股權問題。

李經緯想到更大的平臺把健力寶推向世界,可在當地政府看來,這是“背叛”,把總部遷到廣州,是要把搖錢樹遷走。

1997年秋,健力寶上市行將通過,三水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拒絕批准這個方案。

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了上市。

此後,政府加大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開發新產品要審批,招商引資項目也要審批。

可李經緯個性太強,認為企業離了他發展不下去,始終不願放下架子找政府和解,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1998年,三水政府開會,主要領導說李經緯可以繼續留任,卻沒有一個領導站出來附議。

1999年,三水政府大換屆,一批與李經緯有多年交情的政府官員基本退出決策層,李經緯的處境日趨艱難。

也是在那兩年,健力寶開始顯露頹勢,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

李經緯急了,向政府提出要MBO,由管理層自籌4.5億買下三水政府持有的股份,被斷然拒絕。

在2001年的一次會議上,三水政府官員悉數到場,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但絕不能賣給李經緯。

三水政府找到李經緯,告訴他將以3.8億賣給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

李經緯非常憤慨,為何寧願賤價賣給外國人,也不賣給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他。

李經緯帶領全公司進行抵制,加上全國輿論壓力,最終交易告吹。

三水政府非常憤怒,外國人不能賣,中國人總能賣吧。

在一場倉促的簽約儀式上,政府以3.38億元把健力寶賣給了浙江國投

浙江國投的背後站著張海—著名氣功大師!

操刀領導表示,這是“強強聯合”。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會上,李經緯全程“含淚仰天,不發一語”。

9天后,李經緯突發腦溢血,再也沒能擺脫病床和輪椅。

饒是如此,李經緯還是在2002年因“涉嫌貪汙犯罪”被捕,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2013年4月22日,74歲的李經緯因病去世,彌留之際,他留下兩句話:

“我死了,比活著舒服。”

“希望落葉歸根。”

這些都被同在廣東的董明珠看在眼裡。

正如那個擺不脫的墨菲定律,這一切很快落在了格力身上。

4

2003年10月,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格力要多元化的聲音塵囂其上。

格力電器發表聲明,這是“部分公司”借用格力的品牌宣傳自己,嚴重誤導消費者,已構成侵權。

矛頭直指格力集團。

這件事拉開了“父子之爭”的序幕。

格力電器大股東為格力集團,後者當時持有格力電器58.66%的股份。

說來也慘,格力集團雖劃分了房地產、小家電、壓縮機等六大產業,卻都沒發展起來,反而虧損累累,2002年,格力電器在集團的營收佔比超90%。

這導致格力集團存在“子強父弱”的格局,對格力電器的掌控非常弱,時任董事長徐榮非常不滿。

發展格力小家電正是為了壯大集團,搞內部制衡那套。

且格力品牌如此強,蹭蹭熱點總可以吧。

不得不說連格力集團都是蹭熱點,其前身叫珠海特區經濟發展總公司,在1995年才改名。

老子蹭熱點,格力電器忍了,可格力集團卻帶著其他兒子一起蹭熱點,這就過分了。

關鍵是格力小家電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格力電器無法控制,曾提議收購這些品牌,卻遭到集團層面的拒絕。

這讓朱江洪大為光火,雙方矛盾公開化。

格力集團的反擊也迅速,果斷宣稱格力電器設小金庫,要調查領導人的經濟問題。

2003年12月18日,經濟學家仲大軍發表題為《格力再現褚時健式人物?》的文章,直指朱江洪意圖拿格力30%的股權進行MBO,涉嫌侵佔國有資產。

在輿論的質疑和格力集團的施壓之下,朱江洪被逼得要“自動退休”。

在換屆選舉時,董明珠找來市領導才力挽狂瀾。

事後爆出仲大軍是徐榮的大學同學,最終徐榮被調離格力集團,宣佈了格力電器的勝利。

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管不了,就賣”的戲碼再次上演。

2005年7月,美國開利集團準備進駐格力電器,展開收購前的盡職調查,直到那時市政府才把相關的收購方案透露給格力電器的管理層。

格力電器管理層在震驚之餘進行了殊死抗爭,朱江洪、董明珠在公開場合多次呼籲抵制。

奈何集團絕對控股,爺賣兒田,徒呼奈何。

眼看悲劇要上演,股權分置改革救了格力一命。

2005年8月,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按照廣東省政府的意見格力這類知名企業屬於重點推行對象。

可市政府鐵了心要賣格力,遲遲不推進格力電器的股改。

危機之中,董明珠跑到省裡找領導告狀,最終主導此事的領導被調離,格力電器才沒有重蹈健力寶的覆轍,股改得以順利推行。

辛苦養大的孩子說賣就賣,攤在別人身上新鮮,落在自己頭上才知道有多痛,有多無助,這件事對格力管理層的影響太大了。

朱江洪本已到退休年齡,仍選擇再幹一屆。

經過艱苦博弈後,2006年8月,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兼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總裁和黨委書記,徹底結束父子之爭,給格力電器撐起一個保護傘。

可時間是無情的,無論朱江洪多想繼續堅守陣地,這一天仍很快到來。

5

2012年5月25日,是格力召開股東大會之日,也是朱江洪退休之日。

此次股東大會投資者雲集,超過了格力此前歷屆規模,用很多投資者的話來說,這次會議“可能會決定格力電器的未來”。

會議在略顯沉悶的氛圍中開場,當進行到董事會成員換屆選舉時,照正常流程應該把選票交上去,卻情勢急轉,遲遲沒人交選票。

機構投資者們率先發難,對大股東格力集團提名4名董事表達不滿,質疑珠海國資委空降周少強擔任董事的做法。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言,氣氛越來越激烈。

有的機構投資者建議把國資委空降官員選出去,稱如果無法得到公正結果,將用腳投票,拋售所有的格力股票,現場響起陣陣掌聲。

董明珠埋頭做筆記,保持沉默。

激烈的討論後,結果出爐,周少強僅獲得36.6%同意票,“遺憾”落選。

習慣“用腳投票”的A股投資者,這次成功地“用手投票”捍衛了自己的利益。

宣佈結果後,董明珠長鬆了一口氣,開始熱情地與參會人員進行交流。

董明珠成功站穩腳跟,把格力集團擋在了門外。

可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面。

原來“朱董配”時代,朱江洪是國企幹部,在體制內擁有自己的關係網,加上格力是其一手創辦,這才能為格力撐起一片天。

可朱江洪卸任後,董明珠將獨挑大樑,她只是個職業經理人,不僅資歷不如朱江洪,也沒有體制內的關係,所有的壓力只有她自己扛。

拿什麼扛?難道每次都找領導告狀?

董明珠只有自己尋找答案,而資本市場和社會輿論的勝負手作用也被董明珠看在眼裡。

她的選擇就是保持超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實現與格力的深度捆綁,讓蠢蠢欲動的“敵對勢力”投鼠忌器,發生股權爭鬥時,也能獲得更多支持。

世上沒那麼多白衣騎士,靠自己才是真理。

格力越強大,就越安全。

君不見,2015年格力電器業績下滑,2016年董明珠就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

難以想象,董明珠如果失勢,讓格力集團入主,格力電器的下場會咋樣。

雖說沒下一個健力寶那麼誇張,但看下格力集團的“六朵金花”,就多少有點譜了。

當然,董明珠也早為自己找好了幫手。

2002年,國美、蘇寧強勢崛起,通過遍佈全國的門店開啟了“終端為王”的時代。

而他們玩的就是壓榨上游家電廠商,讓利消費者,再佔用家電廠商資金開店來“滾雪球”的模式。

眾多家電廠商苦不堪言,把國美、蘇寧視為“製造業殺手”,卻又不得不依賴他們。

2004年,發生了震驚行業的“格力國美”事件。

國美擅自下調格力暢銷品牌空調價格,破壞了格力長期穩定統一的價格體系,董明珠拍案而起,頂著“離開國美格力必死”的論斷,與國美分道揚鑣,果斷建立專賣店模式。

格力與經銷商組建合資公司,並在合資公司下面建設專賣店渠道,短短几年時間,格力在全國建立了超7000家專賣店。

靠著專賣店模式,格力的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18.4%快速提升到2007年的31.2%,穩坐行業頭把交易。

這段時間正是格力的多事之秋,“格力被賣”事件讓管理層有了切膚之痛。

2006年8月,朱江洪入主格力集團,在董明珠的強勢推動下,由10家格力區域銷售公司組成的京海擔保也在當月成立。

目的直指格力電器的股權。

根據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規定,控股股東出售的非流通股股份12個月內不得超過5%,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2007年5月,京海擔保從格力集團手中接過格力電器10%的股份,成為了格力的第二大股東。

時機掌握得非常完美,足見董明珠的眼光和智慧。

2011年,朱江洪即將退休,董明珠再次佈局。

一家名為“北京盛世恆興”的公司浮出水面,逐漸控制格力在全國的區域銷售公司,2012年董明珠上臺時,已成為格力電器總代理商,掌控格力全國49家銷售商。

通過天眼查,北京盛世恆興由徐自發家族掌控,持有盛世恆興93.33%的股份,同時還通過河北格力電器持有京海擔保28%的股份。

這也就意味著徐自發家族不僅是格力銷售體系的實際控制人,還掌控著格力的二股東京海擔保。

徐自發體系的幾個重要子公司,河北國傲、河北鑫興、河北格力電器、盛世恆興的法人分別由陳志剛、葛丹丹、徐偉亮、周天宇擔任,而這幾人均是格力銷售體系的得力干將。

簡言之,通過多方佈局,董明珠已牢牢掌控了格力電器的話語權。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董明珠收購珠海銀隆17.46%的股份,徐自發就是那個“提錢袋子的人”。

最讓董明珠忌憚的大股東,也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出局了。

6

4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

格力集團擬公開轉讓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

這意味著,珠海國資委將失去控股股東地位,這是自98年國改起,首次有國資放棄控股地位。

市場譁然,格力作為地方國資優質資產的代表,是政府的搖錢樹,此舉太不尋常了。

難道真的是被打擊太狠,放棄了?

不至於,只要控股權在,一切皆有可能。

珠海國資委只透露:“方向是對的。”

很快答案出來,4月28日,國務院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混改風起。

很顯然,珠海國資委是秉承意志,樹標杆。

鬥了一輩子,對手居然以這樣的方式出局,讓人唏噓不已。

9月2日,接盤方揭曉:高瓴VS厚朴

雖然這兩大金主財大氣粗,但君臨可以很篤定地說:

“格力的未來,是董明珠的。”

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如雷貫耳,先後投資騰訊、京東、美團點評、愛奇藝等知名企業,年化收益率40%的牛叉存在。

張磊的成名戰來自於All In騰訊,奠定了高瓴的主要投資理念:

在理性研究的基礎上做長期價值投資。

高瓴是完全市場化的投資基金,主要是依賴團隊的長期調研選擇目標,通過幫助企業共同成長來創造增量。

高瓴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做LP,這點從其投資經歷可以看出,即使控股百麗國際仍保留了其原有管理層。

就科技創新而言,高瓴的觀點也是坐駕駛位的應該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和新技術應該坐在副駕上提供輔助決策和幫助,雙方合力創造價值。

高瓴這些投資理念非常受企業歡迎,是投資機構中罕見的“老好人”。

作為LP,高瓴是完美的,從它投資格力可看出認可董明珠,就算接盤也不會越俎代庖。

高瓴的戰略眼光和豐富的投資經驗,對格力當下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困局也必然是有幫助的。

再看厚朴,這主更厲害。

厚朴投資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金25億美元,其中淡馬錫投資8億美元、高盛投資3億美元,其他LP還包括加拿大公務員退休基金、殼牌、日本中央農林金庫、大和證券等海外機構投資者。

這些NB閃閃的機構加入皆因方風雷的存在。

方風雷的父親和岳父都是高級幹部,他是中國金融市場的領軍人物,是中國同行眼中的胡雪巖,是西方同行眼中的“造雨人”。

1995年,他參與了中金的創辦,中金可以說是他摸索著弄起來的,他曾幫助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上市,幫助李澤楷收購香港電訊……

朋友也遍天下,高盛CEO保爾森非典時來北京,都要與他共進晚餐。

創立厚朴後,更是出手不凡:

2009年1月,斥資6.5億美元接盤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有的中國銀行約30%股份;

5月,聯手淡馬錫以73億美元買下美國銀行減持的建設銀行5.78%股份;

7月,中糧和厚朴以61億港元獲得蒙牛20%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17年,幫助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MBO與私有化,交易總價116億美元,萬科最後成為其大股東。

2018年,幫助海航瘦身,萬科又接了一大簍。

可以看出,方風雷是資本市場的頂級玩家,很多佈局甚至是基於國家戰略層面考慮,因此有傳言珠海國資委轉讓格力就是其推動。

他的角色是資源整合者,依靠所擁有的資源在國改中更能如魚得水,與中糧聯手入股蒙牛就是典型,從這個角度來講,接盤格力的可能更大。

對格力而言,厚朴接盤也好處多多。

方風雷干預企業經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能確保格力管理層的利益和企業的穩定。

相反他擁有的資源對格力大有裨益,格力屢屢碰壁的多元化還真有在其身上突破的可能。

這場大戲最終會如何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抗爭多年的董明珠終於有了笑看風雲的資本。

"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在資本市場以"高調"著稱。

縱觀其發言,一般分兩類:一是XX技術不行;二是格力最好。

前一類,新近被炮轟的對象是奧克斯,在公開舉報奧克斯質量問題後,雙方互掐不斷升級,承包了君臨這個夏天的流量。

激戰正酣,鄭堅江派出80後美女總裁冷冷,高調喊話董明珠格力空調質量問題,“相約週一見”,唬得吃瓜群眾們一愣一愣。

結果苦等到9月3日凌晨也沒看到瓜在哪裡。

後者,則是"買格力三高人群電飯煲,敞開吃血糖不升高"之類的論調,每次說完資本市場便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然而,這些說到底仍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目前格力最大的瓜在於其混改,珠海國資委將轉讓手中格力電器15%的股權。

9月2日,高瓴和厚朴兩大金主已拎著錢箱找上了門,論實力這兩大金主遠勝董明珠,這對渴望接盤的董明珠團隊將是致命的威脅。

可耐人尋味的是,在這次股權轉讓中,拳打雷布斯,踢腳姚振華的她,卻罕見地表現出雨我無瓜的姿態。

君臨認為,能堵住女人嘴的東西並不多,除男人的嘴外,主要靠礦,此事背後的瓜值得細細品思。

1

一年一度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被譽為經濟界的"奧斯卡",是企業家們展示自己的最好舞臺,除日常的花式吹捧外,也暗藏機鋒。

比如2012年王健林和馬雲關於電商的億元賭局,2013年的第十四屆頒獎典禮,在焉壞的陳偉鴻帶節奏下,董明珠和雷軍也槓上了。

彼時“小米熱”席捲全國,雷布斯信心滿滿會在5年內營業額超過格力,也學著馬雲打賭,賭注象徵性地定為1元。

此舉可惹毛了董明珠,霸氣地把賭注提高到10個小目標,並請馬雲作見證。

10億大賭局,讓董明珠火遍全國,成為格力最大的KOL,也開啟了她的“網紅”之路。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董明珠行事風格獨特而強勢,氣場十足,有時說話甚至口無遮攔,那些年懟過的人不在少數。

2008年,因廣州市政府"採購黑幕",董明珠悍然將其告上法庭,甚至跟時任省委書記拍過桌子。

同樣在2008年,格力狀告美的的“舒睡功能”侵犯其專利,雙方此後年年幹仗。

董明珠更是在各種場合為格力站臺:

“在空調領域我是老大,他算老幾。”

“它根本不是對手,如果我把它視為我的對手,我覺得我很悲哀。”

2014年,小米戰略入股美的,董明珠又直斥其為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這玩的就是加多寶與王老吉打架,幹掉和其正的戲碼,兩家企業在嘴炮中越發強大。

近期炮轟奧克斯本質上仍一樣。

這些言論有的非常出格,但董明珠是真性情,對格力是情到深處有感而發,對企業來講也實現了雙贏,反而深得格力粉絲的喜愛。

此前董明珠的名聲更多是在家電行業,10億賭約後,董明珠逐漸網紅化。

有些東西也漸漸變了味。

2013年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董明珠曾這樣說:

“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沒有集權的能力,要這樣的領導幹什麼?乾脆可以不要。領導必須要明白在什麼樣條件下需要集權,在什麼條件下需要分權,這點很重要。”

而此後她的做法,正是這段話的真實寫照。

2014年,格力停掉與成龍的代言合同,改為由董明珠親自上陣。

2015年,格力進軍手機市場,她在各種場合高調放話:“

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

“做手機肯定會超過小米……”

手機生產出來後,她當仁不讓地代言,還在開機畫面中植入自己的頭像、問候語等,讓全國網友直呼毀三觀,銷量自然是慘淡。

2016年,格力電器發行新股收購珠海銀隆,遭遇水逆,被中小股東聯合否掉,董明珠當場發飆:

“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

姚振華意圖舉牌格力,董明珠怒斥其為“破壞實業的千古罪人”,甚至跑到北京去告狀。

而她最受非議的還是與朱江洪“反目”。

董明珠曾在節目中說過:

“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的。”

眾所周知,格力的技術是朱江洪一手抓起來的,何謂“朱董配”,一人技術,一人市場,明明白白。

此外,她還暗指朱江洪搞裙帶關係。

老領導剛退休,就搞“去朱江洪化”,著實有點讓人寒心。

種種行為,恰如郭京飛在《都挺好》裡所說:“董明珠,自從你上臺後,你變得太狂野了!”

但同時她又有很人性化的一面,如為員工出頭、承諾給員工分房、成立扶貧基金等等。

這導致外界對她譭譽參半,但不可否認,在這個高度碎片化的時代,董明珠賺足了眼球,被視為中國最不能惹的三個女人之一。

更彪悍的是,她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深度綁定格力,正如其在接受央視網採訪時所說:“我覺得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沒錯。”

她甚至還成立了媒體公司為自己出謀劃策。

這樣做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在媒體推波助瀾的醜化下,她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被誇大、曲解、肆意傳播,受到了網友的嘲諷式消費。

她甚至被當作一個笑話,一個被移動互聯網時代拋棄了卻又不甘寂寞的中年老大媽。

何以如此,難道真的是戀棧不去?

君臨不敢妄下論斷,正如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所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但從董明珠的生平看,或許可以概括為: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2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家庭。

從安徽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她在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董明珠會像大多數女性一樣相夫教子,過完平淡的一生。

可命運給她開了個玩笑。

30歲那年,丈夫病逝,董明珠和兩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這成為了她人生的轉折點。

如果普通人面對這種境遇,早就歇菜了,可董明珠是個例外,她正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一樣,要掌控自己的命運。

1990年,36歲的董明珠把兒子託付給母親撫養,獨自來到珠海打工,並加入了格力,當時她的目標很樸素:

多掙點錢,養活兒子。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不知營銷為何物的董明珠憑著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內追回了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

此後,董明珠開啟了開掛般的銷售人生。

1992年,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佔到整個公司的1/8,震驚了整個管理層。

在被調到沒有一絲市場縫隙的南京,她仍斬獲連連,在1993年創造了3650萬的銷售神話。

要知道當時的格力無資金、無技術、無品牌,說生產企業都抬舉了,就一條年產量不足2萬臺的簡陋生產線,用組裝廠形容更貼切。

在這樣的劣勢下斬獲如此戰績,董明珠的強悍可見一般。

當時國內空調市場剛起步,除三菱、松下等外資品牌外,就春蘭能扛鼎,餘者皆碌碌,企業重視銷售遠重於技術,待遇差也高達數倍。

格力也一樣,當董明珠領著幾十萬的年薪時,技術人員才一兩萬,這誰能忍?

1994年,朱江洪決心進行改革,要強技術,立品牌,大幅調低銷售人員提成比例,把資源向技術人員傾斜,導致業務骨幹集體跳槽。

格力陷入危機之中,選擇堅守的董明珠臨危受命,成為經營部部長,帶著僅剩的23個銷售人員與其他廠商數百人的銷售團隊戰鬥。

最初的追債之難,讓董明珠看到了賒賬的行業痛點,上任後立下了“先款後貨”的代銷規則,這可捅了馬蜂窩,引得經銷們商紛紛告狀。

可董明珠連朱江洪的帳都不賣,如此模式下格力的銷售額反而奇蹟般地翻了7倍。

這除了格力日益優良的產品外,還在於她配套推出了“淡季返利”、 “年終返利”等策略,讓利於經銷商,實現了二者的利益捆綁。

1996年,全國各地爆發洪災,夏季平均氣溫低於33°,各大空調廠商大打價格戰,各地經銷商紛紛要求格力降價,格力的管理層也非常贊同。

可董明珠仍堅決不降價,結果各大廠商虧損累累,老二華寶科龍兼併,格力銷量反而實現17%的平穩增長,一舉超越春蘭成為行業老大。

年終結算時,格力"秋後算賬",拿出一億獎賞同舟共濟的大小經銷商,贏得大家的一致擁護,格力靠著這套雙贏模式徹底奠定了行業地位。

可以說,董明珠和朱江洪對格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朱董配”才是格力能稱霸全國的關鍵。

但格力不姓朱,也不姓董,問題很快產生了。

3

國企改革,是資本市場永恆的話題。

可改了20多年,卻永遠被兩種情緒籠罩:“國資流失”和“國進民退”,每次都是口號震天響,行動輕飄飄。

中央注重保值增值,防止國資流失;

地方要求財權事權,服務地方經濟;

國企渴望自主獨立,做大做強企業。

各有各的利益訴求,革誰的命?這太難了。

在上世紀90年代,基於各自利益,地方政府與企業家圍繞國企控制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

有皆大歡喜的,如美的和TCL的MBO,這才有了何享健、李東昇等人的成功。

但更多的卻是兩敗俱傷,國資背景決定了,政府分分鐘可以教你做人。

當雙方關係惡化後,地方政府寧願把企業賣給外國競爭對手,即使民族品牌被雪藏,優秀企業隕落也在所不惜,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昔日風光無限的企業家們也多慘淡收場,身陷囹圄的不在少數。

大寶、中華、南孚、健力寶……

一個個民族品牌曾猶如彗星般劃過天際,卻都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其中最耀眼、最遺憾的非健力寶莫屬。

健力寶前身為三水酒廠,位於粵西貧困縣三水。

1973年,受“排擠”的李經緯被調到瀕臨倒閉的三水酒廠當副廠長。

在李經緯的帶領下,三水酒廠起死回生,並在1983年開發出運動功能飲料—健力寶。

李經緯有銷售鬼才之稱,在他的運作下,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

1984年奧運會,許海峰、李寧等一戰封神,女排以勇不可擋之勢登頂,全國沸騰,全民激情和民主自豪感炸裂。

“東方魔水”健力寶一戰成名。

可李經緯並不滿足,在他的策劃下,健力寶繼續魔幻之旅。

1991年,美國總統大選,健力寶作為贊助商,讓第一夫人希拉里和第二夫人蒂帕共飲健力寶。

1993年,健力寶擺上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圓形會議桌……

在1991—1996年,健力寶囊括了中國飲料行業產品、銷量、利稅、利潤四項指標的所有第一,在國內的行業發展史上,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品牌達到其曾經的統治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經緯耐得住寂寞,在純淨水、保健品等行業爆發時,他能堅守底線,不盲目跟風。

李經緯崇拜可口可樂,他希望帶著健力寶重演神話。

在那個年代,李經緯是最耀眼的明星,王石、柳傳志等都要靠邊站。

可在輝煌的背後,卻暗流湧動。

在健力寶發展前期,不可否認三水縣政府給予了全力支持,可樹長大了,總要拿來乘涼啊。

比如政府規定45%的員工必須是三水人,其中的裙帶關係不言而喻,政府建個配套企業不能不支持吧,這些都讓李經緯非常懊惱。

李經緯本人又是“親下不親上”,不願意與政府打交道,這從其當初受排擠就可看出。

而李經緯企業決策時的“獨斷專行”,上級領導視察時的“獨寵”,健力寶後期的多元化等都讓政府非常不爽,矛盾日漸突出。

當地官員曾對媒體說:“不要總是提李經緯,健力寶是政府的。”

90年代中後期,“國退民進”興起,政府允許企業經營者購買企業資產。

1996年,何享健和李東昇先後開始對企業進行改制,拉開MBO的序幕,這讓李經緯非常興奮。

緊接著,他搞了兩個事:

1、籌資10億在廣州建健力寶大廈;

2、健力寶籌備在香港上市,解決管理層的股權問題。

李經緯想到更大的平臺把健力寶推向世界,可在當地政府看來,這是“背叛”,把總部遷到廣州,是要把搖錢樹遷走。

1997年秋,健力寶上市行將通過,三水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拒絕批准這個方案。

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了上市。

此後,政府加大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開發新產品要審批,招商引資項目也要審批。

可李經緯個性太強,認為企業離了他發展不下去,始終不願放下架子找政府和解,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1998年,三水政府開會,主要領導說李經緯可以繼續留任,卻沒有一個領導站出來附議。

1999年,三水政府大換屆,一批與李經緯有多年交情的政府官員基本退出決策層,李經緯的處境日趨艱難。

也是在那兩年,健力寶開始顯露頹勢,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

李經緯急了,向政府提出要MBO,由管理層自籌4.5億買下三水政府持有的股份,被斷然拒絕。

在2001年的一次會議上,三水政府官員悉數到場,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但絕不能賣給李經緯。

三水政府找到李經緯,告訴他將以3.8億賣給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

李經緯非常憤慨,為何寧願賤價賣給外國人,也不賣給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他。

李經緯帶領全公司進行抵制,加上全國輿論壓力,最終交易告吹。

三水政府非常憤怒,外國人不能賣,中國人總能賣吧。

在一場倉促的簽約儀式上,政府以3.38億元把健力寶賣給了浙江國投

浙江國投的背後站著張海—著名氣功大師!

操刀領導表示,這是“強強聯合”。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會上,李經緯全程“含淚仰天,不發一語”。

9天后,李經緯突發腦溢血,再也沒能擺脫病床和輪椅。

饒是如此,李經緯還是在2002年因“涉嫌貪汙犯罪”被捕,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2013年4月22日,74歲的李經緯因病去世,彌留之際,他留下兩句話:

“我死了,比活著舒服。”

“希望落葉歸根。”

這些都被同在廣東的董明珠看在眼裡。

正如那個擺不脫的墨菲定律,這一切很快落在了格力身上。

4

2003年10月,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格力要多元化的聲音塵囂其上。

格力電器發表聲明,這是“部分公司”借用格力的品牌宣傳自己,嚴重誤導消費者,已構成侵權。

矛頭直指格力集團。

這件事拉開了“父子之爭”的序幕。

格力電器大股東為格力集團,後者當時持有格力電器58.66%的股份。

說來也慘,格力集團雖劃分了房地產、小家電、壓縮機等六大產業,卻都沒發展起來,反而虧損累累,2002年,格力電器在集團的營收佔比超90%。

這導致格力集團存在“子強父弱”的格局,對格力電器的掌控非常弱,時任董事長徐榮非常不滿。

發展格力小家電正是為了壯大集團,搞內部制衡那套。

且格力品牌如此強,蹭蹭熱點總可以吧。

不得不說連格力集團都是蹭熱點,其前身叫珠海特區經濟發展總公司,在1995年才改名。

老子蹭熱點,格力電器忍了,可格力集團卻帶著其他兒子一起蹭熱點,這就過分了。

關鍵是格力小家電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格力電器無法控制,曾提議收購這些品牌,卻遭到集團層面的拒絕。

這讓朱江洪大為光火,雙方矛盾公開化。

格力集團的反擊也迅速,果斷宣稱格力電器設小金庫,要調查領導人的經濟問題。

2003年12月18日,經濟學家仲大軍發表題為《格力再現褚時健式人物?》的文章,直指朱江洪意圖拿格力30%的股權進行MBO,涉嫌侵佔國有資產。

在輿論的質疑和格力集團的施壓之下,朱江洪被逼得要“自動退休”。

在換屆選舉時,董明珠找來市領導才力挽狂瀾。

事後爆出仲大軍是徐榮的大學同學,最終徐榮被調離格力集團,宣佈了格力電器的勝利。

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管不了,就賣”的戲碼再次上演。

2005年7月,美國開利集團準備進駐格力電器,展開收購前的盡職調查,直到那時市政府才把相關的收購方案透露給格力電器的管理層。

格力電器管理層在震驚之餘進行了殊死抗爭,朱江洪、董明珠在公開場合多次呼籲抵制。

奈何集團絕對控股,爺賣兒田,徒呼奈何。

眼看悲劇要上演,股權分置改革救了格力一命。

2005年8月,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按照廣東省政府的意見格力這類知名企業屬於重點推行對象。

可市政府鐵了心要賣格力,遲遲不推進格力電器的股改。

危機之中,董明珠跑到省裡找領導告狀,最終主導此事的領導被調離,格力電器才沒有重蹈健力寶的覆轍,股改得以順利推行。

辛苦養大的孩子說賣就賣,攤在別人身上新鮮,落在自己頭上才知道有多痛,有多無助,這件事對格力管理層的影響太大了。

朱江洪本已到退休年齡,仍選擇再幹一屆。

經過艱苦博弈後,2006年8月,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兼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總裁和黨委書記,徹底結束父子之爭,給格力電器撐起一個保護傘。

可時間是無情的,無論朱江洪多想繼續堅守陣地,這一天仍很快到來。

5

2012年5月25日,是格力召開股東大會之日,也是朱江洪退休之日。

此次股東大會投資者雲集,超過了格力此前歷屆規模,用很多投資者的話來說,這次會議“可能會決定格力電器的未來”。

會議在略顯沉悶的氛圍中開場,當進行到董事會成員換屆選舉時,照正常流程應該把選票交上去,卻情勢急轉,遲遲沒人交選票。

機構投資者們率先發難,對大股東格力集團提名4名董事表達不滿,質疑珠海國資委空降周少強擔任董事的做法。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言,氣氛越來越激烈。

有的機構投資者建議把國資委空降官員選出去,稱如果無法得到公正結果,將用腳投票,拋售所有的格力股票,現場響起陣陣掌聲。

董明珠埋頭做筆記,保持沉默。

激烈的討論後,結果出爐,周少強僅獲得36.6%同意票,“遺憾”落選。

習慣“用腳投票”的A股投資者,這次成功地“用手投票”捍衛了自己的利益。

宣佈結果後,董明珠長鬆了一口氣,開始熱情地與參會人員進行交流。

董明珠成功站穩腳跟,把格力集團擋在了門外。

可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面。

原來“朱董配”時代,朱江洪是國企幹部,在體制內擁有自己的關係網,加上格力是其一手創辦,這才能為格力撐起一片天。

可朱江洪卸任後,董明珠將獨挑大樑,她只是個職業經理人,不僅資歷不如朱江洪,也沒有體制內的關係,所有的壓力只有她自己扛。

拿什麼扛?難道每次都找領導告狀?

董明珠只有自己尋找答案,而資本市場和社會輿論的勝負手作用也被董明珠看在眼裡。

她的選擇就是保持超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實現與格力的深度捆綁,讓蠢蠢欲動的“敵對勢力”投鼠忌器,發生股權爭鬥時,也能獲得更多支持。

世上沒那麼多白衣騎士,靠自己才是真理。

格力越強大,就越安全。

君不見,2015年格力電器業績下滑,2016年董明珠就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

難以想象,董明珠如果失勢,讓格力集團入主,格力電器的下場會咋樣。

雖說沒下一個健力寶那麼誇張,但看下格力集團的“六朵金花”,就多少有點譜了。

當然,董明珠也早為自己找好了幫手。

2002年,國美、蘇寧強勢崛起,通過遍佈全國的門店開啟了“終端為王”的時代。

而他們玩的就是壓榨上游家電廠商,讓利消費者,再佔用家電廠商資金開店來“滾雪球”的模式。

眾多家電廠商苦不堪言,把國美、蘇寧視為“製造業殺手”,卻又不得不依賴他們。

2004年,發生了震驚行業的“格力國美”事件。

國美擅自下調格力暢銷品牌空調價格,破壞了格力長期穩定統一的價格體系,董明珠拍案而起,頂著“離開國美格力必死”的論斷,與國美分道揚鑣,果斷建立專賣店模式。

格力與經銷商組建合資公司,並在合資公司下面建設專賣店渠道,短短几年時間,格力在全國建立了超7000家專賣店。

靠著專賣店模式,格力的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18.4%快速提升到2007年的31.2%,穩坐行業頭把交易。

這段時間正是格力的多事之秋,“格力被賣”事件讓管理層有了切膚之痛。

2006年8月,朱江洪入主格力集團,在董明珠的強勢推動下,由10家格力區域銷售公司組成的京海擔保也在當月成立。

目的直指格力電器的股權。

根據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規定,控股股東出售的非流通股股份12個月內不得超過5%,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2007年5月,京海擔保從格力集團手中接過格力電器10%的股份,成為了格力的第二大股東。

時機掌握得非常完美,足見董明珠的眼光和智慧。

2011年,朱江洪即將退休,董明珠再次佈局。

一家名為“北京盛世恆興”的公司浮出水面,逐漸控制格力在全國的區域銷售公司,2012年董明珠上臺時,已成為格力電器總代理商,掌控格力全國49家銷售商。

通過天眼查,北京盛世恆興由徐自發家族掌控,持有盛世恆興93.33%的股份,同時還通過河北格力電器持有京海擔保28%的股份。

這也就意味著徐自發家族不僅是格力銷售體系的實際控制人,還掌控著格力的二股東京海擔保。

徐自發體系的幾個重要子公司,河北國傲、河北鑫興、河北格力電器、盛世恆興的法人分別由陳志剛、葛丹丹、徐偉亮、周天宇擔任,而這幾人均是格力銷售體系的得力干將。

簡言之,通過多方佈局,董明珠已牢牢掌控了格力電器的話語權。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董明珠收購珠海銀隆17.46%的股份,徐自發就是那個“提錢袋子的人”。

最讓董明珠忌憚的大股東,也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出局了。

6

4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

格力集團擬公開轉讓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

這意味著,珠海國資委將失去控股股東地位,這是自98年國改起,首次有國資放棄控股地位。

市場譁然,格力作為地方國資優質資產的代表,是政府的搖錢樹,此舉太不尋常了。

難道真的是被打擊太狠,放棄了?

不至於,只要控股權在,一切皆有可能。

珠海國資委只透露:“方向是對的。”

很快答案出來,4月28日,國務院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混改風起。

很顯然,珠海國資委是秉承意志,樹標杆。

鬥了一輩子,對手居然以這樣的方式出局,讓人唏噓不已。

9月2日,接盤方揭曉:高瓴VS厚朴

雖然這兩大金主財大氣粗,但君臨可以很篤定地說:

“格力的未來,是董明珠的。”

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如雷貫耳,先後投資騰訊、京東、美團點評、愛奇藝等知名企業,年化收益率40%的牛叉存在。

張磊的成名戰來自於All In騰訊,奠定了高瓴的主要投資理念:

在理性研究的基礎上做長期價值投資。

高瓴是完全市場化的投資基金,主要是依賴團隊的長期調研選擇目標,通過幫助企業共同成長來創造增量。

高瓴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做LP,這點從其投資經歷可以看出,即使控股百麗國際仍保留了其原有管理層。

就科技創新而言,高瓴的觀點也是坐駕駛位的應該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和新技術應該坐在副駕上提供輔助決策和幫助,雙方合力創造價值。

高瓴這些投資理念非常受企業歡迎,是投資機構中罕見的“老好人”。

作為LP,高瓴是完美的,從它投資格力可看出認可董明珠,就算接盤也不會越俎代庖。

高瓴的戰略眼光和豐富的投資經驗,對格力當下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困局也必然是有幫助的。

再看厚朴,這主更厲害。

厚朴投資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金25億美元,其中淡馬錫投資8億美元、高盛投資3億美元,其他LP還包括加拿大公務員退休基金、殼牌、日本中央農林金庫、大和證券等海外機構投資者。

這些NB閃閃的機構加入皆因方風雷的存在。

方風雷的父親和岳父都是高級幹部,他是中國金融市場的領軍人物,是中國同行眼中的胡雪巖,是西方同行眼中的“造雨人”。

1995年,他參與了中金的創辦,中金可以說是他摸索著弄起來的,他曾幫助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上市,幫助李澤楷收購香港電訊……

朋友也遍天下,高盛CEO保爾森非典時來北京,都要與他共進晚餐。

創立厚朴後,更是出手不凡:

2009年1月,斥資6.5億美元接盤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有的中國銀行約30%股份;

5月,聯手淡馬錫以73億美元買下美國銀行減持的建設銀行5.78%股份;

7月,中糧和厚朴以61億港元獲得蒙牛20%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17年,幫助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MBO與私有化,交易總價116億美元,萬科最後成為其大股東。

2018年,幫助海航瘦身,萬科又接了一大簍。

可以看出,方風雷是資本市場的頂級玩家,很多佈局甚至是基於國家戰略層面考慮,因此有傳言珠海國資委轉讓格力就是其推動。

他的角色是資源整合者,依靠所擁有的資源在國改中更能如魚得水,與中糧聯手入股蒙牛就是典型,從這個角度來講,接盤格力的可能更大。

對格力而言,厚朴接盤也好處多多。

方風雷干預企業經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能確保格力管理層的利益和企業的穩定。

相反他擁有的資源對格力大有裨益,格力屢屢碰壁的多元化還真有在其身上突破的可能。

這場大戲最終會如何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抗爭多年的董明珠終於有了笑看風雲的資本。

格力那些事,你“董”了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