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事,讓董明珠近期幾乎“躺”在熱搜上。一件是與小米雷軍10億賭局到期,最終以董小姐勝利而告終;另一件事則要複雜得多,是與銀隆創始人魏銀倉的恩怨情仇。從當初的力排眾議到如今要對簿公堂,雙方之間發生了什麼?這是否會影響銀隆造車進度?為釐清事實真相,瞭解企業發展現狀,我們奔赴了銀隆天津、河北、南京、珠海四地工廠,以期還原一個真實的銀隆新能源。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眼見為實》是汽車之家行業組打造的一檔實地探訪類欄目。“世界如此喧囂,真相何其稀少”,我們希望用腳步和眼睛穿透道聽途說的侷限,讓企業形象、新聞事件變得更加立體,為汽車行業發展貢獻一點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第一個系列,我們已經走訪了五家新造車企業:國能、速達、敏安、萬向、陸地方舟,對其造車進展及困境進行還原。

在第二個系列裡,我們將繼續走訪五家前景尚不明朗的汽車企業,揭祕這些企業發展前路。第一期我們報道了騰勢汽車經銷商體系調整,第二期我們走訪了奇點汽車三地工廠,第三期我們走訪了知豆汽車蘭州工廠和寧波總部,第三期我們走訪了銀隆新能源四大工廠,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內容呈現。


■ 從惺惺相惜到對簿公堂

如果能重來,董明珠還會選擇銀隆嗎?今年4月底,銀隆新能源突然發文,曝光了大股東魏銀倉、原公司總裁孫國華涉及的7宗刑事和民事案件,案值高達14億元。此外,文章還指出,魏銀倉身在美國,孫國華等6人已被刑事拘留等。

隨後,魏銀倉通過媒體披露了一份由五位專家聯名簽署的《魏銀倉、孫國華涉嫌職務侵佔罪一案專家論證法律意見書》,意見書結論為:“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委託人所提供的案情真實、材料屬實的情況下,基於現有基本事實,魏銀倉、孫國華沒有實施職務侵佔行為,不構成職務侵佔罪。”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銀隆新能源對此顯然是不認的,緊跟其後發佈了《致五位法學專家的公開信》指出,“即使最精深的專家,都很難在只聽取、查閱犯罪嫌疑人單方面陳述和材料的情況下,發表出客觀準確的法律意見。”並稱,“為了能夠幫助五位專家全面瞭解案情,並作出更準確的判斷,我公司現邀請五位專家2019年5月擇機親赴珠海,再次召開魏銀倉、孫國華涉嫌職務侵佔罪一案的的研究論證會。”

人們可能並不會想到事情是這個走向,畢竟故事的開頭還可以算是美好。這要從2010年說起,彼時董明珠與魏銀倉分別入選珠海市“十大創業人物”與“十大創新人物”的評選,進行了外界認為的第一次“同框”。

不過合作正式開始要在6年後。2016年1月,董明珠與魏銀倉再次“相遇”後,前者決定收購銀隆,將銀隆裝入格力電器的框架。一個月之後,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因籌劃重大資產收購事項停牌。同年3月,格力電器公佈交易標的為珠海銀隆。此後,董明珠和魏銀倉的名字也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不過,很快事情反轉,當年10月,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11月16日晚間,格力電器發佈公告,宣佈收購珠海銀隆並定向增發的重組方案失敗。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隨後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董明珠決定以個人身份投資銀隆,並拉上了萬達、京東、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匯金等4家企業。此後,董明珠又以個人名義連續增資,截至2017年3月29日,董明珠認購1.92億股,持股比例達17.46%,成為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

隨著董明珠的入駐,銀隆新能源業務也快速擴張開來,在成都、蘭州、天津、南京、攀枝花等地均大手筆佈局,累計總耗資超過800億元,並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年產能10萬輛的目標。此外,2017年底,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出席活動時還表示,一定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造出中國製造的品牌,並將“不惜成本的投入,而不是先想到回報”。

但高投資並沒有贏得高回報,反而由於擴張速度過猛導致資金吃緊。2018年開始,銀隆的各種問題也相繼爆發。珠海銀隆在2018年1月17日便終止了IPO輔導,並且是放棄而非暫停,意味著珠海銀隆的上市進程已停滯不前。6月初,銀隆宣佈裁員44%,達8000人。不過彼時,董明珠依然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銀隆的信心。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時間到2018年11月,銀隆首次自曝“家醜”,揭露大股東魏銀倉等侵佔資金超10億元。事實上,自2017年底開始,經過多輪的調整,銀隆高層管理團隊已經由原格力背景員工接手。這也意味著董明珠已經開始全面接管銀隆。

有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案件爆出為銀隆原創始人團隊和銀隆目前實際控制人董明珠之間的利益博弈,大概率來說,魏銀倉會出局,但董明珠能否帶領銀隆達到格力在其領域的高度還未可知。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不僅僅是錢和利益的爭奪,而是上升到了法律的層面,如果確實存在騙補情況,董明珠需要在全面接手前釐清此前遺留問題,以確保企業和自身的後續安全。

巧的是,今年4月格力發佈公告稱,格力電器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可能將發生變更,這也意味著董明珠在格力的地位可能受影響,而爭奪銀隆或許是其下一個親自操盤地。

■ 四大工廠,仍處在正常運轉中

兩方勢力博弈的同時,銀隆自身發展如何? 根據銀隆最新官方數據,目前企業在全國有八大基地(包括在建),包括珠海總部、邯鄲產業園、石家莊產業園、成都產業園、天津產業園、南京產業園、洛陽產業園、蘭州產業園。事實上,這一數字曾一度高達11個,但部分產業園基地在簽約後或沒有動工,再無消息傳出。而我們選擇了天津、河北、南京、珠海四地進行走訪,一方面是因為它們此前關注度較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已有(規劃)產能較大。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我們首先到達天津工廠,從外觀看,整體略顯蕭條。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我們瞭解到,目前園區內大約有1000多名員工,整體經營狀況尚可,目前大約有2000輛車的訂單。不過據在門口長期駐守的出租車司機介紹,廠房內經營狀況不佳,員工以外包人員為主,每天都有要賬人員。

在隨後的石家莊工廠,我們看到了組裝好正在調試的公交車。直觀來看,該工廠處於開工狀態。不過,據滴滴快車司機介紹,其朋友在工廠內工作,公司整體經營狀況並不好。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南京銀隆新能源項目此前因被查封后又解封而廣被外界所知。據悉,項目總投資100億元,一期項目佔地1500畝,建設面積約50萬平方米,2017年10月正式動工建設。我們到達南京工廠時看到,工廠還處於建設中,項目主體大約已完成80%左右,但廠房內還未有機器入駐痕跡。此外,工廠外圍已經進入綠化階段。

最後我們達到了位於珠海的銀隆總部,與其他工廠相比,這是最“熱鬧”的一個,從外圍看,所有的車間都在工作中,工廠內外也是人來人往。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從我們走訪來看,高層之間的鬥爭在工廠端目前顯現得不突出,銀隆各大工廠整體處於正常運轉中。實際上,從銷量端來看,銀隆過去一年的成績不算糟糕。根據其官方信息顯示,2014年至2018年,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呈現不斷上升的狀況,分別為111輛、2688輛、5285輛、6042輛、7278輛。之所以說成績不錯,原因在於其取得的前提,在新能源補貼大幅降低的情況下,2017年和2018年新能源客車市場銷量總體呈現下滑趨勢。而銀隆的成績可以說跑贏了市場。

■ 對補貼依賴過重,銀隆需要有新的突破口

銷量成績不錯,意味著未來可期?事實上,並非一定如此。

成立於2008年的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其核心技術主要靠收購而來。2009年左右,銀隆收購了一家名為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的美國企業主要股權,獲得其鈦酸鋰電池技術,並將它引入中國;2012年,銀隆全資收購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新能源整車領域。2013年,銀隆又全資收購了石家莊中博汽車有限公司,獲得客車生產資質,同時籌建新的北方基地……

至此,銀隆形成了其所稱的“一個核心,兩大產業”。即以銀隆鈦核心技術與產業化帶動,打造電池與整車製造兩大核心產業鏈。但事實上,目前銀隆主營業務,還是以新能源商用車,特別是新能源公交車為主。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如上文所言,近年來,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尚佳,不過這多與地方政府有關,且存在對國家補貼過度依賴的情況,或非長久之計。特別是在新能源補貼下滑的當下,其缺陷也表現得比較明顯,這點可以從近年來銀隆新能源的財報中一探一二。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銀隆的營收分別為2.48億元、38.62億元、78.9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66億元、4.16億元、8.36億元,與之相應的,2014年至2016年,銀隆申報的新能源補貼分別達5550萬元、10.16億元、21.35億元。而當新能源補貼金額大幅下降後(企業未公佈具體金額),銀隆出現了營收大幅增長,但淨利潤下滑的困境。2017年和2018年,銀隆的營收分別為87.52億元和102.77億元,而淨利潤則為2.68億元和2.87億元。

事實上,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銀隆也曾試圖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早在2017年,銀隆就亮相了旗下純電動MPV車型廣通艾菲,主打6分鐘充滿電這一亮點。但是該車至今也未上市。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歸其原因,可以說:成也電池,敗也電池。實際上,銀隆一直稱鈦酸鋰電池為自身“王牌”。確實,鈦酸鋰電池具有很多優點,可實現6分鐘快充放,耐寬溫(零下50℃至60℃),30年循環使用壽命,具有不起火不爆炸的高安全性,以及全生命週期成本低等。但這些特性更適用於商用車,對於乘用車來說,其劣勢也非常明顯,即能量密度低,續航里程短。

在公共領域向新能源方面傾斜的當下,銀隆或許可以依靠政策、電池技術等在細分領域取得一定的市場,但隨著補貼的退出,積分政策在商用車領域的模糊不清,外界對於銀隆的未來提出了擔憂。

另一方面,此前魏銀倉提出的另一大核心產業——儲能,還未能形成規模化的營收價值。早在2016年,銀隆曾提出到2020年實現儲能1500MWh的目標。據企業介紹,銀隆推出的鈦酸鋰儲能電站,已在美國與AES電網公司有8年的運營經驗。此前魏銀倉曾表示,鈦酸鋰電池在儲能上的優勢大於動力電池。但其也指出,因為儲能環境、政策等因素,又加之新能源價格高昂,前些年儲能推廣成本太高,還未大規模推行。

■ 董明珠造車,意在汽車空調?

正當質疑董明珠此次投資或是失敗之舉時。今年3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董明珠迴應稱,進入銀隆並不後悔,從長遠眼光看,格力必須要進入汽車產業。董明珠想要利用汽車空調,讓自己的產品搭載新的需求進入市場,銀隆則是給了格力一個入口。

到底是真進軍汽車空調還是在為投資失敗找藉口?很多人認為是後者。但其實前者也並非不可能。相關數據顯示,變頻空調、藝術化空調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已經高於60%,空調市場發展空間在逐漸縮小。格力空調在市場上的發展逐漸逼近天花板,單一品牌已經難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和利潤,在此情況下,格力也需要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而與自身優勢業務相關的汽車空調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雖然格力在家用空調市場佔有率較高,但在汽車空調幾乎排不上名次。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汽車空調重要配件壓縮機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沒有核心技術也就沒有話語權。而當汽車從燃油車向新能源轉型時,空調製冷動力源也從發動機變為了電池。新能源車的發展,也給中國企業在汽車空調領域帶來了機會。

“董明珠或希望通過銀隆來尋找突破口,從零到一再到N,一步步佔領市場。”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認為,之所以選擇客車領域進入,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乘用車市場一定是汽車空調主戰場,這也避免了與客戶出現競爭關係。

如果格力能夠在藉此打入汽車空調,投入產出比是巨大且正向的。上述人士認為,以一臺汽車空調2000元計算,如果格力能夠取得1000萬臺訂單,那市場將是千億級別的,相比數十億的投資,還是很具有誘惑力的。“當然也不排除格力選擇進入乘用車領域,獨立發展整車和空調業務的可能性,但風險更大,且需要長線謀劃。”


眼見為實|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不過,此番投資到底成果如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畢竟此前董明珠在市場上也有過“失敗”的經歷。格力曾於2015年發佈第一臺智能手機,正式進入智能手機領域,但據官方商城顯示,截至目前格力二代、三代、色界3款手機僅售出10多萬臺。雖然董明珠一直稱手機業務沒有失敗,但市場反應確實是“水花”不大。

全文總結

從整車到電池再到空調,至少從表面來看,董明珠的“銀隆夢”已經有所縮小,或者說妥協,而到底銀隆能否擺脫窘境,董明珠將如何力挽狂瀾,我們也保持期待。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董明珠一代的企業家成長的環境與現在不同,如果依然以過去的模式去投資新業務,風險係數將會很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